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世间惆怅何如解
树荫微凉2021-06-09 20:585,097

  这丰溪村园林的修造总体上是十分顺利的,随着园林建设的逐步推进,很多想法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具体细致。以前落在图纸中的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事的想法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比如那大片的草地广场鲁氏本是要洒上草籽,等待其发芽成长的,但吴事为了追求那如地毯般的效果,便让鲁氏安排人手四处去挖平整的草皮来铺种。而光这一项,就又增加了将近三千贯钱。还有,那草地广场上需要种一棵树,一棵华盖如伞,撑开来十分巨大的树,孩童们可以在树下嬉戏、荡秋千,老人们可以再树下下棋、聊聊天。这树,又是花了巨大的功夫从远处移种过来,其花费又自是不菲。

  如此这般的变化,主要是为了提高品质或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整个丰溪村园林完工之前,七七八八大大小小地加起来估摸着也差不多修改了二三十处之多,整个造园的预算逐步累积,不知不觉这预算便从一十四万竟增加到了近二十万之多。

  这丰溪园林本计划绍兴十一年八月中秋交付的,这钱多的好处便是工程提前到七月便就完工了。而且这钱花到位了,这园林一交付便就立竿见影地显出八九分的效果来了,而不用等上两三年,过得几个春秋才能看出那花草树木,山石园林的最终效果。另外,吴事还专门从徽州府聘请了一位专业的花匠过来,让其专门养护这丰溪村园林的所有花草树木。而这花匠的工钱也和这村中其他设施的维护一样,未来也都是从田亩所得里出。还有,吴事还专门制定了一部丰溪村规约,主要是讲村人应如何自觉维护这村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公共设施的,还有各家各户的修缮新建亦都必须遵循村子的总体规划,不得侵占公共设施,不得破坏园林美观等。其中的奖惩措施清晰而严格,吴佩等人看过无不对吴事钦佩不已。这丰溪村规约经三十一户户主看过无异议后,便在祠堂外张贴出来正式推行。而且,吴事还将这规约在书院里正式给学生们进行了讲解,让学生们回家进行普法教育。

  这园林交付仪式安排在了乞巧这日,吴事本没有想着要做什么交付仪式,但是村里老者,尤其是吴佩非要开了祠堂,祭了祖,让子孙后辈抬了祖先的灵位满村子游园一遍。然后又回到祠堂里告慰祖先道,我丰溪村又重新走上繁衍兴盛之路了,这祖先留下的村子如今在吴氏后人子闲的带领下被建设成了花园一般的模样,若诸位祖先在天有灵,亦应感到欣慰了。

  这丰溪村的园林差不多历时一年的建设,早已引起了十里八乡的关注,这乞巧这日的交付仪式更是轰动了周边的乡镇,吸引了数百人过来游园。这丰溪村如今变成了一个大园林,因着地势自然而修建的大园林。这园林还利用丰乐河及周边的几条溪流,将水引到了村子里,分两股,一股绕村而过,一股穿村而行。这水流之上架桥设亭,水流两边栽种各种花草树木。家家户户前庭后院也都经过细细的规划修整,墙刷白了,瓦变黑了。每户人家的院子也都或种上几丛修竹或植上一株桂花,也大都设上石凳石桌,每一户也都是一座像模像样的小花园。

  还有那村尾码头边,那一大片如绿毯般松软平整的草地,着实让人不忍踏足。原先春季铺设草皮的时候,这草地四周都是用绳索围着不让孩童进去踩踏的。如今草皮也长了半年了,这交付之日便是开园之时,那围着的绳索便也早早撤了,让人自由进出这草地玩耍了。这孩子们便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在那草地上翻滚起来。这时代的孩童哪里见过如此平整,又如此大片如地毯般的草地呢?这时代修建园林,但凡有些地方必定都设上了曲曲折折的山石,或栽种了各色各样的花木,定不能有一眼望穿的风景,也不会留一路到底的空地。所以这阔大无比的草地,那草地上如巨伞一般的大树,那大树下的秋千、桌凳,虽看上去一个个都平平无奇,但组合在一起,放在这如茵的草地上却是那样的让人惊叹不已。

  这一日,这丰溪村的每条道路上,每处角落里都是人,每个人尤其是周边村镇的人无不走几步便发出一声赞叹。称赞这处处景致单独看虽并无出奇之处,但放在这整个村子里看却无不是设置的精巧用心。这一路走一路赞,道这边花好,那边水巧……这丰溪村里人,虽说这园林建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对这村里的处处景致也早已习以为常了,但听着这周边村镇之人的羡慕赞叹,那心里也是抑制不住的自豪感油然而起,而对那出钱修造这园林的吴事自是又多了许多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尊重。

