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北宋著名诗人赵师秀描写初夏景色的名句。每年的5、6两月,华夏大地,雨水都特别多。海峡此岸的大陆是如此,海峡彼岸的台湾也是如此。
此刻,台湾府知府黎景嵩的心情,似乎受到了这雨水的影响,显得很不畅快。这些天,他一直在谋划台中抗日事宜。事情的进展令他感到非常失望。愿意留下来抗日的官兵并不多,即便留下的,士气也很低落。更为要紧的是,清廷多次严禁刘坤一、张之洞等主战派大臣援助台湾。没有粮,没有饷,台中怎么可能守得住?
黎景嵩是湖南湘潭人,出身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饱读诗书。和中国古代很多有真才学的读书人一样,黎景嵩的科举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考了许多年连个秀才也没捞到。家里人只好给他捐了一个官。好在他的叔父是左宗棠的女婿,左宗棠对他很照顾,所以他的仕途还算比较顺畅。长期担任知县、知府一类的地方官职。
来到台湾担任知府后,黎景嵩本想在台湾大干一场,用政绩打动清廷进一步提拔他。然而,《马关条约》一纸文书,将台湾全岛割让给了日本。台湾,不再是中国的台湾,他黎景嵩该去哪里实现自己经邦治国的政治理想呢?
黎景嵩不愿受命运的摆布,他不愿离开台湾,他要加入到台湾抗日联军中去,为保卫台湾而战斗!这时候,“台湾民主国”在台北成立,黎景嵩临危受命,担任台湾府知府,负责台中防御。
回到台中后,黎景嵩立即着手加强台中防御。虽然困难很多,但他仍然努力地维持着局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诸葛亮的选择,也是他黎景嵩的选择!
为了振奋士气,黎景嵩准备在知府衙门搞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恰好这一天,连续下了好几个星期的细雨突然间不下了,黎景嵩赶紧命令亲兵布置盟誓活动现场。
这一天,是台湾抗日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日子。台中官兵将在这一天,向祖国发出庄重的誓言:为保卫台湾战斗到底!
登坛盟誓的时刻到了!黎景嵩穿着朝服,表情凝重,向着京城的方向,三拜九叩。黎景嵩的身后,是即将奔赴抗日战场与日寇血战的台中官兵。他们齐刷刷地跪伏在地,和黎景嵩一样,向着京城的方向,三拜九叩。这一跪,是每一位将士忠义和血性的表示,也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承诺!
黎景嵩麾下第一骁将杨载云作为领誓人,伫立在“台湾民主国”的蓝地黄虎旗下,大声喊道:“甘苦誓必共尝,生死在所不计。与其生而降倭,不如死为鬼雄。为逐灭东夷,我等中土臣民兴师自救,誓死抵御敌寇占领!”
这是全体台中抗日官兵对祖国的誓言!宁愿牺牲性命,也不愿眼睁睁地看着三百万台湾同胞遭受日寇蹂躏!轰轰烈烈的台中保卫战,在这一刻终于揭开了她气势恢宏的序幕!
自1862年至1895年的三十四年中,先后到台戍守的湘军有两万余人,他们遍布全台。中法战争期间,他们成为台湾抗法斗争的主力。抗法战争结束后,尚有一万三千余人留在台湾。至甲午战争的时候,还留在台湾的湘军人数虽然不多,但依旧成为了台中保卫战的绝对主力。
以为数不多的湘军将士为基础,黎景嵩很快建成了一支新的军队,取名为“新楚军”。随后,黎景嵩任命麾下第一骁将杨载云为新楚军统领。
杨载云也是湖南湘潭人。从小习武,受曾国藩、左宗棠等湖南先贤的影响,立志振兴中华。成年后加入湘军,长期戍守海疆。
新楚军最初的时候只有四个营。除了杨载云亲自统率的一营湘军外,还有将领陈澄波新招募的一营、台湾本地人林朝栋留下的一营及湘军将领杨汝翼留下的一营。后两营分别由将领傅德升、郑以金统率。可见,新楚军并非完全是湘军,但湘军是新楚军的骨干力量。
新楚军的抗战是从新竹反攻战开始的。新竹是处于台北、台中之间的一个重要城镇,是日军进入台中的必经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895年6月22日,日军攻陷新竹。由于兵力不足,日军只留下一千多人守卫新竹。这就给以新楚军为骨干力量的台湾抗日联军反攻新竹,提供了机会。
