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世家的愤怒
日月重照2025-07-28 16:532,944

  大兴,唐王府。

  且看那大兴城中,唐王府内气氛凝重。皇泰七年,杨桐的榜文被房乔令人扯下,呈至李世民跟前。李世民凝视榜文内容,良久,方缓缓抬眸,悠悠说道:“此乃善举啊,圣上既有心承继往圣绝学,实乃造福天下之美事,玄龄,你缘何让人撕去榜文?”

  李世民心中透亮,深知杨桐此举正中下怀。窦建德晓得世家门阀隐患,他又岂会不知?向来,李世民便极为看重寒门才俊。正因如此,即便往昔深陷绝境,整个关中皆反,他仍能绝地反击,保下大半关中之地。

  “主公,此事于天下或有大益,然于世家门阀之士人而言,却非如此啊。主公难道欲令治下世家门阀士人寒心乎?”房乔欲言又止,神色颇为苦涩。

  “寒心?”李世民冷笑一声,想那关中世家门阀背叛自己之时,可曾虑及自己是否寒心?

  李世民瞥了房乔一眼,轻叹一声,语气稍缓,道:“玄龄呐,非是我不愿配合,可如今此事天下尽知,即便我不愿,又有何用?只怕反倒逼得天下寒门士子,尽皆奔赴洛阳……”

  言及此处,李世民忽觉不妥,遂闭口不言,然话中之意,已然明了。若不配合,朝廷本就未寄望于他,不配合更好,天下寒门才俊怕是皆要往洛阳而去。

  遥想当年,稷下学宫何等昌盛,号称广纳天下贤才。而燕昭王设黄金台拜将,引得无数寒门士子踊跃响应,几近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彼时强盛的齐国打得几近覆灭。诸侯之中,无人敢小觑寒门之力。便说如今李世民麾下,诸多谋臣武将,寒门之士亦不在少数。只可惜,当年杨桐那道武举选拔令影响太过深远,李世民其后亦欲颁布一道恩科令,奈何诸事繁杂,变故频生,终致耽搁。

  如今杨桐虽未颁布恩科令,亦未设黄金台拜将,可这一道诏书,却比恩科令、黄金台更为厉害。单一个雕版印刷术,便能引得大批寒士涌向洛阳。

  窦建德、李密麾下多为名士,并无此般顾虑。然若李世民抗拒朝廷榜文,对其影响可不小。

  房乔自然明白此理,只是此事关乎世家门阀士人之前途,在此事上,房乔首次与李世民观念相悖。确切而言,是杨桐此举,令房乔坚守之理念与世家门阀整个阶层之利益产生冲突,致使房乔在隋朝皇室与家族之间,摇摆不定。

  “或许……”房乔目光一闪,望向李世民,道,“主公何不与其他诸侯联络,联名上书,请陛下收回成命?”

  此乃房乔所能想到的唯一法子。毕竟如今,任一家诸侯,哪怕如窦建德这般渐有北方霸主之势者,亦无力影响朝廷,或曰影响杨桐之决策。但若天下诸侯,抑或天下世家门阀联合起来,又当如何?

  别的不说,恐怕洛阳乃至关东的世家门阀,面对杨桐此决策,亦难以如往常般缄默吧?

  房乔忠于隋朝,然如何忠法?大隋立国多年,士人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隋朝正统固然无误,但须得在世家门阀士人的辅佐之下。圣上如今之举,无疑在冲击整个世家门阀士人阶层。若此举成功,日后天下会成何样?世家门阀士人又将何去何从?出路何在?圣上若犯错,又有何人能予纠正?

  李世民闻之,目光一动,沉吟片刻后道:“此事,我不便出面。”

  一旦李世民表态,治下寒门及诸多有求学之心者,定会心生不满。不过李世民亦未拒绝,眼下朝廷声势日盛,若朝廷将此事做成,不出十年,天下必为朝廷重归一统。

  人之心境,会随地位变迁而改变。若两年前,杨桐便有如此声势,李世民定会毫不犹豫归降朝廷,兢兢业业做一治世能臣。杨桐此番动作如此之大,李世民定会全力支持,为其扫除障碍。

  可如今,李世民占据关中、河间府大半,声势今非昔比。其麾下有李氏、独孤氏亲族,更有众多投靠之将士,李世民已无法如往昔般,一心做那治世能臣。

  此刻的李世民,心境颇为纠结。他支持杨桐此举,却又不愿见朝廷迅速壮大。既然此事关乎世家门阀之利益,便让世家门阀士人阶层自己去打头阵。至于结果如何,李世民不知,但至少不会更糟。

  房乔默默凝视李世民,微微叹息,未发一言,只是朝李世民躬身行礼,便悄然告辞离去。李世民之态度已然明晰,不支持,亦不反对。此事,终究还是世家门阀士人阶层之事。诸侯中不少出自世家门阀,但到诸侯这一步,已与普通世家门阀不同。在此事上,诸侯利益实则与杨桐一致。然碍于世家门阀之存在,诸侯不便明目张胆推波助澜。世家门阀若联手向朝廷,即向杨桐施压,正是诸侯乐于见到之事。

  ……

  凤翔,将军府。

  “主公,此事万不可向朝廷妥协!”姚思廉言辞恳切,神色严肃地看向杨澡,大声道,“朝廷此举,将我世家门阀置于何地?”

