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晋升之路
日月重照2025-07-28 16:523,360

  时光悠悠流转,仿若那潺潺流水,永不停歇。

  随着各方士人的纷至沓来,天气也悄然间变得酷热难耐。

  对于洛阳的百姓而言,皇泰七年无疑是极为热闹的一年。先是天子杨桐开设书局,广售书籍,这书局就好似一座知识的宝库,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街头巷尾的贩夫走卒,皆可入内选购。

  在这个时代,读书可是一件极为高尚且充满前程的美事。在洛阳城中,但凡家中稍有积蓄之人,大都会前往书局购置一本万言书。至于是什么书,倒也无关紧要。毕竟在这个时代,识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实在是一种奢侈。自己看不懂,没关系,还能让儿子、孙子研读。

  天子早已开设乡学,虽说听那些士人讲,乡学里教授的不过是一本《论语》,算不得什么高深学问。但对于百姓来说,这已然是个极好的开端。孩子能在乡学认字,认了字之后,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书籍,自然也就能够读懂了。

  对这些寻常百姓来讲,道理就是这般简单实在。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百姓们有些摸不着头脑。只见从四面八方,突然涌来大批士人。这些人一到洛阳,二话不说,竟将皇宫给围了起来。

  没错,在士人眼中,他们这是向天子请命。但在普通百姓看来,这与公然围堵皇宫又有何异?

  这些士人中有不少来自外地,在一定程度上倒是带动了洛阳的经济,像酒楼、客栈的生意都好了不少。可即便如此,洛阳百姓其实并不欢迎他们。

  对洛阳百姓来说,杨桐可不只是那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天子,更是一位实实在在带领他们走向富裕的好皇帝。他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粮价,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商业,还有畜牧业。让百姓们有活干、有饭吃。那温暖的土炕,不知让多少人在寒冬中免受严寒之苦。哪一件事,不是实实在在利民的大好事?

  如今,别的不说,至少洛阳百姓隔三岔五就能吃上肉食。那华夏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耕地效率。从契丹抢回来的牛,经过驯化后,虽说还做不到家家户户都有耕牛,但十户人家中,总有一户能够用上耕牛。

  生活的改善,百姓们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这乱世之中,不少人都尝过战乱的苦头。而天子杨桐,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为他们在这动荡的世道里建立起了一个太平家园。

  这样一位好皇帝,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反对呢?而反对的理由,在许多百姓看来,更是荒谬可笑。就因为天子开设书局,那些士人竟认为不该向天下人出售书籍,读书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事。

  这个理由,听起来着实可笑,但也有不少人觉得理所当然,甚至包括百姓自己。他们心里明白天子是为他们好,然而那根深蒂固的观念却又让他们觉得读书确实是上等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虽然心中气愤,但见天子杨桐都隐忍不发,任由这些士人天天堵在宫门外长达两个月,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又何必跟着瞎起哄呢?

  就在不少洛阳百姓都以为天子会向这些士人妥协,关闭书局的时候,却突然传来熊无病自杀,四名世家家主负荆请罪的消息。紧接着,士人们那轰轰烈烈的行动,在短短几天内便偃旗息鼓。这一系列变故,在众人眼中,简直就像一场神转折。

  到底是为什么,普通百姓可不清楚其中缘由,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猜测。再加上杨桐安排在民间的说书人,从各个角度将事情细细拆解讲述,百姓们也渐渐理出了一些头绪。

  哦,原来不是我们不能读书,而是这些士人担心寒门出贵子,影响到他们的地位!

  各种舆论在短短几天内,通过说书人的嘴巴,如涟漪般在整个洛阳城蔓延开来。看着那些如霜打的茄子般的士人,百姓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活该!

  就这点本事,还想跟陛下抗衡?当初**厥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陛下可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将那气势汹汹的**厥人杀得血流成河。一群只敢堵着宫门叫嚣的人,也敢跟陛下叫板?

  不管怎么说,在这次士人与天子的对峙中,看起来是天子赢了。这让一直担忧朝局的百姓们心中踏实了许多。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一位爱民的好皇帝,他们可不希望这位皇帝就这么被士人赶下台。

  可今日的事,又让洛阳百姓有些看不懂了。看着街上那些奔走相告,兴奋得像打了鸡血一般的士人,所有人都满心疑惑。

  “老张头,你们说书人消息灵通,这些士人今天是发的哪门子疯啊?”悦来客栈的大堂里,一名铁匠一只脚踩在凳子上,嘴里磕着干果,看着几名士子一脸兴奋地从门外走过,满脸不解地看向身旁的说书人老张头。

  今日生意还没开张,老张头平日里走街串巷,跟这些人都很熟络。此刻听到铁匠的问话,他看了一眼那些人离开的方向,品了口米酒,砸吧砸吧嘴说道:“还能有啥事?陛下三个月前不是贴出了恩科榜吗?今日便是殿试的日子,这些人都想着在陛下面前好好露一手,展现自己的才华。要是能被陛下看中,那这仕途可就有着落了。”

  “你说这帮士人也太不要脸了吧。”铁匠撇了撇嘴,扭头看向老张头说道:“当初,就是这帮人吵着要陛下关闭书局,还把皇宫都给围了。当时那嚣张的模样,看着就招人烦。”

  “后来,也不知道陛下用了什么法子,这帮士人就都蔫儿了。现在陛下张榜招贤,他们哪来的这么大脸,还好意思跑来应榜?”

