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雨丝如银线般,绵绵不绝地洒落。杨桐送走了岑文本和杜如晦后,没过多久,张亮、薛万彻在冯勇的带领下,步入了交泰殿。
“末将叩见陛下!”薛万彻和张亮整齐划一地朝着杨桐,俯身行了个大礼。
“两位将军请起,这里并非朝堂,不必如此拘谨。”杨桐抬手虚扶,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都坐下吧,朕有些事情,想和二位一同商议商议。”
“陛下但有吩咐,我等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薛万彻与张亮相互对视一眼,旋即再次恭敬行礼。
“先坐下吧。”杨桐笑着点了点头,目光落在薛万彻身上,问道,“朕听闻,文缺是东莱人?家中可还有亲人?”
“回陛下,家中尚有高堂健在。”薛万彻如实答道,他心里其实一直琢磨着,这几日把家中老母接到洛阳来,让老人家享享清福。可无奈路途实在太过遥远,千里之遥,沿途诸侯各自称霸一方,山匪流寇更是肆意横行,实在不安全,正为这事发愁呢。
“我大隋以孝治天下,家中有长辈,文缺理应多多尽孝、悉心照看。”杨桐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正巧朕有个任务,想派个人到北海郡虞世基帐下效力些时日,这一去,恐怕得有好几年。朕不知文缺愿不愿意担此重任?”
薛万彻微微皱起眉头,疑惑道:“却不知陛下为何会有这般安排?”
“不瞒二位将军,近日朕收到关中传来的情报,李世民打算为父报仇,或许明年就会正式兴兵攻打河内。”杨桐神色凝重,手指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如今河北一带诸侯割据,主要是窦建德与李密相互对峙,不过鱼俱罗、李密等人的势力也不容小觑。要是李世民此番成功攻占河内,河北之地恐怕就会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青徐之地一旦落入任何一方手中,对朝廷而言,都绝非好事。”
杨桐看向二人,苦笑着解释道:“李密暂且不提,虞世基乃是当世大儒,若论治学与文章,整个中原大地,除了刘焯,几乎无人能出其右;治理地方,他也很有一套。但要是说到行军打仗,就不是他擅长的领域了。”
薛万彻听后,不住点头。他心里清楚,虞世基在治理民生方面确实有一手,把北海郡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治军打仗,他确实不在行,不然当初也不至于被匪军逼得狼狈不堪。
“如今朝廷刚刚有了起色,短时间内,实在无力顾及河北。所以,朕希望青徐之地能有一支力量,来牵制河北的诸侯。”杨桐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李密刚愎自用,又年事已高,河内虽然富庶,可他麾下没有能与李世民抗衡的强将。虞世基对朝廷忠心耿耿,却不精通战事。朕已下诏书,任命虞世基为北海郡总管,统领北海郡。但他虽能治理好北海郡,却缺少能抵御外敌的将才。”
“今日召二位将军前来,是希望你们能前往北海郡。虞世基负责政务,文缺则总领北海郡军事,为朕守住北海郡。待朕日后稳定后方,挥师中原之时,北海郡能与朕前后呼应、协同作战,平定天下!”杨桐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说出这番话。
这步棋走得着实冒险,毕竟北海郡与洛阳,一东一西,相隔甚远。人派出去之后,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旦北海郡兵败,他们被敌军俘虏,杨桐想救都没办法。
而且这一去,少说也要好几年。薛万彻和张亮入朝的时间本就不长,虽说有梦境传承这一特殊助力,能大大增强他们对朝廷的归属感,可几年时间,又手握大权,几年之后,他们是否还能一心向着朝廷,向着自己,实在难以预料。
乱世之中,人心最是容易改变。杨桐其实可以把这些人才留在洛阳,就算暂时闲置不用,以后也总能派上用场。但如此一来,实在是浪费人才,而且人留在洛阳,才能得不到施展,只能被埋没。派出去若能成功,朝廷不仅能在关东之外多一郡之地,更重要的是,能在诸侯背后埋下一颗钉子,必要时,能帮杨桐做一些朝廷不方便出面做的事情。
风险虽大,但潜在的收获同样惊人。并且杨桐还能借助梦境,来消除距离带来的隔阂,梦境掌控不受双方距离的限制,这也是杨桐敢于外派人才的关键因素。
“二位将军皆是忠勇之士,朕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此决定。不知二位将军意下如何?”杨桐深吸一口气,虽说心里有自己的考量,但言语间还是要充分表达出对两人的绝对信任。
果然,薛万彻听杨桐这么一说,只觉胸中涌起一股滚烫的热血,当即“扑通”一声跪地,激昂道:“陛下放心,末将此生,必定不负陛下信任。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保北海郡一方平安,恭迎陛下收复中原之日!”
