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种说法,干工地的和当差的,都得命硬,挡得住邪煞。公安队伍男女比例向来1:10,女派出所长,凤毛麟角,偏偏林凤苹就是一个。她的确命硬,何丹丹怀她时挨的那一脚,竟然没把她踢死。她成了三姐妹中最瘦弱的早产儿,从此占据了何丹丹最多的母爱。
1975年,一支从北京来的医疗队伍一路南下,医疗下基层的风吹到了广林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为了解决全国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中央号召医疗下基层,由大城市组建医疗队伍,深入广大乡镇培养赤脚医生,帮助县、乡(公社)、村(大队)建立三级合作医疗站,打通药品销售网络。大城市来的医疗队人手有限,所以每到一个地方,都先到市一级综合医院寻求扩充队伍。
何丹丹被院里安排参加医疗下基层,彼时二女儿林凤苹只有4岁。何丹丹看着熟睡中的女儿,连睡觉都摆出女排扣球的姿势,从长相到性格都如此像自己。
四年前,她被抬进妇产科,在一众熟人的抢救中生下了二女儿。护士把孩子抱到她面前,告诉她是个女孩。何丹丹崩溃痛哭,把整个手术室都哭懵了。她不知道命运为何这样折磨她,漏尿,喂奶,身材走形,只要生不出儿子,她又将进入生孩子的死循环中。
“对不起,我刚才摔了一跤,以为孩子保不住了……我太激动了……”何丹丹哭着接过孩子。
无数个晚上,她都想过掐死这个孩子,可她是个医生,她只能救人,不能杀人。
就这样,这个命硬的女孩取名“凤苹”,死不了就图个平安。凤苹因为早产,体弱多病,加上不受林润德待见,反而激起了何丹丹的母爱,寸步不离地守着林凤苹。
“蔡院长,我女儿只有4岁,下基层一走就是一年半载的,我不行。”
“护士长,来,喝杯茶。你来医院有十年了吧。我记得你最早是护士,后来去省医进修本科,考了行医证。我们神经外科一直缺医生,你呢,运气差了点。”
蔡院长起身拿来了一张申请表,继续说:“你的老师,白主任,情况不好,熬不过今年了。他也听说你家里不顺心,就不肯让我告诉你。上礼拜我去看他,他让我转告你,人要把路走宽。你远不止如此。你还年轻,把握住下基层的机会,重新的事我们一起努力。”
何丹丹接过申请表,离开前,蔡院长思虑再三,还是喊住了她。“本来你的家事我不便过问。你整天磕磕碰碰,大家都是医护人员,都能看明白。我们是希望你出去走走,借此机会自己好好想想将来。要是有什么困难——医院给你撑腰。”
深秋,风吹散云,晴空万里。自从搬到玄武祠,何丹丹上下班都要骑自行车经过一段长长的河堤。这天傍晚,她蹬着自行车爬坡上堤,眼前的路不知为何越来越开阔,她越骑越快,心脏强而有力地跳动,她感到全身的血液终于循环起来,希望伴随着血液循环滋养到每一处神经末梢、皮肤和头发丝。
是的,她还年轻。
何丹丹猛地刹车,停在空旷的河堤上——回看来时,空无一人,虚幻而荒唐。就像她一头扎进婚姻里,低着头,隐忍卑微地走了快十年,回头一看,什么都没有,只剩自己枯槁的躯体。
当上外科医生,离开这段婚姻——这是34岁的何丹丹第一次清醒。
林凤苹被送到林润德老家由亲戚照看,何丹丹跟随医疗队下基层。一年过去,他们培养了上百名赤脚医生,建立了6处药品销售站。期间两次遇到重症病人转市转治,都是何丹丹带队押车,长途护送。由于出差院里不给报销,何丹丹每次送完病人都把担架扛走,一次睡在火车站,一次借住在同学家的客厅。
何丹丹刚回医院,同事们拥上来又是鲜花又是掌声。随后蔡院长把她叫到办公室,透露了一个重大消息——不批斗了。
他们在想办法帮白主任平反,虽然人已经走了。但只要恢复清白,何丹丹作为他的学生,资质齐全,又有立功表现,被医院重新聘用为医生指日可待。蔡院长再三强调,千万保全自己的安全,勿失良机。
何丹丹回广林市前夕曾寄信到家里,告知了大致回程的时间,也提了把林凤苹接回家的事。可惜这封信被林润德遗忘在某个角落里,从未打开过。这天何丹丹回医院报到完,早早就等在小学门口,第一时间把林凤芝接回家。
转眼林凤芝都10岁了。黑黑瘦瘦的,除了一对混血感的眼睛还有些神采,整个人看上去实在暗淡无光。何丹丹一把抱起女儿,关切地问她有没有吃好。一问才知道,林润德经常晚上八九点才回家。
女人的直觉告诉她,这段时间出事了。
果然,当林润德回到家看见何丹丹做了一桌子菜,他的脸上只有慌张。夜里夫妻二人睡在一张床上,彼此都不说破。
接连几天,丈夫都平静得出奇,和以前那个终日暴跳如雷的样子判若两人。他变得礼貌,疏远。那种时刻提防婚内强奸,担心受怕的日子,就这么悄然结束。即便是同睡一张床,林润德也不碰她的身体。除了每天回家的时间比以前晚,林润德挑不出其他毛病。何丹丹当然知道,大概是有那么一个女人和他好上了。
人身安全和婚姻忠诚,只能二选一的话,对于何丹丹来说,她回毫不犹豫地选择人身安全。她只想用这段平静的日子把两个女儿照顾好,等待被聘为医生的那一天。她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问,两个人保持一天见两面,说五句话。
1976年初秋,日子平静得像被历史抹掉了一般。
林润德突然被调入广林市文联。过了不久,大小报刊都登出了粉碎四人帮的报道。自由的味道重新飘散在广林市的上空。
林润德回报社收拾着自己十年来的旧物,发表的文章,获奖的绘画、摄影,还有大大小小的奖杯奖状。“犯错”之后,他的东西胡乱塞在一张废旧桌子底下,撕烂的撕烂,杂碎的杂碎。收拾出来竟然有满满一个皮箱。他提着皮箱走出报社大楼,没有人送他,只有一个当年天天去幸福里8号楼下“批斗”他的小伙子,怯怯地走上来,喊了他一句“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