第166章 克明入朝
日月重照2025-07-28 17:253,029

  伴随着街头巷尾的鸡鸣狗吠之声,洛阳城迎来了新的一天。在解决了粮食危机的问题之后,水渠工程的推进让百姓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一大早,家家户户的壮丁便扛着各自的工具往城外走去,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八水绕洛阳,覆盖面积几乎囊括了大半个河南郡。不止洛阳,几乎河南郡内的百姓都被动员起来。杨桐只有一个要求,务必在春种之前将水渠挖好。这八水绕洛阳的布局一旦成功,只要泾河不断流,洛阳便无需再担忧干旱问题,可谓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大事。

  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即便杨桐以工代赈的方式节省了不少开支,但倘若真能成功,不算人力,单是其中所需的物力,就足以让天下任何一路诸侯倾家荡产。为了这件事,杨桐可谓是绞尽了脑汁。

  晨曦随着阳光渐强而渐渐消散,照例打了一趟拳的杨桐在毓秀和婉儿的服侍下,穿好了衣物,准备上朝。此时,冯勇急匆匆地从外面冲进来。

  “陛下,大事不好。”冯勇来到杨桐身边,气喘吁吁地道。

  “发生何事?如此慌张?”杨桐看了冯勇一眼,并未太过在意,随口问道。

  “卢楚、马姚、封德彝、崔宏率领着一大群文武百官此刻跪在乾阳宫外,说什么都不肯起来。”冯勇神色焦急,虽说并非全部朝臣,但此刻跪在外面的,几乎涵盖了大半。

  “哦?”杨桐微微眯起眼睛,大概猜到这些人的来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之前让人将恩科令传遍天下,唯独不传关东,并非要刻意防备什么,只是需要一个时间差。毕竟当时朝廷可谓危如累卵,关东眼看就要崩溃。若那时在关东放出恩科令,恐怕会遭到世家门阀的拼死抵抗。

  如今嘛。

  “知道了,关东的恩科令也该发布了。”杨桐神色平淡地点点头,仿佛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扭头对冯勇道:“去将恩科令发往关东各地,另外,让那些朝臣们别跪着了,有什么事,去朝堂上说,这般模样成何体统。”

  “喏。”冯勇连忙点头,匆匆离去。

  “齐彪,去将杜如晦带来殿上,这么久了,也该让他在众人面前露露面了。”杨桐穿戴整齐,对着门外的齐彪喊道。

  “喏!”齐彪赶忙应道,大步离开。

  “陛下,这些朝臣,是在逼宫吗?”婉儿有些胆怯地看着杨桐问道。陛下好不容易掌权,她们这些贴身婢女的身份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此刻自然不希望杨桐的地位再有动摇。

  “逼宫?”杨桐脸上浮现出一抹冷笑,似笑非笑地看了婉儿一眼。

  “奴婢该死,不该过问朝政。”婉儿被杨桐的眼神看得心中一慌,连忙说道。

  杨桐伸手,放在婉儿乌黑的秀发上,摇头叹息道:“朕也是为你们好,有些事情,不该问的就不要多嘴,这样在这宫中才能长久,朕不希望再有下次,明白吗?”

  “奴婢知罪。”婉儿身体一颤,赶忙说道。

  “起来吧。”杨桐顺手将婉儿扶起,淡然道:“你们是朕的婢女,朕可以宠着你们,但你们自己也要清楚分寸,真不想有一天,要亲手送你们上路。”

  “喏,奴婢谨记,谢陛下不罪之恩。”婉儿连忙躬身道。

  “下去吧。”杨桐挥了挥手,示意两人退下,而后带着护卫前往乾阳殿。自刺杀事件过后,皇宫中的防卫明显比往日森严许多。

  朝堂之上,卢楚等文武百官已被冯勇请进大殿。杨桐到来时,满朝文武,除了在外公干的周法尚、秦琼、左威等人未到,几乎全员到齐,就连之前请辞的沈房等人,此刻也一个个面色严肃地立于朝堂之上。

  “今日诸位臣公,为何来得这般早?离早朝时间尚有半个时辰,诸位便已到齐,有诸位臣公这般用心竭力,朕这江山振兴有望啊。”杨桐径直走到龙椅前坐下,众人朝拜过后,他伸手虚扶,示意众人免礼,半开玩笑地说道。

  “振兴大隋,乃臣等职责所在,自然全力以赴!”卢楚上前一步,沉声道:“但陛下可知,这大隋江山,即将面临大祸。”

  “这个,朕自然清楚,如今诸侯割据,久不朝贡,朕虽名为皇帝,九五之尊,然而政令难出函谷,每每想到这些,朕也是寝食难安呐。”杨桐摇头叹息一声,微笑着看向众人道:“不过关东虽只一隅,幸有诸位辅佐,江山虽已破碎,但朕相信,有诸位辅佐朕,终有一日,我们能够扫平诸侯,收复失地,重振大隋,再现隋武之雄风。”

