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修平知道的是,他即将上任的地方是山西平阳的汾安县。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汾安,正在经历着一场罕见的旱灾。
旱灾始于光绪元年秋,光绪二年旱灾扩大到整个山西省,光绪三年(丁丑年)和四年(戊寅年),华北多省旱情日炽,整个山西旱情一直延续到光绪五年,才慢慢得以缓解。
连年大旱引起的旷世饥荒,在光绪三年和四年达到极点,所以被后世称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称“晋豫奇荒”。
光绪二年底,郭举人到了汾安县,他走马上任的成了郭知县。郭修平到任前,汾安的知县已经空缺了一年多。郭修平到任后才知道,一直到代理知县的县丞贾有德,一个月前因病休沐,汾安县便无人主政。
面对庶务荒废的县衙,案卷累牍的刑房,郭修平一筹莫展!他只好微服私访,先调查调查民情再说。
不访不知道,一访吓一跳!
汾安县的吏治,已经不能用腐败来形容,它更像一个臭气熏天的大粪池。县衙早已被贾有德,经营成了水泼不进、针插不入的自家院子,知县早就被他架空,衙吏们更是个个唯其马首是瞻。
知县空缺期间,又遇连年干旱,汾安境内盗贼蜂起,衙吏们竟向报官的百姓索要贿赂后,才会去抓捕;贾有德对上粉饰太平说,汾安境内并无贼盗,只是数个抗税不捐的刁民闹事而已。
“都是一帮尸位素餐的畜生!”郭修平热血冲顶,欲拍案而起整顿吏治。但他想起启程时郭敬祖的嘱咐,又慢慢冷静了下来。眼下汾安最要紧的事情,是救灾和安民,衙吏们就算是粪坑里又臭又硬的石头,也不得不用,只靠他这个知县,是做不了什么事情的。
汾安这个大粪坑里的污糟事,只能先记着,等渡过了灾荒,安定了灾民,新账老账再一起算不迟!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郭修平亲自登门,到贾有德家里探病。见了贾有德本人,他才发现,贾县丞看上去是一个儒雅的文士,跟他想象的大奸大恶之徒,大相径庭!
郭修平表面上言辞恳切的探病问安,心里如同吃了苍蝇一般,他耐着性子,诚心诚意的希望县丞和众吏员,齐心合力救灾安民。
贾有德听完,便立马让人把县衙的主簿、典史、教谕、巡检、庄头、仓大吏,全班的衙吏都叫了过来。他当着知县大人的面,大声的训斥衙吏们办事不力,让知县大人费心劳神。训斥完衙吏,贾县丞信誓旦旦的表示,他会鼎力相助郭知县救万民于水火,不辜负知县大人期望。
郭修平终于见齐了自己属吏。
他等贾有德演完这些戏码,便开口问:“本县旱情日炙,灾民汹涌!当务之急是救灾安民,恐怕得开仓放粮赈灾,不知城西官仓是否充盈?”
郭修平不等贾有德回答,便说道:“本县初来乍到,还请贾县丞陪我一起去察看一下!咱们要未雨绸缪,早作打算才是!”
新任知县够狠,一见面就要查验官仓!
贾有德脸色顿时难看不已,他连忙奉茶岔话。待郭修平喝完茶,贾有德答道:
“既然大人您要亲自查验官仓,卑职定会鼎力相陪!只是我这身子骨不争气,明日一早恐难成行。卑职今日先将账簿交与大人查看,明天午后再陪大人去官仓查验可好?”
郭修平点头应允。
冬夜月光寒如水,清辉满地冷人心!
三更时分,郭知县的护卫崔久,悄悄的回到了死静的县衙后堂,他给等待已久的郭修平,附耳轻语。郭修平听完崔久的话,紧攥拳头思索半天,终于计上心来。
第二天郭修平睡到午时才起,他故意在后堂,高声低调的责骂崔久贪杯痴睡,差点坏了自己的“大事”。然后他匆匆填了肚皮,招贾有德一起去往城西官仓。
官仓存粮储粮充盈,账存一致!除了一部分部分陈粮外,其大部分是新粮。只是新粮的袋子上,都有城内粮行商号的印记。
郭修平问仓大吏刘有才缘由。刘有才闪闪烁烁的说,新粮都是由粮行负责储运,商号印记是为了方便清查。郭修平转头就对商号大声褒赞。他说城里商号储运有功,要张顺根据印记详细抄录,以便灾后论功嘉奖。
郭修平随即跟贾有德在官仓,详细的商议了救灾事宜,拟定了赈灾章程。
回到县衙,郭修平便连夜拟书呈请平阳知府。他详述汾安灾情,建议知府大人尽快准许汾安官仓放粮赈灾;然后又拟书呈请平阳镇衙,要镇衙派绿营赴汾安,协助维护治安以防民乱。
拟好了书信,郭修平让张顺亲自跑了一趟,将文书快马呈送平阳府衙和镇衙。
几天后,平阳府衙下书,准许汾安县开仓赈灾。郭修平召集属吏安排赈灾事宜,委任“带病”出山的贾有德,尽快在城内外设置粥棚,赈济灾民。
安排完赈灾事宜,郭修平又说:“贾县丞,城外官仓存粮是全县百姓的救命粮!粮仓守卫乃重中之重,容不得有半点闪失!驻守县城的绿营官兵一分为二,半营绿营随守备汪玉成,驻守城内维持秩序;另一半绿营随我驻守官仓,保护官仓的存粮!”