黎景嵩通过侦察得知新竹城中日军力量单薄,于是组织以新楚军为主干的台湾抗日联军,对新竹发起反攻。战斗从6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7月底,其中大规模的城市攻守战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反攻新竹发生在6月28日。抗日联军方面参加此战的是新楚军以及由台湾当地人组成的义军,由杨载云统一指挥。
这次本是抗日联军一举拿下新竹的好机会,因为这时候新竹城中的日军相当骄狂,防备并不森严。令人失望的是,反攻还没有开始,抗日联军就先出了状况。
新竹城郊临近河边有一块高地,名叫香山。新楚军营官陈澄波和香山的头人有些交情,便希望香山头人能够帮助抗日联军反攻新竹,于是派人去联络。香山头人毫无保密的意识,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当地人。当地的汉奸得知这一消息后,赶紧进城向日本人报告。结果,战斗还没打响,日军就基本掌握了抗日联军的反攻时间及进攻重点。
之前,日军的兵力是分散布置在新竹四座城门附近的。得知这一消息后,驻守新竹的日军最高长官阪井重季大佐立即调整了兵力部署,将主要兵力调动至抗日联军即将重点进攻的城东南一带,抢先占领高地。同时,阪井重季派出侦察队侦探抗日联军的动静,加强戒备,并且加强城门守卫力量,严格搜查,严禁中国人出入。
抗日联军并不知道日军已经有了防备,依旧按照原计划对新竹发起反攻作战。6月28日,在新楚军统领杨载云的带领下,五六百名抗日联军士兵悄悄地向日军前哨阵地挺近。
推进至距离敌军两百米的时候,杨载云命令士兵们停止前进,就地构筑简单的掩体,然后依托掩体远距离射击敌军。
清脆的枪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随即,激烈的对射开始了。日军布置在前哨的兵力并不是太多,在对射中很快败下阵来。他们发出信号,向城内求援。
阪井重季得知清军进攻的消息后,立即命事先布置在东南高地的机关炮队向抗日联军发射排炮。由于地形的原因,日军的排炮并不能击中抗日联军。
阪井重季见排炮轰击不能奏效,立即叫来前田喜维少佐,命他率领一个中队的兵力前去迎敌。前田喜维调来十多门山炮进行猛烈轰击。随即,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占据了几座能够有效射击的山头,并依托临时构筑的掩体,对抗日联军进行猛烈射击。抗日联军伤亡增多。
日军的炮火相当猛烈,抗日联军虽然发起了几次冲锋,但始终无法接近城门。激战至下午四点多,杨载云见无法取胜,只得下令撤军。台湾抗日联军的第一次反攻新竹,就这么结束了。
第一次反攻新城失败后不久,经过短暂休整的抗日联军,又对新竹城发起了第二次反攻。这次作战是三次新竹反攻战中抗日联军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组织也最为严谨的一次。台中防御的总负责人黎景嵩亲自坐镇指挥,新楚军统领杨载云担任前敌总指挥。
抗日联军方面参加这次反攻的部队主要有杨载云亲自率领的新楚军四营以及由台湾当地人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率领的义军六营。抗日联军的总兵力达到了五千多。此时驻守新竹的日军虽然由之前的一千多人增加到了两千人,但总兵力依旧只有抗日联军的三分之一。
发动反攻之前,联军主要将领聚在一起,经过激烈的讨论,制订了一个详细地作战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杨载云将担任前敌总指挥,亲自率领两营新楚军与吴汤兴率领的三营义军一起,从正面攻打南门。新楚军营官傅德升率所部从侧面攻打东门。新楚军另一位营官陈澄波率所部从侧面攻打西门。徐骧、姜绍祖率领义军三营秘密进入城北埋伏,相机策应攻打东门和西门的两路新楚军。
7月10日上午八点,抗日联军开始攻城,第二次反攻新竹的战斗正式打响。
陈澄波率军向西门进攻,首先与日军遭遇。当这一营新楚军推进至一个山谷时,突然遭到事先埋伏在这里的日军的袭击。新楚军猝不及防,伤亡颇重。激战片刻后,陈澄波率领士兵躲进一片茂盛的甘蔗园中,与日军展开对射。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陈澄波见敌军早有准备,而友军又不来接应,形势不利,便下令撤兵。