  “陛下所言甚是。”杨桐所言与卢楚所说并非同一回事,只是此刻杨桐故意岔开话题,众人也不得不表态。

  “陛下乃千古少有的英主,更心怀仁义,臣等相信,假以时日,陛下必能重振我大隋声威。”卢楚躬身点头道。

  “太傅言重。”不等卢楚再说,杨桐连忙摆手道:“朕年不过十一,当不得这千古英主的赞誉,若无诸位臣公鼎力相助,这朝廷也不会有今日之局面,说到此,朕还要感谢诸位臣公才是。”

  众人连称不敢,封德彝眼看着杨桐不断岔开话题,眉头微皱,上前一步打断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杨桐挑了挑眉,看向封德彝,点点头道:“培公有话,但说无妨。”

  “陛下,臣昨日听闻,陛下在旬月之前,曾往江南发过一道诏书,名曰恩科令,不知臣所言,是否属实?”封德彝躬身问道。

  “确有此事。”杨桐心中一叹,点点头,看向封德彝,目光逐渐变得严肃起来:“国难当头,单只关东一地的官员,便心怀懈怠,无视朝廷政令,朕有心替换,却又担心无人可用,因此向天下恩科,希望有能之士,能够入关东,助朕管理民生,不知培公以为如何?”

  “陛下有招贤纳士之心,臣等本不该阻拦,然而……”封德彝叹息道:“陛下那恩科令中所言,但求有才,不求德行,臣实在不敢苟同……”

  “陛下,宫外有一文士,自称杜如晦,乃齐州士子,乃陛下所封,却无依凭,奴婢不敢擅自做主,特来请示陛下,不知此人该如何处置?”冯勇的声音打断了封德彝的话语。

  “来的正好,让他进来。”杨桐赞许地看了冯勇一眼,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喜色,看向卢楚等一众大臣道:“诸位稍等片刻,这几日确实招到一位贤才,此时来见,正好给诸位臣公引荐一番。”

  “杜如晦?”封德彝听得一怔,随即皱眉道:“可是那齐州浪子,杜如晦杜克明?”

  “齐州浪子?”杨桐闻言不禁一愣,他倒没想到这杜如晦竟然有个如此不羁的名号,而且看样子,知名度还不低,要知道封德彝可是齐州名士,声名远扬,能让他记住的人物可不多。

  “这名号倒是贴切。”想想杜如晦那放荡不羁的样子,杨桐摇头失笑道。

  “陛下莫要被此等奸猾小人所骗。”封德彝叹息一声,一脸沉痛道。

  “哦?此言何意?”杨桐有些茫然,说杜如晦放荡,他信,但奸猾……说的是杜如晦吗?

  “陛下有所不知。”封德彝沉声道:“此人祖上,也曾有名士,只是家道中落,原本在我齐州白鹿书院求学,臣看其天资聪慧,也甚是喜爱,然而此人偏偏不学无术,终日放浪形骸,骗取酒食,却不愿做学问,无奈之下,臣便将其驱赶出书院,免得玷污了那圣贤之地。”

  杨桐听得兴致勃勃,没想到杜如晦还有这般劲爆的过往,怎么听起来,就像个顽皮的孩子?

  “后来如何?”杨桐问道,杜如晦可不只是善于奇谋,一身所学,无论经史子集还是兵书战策,无有不精,但看其经历,显然并未在那白鹿书院学到多少东西,那这一身所学,究竟从何而来,让杨桐颇为好奇。

  “也是此人好运,出了白鹿书院之后,竟被成国公看重,收为弟子。”封德彝说到此处,也不禁叹息。

  “谁?”杨桐瞪大眼睛道。

  “便是那成国公李浑。”说到李浑,封德彝以及一群老臣也不免唏嘘,那可是大隋为数不多的大儒之一,最终却落得那般下场,实在令人叹息。

  “不想克明还曾求学于成国公,朕倒是第一次听说。”杨桐笑道,难怪年纪不大,知道的东西却不少,成国公的藏书,恐怕比皇家藏书都多吧。

  “陛下不知,此人运气虽好,奈何本性难移,自成国公门下学成之后,竟然又放浪形骸,曾效力于河北窦建德麾下,然不过三月,便因终日饮酒,不理政务被驱逐出境,寄住于房氏门下,却不思悔改,不想如今竟然来了洛阳,企图蒙蔽圣听。”

  “培公先生在背后诋毁他人名声,也非君子所为呢。”一声朗笑声中,杜如晦略显单薄的身影出现在大殿门口。

继续阅读:第167章 李世民登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隋人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