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你以后跟妈妈一起上网学习吧,现在上线了中小学素质课,都是名校名师授课的视频哦!”
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虽说是要孩子跟我一起利用平台资源听名师讲课,实际上我却是想要通过与孩子一起学习,给自己的童年补课。
小时候家住在农村,学校只教书本上的知识,课余时间就是玩耍,田野里、小河边、山坡上,都留下我们无数的欢笑。你可能会羡慕我们童年的自由自在,可是我的心知道,我是多么羡慕城里孩子能够上各种各样的课外班。我初中转到县城读书的时候,我的英语很差,老师说我的英语水平还不如小学的孩子,是啊,当时城里孩子四年级学英语,农村初一才上英语课。我工作之后,单位组织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比赛,联欢会上同事们唱歌、跳舞、弹古筝她们是被关注的焦点,我每次只负责鼓掌。蓦然发现,从小玩到大的我,如今不用再考试了,却不会玩了。年轻的同事抱怨小时候每天一小时的钢琴练到吐,我只能笑笑不说话,把嫉妒压在心底,我真想告诉她们:“你们可知道,你们有那么多机会培养自己的爱好,提升素质,那些课外班,你们不喜欢可以不学,选择的权力握在你们的手里。而多少农村孩子,有着同样的天分,却因没有机会而荒废了时间。”
读中专的时候,读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里面写道:一九六五年,品学兼优的十三岁少年孙少安,读完高小却再也不能去读初中了。他理解家庭的难处,他对父亲说:“一定要把少平和兰香的书供成,挣命供他们吧!”他说:“不过,爸爸,我只是想进一回初中的考场;我要给村里村外的人证明,我不上中学,不是因为我考不上!”父亲在他面前抱住头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到刚强的父亲在他面前流泪。他自己也哭了。
这痛哭的场面和我的青春重叠在一起,清晰如在眼前,压迫得我喘不上气来。初三时我要报高中,妈妈却要求我报中专。电话里母女争执,我的泪水泛滥成河。
明知无望,我还是咬着牙熬夜复习,我要让她看看,也让同学看看,我能够考上,只是没有机会念。
“最终,孙少安参加了全县升初中的统一考试。在全县几千名考生中,他名列第三被录取了。从此便心平气和地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并且决心要在双水村做一个出众的庄稼人。”
我也最终以高出区重点高中录取线的成绩,考上了委培的中专学校,从此安心地沿着命运的轨迹一路前行。是啊,一路前行,学历和能力却成为前行路上的阻碍。我工作努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却被一个学历卡住不能提拔,那种委屈无法说与人听。年轻的研究生同事,大学不是本行业的专业,工作上手却超快,她们说知识都是相通的,不过是用学来的思维方式破题,我心里的憋屈也不能说与人听。
我曾经向爷爷抱怨妈妈的霸道,爷爷却说:“孩子,知足吧,你一出生就已经改革开放,家里不愁吃不愁穿,有钱供你读书。我小的时候,地主家的孩子读私塾,我去赶马车,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扫盲班才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你要是生活在旧社会,别说读书,估计早当童养媳受罪去了。”
我知道爷爷是对的,但眼泪还是控制不住。
“你妈是为你好,上高中要是考不出去怎么办?人家城里的孩子有城市户口,还能进企业上班,你呢,只能收拾书包回家,生孩子种地!”爷爷继续劝我。
高考摒弃了权力、出身和人际关系的干扰,让落后地区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家乡,接触外面的世界。一九七七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尽管当年仅仅选拔二十七万人,却激活了几千万人的内心波澜;尽管当年高考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四点八,五百七十万考生中绝大多数没能考上大学,可高考的恢复使每一个人可以有做大学梦的权利和上大学的希望。
高考是少年通关的独木桥,是农村孩子跳出农村的唯一机会———若是成功便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走上更宽广的人生舞台,若是失败便延续原来的路。
我常常想,如果我晚生几年,我的初升高在一九九九年之后该有多好。一九九九年全国高校扩招,我考上大学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也许我就能不纠结于户口问题,按部就班地读高中念大学,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小学课本中的高玉宝愤怒地喊出我要读书,岸英、岸青想买一本字典,好几个月省吃俭用攒够了钱,字典却涨价了没买成。读书曾经是少数人的权利,而今天,读书已经成为所有孩子的日常。我知道,我已经无比幸福,却依然耿耿于怀:为什么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在学习资源上要有这样大的差距?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差距逐年缩小,山区的孩子可以通过视频直接观看优秀老师的课,农村的孩子也可以根据不同兴趣选择校园课后服务,网上双师解答让全国的孩子都能请教同一位老师一根网线为渴望获取知识的孩子安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二〇一三年,好友聚会,艳波推荐我下载某听书APP:“我用它学历史,晚上给儿子播放睡前故事,可省事了。而且多数资源都是免费的。”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当天晚上我沉迷于探索听书APP,音乐、评书、故事、诗词、小说一口气订阅了一百多个专题。使用听书APP一段时间后,我开始不满足,如果有分专业系统授课的课件就好了。于是上网搜索,发现已经有了很多网络公益教育平台,文史哲无所不包、数理化无所不有,而且都是高校名师课程讲座,免费提供大量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课程教材,满足了每一个人多样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我不能重新走进大学校园系统学习,但是通过网上平台,我认真地学习了《红楼梦》解读、诗歌写作、世界文明史、外国文学鉴赏等单类大学课程,在学习中探寻思想和心灵的远方,也算是为逝去的青春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