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兄弟
锦衣夜行风之子2025-07-28 18:483,882

  周世平原名周盛,安徽阜阳府周家寨人。周盛从小体弱多病,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周父送进了附近的寺庙,拜武僧为师习武强身。

  咸丰年间,阜阳一带饥荒严重。填不饱肚子的流民饥,便开始“结捻”吃大户。几人甚至几十人结成的“捻儿”,像滚雪球一样,很快就成了成百上千人的“捻子”。靠不劳而获,轻松吃大户得到的满足感,已经没办法满足捻子因实力膨胀而来的欲壑。“出则为捻居则为民”的捻子,在老百姓眼里,渐渐变成了横行乡里、攻营掠寨的“捻匪”!

  有一天,一伙捻子攻破了周家寨。周父因不愿入伙结捻,惨死厅堂,周母被玷污了名节,投井自尽。

  周盛闻讯,连夜跪辞师傅别寺下山,他匆匆殓葬了双亲后,就改名周世平,投奔了朝廷为捻匪而招募的毅军。周世平从军后,他对已成流寇的捻匪恨之入骨,几次征战下来战功不断。还没过几年,就被擢升为把总。

  同治初年的那个冬天,周世平跟着毅军,追剿捻军转战到伏阳。捻军粮草不济却又啃不下城镇,便开始对还有点油水的营寨下手。

  三家营就是其中的一个,一小股杀红眼的捻匪围攻了一天一夜,在即将寨破营毁的时候,正是周世平率兵及时赶到,才打退了捻军,保住了三家营。

  这场恶战下来,周世平也挂了彩,暂时就没办法继续追剿流寇了。他被三家营感恩戴德的百姓留了下来,就住在三家营的老族长,郭敬祖家里养伤。

  农民以锄镰抵御流寇手中的刀枪,自然是要吃大亏的。三家营李氏族长李尚德、郭家长门嫡孙郭修严,还有几十个青壮,全部在护寨中战死。

  郭敬祖按照惯例,拿出祠堂多年的节余,厚葬死者抚恤家眷。等抚定了村民,郭敬祖忙才想起,家里还有一个养伤的“军爷”!

  郭敬祖赶回家给周世平磕头行礼“请安”后才发现,在自己家养伤的军爷,竟是个毛头小伙子!

  郭敬祖心里是感佩又心疼!他请了营里最好的郎中抓最好的药,叮嘱家人悉心照料。郭敬祖给周世平吃的是白面馍,外加粘稠金黄小米粥;而自家老小还是顿顿照旧——玉米面蒸馍配清粥。

  郭修平从县学归来,埋怨郭敬祖胳膊肘儿往外拐。郭敬祖将郭秀才摁在祠堂的祖宗牌位前,厉声训斥:“你娃儿读的圣贤书都进了狗肚子了?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我敬他,不是因为他是个官儿爷,而是带兵救了三家营百姓的命!哪天你娃儿要是也有本事了,做下了为民请命的积德事,我也会像今天这样供着你,养着你!”

  郭秀才被郭敬祖骂的面红耳赤。他在祠堂面壁思过了三天后,主动到周世平面前道歉拜谢,再无半点不敬之意。

  周世平腿上的伤好的差不多的时候,已是年关降至,他不想再麻烦郭家人,而要辞营归队。

  郭敬祖对他说:“听说追剿捻匪的官军,早就开拔到周家口了!这马上就要过年了,你一人又能去哪儿呢?要是你不嫌弃俺们这窄房浅屋、粗茶淡饭,就把这儿当成自个儿家,安心的过了年再去剿匪安民吧!”