贾有德听完面色苍白得差点跌倒。
郭修平连忙抚慰贾有德,嘱咐他安排好赈灾事宜后,赶快回去静养歇息。
“好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小看郭麻杆这个瘪儿三了!”贾有德回到家,就怒不可遏得摔杯扔碟!而“郭麻秆”,是他给形体清瘦的郭修平起的绰号。
郭修平这个连环计,等于剜了贾有德等人的心头肉!汾安官仓的粮食,早就被贾有德倒卖一空!郭修平借探病之名说要查验官仓,其实就是敲山震虎。
贾有德本来计划,让城内各粮行囤积的粮食,连夜运往官仓应付查验后,再神不知鬼不觉的运出来,那么官粮失窃的罪责,就推到了郭修平的头上。
而眼下,汾安县城的粮价,已经翻了好几番。用不了几天,官仓亏空的消息就会传遍全城,粮价自然水涨船高!这样一进一出,大把大把的金银就进了贾有德的腰包!
正所谓“一欠抵三收”!大灾之年对老百姓来说是劫难,但对贾有德来讲却是大发横财的良机。而贾有德这个一石二鸟的毒计,却被郭修平打中了七寸!
把吃进去的粮食,又“乖乖”又吐了回去,这等于要了贾有德的命。贾有德怎能不跳脚骂娘?
“看来遇到硬茬子了……”贾有德看一计不成,便再生一计。
郭修平自从搬进了官仓,就命崔久带着的绿营,整饬官仓寨围、日夜巡逻;官仓所有的皂隶,更是不得越官仓半步!
但该来的总会来的。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寒气逼人的夜晚,一伙明火执仗的匪徒,趁夜围攻官仓!
这伙匪徒对官仓的薄弱点,好像非常的了解!他们专挑堆放草料的官仓西北角,一边攻寨围一边隔着围子扔火把;而城外的灾民纷纷围上来看热闹助威,他们也想等着匪徒攻下粮仓,然后跟着进来抢点粮食!
官仓内的草垛很快被点燃,冲天的火势开始已经蔓延向粮仓!而护仓的绿营也渐渐不支,匪徒已经跃上仓围厮杀!
郭修平提着水桶瘫坐在地上,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他拍拍身上的草屑和灰土,然后面朝京城方向席地而跪;郭知县郑重的取下官帽,放在面前,三叩九拜跪谢皇恩!
北向拜完后,郭修平又面南而跪:“爹,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修平今天以死为国尽忠,不能为你床前尽孝,唯有磕头遥拜,以谢您的养育之恩!”
郭修平实实在在的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泪流满面的倚在草垛旁,等待着那即将到来的熊熊大火!
就在这时,另一队人马举着火把也奔官仓而来。攻寨的匪徒气焰更加嚣张:“兄弟们,咱们又来了一群帮手!再加把劲,功进了粮仓,粮米大家随便搬!”
马蹄声由远及近!仓内外厮杀声更胜,但仓内的匪徒却越来越少!满身是血的崔久,踉踉跄跄的扑倒在郭修平面前。他语无伦次的说:
“大人,不是土匪!是官军!是咱们自己人……到了!——咱们有救了!”
崔久搀扶着郭修平爬上了仓围。
就在这时,寨外突然有人喊话:“我们是驻扎平阳镇的毅军,奉命来靖土安民,请粮仓管事的人答话!”
郭修平难掩激动之情:“我是汾安知县郭修平……”
仓外的官兵面面相嘘。过了一会儿喊声又起:“不知郭大人再在此,请恕冒犯之罪!劫仓贼寇已经被我们就地正法,请大人速速安排人手先行救火,我们暂在仓外守护!然后请大人移步粮仓正门说话!”
安排妥当粮仓救火事宜,郭修平便急急的赶到了官仓正门。他刚跨出大门,带队的官长突然行礼:“毅军千总周世平叩见郭大人!”
郭修平礼节性的扶起后,他突然愣住了!
周千总连忙说:“郭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郭修平把周千总请进空无一人的牙房。
他转身问道:“周千总……名讳?“
“末将姓周,名世平!敢问郭大人……名讳?”
“郭修平!豫省——裕阳县——三家营——人!”
郭修平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故意把“三家营”重重的说出口。
“修平大哥!”
“世平兄弟!
两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久久没有分开……
周世平是谁?郭修平和周世平为何兄弟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