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阳殿外,五百名经朝廷遴选的士人,个个身着自家最为齐整得体的衣衫,精神抖擞地伫立在殿上。
但见那龙椅之上,杨桐神色威严又带着几分亲和,俯瞰堂下五百名士人,面带微笑缓缓说道:“首先,朕要恭喜诸位,自今日起,诸位便正式为朝廷所用了。”
“谢陛下!”卢晥等人忙不迭对着杨桐躬身行礼,那姿态恭谦之极。
“此次选贤,入选者既有朝廷旧吏,亦有民间奇才。朝廷用人,不究出身,唯重能力。不过,诸位也莫要自满,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尔等实际才能能否与文章相符,还需时间与实际作为来验证。所以,诸位只能先从县令做起。”杨桐微笑着,目光扫过众人,问道:“尔等可有异议?”
“臣等并无异议!”一众士人赶忙躬身回应,声音整齐划一。对卢晥这些世家门阀子弟而言,县令之位虽非难事,可对寒门子弟来说,这却是极为难得的证明自身的机会,他们又怎会有异议。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一名士人突然站出,躬身说道,神色间带着几分疑惑。
“但说无妨!”杨桐并未动怒,反而点头示意,目光中带着鼓励,似在安抚那士人不必拘谨。
“谢陛下。”那士人躬身一礼后,高声说道:“据臣观察,此次皇宫选贤,所出题目皆围绕治理一方展开。然而臣以为,我辈治学,自当博通群书。治国之道固然重要,但并非治学的全部。为何陛下只以治国才能来衡量选拔人才呢?”
“这个问题,朕已与卢楚探讨过。”杨桐点头,神色沉稳,缓缓道:“并非朕觉得其他学问不重要,朕且问诸位爱卿,身为一方县令,那些圣贤之书能否让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这……确实不能。但圣贤之学重在教化,而非……”那士人皱眉欲解释,话语却被杨桐打断。
“此乃自欺欺人之谈。圣贤之道,教化众人不假,但为官者,首要之责是让一方安宁,百姓富足。若百姓连饭都吃不上,生存艰难,又怎会有人愿意聆听圣贤教化?”杨桐目光威严地扫视众人,声音沉厚有力,“圣贤之道,可修身养性,但为官之道,在于为百姓办实事,为朝廷分忧。尤其是如今身处乱世,朕所需的,是能为朕治理天下的实干之才,而非只会夸夸其谈的空谈之辈。所以,此次选贤,以务实为主。”
“臣受教了!”那士人听闻,心中豁然开朗,不再多言,躬身一礼后,退回队列。
“陛下,臣也有一问。”又一人出列躬身说道,脸上带着思索之色。
“讲!”杨桐点头,示意其继续说下去。
“此次选贤,共选出贤能五百人。但据臣所知,眼下朝廷辖地,即便算上河套、张掖等地,也不过二百六十余县。这五百人,该如何分派?”那人躬身问道,言语中透着关切。
“这便要提及另一件喜事了。就在三天前,朝廷放榜之时,朕已收到蜀中捷报,尚师徒将军已成功平定蜀中。虽仍有少许叛乱,但蜀中大半已落入朝廷之手。此次选贤,不仅要为雍凉河洛、南阳河套等地选派官员,还会选出部分官员前往蜀中任职。此外,年初之时,杨澡已呈交降表,愿入朝称臣,登封、东郡、济阴以及陈留四郡之地亦已回归。诸位觉得,这些地方,五百官员可够分派?”杨桐微笑着看向群臣,那笑容中带着自信与豪迈。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虽说此前已有消息流传,但此刻经杨桐亲口证实,意味着蜀中局势已定。也就是说,如今朝廷无论地域还是人口,都丝毫不逊于窦建德。此前,还有人担忧朝廷未来,毕竟窦建德攻占山东后,声威大震,俨然有北方霸主之势。而朝廷这两年虽发展迅猛,连昔日的第一诸侯李密都被压制,但与窦建德相比,声威仍稍显不足。
如今蜀地平定,局势便不同了。无论地域、人口还是军力,朝廷都与窦建德不相上下,且朝廷还占据大义,隐隐占据优势。这也让这些即将被下派为县令的士人信心大增。
“诸位还有何疑问,尽管说来。”杨桐看着众人,微笑道,那笑容仿佛能驱散众人心中最后一丝疑虑。
一众士人纷纷摇头,之前他们最关心的两点,一是选贤的公正性,二是未来的安排。如今杨桐都已给出解释,打消了他们心中的疑虑。
“冯勇。”杨桐见状,不再多言,转头看向冯勇,眼神中带着吩咐之意。
“喏!”冯勇躬身一礼,展开手中绢书,高声道:“下面,将宣布诸位士人的分派。被读到名字者,上前领取官印与文书。”