  这丰溪园林修造完了,吴事便立即展开了溪边木屋的建造。这溪边木屋离丰溪村几十里山路,位置十分偏僻,若是没走过,那单程一趟至少也要一天的时间。吴事建造这溪边木屋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想法,他不想让这丰溪村及周边的人知道这木屋所在。一是为了安静,怕人打搅,若是让人知道了这处温泉好去处自是挡不住别人的好奇。二是为了未来,想着万一哪天事急,需要有个避难的场所,他想这处地方也算是个可避难的好地方。其实,他也知道这处溪边木屋适合度假或临时避难,真正长久生活并不合适,因为在深山林子里的溪谷地带,采光一般,也无可栽种蔬菜瓜果的地方,没有食物来源,无法久住。因此,吴事把自己设计好的图纸拿给了鲁氏营造坊的当家鲁建舟,并让他挑选几个口风紧的外地工匠帮他去山里面建造一处木屋。吴事直言不讳地说这木屋是为了兵荒马乱之时避难所用,所以他也反复叮嘱鲁建舟此事切不可外传,悄悄地建造,越少人知道越好。这鲁氏营造坊这一年多时间几乎全部投入到了这丰溪村的工程中来了,那鲁建舟也是时常和吴事打交道,他知道这吴事虽年轻为人却极为通情达理,做事情也是颇有些魄力,几乎都是说到做到,从不拖泥带水。这一年多来他鲁氏的工程报价只要说得清楚,吴事从不讨价还价,要么做要么不做,也就一句话的事,为人极为直爽。而且,他出手极为大方,这丰溪村从修路修码头开始,一年多时间花费了四十多万贯钱,全部都是他吴事一人所出,每次都是按时付钱从来都是笑嘻嘻的,眉头都不皱一下。

  因此,对于吴事的交待,鲁建舟自是二话不说严格照办的。为了让动静绝对的小,鲁建舟先是带人进山平整了地基,测量了尺寸,然后将建造木屋及各种设施所需要的部件及尺寸一一画了下来,然后出山去定制。等定制完又让人悄悄地绕路运了进去,再进行组装和修建。那溪边木屋极其附属的设施建造完,用时大大超出吴事原先的预估,一共用了差不多一个半月时间,主要都花在了运输上面。这一间房的木屋的建造却花了将近一万贯钱,这一笔付完,吴事家几乎快被掏空了,也就剩几千贯了。只剩下原先官家赐的那条金腰带应该也值些钱。另外,家里还藏着厚厚一大叠临安城的房契,只是在这徽州乡下,那一纸竟是分文不值的。

  八月底的时候,那溪边木屋便已修造完毕了。吴事一边细细打扫着这散发着木料香味的木屋,一边心内莫名的焦虑惆怅起来。其实,这种焦虑惆怅从几个月前丰溪园林的建造预算逐步增加到二十万的时候就已经逐渐开始出现了,只不过等到他吴事领着两位娘子真的走进了他想象中的木屋的时候,这种焦虑惆怅猛然间变得清晰而强烈无比。他想,这想象中的溪边木屋,这想象中的好生活,如果仅凭他手中的几千贯哪里能过得了几年。钱,还是要解决钱的问题。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钱都是基础,都是实现理想的基础。

  于是,吴事没有来得及好好体验一下这溪边木屋,那内心的焦虑惆怅便让他十分坚决地做出来一个决定。

  他要返回临安。

  这个决定一说出来,九儿和橘儿便吓了一跳,都道这是何故。

  吴事指着眼前的美景,再次诉说着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模样,然后翻出家中已经见底的钱匣,这赤果果的现实便一目了然的放在了面前。其实,九儿和橘儿不是不知道这一年多来吴事花钱比那瀑布的流水还快,只是她们对自家的官人一直都是盲目的自信。以往,自从入了临安城半年不到的时间吴事往家拿钱都是跟拿纸一般,自那时起两位娘子从来都是为钱多了无处放置而烦恼,从来不用当心钱不够花。也因此,这一年多来虽花钱如倒水,她们也是从没有担心过的。这如今,经吴事这么简单一说,她们便也一样莫名的焦虑惆怅起来。

  吴凡安慰道:“两位娘子莫要着急,我们在临安城里不是有几十处宅院么,随便拿去卖了也能卖得几十上百万贯呢,别说我们一家三口,就是全部丰溪村的人花几辈子也是花不完的。”

  吴事说的这个两位娘子自然是懂的,只是,那临安城又是如何回得去的呢?

  九儿不免忧心道:“官人,那临安城哪里是轻易回得去的,若是被秦桧发现了,且不是要送了性命。”

  吴凡笑道:“那临安城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回得去的,所以这次我要一个人返回,要尽量快去快回。我们离开那临安城也差不多一年半去了,想必事情也已经风平浪静了,如果我乔装打扮一番悄悄进城和周邦取得联系,让他低价出售掉所有的宅院,然后我便带着钱回来。这来回应该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够了,最迟冬至之前定能赶回来。”

  两位娘子越听越是焦心,道:“官人,难道非去不可么?我们一家俭省些,几千贯也是能过得多年的,再不济,我们在这里也是可以想些其他的挣钱法子的啊,何必要冒那天大的风险呢?”

