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重开太学
日月重照2025-07-28 17:282,826

  重开太学么?

  但见李蓉蓉离去方向,杨桐双眉紧蹙,陷入深深思量。自那杨林迁都洛阳之后,太学便形同虚设,名存实亡矣。所谓太学,本专为世家门阀子弟所设之学院,既可是求学之所在,亦可作世家门阀子弟镀层金粉之地。寻常朝廷用人,往往先从太学院中遴选,若太学院无适宜之才,方从各地举荐之孝廉里择取。

  重开太学院,乍看之下,似是向士人送出妥协之信号,实则与杨桐心中理念并无相悖之处。虽说现今杨桐提拔诸多寒门才俊,然大部分官职依旧由世家门阀子弟担当。

  在这当世,九成以上之人才,皆出自世家门阀。莫说朝廷,便是任何一方势力,欲求发展壮大、平稳运转,皆无法撇开世家门阀。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此言着实精妙绝伦。

  “便先刊印那《论语》吧。”杨桐转头,目光投向沈甲,面带微笑说道。

  之所以选《论语》作为第一步推广之教材,缘由有二。其一,知晓《论语》之人众多,哪怕乡野村夫,大多亦听闻过此书,易于为人接受;其二,其内容简易,通篇鲜少生僻之处,但凡识字之人,便能教授。于此等事,休要指望世家门阀大力支持,只要他们不在暗中使坏,便已是万幸。

  而杨桐如今手头,能用以教授这些内容之人才稀缺,总不能让岑文本这般大才跑去乡间传授学问吧。

  故而,重立太学,再从太学院中挑选合适之才加以栽培,充实自身队伍。现今杨桐治下县城将近两百,若以乡来算,得上千之数。即便每县仅需开设一座学堂,所需人力亦是极为庞大。

  是以要降低教授者之门槛,毕竟教授《论语》,只需识字,能给出些似是而非之讲解便可,关键在于教人识字。在此之后,县学才会教授更为高深之学问。一般乡学授课时长为一年,学子只要能默写《论语》之类,便可毕业,进而进入县学,接受正式教导。

  而杨桐亦有这一年时间来梳理、研究县学主要教授之内容,术算便是关键一环。除此以外,还会融入工匠、商人等方面知识。县学,将成为未来为杨桐培育管理人才之所。从这里走出之人,或许智谋并非出众,难成王佐之才,却必定能办实事,将朝廷政令完美施行。

  他们虽不似杜如晦、岑文本这类具备辅国之能,却是维持朝廷运转不可或缺之力量。个人能力或许平常,却能构成朝廷治理天下之基石。即便日后杨桐招揽不到顶尖之才,只要这些人尚在,县学源源不断输送此类人才,朝廷只会愈发稳固。

  至于更高级之郡学,便是深入钻研学问之地。同样不大可能培育出顶尖通才,却能造就某一领域之拔尖人才。譬如术算,县学教授基础运算与应用,郡学则深入各行各业,探究工匠如何提高效率、木轨承重极限及改进方向,又如金融领域,尽管此时金融尚处原始阶段,但正因如此,发展空间巨大。郡学乃培育社会精英之地,是推动大隋朝前行之根本动力。

  最终,要将太学融入三学之中,作为郡学之升迁途径。只要进入太学,便等同于获得功名,会在军中或官场上挂个名誉头衔,专门为国家各行各业规划发展方向。

  当然,要实现这些,难度着实不小。目前杨桐首要任务仍是第一步,重立太学,创办乡学。

  乡学方面,实则无需过于忧虑世家门阀之反应。杨桐亦没打算亲自出面,而是准备以商业手段,于各地建立书院。此并不触犯律法,杨桐只需保驾护航,防止世家门阀从中作梗。待时机成熟,再兴建县学。届时阻力必定不小,但有了乡学打下之根基,便无需太过顾虑县学之事。这关乎国家未来兴衰,乃科举取士之雏形,必须稳中求胜。等县学第一批学子达标,杨桐便无需太在意世家门阀之态度,即便所有世家门阀集体罢手,他届时亦有充足人才迅速补上。

  此次工部之行,杨桐收获颇为丰厚。吩咐冯勇带上十本装订成册之《论语》后,杨桐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工部。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话确实所言非虚。

  “冯勇,一会儿派人去请景仁……”杨桐抬眼看看天色,已然不早,便改口道:“算了,明日再说吧。”

