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小动作
日月重照2025-07-28 17:283,394

  且说那杨桐,对于琉璃这桩事儿,底下人究竟怎样暗中较量、相互算计,他着实没太上心。在他看来,米家若一日不举族迁至洛阳,他便一日无法安心将琉璃生意交付于他们。此等事,毫无商量的余地。

  米烈虽说已在洛阳定居,可他哪里能代表整个米家。米家现今当家作主的乃是米挺,所以即便米烈心里头清楚得很,知晓米家若是迁入洛阳,能给家族带来何等巨大的利益,然而在这件事上,最终拍板拿主意的,还得是米挺。

  从这方面来讲,米挺可没有褚新仁那般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胆识。毕竟相较于褚家,米家可要庞大得多。此次杨桐之所以打算把琉璃买卖交予米家操持,其一,是为了制衡赵家,这经济命脉绝不能仅掌控在一家之手,时日一长,保不齐就会被人家蒙骗于股掌之间。其二呢,也是想着如同当初对待赵家那般,将米家彻底拉拢至洛阳,把米家所掌控的经济人脉统统收归己用。

  这便是他未曾特意隐瞒琉璃秘密的一个缘由。只可惜呀,最终的结果是,杨桐高估了这些利益对米家的吸引力,同时也低估了这个时代的人对故土那深厚的眷恋之情。

  至于褚家在背后搞的那些小动作,杨桐心里跟明镜似的,不过他也懒得去理会。老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君至察则无臣。褚家当初也算是头一个倒向杨桐的家族,倘若米家不愿举族搬迁,那么把这琉璃生意交予褚家来做,倒也并非不可接受之事。

  这幽云之地啊,在杨桐眼中,可不单单是个能获取钱财的地方。在他看来,那简直就是一块至关重要的跳板。不过这些事儿说起来轻松,真要付诸实践,虽说并非难事,却着实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有可能,甚至极有可能直至杨桐有生之年,都未必能看到自己所期望的那般景象得以呈现。

  “陛下?”杜如晦见杨桐有些走神,满脸疑惑,开口唤道。

  “哦~”杨桐晃了晃脑袋,看向杜如晦,摇头笑着说道:“方才想起些事儿,走了会儿神。咱们方才说到哪儿了?”

  “岑文本传来消息,陛下近些时日不断往河套、幽云一带迁徙隋民,岑文本想问问陛下,对于这铁勒人与隋民,乃至胡人与隋民之间的矛盾,陛下打算如何处置呢?”杜如晦询问道。

  “矛盾?”杨桐挑了挑眉,说道:“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身处朕的地盘,那便都是大隋子民,又何来矛盾之说?”

  “这……”杜如晦听后,不禁苦笑着摇头,说道:“陛下有所不知,胡人暂且不提,这铁勒人虽说被归入胡人之列,可实际上,他们已然拥有自身独特的风俗与文化。许多在咱们隋人看来天经地义之事,在这些铁勒人眼中,却毫无必要。而铁勒人的诸多风俗,咱们隋人同样难以接受。单说礼法这一方面,双方就全然无法相通。”

  “往昔我大隋对待铁勒人,主要靠镇压,以武力威慑,再用利益诱惑。只是诸多时候,朝廷原本良好的政策,传到铁勒人那里时便变了味。而且一旦铁勒人与隋人发生纠纷,隋家官员大多会偏袒隋人,这也致使铁勒人常常是投降之后又反叛。”

  说到此处,杜如晦不禁叹了口气。这幽云地区地广人稀,除了资源方面的问题,常年战火纷飞,沦为战争重灾区,这些因素也是其中缘由。

  “朕听闻,罗艺当初颇受铁勒人爱戴,却不知究竟为何?莫不是仅仅因为罗艺有铁勒人的血统?”杨桐有些不解,看向杜如晦问道。

  “并非全然如此。据臣所知,罗艺对待铁勒人与隋人一视同仁,只认道理,不论种族。再加上他的先祖平东将军罗铮在铁勒人当中声望极高,这才有了后来的局面。”杜如晦笑着解释道。

  “原来如此。”杨桐点了点头,说道:“刑部尚书府已然扩建改造完毕,如今刑部尚书的影响力仅局限于洛阳一地。如今幽云、洛阳、河套之地皆归朝廷所有,各地理应建立起类似的府衙,以处理民生事务。”

  “以律法约束这两族?”杜如晦点了点头,说道:“此方法倒也可行。”

  “不止如此!”杨桐摇了摇头,说道:“既然同为我大隋子民,又怎会有铁勒与隋民之分。据朕所知,那些铁勒人皆以山寨为居住之所。如今幽云人口匮乏,为何不将这些铁勒人迁徙出来呢?一来能够充实我大隋人口,二来,也可彻底解决铁勒与隋民之间的矛盾。”

  “谈何容易?”杜如晦摇了摇头,说道:“语言、风俗这些方面,以往便有人尝试过此方法,可最终却闹得幽云大乱。”

  “朕又怎会强制他们。”杨桐笑着说道:“朕的意思是,要让他们自己主动求着来学习我大隋的文化与礼仪。”