当陈澄波率领一营新楚军在西门外与日军展开激战的时候,杨载云、吴汤兴率领抗日联军从鸡卵面山进攻新竹城南门。日军早有准备,当联军先锋部队出现在山头而大部分部队依旧在山腰的时候,日军炮兵开始发射榴霰弹猛烈轰击。
日军的炮火太过猛烈,抗日联军无法靠近南门,只得改变计划,去东门附近与傅德升率领的一营新楚军会合,一起攻打新竹城的东南面。
日军事先已经抢占了城东二里外的十八尖山。此时,他们居高临下,向抗日联军猛烈轰击,联军伤亡惨重。
吴汤兴是台湾本地人,熟悉山路,遭受轰击后,他迅速带领部队攻占一个能够躲避日军炮火的洼地。这时候,杨载云、傅德升率领的新楚军正冒着敌军的炮火,向十八尖山上冲锋。为了支援新楚军,吴汤兴指挥部下以猛烈的枪弹掩护新楚军的行动。
得到义军火力支援后,新楚军当面的敌军炮火减弱了许多。斗志昂扬的新楚军战士抓住这一战机,争先恐后地向山顶冲去,日军抵挡不住,只好放弃十八尖山。
新楚军占领十八尖山后,居高临下,猛烈炮击新竹城中。城内日军极为惶恐,疯狂组织反扑。在日军的猛烈轰击下,新楚军伤亡惨重,只得放弃十八尖山。
经过短暂休整后,新楚军再次向十八尖山发起猛烈冲锋。新楚军的作战意志如此顽强,是日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日军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刚一交战,就被新楚军拦腰截断,首尾不能相顾。激战片刻后,日军被迫放弃十八尖山。
新楚军再次占领制高点,猛烈炮击新竹城。随后,日军再次发动反攻,向着山顶猛烈冲锋。
就这样,新楚军围绕着十八尖山,与日军展开反复争夺。激战大半天后,新楚军伤亡殆尽,只得放弃十八尖山,撤离战场。
当新楚军与日军围绕着十八尖山展开拉锯战的时候,姜绍祖带领着部分义军,悄悄地沿着偏僻小路推进至新竹城东门城墙下。当时,日军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十八尖山上,因而并未发觉义军的行动。
姜绍祖见有机可乘,命令部下悄悄地向城墙上攀登。这时候,机警的日军终于发现了义军的行踪。
得知义军偷袭东门以后,阪井重季大佐很快派出大批日军前往东门,将姜绍祖所率领的义军团团包围。
姜绍祖率部且战且退,最后撤退后到枕头山竹林中。竹林中有一座无人居住的大宅子,姜绍祖便将部下分散布置在宅子中,准备依托这座宅子,与日军继续周旋。
日军很快杀了上来,将宅子团团围住,并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宅子。随即,日军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宅子发起冲锋。
起初,义军并不还击。直到日军步兵进入有效射击距离后,他们才一齐奋起,向日军猛烈射击。日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只得放弃强攻。
强攻失败后,凶残的日军开始纵火烧房。为了避免无谓牺牲,姜绍祖只得率领义军走出宅子,向日军投降。姜绍祖被俘后,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始终不肯向日寇屈服。后来,他在监狱里吞食鸦片自杀牺牲,成为台中保卫战中抗日联军方面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最终,第二次反攻新竹的战斗,以抗日联军的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反攻新竹失败后,抗日联军并未远去,依旧在新竹附近活动。7月25日,他们再次对新竹城发动反攻。与前两次的战术不同,这一次抗日联军不再明目张胆地进攻,而是采取了野战偷袭的战术。
7月25日深夜,抗日联军先锋部队借着夜幕的掩护,从三个方向悄悄地推进至新竹城下,试图攀登城墙而上,然后里应外合夺取城门,迎接抗日联军主力进城。
抗日联军的行动被日军哨兵发现。随即,日军大部队向城墙杀来。抗日联军先锋部队只得撤离城墙,回到主力阵营中。
偷袭不成,便只能强攻。杨载云指挥着抗日联军,在长达三千米的战线上,与日军展开猛烈的对射。
日军的炮火相当猛烈,而且准确度很好,又有良好的掩体,攻守两端都相当完美。抗日联军虽然奋力抗击,却始终改变不了被动的局面,伤亡相当惨重。激战到26日上午八点半,杨载云见无法取胜,只得率部撤离。第三次反攻新竹的战斗以抗日联军的失败而告终。
