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阿丽,不知道她的生意近来如何。
阿丽是孩子同学的母亲,为人真诚热情。逛水果市场时,偶然发现她有一个“香艳”的摊位,让我意外惊喜。从此成为她固定的客户,买水果自动切换到傻瓜模式:听她推荐,让她帮忙挑选。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每一次都让我满意而归。
他们夫妻起早贪黑进货,理货,让她的手变得比同龄人粗糙。每天可以看着、嗅着、吃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时新水果,又让她的笑容分外灿烂。事业分领域,梦想有大小,每个人都奋力向着幸福奔跑。我们也在奔跑中闪耀光芒。
我之所以属意她的水果摊,质量和价格因素还在其次,主要原因是信任。她是熟人,不会骗我,她人实在,不会骗人。她的客人买东西时都会闲聊几句家长里短,亲密熟络,也证明她家口碑一直很好。
定位她的摊位之前,我买水果经常生气。我不擅长翻检挑选,也不会讨价还价,在私人摊位买水果经常买贵不说,有时买的与尝的不是同一商品,甚至还会在清洗时发现商标下是店家故意遮挡的伤处。不过几块钱、几个果子的小瑕疵,却如同临睡前打不到的嗡嗡飞舞的苍蝇,让人心烦气躁。
“老少有诚财源兴,童叟无欺生意经。”这是基本的为商之道,生活的实际往往与其背道而驰。水果储存期短,尤其北方销售的南方水果运输时间长、保鲜难、进价高。天晚的时候,常能看见各摊位成筐扔掉坏的水果,我们能理解小本经营的商家对日常损耗的承受力弱。市场里的摊位流动性强,虽说有摊位号,但是老板经常换人,经营者短期的利润需求明显高于建立长期信用的追求。
当各超市开始经营蔬菜、水果业务,我立即转移战场去超市买水果。超市经营相对稳定,批量进货进价更低,财大气粗不怕损耗,质量和价格更有保证。但是因为超市固定在清晨上新货,下班后可挑选的余地很小,水果不够新鲜,而且超市供应的水果品类不丰富,常常空手而归。
直到遇见阿丽这个熟人摊主,才将我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能够省心地买到新鲜质量好价格公平的水果,减少了我每日必修的经典思考:晚上吃什么?去哪里买?
孩子升入高年级,开始上晚自习,我家的水果需求直线下降。孩子放学回家已经很晚了,她不肯吃水果,说临近睡觉吃糖分高的水果容易胖。周末孩子有自己的安排,补课、写作业、打羽毛球、看电影,那是她的学习和娱乐时间,与朋友在一起,不在家吃饭,更不在家吃水果。孩子们在为自己的人生不停努力,当他们一步步登上更高的山、走向更远的路,身为母亲,我能够为她服务的事项越来越少。而且现在的孩子嘴真刁,应季的樱桃、草莓吃不下几颗,反季节价格翻番的时候抱着盒子吃;某多某宝团的需放熟的青杧果不喜欢,声称过敏,微信水果专卖群的鲜黄多汁的杧果又爱不释手。我在选择水果时,开始更关注品质。
忘了从何时起,加入阿丽以及其他数个精品水果群。群主每天开车到京城水果批发市场进货,进货前先在群里拍照介绍果品和价格,顾客根据需求预定。按照订单进货,群主不需要考虑存放期,可以大胆进成熟水果,而不是进些半熟的水果在店里催熟。群主返回延庆后,在约定地点等待顾客取货或直接为顾客送货上门。顾客也会提需求让群主代购水果新品类,群内其他人会跟风尝试,经常为群主开辟新市场,顾客和店家双获益。这样的流程减少了水果损耗,并增加了高档水果销量。我作为顾客,购买水果从线下转为线上,熟透的鲜果半小时内就能送货上门,很是方便。我听说阿丽创新销售模式后,生意非常火,已经退掉了市场里的摊位,租了某个小区临街的商铺,经营面积是原来的两倍,店面整洁亮堂,主营精品水果。我一直在群里买,还没来得及上门祝贺。
看着吃水果挑三拣四的孩子,我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老舍的《四世同堂》描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北平城,夏天与秋天琳琅满目的蔬果上市,品种丰富,供应充足,“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首要原因就是声色香味诱人的各色水果。我们也与老舍先生一样,喜欢秋天,因为丰收后生产队分苹果,让孩子在秋天实现水果自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村,只有当地水果上市的季节,街头才会偶尔响起小贩的叫卖声,五六月的桃、杏、李子,七八月的西瓜、沙果,街头的吆喝少,母亲掏钱的次数更少,我并没有觉得那吆喝声如同歌声在香气中颤动。记得有一次买了一个大西瓜,母亲说等外出做工的父亲回家再吃,几天后父亲回来,西瓜已经放坏了。还有一次在城里做工的父亲带回家一斤荔枝,让我和邻居家妹妹一起吃,家中大人连一颗都没舍得尝。过了一会儿,邻居奶奶着急地来找妈妈,问:“孩子不小心把那个什么水果的核咽了,不会有事吧?”妈妈犹豫着回答:“那个核虽然大,但是圆的,很光滑,应该不会伤到肠胃吧。”
杜牧有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年普通老百姓没有八百里加急运送荔枝的待遇,南方水果保鲜期短,很多北方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过南方的水果。我们家种的苹果、大白菜,有的年头销量好,贴补着家中经济宽裕些,有的年头卖不出,成筐烂在地窖里。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市场活力,实现了村村通路,村村通网,村村通快递。我们村的街面从黄土路变成水泥路,汽车可以开到每一家的门前。慢慢地,各家各户买了手机、电脑,安了宽带,村里的年轻人跟城里的年轻人一样买东西首选网购。有需求自然产生供给,村中的小商店申请成为快递点,代理收发全村快递。听说国家有政策扶持水果、蔬菜产量大的村子,建设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据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农村冷库建设平均年增幅超过40%。有了网,打通了购销渠道,有了路和快递,加快了瓜果蔬菜的运输速度,有了冷藏保鲜设施和技术,延长了农产品市场周期。有一个成语叫缩地成寸,网、路、快递和保鲜技术,缩短了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距离。
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实现水果自由,农村城市都能享受同等服务,家家户户的果盘子从简单变得丰富。小小水果,以及购买水果的故事,让我看见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起点不同、需求不同、方向不同,相同的是我们一直向着更好的明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