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人生匆匆如来日
树荫微凉2021-06-09 20:595,123

  宋绍兴十一年四月,徽州。

  不知不觉吴事一家三口来这徽州丰溪村已然整整一年时间了,这一年总体上的感受是充实而快乐的。这每日里,除了视察村里园林的施工,就是去书院上课。然后,就是回家和九儿、橘儿一起在后院里种种菜、养养花,或者凭着记忆再做几个特别的菜,一家三口慢慢地喝上一壶米酒。现如今,吴事也已经慢慢习惯了喝这时代的米酒了,尤其是冬天的时候,放一点姜丝把酒温着喝却有另一番特别的风味。

  没事的时候,吴事就推开后院的小门,拿着钓竿和鱼篓,再搬一张凳子坐在自己后院伸到丰乐河里的木栈道上钓鱼。对于钓鱼这件事,他小时候也是偶尔有钓的,但是他那时候,也就是九百年后这丰乐河里是没什么鱼的,用钓竿几乎是很难钓上鱼来的,加之其他所有的水塘胡泊全部都被人承包了,所以渐渐地就没有乡下人钓鱼的地方了,有的都是要给钱才能钓的塘口了。也所以,对于钓鱼其实吴事是没什么兴趣的。但是直到有一天,吴事在街市上看到了一家专门卖渔具的铺子,他被里面的钓竿一下给震撼到了,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这宋时的钓竿竟然和九百年后的钓竿几乎一模一样,而且做工看上去却更加的精致,如同工艺品一样。这钓竿各种各样,尤其那叫着“钓车”的鱼竿最为让人惊叹。这钓车约莫七八尺长,鱼线、渔浮、鱼坠、鱼钩等都和几百年后一模一样,还有那竿上竟然也有一个线轮。那线轮长相和用途和几百年后竟也是一模一样。吴事一直以为这中国的钓竿就是他小时候用的那样,一根竹竿前面绑着一条鱼线,想不到这复杂而高级的线轮抛竿竟是中国人发明的,而且至少九百年前就发明了。

  吴事忍不住好奇就买了两根回去,然后在自家小院后面的木栈道上钓了起来。这一钓可是一发不可收拾,吴事随便抛了几竿却钓上好几尾两三斤的大鲤鱼,乐得他嘴都合不上了。想不到这九百年前的丰乐河里这么多鱼,而且这么好钓。于是,吴事便渐渐爱上了这钓鱼的运动,后来还经常拉着两位娘子一起钓。时间长了,这两位娘子也渐渐喜欢上了钓鱼。一来钓鱼能够打发时间,二来在这里钓鱼真的很有成就感,一般不到半个时辰就能钓上小半篓子鱼来,三个人都是经常吃不完的,所以他们也会经常拿鱼来送人,尤其是送村子里的老者。于是,这丰溪村便又多了一个小景,人们经常在河边看到两位穿着鲜艳的美娘子坐在河边钓鱼的情景。要知道这宋时虽十分开放,但要想在这乡下地方看到美女垂钓可也是十分稀奇的事情。九儿和橘儿跟着吴事时间长了,受了他的思想的影响,对于他人的异样的眼光和私下里的议论也懒得理会,反正她们也只是在自家后院的木栈道上钓鱼,也不像吴事那样偶尔也去其他地方垂钓。

  吴事平日里出了除了钓鱼,遇上书院的假日便经常带着九儿和橘儿去爬山。这丰溪村周边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山峰渐渐都被他一家三口爬完了。为了让两位娘子爬山方便,吴事特意给她们设计了一种爬山专用的靴子。这靴子是鹿皮做的,鞋底是加厚的千层底,为了防滑鞋底的前掌和后跟部位专门牢牢缝了两块麻铁片。这铁片是请铁匠打制的,很薄,但是上面密密麻麻的开了很多洞,洞的边缘就是粗粗的铁毛刺,这样走在湿滑的山路上就可以防滑了。每次爬山,出了村子两位娘子便脱了褙子,显出里面穿着的短衫长裤,脚踏爬山靴,一人背一个小包,一副十分干练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

  爬山除了锻炼身体,最大的好处便是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美景,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便是这个道理。爬的次数多了,两位娘子便也慢慢习惯了这种爬山涉水大汗淋漓,肌肉酸痛的感觉。爬的次数多了,两位娘子看到的无限风光美景便也多了,心里自然是忍不住期待着下一次的风光美景。吴事知道,这一旦习惯户外,爱上户外,就如同吸食鸦片一样,有瘾。如今,这两位娘子便渐渐有了瘾了,过上一个月不去户外走走心里就痒得慌,非要缠着吴事带她们去爬山。

  吴事他们一家三口爬山大多都是一日行程,就是爬一爬周边的山。一般都是背一些水和点心,中午简单吃一些填饱肚子,到傍晚时分便就回到家了。偶尔,天气冷的时候,吴事也会带着两位娘子做一个两到三日的中长途旅行。这时他会拿出那个八十升的大包,里面塞满了帐篷、睡袋等物资。这睡袋,除了他自九百年后带来的那个,他以前在临安的时候还花高价请人做了一个蚕丝的睡袋。这蚕丝睡袋没有做成木乃伊的样式,因为吴事觉得也就偶尔去外面露个营,也不会去高寒地带,所以就做成信封的样式,用扣子闭合,简单好用。这睡袋很大,足够三个人躺在里面一起睡的。