抗日联军接连发起的三次反攻新竹的战斗,虽然最终都失败了,却依然有着不小的意义。黎景嵩、杨载云领导的抗日联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迟滞了日军的南进,为后来的台中、台南保卫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台湾抗日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当时的台南防御,由黑旗军将领刘永福负责。为了支持台中保卫战,刘永福派出一支几百人的小部队前往台中,听从黎景嵩的调遣。这支小部队的统领是黑旗军重要将领吴彭年,副统领为湘军出身的李维义。
和黎景嵩、杨载云一样,李维义也是湖南湘潭人。1859年,李维义参加湘军,后来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及捻军起义。虽然他的才能不是很突出,但是从戎三十多年,他所立的战“功”还是要远远超过吴彭年、杨载云这些后生小辈的,他的官阶也远比吴彭年、杨载云等人高。
这样一来,问题就产生了。李维义的战“功”比吴彭年多,官阶比吴彭年高,自以为才能胜过吴彭年万倍,而刘永福却要他屈居吴彭年之下,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副统领,这令他实在无法接受。于是,他产生了离开黑旗军投奔黎景嵩麾下的想法。
恰好,黎景嵩也与刘永福有矛盾。黎景嵩自视甚高,看不起一介武夫刘永福,曾经多次拒绝刘永福的支援。
黎景嵩、李维义本是湘潭老乡,又都对刘永福及其黑旗军不满,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成为了莫逆之交。随后,李维义带领三百黑旗军加入新楚军。吴彭年麾下将士,只剩下了区区四百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黎景嵩做出了一个最终导致台中保卫战失败的重大错误决定。他剥夺了杨载云的新楚军统领职位,命李维义接替他统率新楚军。后来的事实证明,姜并不是老的辣!
这时候,日军的增援部队陆续到达新竹。起初,日军在新竹的兵力只有两千,只能自守不能进攻。日军援兵陆续到达后,新竹城中日军的总兵力很快达到了一万四千人,其中有军官三百人,士兵一万三千人,军夫七百人,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台中抗日联军。
兵力集中后,日军准备对台中发起进攻。当时,台中的主要城市是苗栗和彰化。日后的台湾保卫战,主要围绕这两座城市展开。
得知日军即将进攻台中后,黎景嵩发布紧急扩军命令,新楚军扩编至七营,义军也扩编至六营。新楚军、义军,再加上北援的少数黑旗军,抗日联军总数在七千人左右。敌我兵力对比为二比一,形势对抗日联军来说,是很不利的。
苗栗是日军进入台中后需要攻占的第一个大城镇。8月8日清晨,日军一万四千余人的庞大队伍,在军舰的配合下,兵分三路,向苗栗进犯。
抗日联军在新竹至苗栗沿线步步设防,而将联军大营设在战略要地头份街。沿线的零星抗日联军并没能给日军造成多大麻烦,8月10日,日军就杀到了头份街外。苗栗保卫战的决战,即将在头份展开。
日军凭借着人数的优势以及先进的武器,向驻守在头份街的抗日联军发动猛攻。李维义虽然久经战阵,但从未遭遇到真正的强敌,见到日军的这种如虎狼扑食般的气势后,他有些胆怯了。
主将的意志往往能够决定一场战斗的胜利。李维义胆怯,他麾下的将士也就不敢拼命了。日军抓住了抗日联军的这一软肋,集中兵力进攻李维义所在的大营。李维义抵挡不住,率部后退。
看着一队队新楚军如潮水般的向后撤退,新楚军原统领杨载云心急如焚,赶紧前往阻止士兵们的撤退,好不容易,杨载云才将新楚军的阵线重新稳定下来。
为了鼓舞士兵的斗志,杨载云身先士卒,拼命厮杀。这时候,一位新楚军的火炮手不幸中弹牺牲,几门威力较强的重炮也被日军轰毁。在当时的战斗中,炮是重要的杀敌武器。新楚军火炮本就不多,现在却一连被敌军轰毁多门,连经验丰富的火炮手也牺牲了。这对新楚军的士气无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军心一旦动摇,就很能再稳定。个别士兵开始偷偷撤离。杨载云抓住一个正在逃离的士兵,砍掉他的脑袋,对士兵们说:“谁敢再逃,下场就跟他一样!”