  周世平父母已亡,自然是无家可归的。他听了郭敬祖的这番话,眼泪止不住簌簌的往下掉。周世平扑通一声跪在郭敬祖面前,他要认三家营为家,拜郭敬祖为父。

  郭敬祖却说:”这可万万使不得!我一个种田的土老汉,如果做了军爷你的尊长,就乱了纲常!“

  周世平说他祖上也是种田的,哪敢让郭家待以上宾,如果不能做郭族长的义子,那就跟郭修平结义为弟兄,要不然他是不会在郭家继续住下去的。

  于是周世平便和郭修平拜了把子,成了换帖兄弟。每到吃饭的时候,周世平都抢着把他碗里的白面馒头和小米粥,换成了郭家人吃的玉米面馍和清粥。而郭敬祖看在眼里,有对周世平亲近了几分。

  周世平在郭家热热闹闹的过了年,一直被郭敬祖留住到月底,才在二月二龙抬头的那天,给周世平打点了行装送其归队。平定捻军之乱后,周世平便音讯全无。

  谁能想到,几年以后在千里之外的汾安,正是自己当年的换帖兄弟及时赶来,救了郭修平的命!

  善有善报这句话,古今通用!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天意释然吧!

  周世平说,平阳镇衙为防民乱,命令驻扎本地的毅军,奔赴各县赈灾安民。他率兵当天才赶到汾安县,本来打算第二天再进城,不料晚上正赶上匪徒围攻官仓,就二话不说赶来救援了。

  郭修平如同在阎王殿走了一遭,又到天上云游一番,那经受得起这大悲大喜,立马就晕了过去!

  郭修平醒来,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他一睁开眼就问周世平在哪儿。张顺说周世平已经接管了官仓,正在整饬官仓寨围。

  郭修平又问官仓的损失。仓大吏说只是烧掉了两垛草料和几石粮米,损失倒也不大。

  郭修平悬着的心稍安。

  但他来到官仓门口,又被大门上的景象吓了一跳:两个木笼高挂在仓门上,笼子里竟让装着一颗人头!斑斑血迹顺着笼子往下滴,地上一滩血迹已变成褐色!

  正在带兵操练的周世平解释说,被抓住的盗匪已经招供,这伙人根本就不是什么“盗匪”,主要是城里的混混二流子,还有一部分守城的兵痞假扮的!前一天晚上,他们每人得了五钱银子和一句话:今晚子时,城西官仓,吹灯拔蜡!至于是何人指使,他们却都不知道!

  周世平昨夜把这帮匪徒砍杀大半,剩下了的全部束手就擒,等候郭修平处置。为了震慑不肖之徒,一早就从“盗贼”的尸首上,砍了两个的脑袋下来,挂到官仓门上!

  “两颗脑袋哪够?再砍几颗挂在城门上!”郭修平大手说。

  第二天,汾安县城的四个城门上,便都悬挂一颗血淋林的人头!除了人头,城门外还贴两张告示。

  一张告示是缉匪靖土,说明了城门上人头的来历。另一张告示是赈灾安民。

  告示内容是大旱巨荒灾情日炽,官赈粥厂设于城内,为解饥民倒悬;城乡商贾绅达须垂范在先,患难相恤赈舍桑梓,如若善举难行,则衙署鼎助。

  县城内外灾民拍手称快,个个跪地磕头,以谢郭知县的大恩大德。

  郭修平在县衙内,召集属吏到堂议事。除了养病的贾有德,其他人都被周世平“请”了过来。

  郭修平说守备汪玉成玩忽职守,他已呈请镇衙撤职查办,镇衙已准周世平暂署伏阳守备,靖土安民协助赈灾;县衙主簿、典史和教谕造册登记城乡灾民;巡检、牢头统计城内粮行商号存粮,敦促其择地赈粮舍粥或捐助官赈。

  郭修平安排完赈灾事宜,衙吏们却木偶般的面面相嘘,个个无动于衷。

  周世平站出来,他拍拍腰间的佩刀,清清嗓子对衙吏们说:“卑职千总周世平,被平阳镇衙派来汾安,协助郭大人赈灾安民!我除了听过大人的命令行事,哪个的脸色我都不看!周某出身行伍是个粗人,又初来乍到,将来难免有不周之处,先请各位先包涵!”

