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带领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我和好朋友们组织了亲子读书会。我们放下家长的身份,与孩子们阅读同一本书,讨论各自的读书体会。读书分享会上,三个孩子在读书笔记中,都记下了这七个字:“宽恕、等待和希望”。
我心中的巨石一下子落了地,感觉万分踏实。
这一期读的是《基督山伯爵》,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等待和希望”,而且明确地在结尾处进行点题。简简单单的道理为什么还会给我带来如此大的震动?
我也是在他们这样的年龄———躁动的青春期,翻开《基督山伯爵》,奇幻的构思、离奇的情节、复仇的主题,让我读得酣畅淋漓,读罢拍手称快。
第一次读《基督山伯爵》,我是当成武侠小说来读的。当时我在农村读书,学校连一间对学生开放的图书室都没有,孩子们从小商店租借课外书,题材以言情、武侠小说为主。偶然得到的《基督山伯爵》,是我读的第一本经典文学。
第一次读这本书,我却并没有看见关键的五个字“等待和希望”,我看见的是异域的武侠世界。青春懵懂的我曾经超级迷恋侠客的世界,那是多么大快人心的阅读体验:受尽欺凌的小人物,跌落人生的谷底,机缘凑巧,学得绝世武功,拥有超能力,然后纵横江湖,快意恩仇,除暴安良,赢得绝对的权力和完美的爱情。基督山伯爵是我心目中的另一类侠客,他的武器是金钱,除此之外与中国侠客并无区别。沉浸在武侠世界,生活显得过于平淡无奇,我不喜欢学习好乖巧的孩子,偷偷对号武林排序为同学取外号,校园里桀骜不驯的男孩才是我想象中的英雄,那样的男孩就是书中潇洒浪荡的主角,打架代表勇气,逃课等同不畏强权,身后随时有一帮小弟象征着江湖地位。直到后来这个男生“大哥”,因为带领小兄弟打群架受到处分,初中没有毕业被迫退学,我心目中的武侠世界才与现实生活彻底切割。
曾经我和一个被孤立的姑娘谈论《基督山伯爵》,我建议她坚持多读书充实自己,相信爱,相信未来,相信等待和希望。她却对我说:“那是一本暗黑教科书,教人怎样复仇。如果我也遇到法里亚神甫,得到宝藏,我一样能让坏人受到惩罚。”我很震惊,回忆青春,又很快释然。是啊,当我们弱小无助,当我们年少气盛,渴望的就是瞬间翻身为王。我们没有耐心经历长时间努力与隐忍的磨砺。
当年我是在第二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才读懂“等待和希望”。
初二上半年,我很喜欢的英语老师调走,代课老师发音不准,我因内心抵触,选择了上课睡觉,其结果可想而知,期末英语成绩一塌糊涂。我当时在乡村学校读书,跌出年级前十名意味着考不上高中或中专。随便混个学历吗?又不甘心。这让我很郁闷。擦干泪,抬起头,我看见了书桌上的《基督山伯爵》。我试图通过读书调节情绪,却逐渐沉浸在书中。第二遍读这本书,快速跳过复仇的情节,我看见了法里亚神甫在教授唐泰斯知识和爱,那些知识是他以后复仇的武器,而爱和悲悯成为他选择宽恕和重新生活的根基。我听见了唐泰斯在信中说出:“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这两个词内———‘等待’和‘希望’。”这是对自己的肯定,对所有美好感情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期许。唐泰斯在狱中坚持了十四年,终于重获自由,完成复仇,寻找到幸福。我才十四岁,我的未来应该也是充满希望的吧。我默默告诉自己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等待并创造未来。
机缘巧合,我遇见了我的法里亚长老。妈妈单位的同事陈叔叔,曾经当过老师,有次他到我家来玩,我们谈论课外书的读后感想,他又看了我的摘抄本和成绩单。临走时,他对妈妈说:“孩子成绩在缸沿儿上,需要更好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到城里去读书吧。”妈妈费尽周折为我办理转学手续,转入县城最好的中学读初三。初三那一年,我平时住校,周末借宿在亲戚家。新班级的班主任是教英语的穆老师,每天下课义务为我补习半小时英语。亲戚为我变着花样做饭,补充营养,腾出专门的房间,让我安静学习。经过一年的沉淀与昏天黑地的拼搏,我以高分考入行业委培学校,毕业后顺利到一个很好的单位工作。一个偶然,扭转了我命运的航向。