杨载云凭借着长期积累起来的威望以及不得已的铁血手段,最终将军心稳定了下来。新楚军士兵们重新回到战壕中,等待日军的最后冲锋。
当日军推进至距离头份大营四百米的时候,抗日联军以坚固的堡垒为掩体,向日军猛烈射击。日军先锋部队伤亡惨重。进攻受挫,日军的士气相当沮丧,队形渐渐混乱,似乎再也没有力量发动新的进攻了。
然而,就在这胜败的关键时候,日军指挥官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命令步兵迅速向头份大营发起冲锋。本来,按照日军的军事条令,以步枪刺刀实行冲锋、拼杀,须在距离敌人十五米以内。在四百米的距离冲锋肉搏,是军事条令不允许的。
不过,这时候的日军指挥官,已经来不及思考军事条令了,战场的形势告诉他,必须在气势上压倒敌人,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事实证明,他的这一相当孟浪的不计伤亡的决定,成为了日军获胜的关键。
日军的迅猛冲锋,令抗日联军猝不及防。刚一交战,抗日联军就伤亡过半。这时候,由于汉奸的出卖,另一路日军从抗日联军阵地的背后杀来。
日军的前后夹攻令抗日联军感到绝望,不少战士擅自逃离战场。只有杨载云依旧冒着日军的炮火,奋力厮杀。
黎景嵩担心杨载云的安危,命他赶紧撤离。杨载云这才停止厮杀,准备撤离。正在这时候,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队友军被日军团团包围,情况非常危急。于是,杨载云带领着亲兵前去解救那一队友军。在掩护友军撤退的过程中,杨载云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头份失守后,苗栗无险可守。8月14日,日军顺利攻占苗栗。历时七天的苗栗保卫战,以清军的完败而告终。
新楚军的抗日保台,并没有得到清廷的支持。虽然刘坤一、张之洞等主战派大臣有心支援台湾,但清廷多次严禁他们接济台湾。这样一来,新楚军的军饷便成了大问题。
苗栗失守的第四天,也就是8月18日,部分从苗栗战场败退下来的新楚军战士来到台中台湾府衙门外,向知府黎景嵩讨要军饷。当时,由于军饷奇缺,黎景嵩已经累积拖欠新楚军将士军饷二万余两。
当时日军正在南下,黎景嵩害怕后院失火,影响到抗日大局,于是耐心地做解释工作。他心平气和地对士兵们说:“府库银两已经用光,实在是没有办法支付,还请弟兄们谅解!”
大家对黎景嵩的解释并不满意,议论纷纷。其中一位有一位老兵站出来,厉声说道:“我们舍生忘死,为国家效力,怎么不发军饷?”
黎景嵩继续解释道:“朝廷不要我们台湾了,不仅不支援我们,还断绝我们的饷源。台湾本地的有钱人,大多数已经逃跑,留下的一小部分都在观望,不愿明确支援我们。所以,饷银根本无法筹集。弟兄们,你们先回营!我会慢慢想办法,补足你们应得的饷银。”
士兵们听黎景嵩这么一解释,才明白事情的真相。他们知道,继续为难黎景嵩也解决不了问题,于是一边骂着清廷,一边回到住处去了。
虽然暂时稳住了军心,但黎景嵩还是有些后怕。军饷的问题,必须想个解决的办法。吴彭年刚来台中的时候,黎景嵩根本看不起他,可这时候,黎景嵩也不得不拉下面子去求吴彭年。
黎景嵩对吴彭年说:“老弟,刚才新楚军逼饷的情形你都看到了吧?我仔细想了下,只有将新楚军交给你统辖,饷银也归台南筹措,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你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吴彭年一听,连连摆手道:“不可,不可!黎大人有所不知,我之前从台南带过来的两个月饷银已经用完了。刘将军的意思是,以后我部的饷银,由台中负责。可台中的情形我也清楚,根本拿不出银子。我正为这事发愁呢!幸好吃饭不成问题,老百姓支持抗战的情绪很高,每天都有老百姓亲自蒸饭送至营中。因为有饭吃,我部才没有散伙!”