  衙吏个个都是人精,自然都听明白了周世平的话里话,个个如梦初醒般的点头哈腰,鱼贯而出的去办差了。

  散去了衙吏,郭修平又把城里城外的商贾乡绅,请进了衙门。郭修平亲自将他们迎进议事厅,对他们拱手行礼说:

  “各位乡贤!眼下灾情如火,指望官仓这点粮食救灾,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保全县百姓熬过灾荒,还要靠各位慷慨相助!”

  郭修平言辞恳切的请求商绅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广设粥棚一起救灾!

  有了周世平的鼎力相助,郭修平布置的赈灾事宜,终于在汾安城里铺开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县衙属吏,也都成了墙头草。仓大吏郭有才第一个站出来,主动告发贾有德贪脏枉法的斑斑劣迹。

  郭修平让郭有才在供状上签字画押后,仍然让他戴罪立功,掌管官仓的赈粮事宜。其他衙吏也见风使舵,悄悄的在郭知县面前为自己开脱。郭修平到也大度,他说只要衙吏们好好赈灾,他便既往不咎。而汾安日渐滔滔的民怨,也暂时的稳住了。

  郭修平总算送了一口气。他跟给周世平讲了到任后的情况,顺便说了“赚回”的官仓粮食的经过。

  周世平说:“当年祠堂你还真没白跪,如今也终于有了为民请命的机会!”

  郭修平苦笑着说:“知县当到我这份上,估计全天下也没几个了!我这个县太爷,纯粹是个赈灾的官儿!”

  周世平说:“你祖上也是山西人,现在衣锦还乡回来做了县太爷,却赶上这连年的灾荒,又碰到这帮糟朽的衙吏!真不知道你当这个官儿,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好事还是坏事,郭修平还真没想过。他只知道自己身上,还有着山西人的血脉;此生有幸再回故土,不但了却郭家祖辈的心愿,更是上天对他郭修平的眷顾!刚一到任就遇上这样的灾荒,更是上天对他的考验!

  “我没想那么多!”郭修平说,“如果郭家当年没有迁去伏阳,现在忍饥挨饿的正是我的父母妻儿、族亲乡邻!这要人命的天灾闹下的饥荒,要是没有亲身经历谁能相信?眼前汾安这几万袍泽百姓,我要是不管不问的话,上愧对皇恩,下愧对黎民,中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这事郭家人做不了,我郭修平更做不来!”

  周世平说:“凭你和郭二叔的为人,你们的确不会看着百姓饿死的!我在山西待了好几年了,你们早算不上山西人了!”

  郭修平问他这话怎么讲?

  周世平说:“你们三家营北边的有个生意兴隆的十家镇吧?听说在镇上做生意的,可都是山西人!但你再看看山西这边的老百姓,不要说眼下这灾荒时节,就是平常年景,日子过的比你们三家营还恓惶!山西这地方,我是越来越看不明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郭修平说:“你说的那些十家镇的商人,他们以盐茶货贸起家,棉麻布匹、粮油药材、瓷器皮毛、钱庄票号,什么赚钱干什么!可以说个个日进斗金、腰缠万贯!不过这样的富商真的不多,而且都是山西北边祁县、榆次和太谷这三个县的人,汾安可是一个都没有!”

  周世平点点头说:“你说的这倒是实情!现在我们的饷银,还有当年平定‘红毛’(太平军),后来围剿捻匪的粮草跟饷银,都是那些山西票号放的银票!汾安要是真有这样的地主老财,咱这赈灾也不会这么难了!”

  郭修平接着说:“就是祁县、榆次和太谷这三县,大多数老百姓,还是务农耕种过日子!这次饥荒除了天灾,其实也逃不脱人祸,前几年因山西老百姓为了完赋纳税,种的大烟太多了!几年下来耗尽了田力,再种粮食就连年歉收!屋漏又赶上连阴雨,碰上了这连年大旱,不闹饥荒才怪!”

  周世平没想到,短短几个月,郭修平把汾安情况摸的这么清楚。

  他也动情地说:“天下兴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只要我周世平在汾安一天,就一定帮你把赈灾的事情做到底!得罪人的事你只管动动嘴,剩下的都让我来办!”

继续阅读:第4章 赈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尘埃如山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