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急报?”杨桐眉头微微一蹙,心中顿生不祥之感,暗自思忖:“这太平日子怕是难以为继了,只盼不是什么灭顶之灾。”旋即点头道:“快让他进来。”
“喏!”
很快,冯勇领着一名满面征尘的将士匆匆步入。那将士见了杨桐,赶忙单膝跪地,行礼道:“参见陛下。”
杨桐目光扫过将士干裂的嘴唇,心下怜悯,对冯勇说道:“冯勇,去给这位将士拿碗水来。”
“谢陛下。”将士连忙拜谢。
“不必多礼,究竟发生何事?”杨桐问道,声音中透着一丝急切。
将士迅速从怀中取出一卷羊皮,双手呈上,退开几步说道:“前日尉迟恭将军带人巡视郡县之时,发现诸多村庄惨遭屠戮,老幼妇孺无一幸免。据推测,当是河套一带的**厥人南下,从留下的痕迹判断,其数量众多,恐不下数万。”
“什么?”杨桐脸色一变,心中暗惊:“**厥竟如此猖獗,这防线怎会如此疏漏?”皱眉道:“为何没能拦住?”
“陛下恕罪。”将士苦笑着回应:“我军如今分为两部,皆屯兵于铁滦河一带,防备罗艺、梁师都,东部防线空虚,此前未察觉**厥有任何动静,故而未能及时察觉。”
这时冯勇端来水递给将士,杨桐看着手中羊皮纸,说道:“此事朕已知晓,你先下去休息。”
“喏!卑职告退。”将士躬身退下。
“这直道是何地?”望着将士离去,杨桐皱眉向岑文本问道,心中疑惑且忧虑,不知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岑文本心中早有计较,此直道荒废多年却被**厥寻得,定有蹊跷,恐与世家门阀脱不了干系,但此刻不宜明言,只叹口气,沉声道:“此乃先秦为御外敌所建。南起云阳,北至九原郡,绵延千里,是军事要道,骑兵疾行,十日便可抵达关东,只是自光武之后,此道被废,却不知这**厥人是如何寻到的?”
“有路在,总能被发现。”杨桐叹道,暗自揣测:“若真是世家门阀暗中勾结**厥,那这局势可就复杂万分了,朕当如何破局?”又道:“看来并非罗艺、梁师都与之勾结。”若这些**厥人与罗艺、梁师都联手南下,杨桐当真不知如何应对,只觉一阵寒意涌上心头。
岑文本亦微笑着摇头,心中却想着:“陛下虽年幼,却也有几分聪慧,只是这朝局复杂,世家门阀势力盘根错节,**厥又虎视眈眈,陛下能否在这重重困境中突围,实难预料。”嘴上说道:“梁师都暂且不论,罗艺自诩出身不凡,对异族向来强硬,绝无可能与之勾连。”
杨桐点头,从怀中取出一面令牌交给冯勇,心中已有定计:“先调回秦琼、魏文通,稳定局势,再徐徐图之,定要揪出背后主谋。”说道:“你持朕虎符,速去军中,将此事告知军中将领,加强防御。另,立刻派人出城,招秦琼、魏文通回朝,不得有误!”
“喏!”冯勇连忙接了虎符,快步离开。
“只盼来得及。”杨桐望着冯勇背影叹气,暗自忧虑:“如今朝中能战之将多被外派,窦炽、周法尚、尉迟峰、尉迟恭在北地布防,防备罗艺、梁师都,而秦琼、魏文通正在领兵收服各地兵马,这洛阳城中,兵不过两万,能用的将领,也只有一个左威可用,这个时候,若**厥人突然杀到,杨桐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残害百姓,这绝非杨桐所愿,朕之皇位恐也摇摇欲坠。”
“陛下,若无要事,臣当先行告退。”岑文本犹豫一番,微微躬身,却没再多言,心中却在犹豫是否要将世家门阀之事告知陛下,又恐引发朝堂动荡。
“先生慢走,朕且送送先生。”杨桐强笑道,心中对岑文本的欲言又止有所察觉,却也不急于追问。
“不敢,人多眼杂,还请陛下留步。”岑文本连忙摆手。
“嗯,也好,先生之言,朕已铭记于心。”杨桐点头,眼神中透着一丝深意,似是在告诉岑文本,朕已知你有未尽之言。
“臣告退。”岑文本行礼后退出乾阳殿。
离开乾阳殿后,岑文本重新戴上斗篷,隐于其中,眉头渐渐皱起,心中暗忖:“陛下聪慧,想必已有所怀疑,只是这其中利害关系错综复杂。世家门阀本想借**厥之力扳倒王世充、段达,却不想陛下能力挽狂澜。如今**厥入境,世家门阀恐也难以掌控局面,若处理不当,这大隋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又该如何辅佐陛下,在这暗流涌动之中寻得生机?”