黎景嵩听到这话,心里如刀绞般痛苦。他默默地离开了吴彭年的住处,前往府库清货,那里还留存着二万两银子,主要是各乡各村收上来的一二成钱粮,以及抄没的汉奸、敌伪财产。
黎景嵩拿着这点最后的家底,再次前往吴彭年住处,将银子交给他,并恳求他统率新楚军。黎景嵩的诚意令吴彭年无法拒绝。从此以后,吴彭年取代不堪大用的李维义,出任新楚军统领。
日军攻下苗栗后,随即向彰化进军。彰化城外有两处战略要地,一个是北面的大甲溪,另一个是东面的八卦山。这两处都是彰化保卫战的主战场。
8月22日,日军近卫师团开始攻打大甲溪。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亲自率领部队向大甲溪推进。日军步兵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前面挺进,炮队跟在步兵后面一边轰击一边前进,马队也紧跟步兵,气势相当雄伟。
针对敌强我弱的态势,新楚军新任统领吴彭年制定了相应的对敌策略。他命新楚军士兵们埋伏在大甲溪岸边的草丛树林中,等日军渡到河中央的时候,一齐奋起出击。
吴彭年的这一策略相当高明,日军先头部队遭受袭击后,立即放弃渡河,掉头逃跑。吴彭年见日军已败,连忙命令抗日联军渡过大甲溪,去溪北追击日军。
这时候,事先埋伏在日军背后的义军也从丛林中杀出。日军腹背受敌,仓皇逃窜,抗日联军紧追不舍。
追出十余里后,吴彭年担心日军有埋伏,于是鸣金收兵,带领抗日联军回到南岸阵地。这一战,抗日联军取得了辉煌胜利,击毙日军五十多名。
日军不甘心失败,仅仅休整了一个晚上,他们就再次对大甲溪发动进攻。吴彭年依旧采取旧的战术,命士兵们埋伏在草丛树林中,待日军渡河时一齐奋起出击。日军先头部队遭遇袭击后,依旧放弃渡河,掉头逃跑。
正当吴彭年准备率军渡过大甲溪追击敌人的时候,抗日联军阵地背后突然枪炮声、喊杀声大起。吴彭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派出亲兵前往阵地背后察看。
不多久,亲兵回来,将事情的原委告知吴彭年。吴彭年听后,气得眼冒金花,怒吼道:“李维义混蛋!坏我大事!”
原来,李维义虽然在头份之战中临阵脱逃,被黎景嵩剥夺了新楚军统领一职,却依旧被黎景嵩信任。黎景嵩将他派往大甲溪前线,负责后路防守。
日本人知道李维义胆小,将其镇守的后路视为重要的突破口。8月23日这天,一支由几百人组成的日本军队,假扮成台湾防军,在汉奸的引领下,迂回至抗日联军后路。
李维义做梦也没想到日军会首先进攻他的军队,当即丢弃营垒,逃往彰化。日军占领抗日联军后路后,前后夹击大甲溪边的抗日联军。吴彭年见势头不好,只好率部撤出战场。大甲溪被日军占领。
大甲溪失守后,彰化城只剩下一处重要屏障,那就是八卦山。八卦山位于彰化东面,因山势形似八卦,得名八卦山。八卦山海拔不高,却是彰化四周唯一的制高点和天然屏障。在八卦山上放炮,可以轰击全城。因此,守山即是守城。特殊的地理形势注定八卦山将成为彰化保卫战最重要的战场。
黎景嵩深知八卦山的重要,在山上布置了重兵。其中包括新楚军营官胡轮所率领的一营部队。
胡轮,湖南平江人。自幼喜欢练武,喜欢听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立志精忠报国。1886年中武秀才。1895年加入新楚军,奔赴抗日战场。经过头份、大甲溪等重要战役后,新楚军主力溃散,营官缺乏。危难之际,胡轮挺身而出,出任新楚军营官,驻守战略要地八卦山。
高地防守,不仅需要人,还需要炮。八卦山上原有炮台。黎景嵩命人将几门花巨资从欧洲买来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炮安装在这些炮台上。
8月25日,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率领近卫师团抵达距离彰化城仅仅十里的大肚溪北岸。八卦山及彰化城都位于大肚溪南岸。
吴彭年深知大肚溪对八卦山防守的重要性,早就指挥抗日联军依托大肚溪,构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见抗日联军早有准备,于是命山根信成少将亲自带队前往大肚溪上游察看,试图寻找溪水较浅而抗日联军并未设防的渡河点。
由于兵力有限,吴彭年指挥的抗日联军无法防守整个大肚溪。于是,日军在大肚溪上游发现了一处绝佳的渡河点。这里水深不足一米,而且抗日联军并未设防。
根据山根信成少将的侦察结果,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进攻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由山根信成少将带领的左翼队将从那个绝佳的渡河点渡河,然后直逼八卦山下。随后,由川村景明少将带领的右翼队将从正面炮击抗日联军阵地,并且趁机渡河,直逼抗日联军左翼,切断八卦山抗日联军与彰化城的联系。最后,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将率领其余的部队渡河,向残存的抗日联军发动进攻。
8月28日凌晨三点,由内藤正明大佐率领的日军左翼队先锋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地从那个绝佳的渡河点渡过大肚溪,随即迅速推进至八卦山东面。随后,由山根信成亲自率领的左翼队其他部队也渡过大肚溪,向八卦山守军的后路挺进。
这时候,为了配合左翼队的行动,日军右翼队开始猛烈炮击抗日联军的正面阵地。这意味着,日军对八卦山的总攻就要开始了!