  岑文本一路随杨桐奔波,他可不似杨桐体魄强健,还是让他好好休憩,明日再商议要事。

  华灯初上之际,杨桐在阔别一年之后,再次踏入乾阳殿。

  “陛下。”裴翠云携高琴、高瑟姐妹,还有毓秀与婉儿早已在殿中恭迎。杨桐一入宫,众人齐齐向他行礼。

  嗯,氛围倒是颇为和谐。

  杨桐目光扫过几人,心中稍感宽慰。裴翠云作为他名义上的首位女子,二人感情虽未历经诸多患难,然她亦是陪着杨桐从艰难岁月一路走来,与高氏姐妹自是不同。

  “经年未见,爱妃清瘦了些,却愈发风姿绰约。”四下无人之时,杨桐在裴翠云略带嗔怪与羞涩之目光中,紧紧将她拥入怀中。见她并未如自己担忧般为难高氏姐妹,亦未哭闹,与高氏姐妹相处融洽,杨桐既感欣慰,又觉些许愧疚。毕竟裴翠云作为名义上之发妻,在夫妻之事上却落后他人。要说裴翠云心中毫无怨念,杨桐自是不信,然此刻她能克制情绪,周全照顾自己感受,着实不易,更让人心生怜惜。

  “陛下,妹妹们都瞧着呢。”裴翠云有些不安地扭动娇躯,轻声说道。

  “都是自家姐妹,无妨。”杨桐朗声大笑,凑近裴翠云耳畔,轻声道:“今夜,朕要爱妃侍寝。”

  裴翠云身躯微微一颤,眼眶泛红,既羞且娇。虽说杨桐声音唯有二人能闻,但在众人面前,她仍觉羞赧,连忙轻声道:“听闻陛下一回洛阳,便忙着上朝,之后又去了工部,滴水未进。妾身已让人备好御膳,俱是陛下喜爱之食物,这便让人送来。”

  “甚好。”杨桐不着痕迹地捏了捏她,笑着松开裴翠云之娇躯,转头看向高氏姐妹道:“这乾阳殿,你们可还满意?”

  高氏姐妹正羡慕地瞧着裴翠云,听得此言,高琴赶忙点头道:“陛下之宫殿,设计精巧绝伦,气势雄浑壮阔,装饰高雅大方,妾身生平从未见过。便是那天上琼楼玉宇,怕也不过如此。”

  那高达十丈之宫殿,随处可见之琉璃窗户,能清晰映照人影之琉璃镜,布局雅致却不奢华。身处其间,从未见过这般建筑之姐妹俩,仿若置身天堂,生出如梦似幻之感。

  “陛下,洛阳如此繁华,为何日后还要迁都?”高瑟心思单纯,洛阳无论城池规模还是繁荣程度,亦或这乾阳殿带来之震撼,皆远胜他处,她实在不解杨桐为何放着好好之洛阳不住,非要迁都。

  “瑟儿休得无礼!”杨桐尚未开口,裴翠云已然柳眉倒竖,语气严厉道:“此乃国家大事,陛下自有决断,我等只需打理好后宫,外事自有诸位大臣为陛下谋划,我等不可多言。”

  平日里,高琴说话高瑟都未必肯听,此刻面对裴翠云,却如老鼠见了猫。裴翠云一声呵斥,高瑟乖乖站在一旁,不敢再言语,眼眶泛红。

  杨桐这才发觉,一年未见,裴翠云身上不知不觉多了几分威严。此威严对杨桐自然无妨,然对高氏姐妹与宫人婢女而言,却颇具震慑之力。

  这便是所谓当家主母之气场吧!

  杨桐看着不再言语之高氏姐妹,心中暗笑,没想到裴翠云竟还有几分女强人之潜质。

  “好了,琴儿和瑟儿刚入宫,规矩日后慢慢教,莫要吓着她们。”杨桐心中觉得有趣,此次并未刻意维护高瑟。宫中不同于宫外,理应守规矩,既然裴翠云有这方面潜力,杨桐自然乐意支持。

  “走吧,这乾阳殿建成之后,朕也未曾住过几日。今夜我等便在顶层用膳,也好让琴儿与瑟儿领略洛阳城夜景。”看着沉默之众女,杨桐微笑着说道。

  “喏!”裴翠云等几女应了一声。乾阳殿顶层,除却必要之护栏与承重墙,大多以玻璃搭建。站于顶层,整个洛阳城及周边景色尽收眼底。打开顶上天窗,还能欣赏夜空,景致美不胜收。

继续阅读:第381章 推广印刷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隋人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