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育桃李
许青山2025-11-11 16:521,617

  

  看女儿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报告,我以为自己眼花了:“你的政治提高了二十分?在年级排名上升了三百三十三名?”

  “对呀!”

  “不是没报课外班吗?”

  “是啊,我开始喜欢政治了。”

  女儿在初中的时候,不喜欢政治、历史和地理。当时刚接触这三门课程,她一下入不了门,成绩上不去,情绪上有抵触,学习属于生吞活剥。初三有幸考入区一中“1+3”实验班。区一中为实验班的孩子安排最好的老师授课,鼓励孩子们上课提问,课后问问题,每天晚自习由各科老师随时进行答疑。孩子的政治、历史和地理成绩都稳步提升。

  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说:“我们鼓励孩子有问题问老师,我们随时在办公室等待孩子们提问。如果问同学,只能得到这一道题的答案;如果问老师,老师会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将相关知识点串起来进行解答,并在答疑过程中发现孩子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我们已经工作的人都明白,普遍性宣传活动容易搞,现成材料讲解清楚就好了;个性化宣传辅导特别难,因为要为了一个人、一件事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要详细分析个案,拿不准的地方请示业务主管部门,在沟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障碍影响成效。我想老师也是一样,做一份教案可以给几个班授课,而有针对性地解答每个孩子的问题,等于专门为每一个孩子做了一个小教案。单科老师带六个班,那是几百个孩子啊,多么大的工作量!我很感动,我觉得老师们是真的把孩子们当成自己家的孩子,替孩子们着急,拉着孩子们努力往前跑。

  孩子现在的政治老师王宗林,在二十多年前教过我政治。那时候王老师就是把我们当成自己家的孩子,努力教课,并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一九九五年我参加中考,考前报志愿,王老师特意对我说:“以你的成绩,一定要报高中上大学,未来,知识最重要。”王老师以政治老师的敏锐眼光,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即将开上“高速路”,未来社会对人才有更大需求也有更高要求,读大学能学到更多知识,大学文凭能够直接佐证个人学识。王老师告诉了我对的选择,但我是农村孩子,当时农村孩子多半选择报考中专,以解决农转非的户口,还是选择了读中专。多年后我的第一学历成为软肋,我也常常想起他说的话:“好好学习,读大学!”以及他没有说出来的话:“目光要长远!”

  离开初中校园,我读书、就业、结婚、生子,二十年光阴转瞬即逝。这些年里,王老师教出一批又一批学生,早已桃李遍天下,门下自成蹊。如今他又成为我孩子的政治老师,对孩子继续关爱有加。王老师已经快退休了,而且学校也没有要求每科老师必须每天晚上都到校答疑,但是他依旧坚持每天晚自习到办公室,等着遇到难题的孩子们来提问。有的时候,孩子们也会问到一些很难的题,王老师如果没有把握给出准确答案,就会直言不讳地告诉大家自己拿不准,需要回去思考查资料,毫无偶像包袱。第二天他会兴奋地找到提问的同学,告知标准答案及解题思路。

  王老师把孩子们当朋友,理解孩子们,办公室总会备一点零食,以防孩子们饥饿,还会主动约孩子们打羽毛球,运动时聊聊心情和学习。王老师还喜欢写诗,遇到时政要闻,他写诗抒发感情,满怀激情地告诉孩子们,这是我们的新时代。

  女儿坚持考前先复习政治,要不然觉得对不起王老师。她说:“王老师特可爱!”

  期末考试前,女儿的政治测试卷子丢了,第二天就要考政治,测试卷子上面的题都需要重点复习,上面的错题她都做了标注。她去了办公室,不知道怎么开口,突然就哭了。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我们母女之间,我会指责她:“既然对你这么重要为什么不收好?为什么要因为你的责任浪费我的时间?”王老师问清缘由,拿出糖给她吃,等她平复情绪,重新打印了一份卷子,让她再做一遍,然后专门给她判卷,对做错的题当场讲解。

  老师反而比妈妈更能体谅孩子,以平静的心态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往,对于孩子的错误给予更多的包容。信任、理解与支持,也许是激发孩子学习自主性最好的催化剂。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同一个老师,用实际言行影响着我们母女两代人。

  

继续阅读:第一排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童谣年代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