  吴事道:“这风险冒得值呢,如这次成功,我们以后再也不用返回临安了,再也不用冒险了。如今我们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而且是这么的美好。为了这美好能够长久下去,我必须得冒这次险,一旦成功,我们从此以后就真正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呢。”

  吴事又道:“你看这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就那图几张纸钱,偏偏这纸钱几张,能解世间万种惆怅。我如今决意返回临安,亦不过如这世间万民一样。此去临安必得行此一险,若不行此一险,日后就得慌慌张张,满腹惆怅。而这世间惆怅何如解?不过是纸钱几张。”

  九儿和橘儿见吴事说得如此坚决,虽是忧心不已,但也是无话可说,也只剩下千叮咛万嘱咐,道一切以安全为要,钱财乃身外之物。道想想当年初入临安时,三人几乎身无分文不也过得好好的,着实不行就算未来过得慌张些,只要三人能在一起,她们也是开心的。

  在这个时代,在这徽州乡下地方,其实略微俭省些这一家三口一年的花费也定不会超过一百贯钱,这几千贯过活几十年也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此便没有了生活质量,吴事是定不能接受这节衣缩食的生活的。其实,吴事一家平日里吃喝用度也都如这世间普通人家一般无二,看不出一丝铺张浪费的。纵容如此,让他被铜钱束缚着手脚过日子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他辛辛苦苦奋斗这么些年,不就是为了追求绝对的财务自由么?况且,那临安城里百万贯家财放在那里,如何让他不冒险去拿呢?

  其实,吴事离开临安的时候就已经想着未来有一天会回来拿走属于他的百万家财,但是那时他想的是过个五年七年的样子,等他的名字早已在那临安城里无人知会的时候再回去。可谁曾想,这两年不到的时间,他随身携带的四十几万贯钱就已经花得快要见底了,这让吴事不得不做出了提前返回临安的决定。

  吴事知道,他离开临安时间不久,此次返回多少还是充满了风险。对于可能发生的一切变故,吴事都在头脑里细细地设想着,也相应的预备着各种对策。

  准备完一切出发事宜,吴事便去找族长吴佩坐了坐,道自己过几日便要去外地处理几笔生意,快则两月,慢则半年就会返回,留两位娘子在家中,还请七公帮忙照应些。

  这如今吴事在这丰溪村的声望和地位已是十分之崇高,他这情理之中的托付,吴佩自是忙不迭地答应下来,道请吴事放心处理生意上的事情,这吴氏丰溪村乡风淳朴,俱都恪尽儒家礼节,两位娘子在家中自是无虞,让吴事不别挂念。

  拜访完吴佩,吴事又将书院之中的诸多事宜一一交待给了两位老师。他特别交待,这书院的每日作息时间必须严格执行,每日的早操必须坚持,每日的体育课他虽不在,但仍然要学生们自觉地进行活动锻炼。只是那数学课,他不在也只好先暂停了下来。其余事情,一切都按书院学规来办,他在与不在要都一样。

  安排完书院之事,晚上躺在床上吴事又絮絮叨叨对着九儿和橘儿交待起来,道他不在的时候两位娘子切记晚间要关好门户。那爬山露营的事情等他回来再一起去,至于那新建好的溪边木屋也不要再去了。在家没事,就种种菜,钓钓鱼,做做女红,尽量少出门。道这一去若是顺利也就两个月便就会返回,若是卖宅院耽误些时日,估摸着三个月左右,反正不管如何定要冬至前赶回来。

  两位娘子自是点头答应,其实,吴事准备得越充分,交待得越细致,九儿和橘儿心里越是担忧。吴事看在眼里也知道两位娘子的反应,但是他也是心有担忧,怕此去不返,所以他忍不住不得不细细交待,充分准备。

  宋绍兴十一年九月,徽州。

  吴事从丰乐河上游的村子雇了一艘快船,便直接从自家后院的木栈道上了船,然后顺流而下往新安江去了。

  这顺流而下速度自是快得多了,不过两三日便入了新安江。吴事交待船家继续顺流而下,约莫七八日便到了那三江汇流的地方,三江口。

  吴事让船在三江口靠了岸,他便在这里就下了船。他交待船家先行回去,十月中的时候再过来这里接他。他吴事到此地的时间尚不确定,他让船家最多等他半个月,若是十一月初五还没有等到他便自行回去。吴事提前支付了船费,又目送船家驾船返回,然后便又在这三江口雇了一艘飞蓬快船继续顺流而下往临安去了。

继续阅读:第76章 何事唏嘘入临安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宋生存手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