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传奇,却并不缺少爱和希望。现在想来,陈叔叔、亲戚、穆老师以及我的妈妈,难道不是我初中阶段的法里亚长老吗?!他们没有法力,却以接力的方式,帮我插上一根根羽毛,托起我飞翔的梦。
《基督山伯爵》教给我储备知识,相信爱和希望,让我在工作中继续受益。工作后我并没有放弃学习,单位图书馆里经典名著、业务书籍、心理学、育儿书籍应有尽有,让我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单位竞争选拔,由于准备充分,笔试和面试我都取得较好成绩。
我的孩子也进入初中阶段,为了督促孩子读书,更为了引导孩子读好书,读懂好书,通过读书形成正确的三观,我找到她的法里亚长老———博学多才的作家朋友。我们商量成立读书会,朋友负责选书、确定读书要求、强调注意事项及判作业;我愿意重新当学生,陪孩子们一起阅读经典,跟他们一样记笔记、写读书心得。
朋友说:“对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作品选择应兼顾经典性与可读性,这样他们才会爱读,读而后思才能通透。”我希望通过共读,及时纠正孩子因关注点偏颇和理解力不够对书籍产生的误读。我为孩子买了一套纸质书,确保她有更好的阅读体验;我自己购买了电子书,便于随身携带。我们先读了《平凡的世界》《哈利波特》。当确定新的阅读书目为通俗小说的典范《基督山伯爵》时,我有些迟疑。我担心孩子陷入书中酣畅淋漓的复仇情绪。直到大家按照规定时间上交读书笔记,在分享会上逐个发言谈体会,我确定他们读懂了书中的忏悔与救赎,我的一颗心才踏实地落回肚子里。朋友随后耐心地讲解了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写作技巧、被孩子们忽视的细节,并且下载了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分析改编的优劣之处与缘由。我和孩子们都觉得受益匪浅。
我撺掇成立读书会、当陪读,还有自己的私心: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从小长辈们夸我爱读书。他们只见到我一路采集书中的珍宝,却不知我花费了最好的时光不断扩充的宝库中,既有金珠银珠,也有铜珠铁珠,更有小泥丸,唯独没有收藏那条穿珠的线,导致很多读过的书都在时光的磨损中丢掉。
少年时的农村,我们能够接触的书籍很少,我读的书很杂,完全不成体系。我读的书包括柜顶上落满尘土的评书《伍子胥》、小姐妹的《一百个的公主故事》、姑姑的《知音》《故事会》、小商店租借的武侠和言情小说等。家里经济条件好转后,妈妈见书就买,各种新书堆满书架,我才明白原来知识匮乏这个痛点,并非我一人独有。但是妈妈囿于自己的层面,买书却不会分辨书,想让我们读书却不知如何指导我们读书,更不懂得如何给我们一条穿珠的线,我家的书架上既有精装版,也有盗版书,既有《红楼梦》,也有《成功学》,有一本《三仲马传》,却没有《三剑客》《茶花女》以及《基督山伯爵》时代发展,物质生活富裕后,人们自然开始关注心灵。如今网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书店、图书馆里有琳琅满目的图书。我们可以在不同年龄重新起步。于是我悄悄给自己的等待一个希望:文学之梦。
我开始通过读书与写作为青春补课。但是,对于三四十岁的女性来说,读书与写作如果当作休闲娱乐是件轻松愉快的事,如果当成梦想,是一段艰辛的旅程。读书多不一定能够掌握书写的诀窍,书中的好有时读不出,书中的写作技巧常常学不到,自己提笔习作立即被打回稚拙的原形。我于是沉下心来,陪着孩子共读经典,从基础读,更从基础学,听共读老师讲,更上网搜索专家的分析论文,以期找到一条系统的线,将过去积攒的珍珠穿成精致的项链。我要做自己的法里亚,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储备知识、充盈思想,不辜负自己的“等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