出了皇宫,岑文本轻叹一声,这大隋天下,还真是风雨飘摇,先有杨林,后有元文都、王世充、段达,如今陛下好不容易重掌大权,眼看便要励精图治,中兴有望,却又遇**厥来犯,却不知陛下能否过此一劫,只盼陛下能有奇谋,化解此危局。
岑文本很清楚,就算**厥人攻不破洛阳城,若让**厥人残害关东之地,那这关东之地,恐怕也得废了,大隋根基亦会受损严重。
不说杨桐、岑文本皆为**厥之事烦忧,另一边,李蓉蓉回到家中,看着居住数年的府邸,心中感慨万千,当初这府邸还是杨林所赠,只是一晃眼,却已物是人非。
陛下虽年幼,却颇为沉稳有度,日后这大隋或许真有中兴之望,只可惜,父亲却是看不到这一天了。
脑海中想着父亲的音容笑貌,李蓉蓉心中,不禁泛起一股难言的酸涩。
“蓉蓉姐姐,你真的要走吗?”正在李蓉蓉感叹之时,耳畔传来一道清脆声音。
“原来是翠云妹妹。”李蓉蓉扭头看去,见是一名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娥眉杏目,带着丝丝女儿家少有的英气,年纪虽幼,却已有几分风情,不禁莞尔。
此女名唤裴翠云,乃是裴元庆的妹妹。裴元庆字行矩,有万夫不当之勇,手持双锤,英勇无比。
原本以双方家世,恐难有交集,不过机缘巧合,虽家传不同,但对于这个翠云妹妹,李蓉蓉打心眼儿里喜欢。当初李浑遇害,元文都甚至想要株连,却正是翠云相助,让裴元庆出面,加上群臣反对,才总算是让元文都息了这份念头,也从那时起,两人关系愈发亲近,几乎无话不谈,甚至许多时候,裴翠云干脆就住在李蓉蓉这边,听她弹琴讲学。
“是啊,要走了。”李蓉蓉点头,看向这位相处不少时日的小妹妹,微笑道:“要不翠云随我一同回乡如何?”
裴翠云一双大大的杏目之中,闪过一抹意动,随即连忙摇头:“阿娘不会同意的。”
李蓉蓉微微一笑,这话自是戏言,也只有这小丫头,才会当真。
“蓉蓉姐姐,你刚刚入宫是去见了皇帝?”裴翠云一脸好奇地看向李蓉蓉:“那皇帝究竟长什么样子?”
“陛下乃一国之君,翠云不可无礼。”李蓉蓉面色一肃,认真地看向裴翠云道,心中担忧这小丫头的莽撞言语会惹来祸端,毕竟如今裴元庆不在洛阳,无人能护她们周全。
“好。”见李蓉蓉以从未有过的严肃目光看着自己,裴翠云小嘴一扁,有些委屈地应道。
看她这副模样,李蓉蓉不禁莞尔一笑,那股严肃气质瞬间消散,微笑道:“陛下英明儒雅,是位很不错的男子呢,且与翠云年纪相当,说不得,日后翠云入宫,去做个妃子,也是极好的。”
“才不要,听说宫里规矩可多了。”裴翠云连忙摇头,娇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