借着右翼队炮火的掩护,日军左翼队迅速占领八卦山抗日联军的后路,而川村景明亲自率领的日军右翼队主力,也在炮火的掩护下,从正面渡过大肚溪,随即迅速推进至抗日联军的左翼,切断了八卦山抗日联军与彰化城的联系。
将八卦山团团包围后,日军先锋部队开始攀登八卦山,试图摧毁山顶上的抗日联军炮兵阵地。
守卫八卦山炮台的抗日联军见日军如蚂蚁般密密麻麻向山上杀来,立即发炮轰击,日军伤亡惨重,不敢继续往上攀登。
山根信成在山下看到这一情形,命炮兵向山顶发炮,掩护步兵行动。这样一来,抗日联军的火力受到压制,日军步兵也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向山顶冲锋了。
到上午七点的时候,由内藤正明率领的日军登山部队杀到了八卦山山顶。最后决战的时刻到来了!
新楚军营官胡轮见日军已经近在咫尺,对全营官兵大声疾呼道:“弟兄们,我们不远万里,从湖南来到台湾,吃尽了苦头。大家都希望抗日立功,衣锦还乡。今天的战斗,如果赢了,大家都可以带着荣耀回家;要是败了,大家都将埋骨异乡。弟兄们,好自为之吧!”
喊完,他一手拿着铳,一手拿着刀,率先向日军阵中冲去。官兵们见胡轮如此英勇,也都奋不顾身地杀向日军。
日军武器先进,以密集的枪炮挡住了新楚军的冲锋。冲在最前面的胡轮身中数十枪,依旧忍着剧痛,杀向日军阵中,随即壮烈殉国。其他官兵见营官被日军杀害,义愤填膺,一齐奋起向日军冲去。最后,绝大部分壮烈牺牲。与新楚军官兵同时殉国的还有义军首领吴汤兴。义军的另一位首领徐骧侥幸生还。
新楚军统领吴彭年正在山下督战,突然看见八卦山上已经升起了日本太阳旗,气得眼冒金花,当即调转马头,带领三百官兵前去反攻八卦山。
日军施放排炮,吴彭年率领的三百抗日联军伤亡惨重,难以前进。吴彭年的亲兵见日军炮火猛烈,担心吴彭年的安危,劝他立即后退。
吴彭年大声喝道:“大丈夫从军,马革裹尸是最好的结局。退什么退!”说完,拍马向前。这时候,山上敌弹密如雨落。吴彭年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吴彭年的牺牲,标志着新楚军最终的覆灭。此后的台湾保卫战,唱主角的将是刘永福的黑旗军,新楚军余部虽然也参加了之后的许多战斗,但只是陪衬。
八卦山被日军占领后,彰化无险可守,随即落入日寇手中。不久之后,日军就占据了台中全境。黎景嵩领导的台中保卫战,以抗日联军的失败而告终。
随后,日军向台南进攻。10月21日,日军占领台南。10月27日,日军正式宣布占领台湾全岛。从此以后,宝岛台湾沦入日寇之手长达五十年。
台湾保卫战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以及清廷的不支援,而不是抗日联军作战不力。新楚军在大陆援助断绝的情形下,以主力身份参加台中保卫战,迟滞日军行动长达四个月之久,写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辉煌而悲壮的一页,可歌可泣。黎景嵩、杨载云、胡轮等新楚军将领的抗日功绩,永远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