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多事之秋
日月重照2025-07-28 17:283,314

  檐外,春雨如丝如缕,淅淅沥沥洒落,又逢一年春耕佳时。杨桐将窗牖轻轻推开,目光投向那如烟如雾的雨幕,偶有雨滴随着微风,悠悠飘入室内。

  皇泰四年,年仅十二的杨桐,因平日里勤加锻炼,身形气质瞧着仿若十四五岁的少年郎。这杨桐本非隋时之人,遥想穿越之前,他不过是一介交警队长,不知因何缘故,竟置身于这风云变幻的隋末乱世。

  幽云之地虽已初定,然欲行开发之举,尚需耗费不少光阴。年节方过,岑文本与罗艺便已踏上前往幽云的路途。关东这厢,经一年的生产筹备,已有上万架华夏犁分发至民间,想来今年定能瞧见些许成效。

  至于粮食方面,今年倒无需忧心。裴元庆尚未归返,不过军报已然传来,此次收获牛羊各达十万之数,另有五万精良战马以及三千对种马。于一心欲发展畜牧之业,借此改善军队与民间饮食水准的杨桐而言,此诚为一大喜讯。只是洛阳周边,沃野千里,若用于放牧,实在太过可惜。

  况且牛、马放牧尚无大碍,羊若过度放养,极易致使水土流失,关东这片肥沃土地必须妥善保全。是以即便洛阳有意引进些许牲畜,杨桐亦只打算引入部分耕牛,加以训练后用于农事生产,以增产出。幽云现今地广人稀,实乃发展畜牧的上佳之地。

  于是,杨桐当即颁下命令,途中将那十万只羊分出两万,留置河套,余下八万只羊,除两万只送往洛阳,用以奖赏有功及阵亡将士之家眷外,其余皆运往幽云。至于那四万人口,对于去年户籍普查时已达六十万户的关东而言,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然置于幽云、河套这般地广人稀之处,却能显著提升当地人口密度。

  听闻这批人口大多为女子,仅有少许老弱男子,杨桐倒也并未介怀。毕竟聊胜于无,这些老者丰富的放牧经验,正是杨桐发展畜牧业所急需的助力。

  “陛下~”一道轻柔婉转的声音自后方传来,一双温润如玉的手臂,自杨桐腋下悄然穿过,轻轻环抱住他。背后传来温软的触感,脖颈间亦能感受到对方轻柔的呼吸。

  “天气寒凉,多加件衣物,若被旁人瞧见,成何体统。”杨桐扭头,略带无奈地转过身,看向仅着一身薄纱的裴翠云,旋即将自己的睡袍取下,为她披上。

  杨桐年纪尚轻,可每逢瞧见裴翠云这般模样,便觉自己的定力好似经受着一次次的考验。

  “陛下似有心事?”裴翠云顺势依偎进杨桐怀中,寻了个舒适的位置,静静聆听着杨桐沉稳有力的心跳。

  “嗯,你兄长即将归来,此番他为我大隋立下赫赫战功,你可欣喜?”杨桐微笑着望向裴翠云,然而一想到裴元庆,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忧虑。裴元庆如今的官爵已然颇高,若再行擢升,着实有些棘手。

  外戚一事,于每一位帝王而言,皆如芒在背,不可不防。远的暂且不提,单说往昔那大将军杨素,权势滔天,先皇对其亦觉难以掌控。而裴元庆,论能力与威望,皆在杨素之上。虽说如今他们命运已然相连,但身为帝王,杨桐自然不愿见到自己麾下有能号令群臣之人。

  号令群臣,有帝王一人便已足矣。

  然而,若不予以封赏,又于理不合。以裴元庆当前的官爵,可供封赏的官位着实有限,大将军之下,不过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十六卫大将军。

  车骑将军并非常设之职,一般在领军作战时,方会授予假车骑将军之衔,以便在名分上节制诸将。卫将军……倒也可以斟酌,毕竟以裴元庆如今的地位,轻易不会出征,赐予卫将军之位,留于洛阳参与朝政,倒也说得过去。只是日后若再建奇功,恐怕就着实难以再行封赏了。

  左羽林卫大将军这一职位倒颇为合适,虽与其他左右大将军品级相当,但名义上却是十六卫大将军之首,如此已然足够。

  “嗯。”裴翠云轻声应了一下,对她来说,兄长平安归来便是最好的消息,至于立下战功,她反倒并不十分在意。毕竟以兄长在武将中的地位,至少十年之内,无人能够撼动。

  “昨日有报,弑君之贼宇文化及被荆州刺史杨杲设计乱箭射死,朕的皇叔算是给先皇报了仇。其子宇文成都带全家及江东之地投奔了李密,李密命宇文成都驻守江东。宇文成都武功盖世,朕还有很多事要依仗你兄长,待日后虎侯回朝,你便回府省亲,朕让毓秀与婉儿陪你同去。”杨桐微笑着说道。