  “嘿,当初为了逼陛下关闭书局,朝廷治下的县令乃至刺史,有九成辞官不干。后来陛下也没强留,转手就派了一批新人去上任。这下可把这帮士人给吓坏了。”老张头嘿嘿笑道:“别看这帮人平日里自命清高,实际上没了官位,跟咱们又有啥区别?”

  “听你这么一说,这帮士人好像也没啥了不起的。”铁匠咂咂嘴说道。

  “话可不能这么说,只要你有他们的本事,你也能跟他们一样。”旁边一名精瘦汉子坐了下来,嘿嘿笑道:“人家能写文章,能帮陛下治理天下,你能干啥?”

  “我?”铁匠嘿嘿一笑,将扔在地上的铁锤往桌子上一放:“凭我的手艺,只要进了工部,未必就比他们差。你们身上穿的、日常用的,哪一样离得开我们?连陛下都说了,时代进步的钥匙就掌握在我们这帮人手里。”

  “屁,陛下可没这么说。再说,你懂这句话啥意思吗?”瘦子不屑地瞪了他一眼。

  “不懂,但听着就提气。再说了,只要明年工部扩招人手,凭我的手艺,还怕没个立足之地?”铁匠得意地笑道。

  如今,随着华夏犁、琉璃、精盐、水泥等物,渐渐走进千家万户,工匠的地位也在逐步提升。铁匠虽然没什么文化,但这话一说出来,周围的人还真没法反驳。如今最顶尖的一批工匠,在朝中都已经有了爵位。而且听说以后军队立了功,他们也有一份功劳。时间久了,谁知道日后工匠会不会也能位列朝堂呢?

  “话糙理不糙。”老张头悠闲地喝了一口果酒,遗憾地摇了摇头:“可惜啊,这次招贤来得太快。要是再等个十年八年,我家那不成器的小子,说不定也能谋个仕途!”

  “你?”铁匠和周围众人都一脸不解地看向老张头。铁匠拍了拍老张头的肩膀说道:“做梦呢吧?”

  “有何不可?”老张头傲然一笑:“我家那小子如今已经在乡学里学了快半年了。”

  “乡学里教的不过是《论语》,我都能背几句。”铁匠不屑地笑道。

  “那可不一样。听说各县如今都开始建立县学,就是为了让乡学里的优秀学子能够进入县学,学习更高深的学问。要是陛下能推迟个十年八年,到时候我家小子学有所成,就算当不了官,当个吏也算是好事一桩。”老张头说完,一脸遗憾地叹了口气。

  “有这好事?”铁匠不可思议地瞪大了眼睛。

  “骗你干啥?你以为陛下建立乡学只是闲来无事?”老张头冷笑道:“陛下这是怕之前士人围宫的事再发生,所以才开设乡学,为的就是将来能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为朝廷所用,不用再看那些士人的脸色。”

  “明年我得把我家那小子也送到乡学里去。就算学不成啥学问,认几个字,将来继承我的手艺,进了工部,好歹也算个识字的人,说不定能走得更远。”铁匠拍了拍脑袋,一脸懊悔地说道:“早知道这样,当初陛下一开乡学,就该把我家那混小子送进去,说不定日后也能进县学呢。”

  ……

  对于百姓们热议的话题,士人并不怎么关心。正如老张头所说,今日正是杨桐考校这些汇聚在洛阳的学子的日子。一大清早,乾阳殿两面宫门已然大开,迎接学子入宫。两面都有大批千牛卫严密监督,殿内笔墨纸砚一应俱全,还有充足的食物供应。这些学子严禁携带任何东西入宫。

  为了这次选贤,杨桐足足准备了三个月。既是要把这次选贤之事办好,为日后三学晋升开创一个范例,铺平道路;同时也是为了吸引士人的目光。县学的事情已经通过说书人的口,在民间流传开来。明年县学成立时,希望能少些阻力,有更多人支持朝廷,以抗拒可能出现的反对声音。如果说之前乡学与普通百姓关系不大,那县学的成立,可就等于为普通百姓也开通了一条晋升之路,这可是与百姓切身相关的大事。只要县学一成立,就等于将大量百姓拉到了自己这边。到时候,世家门阀就算要反对,面对的可就不只是皇权,而是天下百姓了。

继续阅读:第402章 刚愎自用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隋人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