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斜风清,山明水净,我看见少年的自己,也是在这样如秋的初夏,在绿树垂荫的校园门口,怅然若失。
教室中传出稚气未脱的童音,抑扬顿挫地朗诵着课文。花坛里的月季开得热烈张扬,仿佛全世界都是它们的,可以恣意享受温暖的阳光、微微的细雨,以及像初秋一样带着凉意的清风。
“这些花儿没有见过别的夏天,所以它们才不会感受到异样啊。”我叹息又羡慕。
我长成大人了,所以开始有烦恼。十二岁的我感慨从前,自己也像教室里的孩子和盛开的花朵,享受时光,又虚掷时光,从未想过生活有一天会改变,比如离开学习生活的校园,离开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们。
少年时,每个村子都有小学,村里的小学只有一至四年级,孩子们就近读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只在中心学校有,附近村子的孩子到新校园后重新分班。三年级的时候,我最好的三个朋友搬到县城生活,放学后我就不再在校园附近的场院里玩,开始加入左邻右舍的孩子们的游戏圈,我们假扮希瑞,高举变身之剑,三三两两组队跳皮筋、捉迷藏,游戏时光加速了我与邻居家女孩的友谊。有时我觉得孩子的记忆力就像鱼,短短七秒就能忘掉过去,奔向新的海域。成年之后我才知道,孩子的心是档案库,所谓的忘记不过是暂时收起,分门别类进行存档,某一天,有了索引就会直指某个时间点,情不自禁地打开那盒档案,看着没有装满的盒子里单薄的纸张哭泣。她希望所有的经历都是厚重丰盈,却不想精心收集的满满一盒完美无瑕的花瓣,在岁月尘封中枯萎成虚无的重量。
当时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的概念,四年级时,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或者因为成绩不理想留级,或者因为家庭条件差不再读书。到了五年级,按照教育系统分片原则,村里的大部分孩子到黄柏寺中心小学就读,少部分孩子通过交纳借读费等方法到更好一点也更远一点的靳家堡中心小学就读。我和两个好姐妹都分到黄柏寺中心小学,每天和好朋友们清晨离家,伴着清脆的鸟鸣,沿着林荫大道,风驰电掣地骑行五里地,一路说笑、赛车,在新的校园结识新朋友。黄柏寺村在山脚下,自我们校园向北,走不多远便进入山中。村中特产鲜桃,漫山遍野山杏,收获季节,村中的同学带我们去她家的果园采摘。黄柏寺村距离龙庆峡景区很近,假日里我和同学们骑车去龙庆峡游玩。外出求学的少年,享受着玩耍的幸福,并不觉得奔波多辛苦。
时光荏苒,转瞬到了小学毕业季。在孩子眼中,小升初是一步台阶,迈过就是从小屁孩到窈窕淑女的晋级,标志是不再玩幼稚游戏。我们以为人生是笔直的马路,好朋友永远携手欢歌。买了班服,在毕业考试前一起爬山庆祝。其时春未老,夏将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村南的桃林花落结实,日暖风细,山上却薄雪尚在,冰瀑犹存。桃园杏地是常客,却初次得知紧紧依偎的高山名为九龙山,第一次攀登,惊艳了双眼。
笑声与打闹声还没有在春山空雨中消散,离情与别绪已如潜雷骤然响起。
当时的升学原则是没有考入县城中学的孩子,就近升入当地初中。当时的教育资源向富庶地区倾斜,首先是县城中学,其次是乡镇中心的学校,我们将就近升入黄柏寺村中学,这里教育资源相对较差。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县城的孩子从小学四年级学英语,学校有管弦乐兴趣班。我们黄柏寺初中和小学,连阅览室都不对孩子开放,初一才开始学习英语。不过那时候的孩子们,只要和朋友在一起就高兴,不去考虑教育资源那些问题,然而,家长们却不能不想。
妈妈经过千般努力,将我的学籍调入乡镇中心的靳家堡中学,事成后才告诉我新学年转校:“你要是不贪玩,考到延庆中学去,我也不用花半年工资给你转学。以后一定不许淘气,好好学习。”
延庆中学是县城最好的中学,我的成绩不到录取线。
对新的学校,我存有莫名的恐惧。我将离开熟悉的校园和朋友,走进全然陌生的环境。新校园中的同学们大多都是从一年级玩大的伙伴,我这个新介入的陌生人,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何其艰难。我的成绩在原来的班级名列前茅,到新的班级将会垫底,排名的巨大落差将带来心理的巨大落差。
刹那间,我的肩上长出一座叫作期望的高山,我的世界转入另外的轨道,我将走下头等票的车厢,换乘从别处开来的列车,与未知的旅伴一起,开往迷雾中的未来。
挥别童年的那次春游,原来是送我独自出征的舞会。朋友们约定每周相聚,但我知道这样的约定是写在沙上的诺言,终将在日出日落的潮汐中消散,就像我们忘记四年级之前的同学,不再履行每天晚上一起假扮希瑞举剑高呼的承诺。我成了被单独抛下的那一个,她们还如同橘子瓣聚在橙红的屏障里,并将很快忘记我。
我默默打点行装只身远行,空空行囊里没有了战胜陌生怪兽的光之剑。在更好的学校里,我将变成羞怯孤独的丑小鸭,眼睁睁看着所有人都在各自的团队里快乐长大。
这山这水这村落,还没来得及了解便要告别。我即将与最好的朋友们分别,如同血与骨的割裂。一种从未感受过的伤感如初夏的芳草,一眨眼乍露新绿,再一凝眸已是丰茂葱茏。
离校的那一天,我在校门口痴痴待了很久,直到村落静寂,暮色深沉。
少年眼中,十里便是遥远,三年即为永恒,一分手就会忘记,再相见将为陌路。曾经以为这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强说愁,多年后方才明白少年的恐惧竟然直抵生活的真相。
盛夏毕竟不会缺席,悲欢总要成为过往。此后,我无数次经历学习工作环境的改变,但是刻骨的茫然和疼痛,永远留在那个有着秋凉的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