  除了吴事的超级大包,九儿和橘儿都会各背一个小包,里面装上一些米菜之类的就出发了。吴事一家三口走的都是低难度的徒步线路,只要过了午时,无论天色,一般只要走到一处地势平坦,靠近水源又景色绝佳的地方便就立马停下来露营,根本没有一定要走到哪里的目标想法。

  三个人搭好帐篷,便躺在草地上或帐篷里看着这大自然的美景闲聊或发呆。在这三人的头脑里,心里,记忆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画面。那是多年以前的一个秋日的午后,三个人逃离雁荡竹院往临安去的路上,刚刚出了那茫茫大山在一处平坦的草地上终于停歇了下来,也如现在一般搭起了帐篷的情景。那情景如同放电影一般,一幕一幕地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三人这随便一想,便是六七年过去了,真是人生匆匆如来日。这六七年间发生在这一家三口身上的人生变故真是充满了离奇,但是与这时代的变故相比,他们的变故又算得了什么呢?只不过是这全天下千万家庭中不起眼,却又相对幸运的一个罢了。

  吴事以往用的气罐早就没气了,所以那露营用的炉灶也就无法再用了,但是那套精致的套锅还依然是个好东西。如今每次露营,吴事都用石头临时码一个灶,下面烧柴。这户外点火,他那根打火镁棒自是绝好不过的东西了,随便划两下就立马能把柴火点着,实在是神奇至极。其实这古代也是有类似的打火石的,但是和这镁棒比那是差太多了,效果可谓天壤之别。在户外露营做手抓饭是吴事一家的必备项目,除了简单方便,最主要的还是想着回味一下当年三人在一起逃难的时光。

  这黄山山脉有很多天然的温泉,吴事便在离丰溪村几十里的深山里发现了这么一处温泉。这个地方比较偏僻,周围几无正常道路通行,哪怕是野兽出没的小道也是没有,看上去更没有人来过的痕迹,若不是她们登到高处寻找靠近水源的平地,也是不会走到这里来的。这是一处小溪谷地,大约在半山腰里,周围地势较为平缓,离小溪几十米的高处有一片平坦的林地,是露营的好地方。而那谷地里的小溪里竟然有一眼很大的温泉,那泉眼里冒出来的泉水咕咕地响着,温度极高不适宜立马使用,且有一股浓浓的硫磺的味道。吴事便在离泉眼下游三四米远的小溪里用石头圈了一个池子,小溪很浅,吴事便把这池子底部的大石头统统挖了起来,让池子更深更平坦些,然后又在池子底部铺上一些小的卵石。这泉眼里冒出来的温泉水流到这小溪里的池子里的时候,水温已经刚刚好了。

  自从发现了这口泉眼,吴事一家三口便经常过来这里露营了。吴事把帐篷搭在离小溪边不远的那处平坦林地上,然后在小溪边起一口临时的石灶,生起火来煮茶做饭。等天擦黑的时候,便煮上一壶茶,或是温上一壶酒,三个人便**了衣服下到池子里泡温泉。

  三个人躺在这浅浅的池子里,泡着这冰冷的溪水和滚烫的泉水混合而成的清澈而温暖的水,这水是流动的,从脖子边,耳朵旁轻轻地流过。小溪边的石头上点着几支蜡烛,旁边的石灶上煮着茶,柴火忽明忽暗的闪烁着,三个人喝着茶吃着点心。听着这小溪流水哗哗的声响,这山林里的风时有时无地吹着,三个人偶尔抬起头透过树叶的缝隙望着那天上飘飘荡荡的月亮,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聊着闲天。

  这不同的季节来泡这温泉便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最是舒服惬意了。但这温泉不能泡久,否则便会皮肤干裂瘙痒。幸好这温泉是在小溪里面,溪水混合着温泉水,又是流动的,所以泡得久些也不会皮肤瘙痒。纵使如此也是不能久泡的,也是要及时起来的。三人不知不觉便泡得一两个时辰就过去了,这温泉泡得久了人就会觉得全身松软无力,两位娘子这时脸色红润,脚上无力连爬起来都有些困难了。吴事便光着身子从池子里起来,随手从水里抱起一位娘子又拿起一块布把她身上的水擦干了,然后直接抱着送到了不远处的帐篷里。送完一位,便又返回抱起另一位擦干了送进帐篷去。然后三个人便钻进舒舒服服的蚕丝睡袋里,相互依偎着说笑几句,便就昏昏沉沉地睡去了。

  这泡完温泉人便会睡得特别沉,特别香,一觉睡到天亮都是没有梦的。随着山林里的鸟鸣声大作,三个人方才渐渐苏醒了过来。三个人相互感受着彼此光滑的身体,忍不住又会打趣调笑一番。然后吴事爬将起来穿好衣服,用纱布包好几个鸡蛋,再用绳子绑着放到那温泉眼里去煮,也就一刻钟左右的时间,那鸡蛋便就被煮熟了,剥开来竟和以往吴事吃过的日本玉子蛋近乎一模一样。早餐是肉粥加温泉鸡蛋,然后喝上一壶热茶,便收了帐篷,背上背包往回去了。到得丰溪村,也大约是傍晚时分,这单单泡一个晚上的温泉就要来回两天的时间。