“朕不需要你们粉身碎骨,北海郡能守便守,若实在守不住,二位将军务必保全自身!”杨桐摇了摇头,伸手扶起薛万彻,语重心长地说道,“只要人还活着,就有希望。人死了,还谈什么尽忠报国?所以朕要你们好好活着,为我大隋而活。”
“臣……遵旨!”薛万彻声音哽咽,满心感动。
“那个……陛下……”张亮有些迟疑地开口,“文缺是北海郡人,熟悉当地的民情风俗,可不知为何末将也要一同前往?”
他才刚到洛阳,每天和一群武将切磋武艺,这段时间感觉自己的武艺进步显著。眼看着洛阳一天比一天好,却突然要被外调,心里实在是不太乐意。
“朕也考虑过派其他人与文缺同去,可思来想去,觉得步武你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杨桐目光注视着张亮,认真说道。
“啊?”张亮一脸惊愕,疑惑不解地看向杨桐,实在不明白自己为何是最合适的。
“朕知道步武你擅长水战。”杨桐看着张亮,微笑着摇头,“若是在水上作战,就算是裴元庆,步武你也有胆量与他一较高下。”
张亮一听,胸膛不自觉地挺得高高的。前几日他和裴元庆在水上大战,百余回合下来,难分胜负,这对张亮来说,可是一辈子都能拿来向人炫耀的辉煌战绩。
“步武你能来投奔朕,朕自然十分高兴。然而,你是水军大将,在关东洛阳却无用武之地。”杨桐满脸惋惜地说道。
张亮的水战天赋极为出色,本身就是超一流武将,到了水上更是能发挥出顶级武将的实力。就连裴元庆这样的战神级人物,在水上单挑都难以胜过他。若让他统领水军,可谓是战无不胜。但在朝廷现有的局势下,他的才能难以得到充分施展。这些日子,杨桐一直在思索如何任用张亮这位水军上将。直到李世民与李密的事情传来,加上杨桥与杨桐商议后,对如今的战船进行了一些改良,杨桐才有了新的想法。
他需要一支水军,甚至是海军。然而朝廷如今所占领的区域,没有建立水军的良好条件,无论是洛河、渭河,甚至黄河,都不太合适,但北海郡却具备这样的条件。
张亮听了,神色有些黯然。他的水战天赋,如今更多地是在和武将比试时当作“秘密武器”。陆地上打不过对方时,他通常会把对方邀到水上,然后狠狠教训一番。但正如杨桐所说,他的天赋在朝廷目前的环境下,也只能在这种消遣娱乐中发挥一下。
“朕欲封步武你为横海将军,为朕打造一支能横扫天下的水军。然而,洛阳之地对于步武你来说,就如同浅滩困住了蛟龙,空有一身屠龙之力,却无处施展。”杨桐一脸遗憾地说道。
“末将明白了。”就这几句话,瞬间点燃了张亮心中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他躬身叩拜道:“陛下放心,末将知道该怎么做了。”
“北海郡毗邻大海,朕会选派几名擅长造船的工匠,随步武你一同前往北海郡,协助你兴建水军。”杨桐看向张亮,微笑着说道,“此番前往北海郡,文缺掌管军事,步武你则专门负责建立水军。至于补给方面……”
“朕会让北海府衙为步武你分担一部分。”杨桐看着张亮,接着说,“剩下的,就需要步武你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呃……我想办法?”张亮瞪大眼睛,一脸茫然地看着杨桐,“陛下,您让末将上阵杀敌,末将绝无二话,可让末将去筹集军费,我去哪儿筹啊?难不成去抢吗?”
“步武你以前不就干过类似的事吗?”杨桐看着张亮,一脸不解地问道。
“呃……真让我去抢?”张亮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杨桐,一旁的薛万彻也露出了一脸惊讶又带着几分戏谑的表情。
“只要不是我大隋的子民就行。朕听闻渤海对岸是韩国、三韩之地,再往东还有东瀛。有需要的时候,步武你可以去‘借’些物资来补贴军用。”杨桐理所当然地说道,“我大隋如今国力稍显薄弱,周边番邦受我大隋庇佑多年,如今朝廷有难,他们自当支援一些。”
“呃……”张亮瞪着眼睛,这算是奉旨抢劫吗?怎么心里还有点莫名的兴奋呢?
“末将领旨,等水军练成了,末将就去……借些钱粮回来。”张亮嘴角微微抽搐,嘿嘿笑着说道。
“陛下,不知我们何时动身?”薛万彻连忙打断张亮的话。他太了解张亮了,一旦兴致上来,接下来肯定会说些没边没际的话。这可是在天子面前,哪能胡乱言语?于是赶忙抢在张亮之前询问道。
“再等几日。”杨桐思索片刻后说道,“此去北海郡,形势错综复杂,二位将军虽有勇有谋,但随机应变方面还有所欠缺。等朕为二位将军寻觅一位随军军师,此人有经世治国之才,此番随二位将军前往北海郡,二位将军遇事要多与他商议。”
“末将遵命。”薛万彻和张亮闻言,恭敬地躬身领命,心中对这位尚未谋面的军师充满了好奇,都在猜测陛下会选派哪位高人来帮他们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