  “谢陛下。”裴翠云甜甜一笑,在杨桐怀中轻轻蹭了蹭。她于男女之事所知不多,进宫许久,只道这般肌肤相亲,便是夫妻间的相处之道,那娇憨之态,令杨桐不禁莞尔。

  “好了,快些将衣服穿好,上朝的时辰快要到了。”杨桐关上窗户,唤来毓秀与婉儿,为二人更衣。

  如今朝廷已渐入正轨,随着刑部的逐步完善,千牛卫于地方的掌控力亦日益增强,已然渐渐形成一套相互监督、有序运转的体系。欲在现有制度上再做突破,已然不太现实,因这极有可能会对皇权造成削弱。

  当今天下纷争不断,此时正是强化集权的紧要关头,杨桐可无意将权力过度分散,此等做法不仅不切实际,反而极易使权柄落入心怀叵测之人手中。

  朝堂之上,如今众人议论最多的,依旧是天下诸侯的局势。就如去年,李世民已然对河间府发起攻势,李世民与徐圆朗在乐寿展开数场大战,徐圆朗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若不是现任北海郡刺史虞世基及时派遣薛万彻出兵救援,又说动李密相助,此刻的乐寿,怕是十有八九已落入李世民手中。即便如此,乐寿的沦陷也只是迟早之事。

  朝堂上,众人对此事意见不一。有人提议下诏令李世民退兵,亦有人支持李世民的行动。这其中,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暗自发挥着作用。

  “克明,你认为此事当如何处置?”退朝之后,杨桐将杜如晦唤至跟前,询问他的见解。

  李世民若占据河间府,于朝廷而言,绝非好事。尽管杨桐已派遣宇文宬、薛万彻与张亮前往辅佐虞世基,实际上已掌控北海郡的军权,但仍难以扭转当前局势。李世民挟哀兵之势,麾下又有诸多良臣猛将,除非派出裴元庆,否则仅凭薛万彻一人,恐怕难以与李世民麾下众多猛将相抗衡。

  “臣明白陛下的心意。”杜如晦看着杨桐,微微一笑,说道:“只是此事,实在是鞭长莫及。幽云方才平定,陛下此时若贸然插手河间府之事,定会招致诸侯的猜忌,对朝廷不利。臣以为,此事陛下不宜干预,恰似之前辽东之事。”

  提及辽东之事,杨桐不禁苦笑。

  无论杨铭死因究竟如何,鱼俱罗在那件事上都难辞其咎。起初,杨桐自然是怒不可遏。然而,随后鱼俱罗不计代价,一路追击靺鞨人直至其老巢。那一战,可谓扬了大隋的国威。杨桐本欲将此事暂且搁置,可窦建德显然没给他这个机会。就在鱼俱罗击溃靺鞨,班师回到渔阳之时,窦建德径直向朝廷请命,历数鱼俱罗的诸多罪状,并自请为朝廷讨伐叛逆。

  杨桐即便心中不愿,可此事拿到朝堂之上商议,从大义角度而言,他找不到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鱼俱罗所犯之错,无论有意无意,皆罪不可恕。如今窦建德又主动上表请求代朝廷出兵,他实在没有反驳的余地,最终也只能应允此事。

  原本与鱼俱罗结盟的虞世基、徐圆朗乃至李密,在这件事之后,亦迅速与鱼俱罗划清界限。至少在窦建德对付鱼俱罗这件事上,无人愿意给窦建德使绊子,因这无疑是给了他人攻打自己的借口。

  如今徐圆朗虽不像鱼俱罗那般为朝廷所不容,但他杀了李世民的使者,如今李世民为使者报仇,于情于理皆说得通。即便虞世基出手相助,也需把握好分寸,更多的是以劝和为主。毕竟从名分上讲,徐圆朗这边并不占理。而朝廷若在这件事上过度干涉,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令诸侯对朝廷心生抵触。

  “还真是……”杨桐无奈地叹了口气,此番没了裴元庆,河间府恐怕很难不被李世民占据。

  “与其关注这些,臣以为,陛下更应着力巩固自身实力。”看着杨桐无奈的神情,杜如晦笑着说道:“幽云大胜,固然是好事,但亦是一种挑战。这是陛下平定的第一镇诸侯,天下诸侯必然会密切留意朝廷的一举一动。若陛下此时过度关注河间府战事,定会令诸侯心生警惕。此刻,陛下应当收敛锋芒,专注于发展民生。唯有朝廷足够强大,方有能力平定四方。此时若想插手河间府局势,不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所言极是。”杨桐无奈地点点头,看向杜如晦道:“今年事务繁杂,还得仰仗克明为朕分忧啊。”

  “内政之事,非我所长。”杜如晦举起酒葫芦,灌了一口酒,说道:“如今朝中,真正精通治理民生之人并不多,陛下需寻觅一位如高祖时期萧何那般的贤才,来辅佐陛下。”

  “房乔?”杨桐几乎是脱口而出这个名字,随即看向杜如晦,微微皱眉道:“朕听闻克明与那房乔交情匪浅?”

  “的确如此。”杜如晦并未隐瞒,坦然承认道。

  “朕若下诏征召房乔,有几分把握能将他招来?”杨桐虽有心下诏征召房乔,可对其了解有限,不敢贸然行事。

  “下诏倒也无妨。”杜如晦点头表示赞同,说道:“不过陛下切莫抱有过高期望。”

继续阅读:第248章 宇文成都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隋人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