  如此这般的温泉徒步之旅,这一家三口在天气寒冷的时节里,每个月都是要来上两三次的。就算是春节的时候,也忍不住在这一年的大年初四的时候悄悄去了一次。每次去那里,吴事都要对那里做一些小小的建设。去过数次之后,那小溪边已经有了像模像样的平整石阶了。而且以前那个临时搭建的小石灶也被吴事修建成极其稳固的永久性的两眼石灶了,可以一边煮茶一边做饭了。那搭建帐篷的地方也被吴事修葺得十分平整了,从那上面到小溪边竟也有一条石头布的小道了。而那小溪里的温泉池子也被吴事修得近乎十分完美了,从池子到温泉眼一路都用石头修建了一条水道,让温泉水顺着石头水道直接流进了池子里。在池子与水道的接口处有一块大石头可以调节水量大小,以便来调节水温。需要提高水温,便拿开石头让温泉直接流进来。要降低水温便堵上石头,或在池子的旁边拿开一块石头让冰冷的溪水更多的流进来。

  去的次数多了,吴事就想着要在这儿建造一个永久的竹屋或者木屋,以后冬天的时候就可以来这里泡温泉度假,而不用背着这许多东西来来回回的走。他这样想着,没事的时候就在纸上设计起这度假小屋来。吴事头脑里想到的其实是以前在纪录片上看到的阿拉斯加的小木屋,他就是参考那小木屋来设计。小木屋就只一间,进门左边一排大炕睡个四五个人都是没问题的,右边是是吃饭的餐厅,屋子中间靠后墙是一座火炉,这后墙是砖石砌成的。这火炉的设计可是非常讲究的,若是弄不好,不但取不了暖做不了饭,还会要了性命。吴事这火炉的设计比较特别,既参照了俄式小火炉的设计,这其中的细节自然也是他以前在各种纪录片中看到的,也融汇了中式的灶台的设计。这设计的小木屋不大,也就是睡觉吃饭的地,中间火炉几乎紧挨着火炕,炉子靠着的后墙有一个空心夹层直通旁边的火炕,让炉子里的热量能够直达,使得火炕能够快速热起来。这炉子有点类似于西方的壁炉,但又不太一样,不但能取暖,而且还能做饭。

  这小木屋被设计成离地两尺,架空起来隔绝寒冷和湿气,屋子外面还有一个近六尺宽的走廊,夏天的时候若是过来这里,可以坐在这木屋的走廊里纳凉,甚至躺在走廊里睡觉也是可以的。这深山里的小溪边,想必夏季应是比较凉爽的,虽不好泡温泉,却可以在上游一点的地方玩水消暑,想来也是十分惬意的事情。

  另外,吴事要用石头修一条光滑平整的石阶通往溪边。还有,要把那小溪边的温泉再稍微修葺一番,就参考日式温泉的样子。比如在小溪边竖两排木架,用来放置衣服毛巾之类。又比如把那小溪里的池子稍稍再拓宽一些,石头码放得更牢固些,再在池子边缘放些大石头以方便人坐在池子里更舒服地泡温泉。还有,要用石头雕空了做几盏烛台,沿着小溪边放置四五盏,再沿着小溪到木屋的石阶两边放置七八盏。到了夜晚沿着小溪和石阶亮起所有的灯盏,在这幽幽的山林里,听着那溪水哗哗的流动声,看着那十几点昏黄的烛火轻轻摇曳着,那夜风微微地拂面而过,坐在木屋前的走廊里或泡在溪水里的温泉里,喝一盏茶或发一回呆,该是多么诗意的镜像呢!

  吴事将自己的设想变成了图画绘在了纸上,然后一点一滴,细细地慢慢地说给两位娘子听。九儿和橘儿自是从来没有见过什么阿拉斯基木屋、俄罗斯火炉、日式温泉的,但是她们一点一滴想象着那溪水哗哗,那烛火摇曳,那夜风轻拂,在走廊里,在温泉里,喝一盏茶,发一回呆……哦,这每一个画面组合起来,兴许这世上该不会有这么美妙的地方了吧?两位娘子自是激动不已,催着吴事早日去建成那山中的小木屋。

  吴事想着等这村子里的园林修造完了,就让这鲁氏直接进山建那小木屋。那木屋工程量其实不大,就算再加上修条石阶啥的,总体上也算不了什么大工程,多派些人估摸着半个月不到就应该能完工吧。

  吴事想着给这温泉木屋起个名字,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诗情画意的好名字,因为这温泉木屋离丰溪村不过几十里山路的距离,算是丰溪的旁边。加之那木屋本身又在小溪边,索性,吴事就取了个简单的名字,一语双关,叫着“溪边”。

继续阅读:第75章 世间惆怅何如解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宋生存手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