一众士人闻言,赶忙神情肃然地站好,满怀期待地看向冯勇手中的绢布,那眼神中满是对未来仕途的憧憬。
“卢晥,河套三河县令。”
“喏!”卢晥应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
“李仁,河套荡阳县令。”
“喏!”李仁亦是高声回应。
“陛下,为何将优秀之人派去这些偏远荒芜之地任县令?”卢楚听闻卢晥被封到河套,不禁大惊,连忙出列,躬身问道,脸上满是焦急之色。
“卢卿稍安勿躁。”杨桐笑着摇头,神色从容,“朝廷接下来除了恢复江山,最重要的便是开荒。”
“所谓开荒,就是开发那些资源丰富却尚未开垦的地方。这些地方虽偏远,却是建立功绩的好契机。若能将一个荒芜之县治理得富足繁荣,其功勋可比治理一个富足之县更大,也更能证明自身能力。”杨桐看向一众臣子,微笑道:“平定天下,终究是内战。朕不愿让这些优秀人才都消耗在内战中。富足之县,只需按部就班治理即可,即便治理得再好,潜力也有限。而若能将偏远之地治理妥善,才是朕真正需要的栋梁之才。这些地方,也足以成为磨砺人才的磨刀石。朕可承诺,凡前往这些偏远之县任职者,三年之后皆可调回。届时如何安排,便看诸位这三年在边地的表现与政绩了。望诸卿共勉。”
“臣等必不负陛下所托!”卢晥等人听闻,心中暗自松了口气,连忙躬身应道,那声音中满是坚定。
“继续。”安抚众人后,杨桐转头看向冯勇,淡然说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喏!”冯勇躬身一礼,再次开始宣读。这一次分派极为详尽,不仅杨桐治下的主要县城皆有任命,就连远在西域的敦煌、焉耆、居延等地,也都分派了县令。由此可见,杨桐此次的规划颇为深远。而且这些偏远之地所派之人,皆是此次选贤中表现优异者,众人也从中看出了杨桐的心思,这位陛下的野心,可不只是统一天下这般简单。
五百人的任命,实际上在这三天内便已安排妥当。此刻宣布分派,并未花费太多时间。一刻钟后,便已宣告完毕。
“此番除了现有的郡县之外,还新设立了许多蜀中、西域的县令。为确保诸位能安全上任,朕已在讲武堂挑选好了县尉以及云骑尉人选,随后将护送诸位一同赴任。至于法曹,则由朝廷直接指派。希望诸位能好好珍惜此次机会,为我隋立足域外,奠定坚实基础。”
“臣等谨遵陛下圣谕!”五百县令纷纷躬身向杨桐行礼,神情庄重,那姿态仿佛在向天下宣告他们的决心。
“诸位且回去歇息,朕希望诸位爱卿能在限期内尽快赶赴任上。”杨桐起身道:“若无其他要事,便退朝吧。”
“恭送陛下!”
在群臣的恭拜声中,杨桐带着冯勇和高甑生,径直离开乾阳殿。一刻钟后,承明殿内,岑文本面带微笑地来到杨桐身旁。
“恭喜陛下,尽得蜀地。”单独面见杨桐时,岑文本轻松许多,微笑着对杨桐说道,那笑容中满是祝贺之意。
“起来吧。”杨桐摇头笑道:“朕也未曾料到,杜如晦此次行事如此大胆。虽说这让蜀中民生难免受损,却也彻底根除了世家门阀的根基。蜀地未来,将是我朝稳固的后方,任何人都无法动摇。”
杜如晦此次直接以粮食挑起民怨。据暗卫和内卫府探得的情报,整个蜀中,一大半世家门阀彻底覆灭,即便存活下来的,也是元气大伤。虽说因此导致蜀中大乱,但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如今尚师徒的军队已开进蜀郡,占据蜀郡三都,与谢荷在广汉的势力连成一片。虽然益州南部尚未平定,但大局已定,平定益州只是时间问题。
“蜀中既定,我朝便再无后顾之忧。接下来,陛下可趁此机会,将杨澡召入朝中。”岑文本微笑着提醒道,眼神中透着睿智。
“嗯。”杨桐微笑着点头:“既然找不到宗谱,那就让宗府为东平郡王之后立一个宗谱。杨澡此人,南征北战多年,虽败绩不少,却能屡败屡战,如今成为一方诸侯,不可小觑。但若能善加利用,此人可为朕之臂助。”
“陛下圣明。”岑文本笑道。若是以前,他还担忧杨桐能否驾驭杨澡这样的枭雄。但如今三学将成,杨桐制定的框架已然落地,这江山都是杨桐打下的。杨澡既然有了宗亲之名,就绝无可能再反叛杨桐,否则便是自寻死路。既然没了反叛的可能,这样的人,倒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接下来,便是天下了!”杨桐长身而起,朗声笑道,那笑声中满是壮志豪情,似要将这天下尽握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