  单雄信挑眉,看向姚思廉道:“子镰,你此言是否过重?依我看,此事于天下寒门而言,乃大好事一桩。兄长若顺从朝廷,必能得寒门士子竞相归附。”

  “可主公能得四郡之地,全赖世家门阀扶持。”姚思廉直言不讳,看向单雄信,“单将军可曾想过,若主公支持此事,世家门阀会作何想?须知,主公如今麾下将士,大多出身世家门阀。一旦与世家门阀反目,必动摇主公根基。”

  单雄信闻言,眉头紧皱,沉声道:“你这说法有误。兄长乃皇室宗亲,如今身份亦由朝廷赐予,与世家门阀何干?既然陛下欲推行此利民之举,我家兄长身为皇室宗亲,自当全力辅佐。”

  莽夫!

  姚思廉心中暗啐,目光却投向杨澡,张口道:“主公……”

  “此事干系重大,容后再议。”杨澡颇感头疼。他与李世民不同,李世民起家时,好歹有李家一众亲族,刘弘基、张公瑾等悍将亦早早投靠,且有诸多寒门士子相随。而杨澡能有今日基业,全靠关中世家门阀鼎力支持。他如今虽据有四郡之地,且效仿关东之法,令单雄信、雄阔海、郭博等亲信将领紧握军权,但这四郡之地的治理,全仰仗世家门阀。

  杨澡非不想招揽寒门人才,只是起步太晚,虽如今略有声名,然论吸引力,仍不及李世民、窦建德等诸侯。

  李世民有底气直接反驳房乔,因对李世民而言,世家门阀牵制不大。尤其是经关中世家门阀叛乱之事后,世家门阀对李世民威胁甚微。毕竟李世民能有今日,全凭自身拼杀,麾下又有诸多寒门人才效力,世家门阀难以制衡。

  但杨澡能有今日,全系世家门阀之功,方能在这四郡之地立足,甚至连兰州这般大郡亦为其所得。一旦与世家门阀反目,只怕这些世家门阀一夜之间便能让杨澡重回原点。

  可若同意姚思廉所言,无异于自打嘴巴。一直以来,杨澡不遗余力宣扬自己皇室宗亲身份。每逢朝廷大事,无论悲喜,杨澡皆能表现出强烈情绪。凭此,即便无朝廷认可,周围之人亦对其皇室宗亲身份深信不疑。

  毕竟若非皇室宗亲,何以在隋朝危难时,哭得那般伤心?每逢圣上有成就,杨澡皆欣慰有加。朝廷政令,杨澡亦第一时间响应效仿。

  若此次杨澡答应姚思廉之请,便等于告知众人,自己此前所作所为皆为虚假。一旦涉及自身利益,便毫不犹豫站在隋朝对立面。

  即便此次难关度过,杨澡此前苦心经营的名望及皇室宗亲身份,又该如何维系?

  此乃注重出身之时代,他本就出身贫寒,若连皇室宗亲光环都自毁,又何以压服帐下世家门阀士人?

  就在杨澡起身欲离之时,门外,郭博大步而入,躬身道:“兰州刺史,上官荣先生求见。”

  杨澡心中一沉。上官荣求见,自己不能不见。论身份,上官荣比姚思廉更高。当下只得强挤出笑容,点头道:“原来是兮莱先生,快请进。”

  “不必了。”一声叹息,上官荣身影已现于门口,风尘仆仆,显是刚至。

  “兮莱先生这是……”杨澡起身,将上官荣迎入府中。

  “让明公见笑了。”上官荣摆手,“我此番前来,专为朝廷榜文之事。望明公……能为我世家门阀士人讨个公道。”

  “先生这是在逼我兄长?”单雄信与雄阔海缓缓起身,目光冷峻地看向上官荣。此前姚思廉虽言辞激烈,但至少以臣子身份说话。可这上官荣,却直接以不容拒绝之口吻,单雄信与雄阔海岂会容忍。

继续阅读:第384章 敢为天下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隋人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