  杨桐看着杜如晦,思索片刻后说道:“克明,朕有一计,不仅适用于铁勒人,倘若可行,契丹人、胡人皆可用此计治理。”

  “陛下请讲。”杜如晦思索一番,皱着眉头看向杨桐。

  “就拿商贸来说,这些铁勒人需与隋人进行交易。比如隋人买一只鸡,只需二十钱,可铁勒人却要花三十钱才能买到。而铁勒人出售一张兽皮,能得五十钱,但若入了我大隋户籍,便能得到六十钱。”杨桐思索着说道:“据朕所知,实际上直至如今,不管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大致情况便是这般。但朝廷可成立一个部门,若铁勒人入了我大隋户籍,便要享受隋民待遇,不可再对他们进行盘剥,还需给予一定的保护。”

  “当然,要入我大隋户籍,首先得会说我大隋语言。甚至可以开设一些学堂,让那些愿意进学堂的铁勒人前来学习。”杨桐笑着说道。

  杜如晦琢磨着,杨桐这方法,有点像当年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只是相对更为温和,不搞强制手段,而是从人心入手,一点点改变铁勒人的观念。

  人呐,最怕的便是对比。杨桐又未强迫这些铁勒人非得迁徙出来,待这些铁勒人受到差别对待后,便会吸引更多铁勒人来学习大隋文化,一步步融入隋人的生活,最终彻底被同化。

  “这过程中,怕是会引发不少麻烦事。”杜如晦看向杨桐说道:“而且此事若想取得成效,短则十年,长则数十年。”

  还有一点,杜如晦并未说出口。要确保此事成功,朝廷必须始终保持对铁勒人的武力优势,这就要求朝廷在未来的岁月里,始终维持绝对的强势。可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朝廷能否一直这般强势,实在难以断言。

  再者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倘若在此期间杨桐遭遇不测,那之前所做的一切可就都付诸东流了,费力不讨好。不过这话自然不能说出来,只能委婉地向杨桐表达自己的看法,此事并非不可为,只是当下还不太适宜。

  “朕自然明白。”杨桐看着杜如晦,笑着说道:“可先定下目标,然后分几个阶段实施。比如先挑选一批愿意入我大隋户籍的铁勒人,让其他铁勒人亲身感受一下这种差别,这或许需要花费一两年时间。接着将这些铁勒人逐步引入我大隋的城池居住,随后把琉璃、精盐这些东西限量卖给铁勒人,让他们体会成为我大隋子民的好处。之后,再让铁勒人知晓,这些在他们眼中无比珍贵的东西,我大隋子民家家户户皆可享用。”

  “待这些都落实到位,便可张榜招收铁勒人了。”杨桐看向杜如晦,说道:“这一阶段,朕打算用五年时间来完成,务必求稳。”

  “差别?”杜如晦笑了笑,说道:“陛下这用词真是别具一格,不过倒也贴切。”

  “五年时间,仅做这些的话,倒是足够了。同时陛下可让罗艺协助岑文本挑选一些亲近大隋的铁勒人部落来操办此事。”

  杨桐点了点头,这五年时间,不单单是为了安抚铁勒人的情绪,更是因为五年时间,足以让许多惠民政策得以施行。而且工部研发出来的那些东西,五年时间也足够推广至民间。到那时,这种差别带来的感受会更为强烈,足以形成强大的心理冲击。

  倘若铁勒人这边能够成功,那么草原上的胡人、氐人,以及日后可能遇到的南蛮、山越,皆可用此方法收服。

  当然,前提是他们愿意接受大隋的文化,想要入我大隋户籍。首要条件便是必须得到学院的认可,这也是杨桐不着急的一个原因……如今印刷术尚不完善,更别提建立学院了,他需要时间,逐步将这些事情推广开来,做好规划。

  一旦成功,便意味着彻底打破了世家门阀对文化的垄断。而此事,在杨桐心中,甚至比统一天下还要重要,必须在天下一统之前完成。否则,一旦天下一统,再打出这张王牌,杨桐要面对的就不只是关中的世家门阀,而是全天下的世家门阀联合抵制。而且真到那个时候,天下重新统一,也意味着世家门阀阶层再度成为一个整体,寒门的势力将会逐渐被打压,朝堂又会被他们垄断。那时,杨桐要做出决策,可就远没有现在这般轻松自在了。

  建立书院得寻个由头,就如同讲武堂一般。甚至此事还不能由杨桐自己提出,需由他人请求,然后杨桐再经过深思熟虑后予以同意。

  接着便是成立一个类似于教育部的机构。

  不过这第一个提出请求的人,学问要好,还得具备极高的声望,高到满朝文武都不敢拒绝,甚至还得帮着他说话。

  像这样的人物,放眼整个天下都没几个。要是成国公李浑尚在人世,李浑算一个,可如今李浑已然不在,杨桐也只能另寻他法了。

  实际上杨桐心中已然有了人选,也已派人去操办此事。然而这人能否请来,杨桐心里着实没底。

继续阅读:第279章 进军西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隋人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