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绍兴十年四月,徽州。
丰溪村目前一共三十一户人家,吴事在族长吴佩的陪伴下一家一家的去拜访。一是和村里人一一认识,二是有些想法其实一对一的说比较好说,人家有什么想法也更容易说出来。另外,吴事去到每一家都登记一张表格,确定一个户主,以及家里的田亩数量等。然后,也拿出他事先准备好的田亩承租契约和各家一一进行了签署,等于正式把田亩给承租了下来。
拜访完所有的人家,吴事便请吴佩召集了三十一户户主以及族里几位老者,一共三十六人开了第一次户主大会。
吴佩就一句话,道这次会是吴事召集大家开的,大家听他说吧。
吴事没想到这老头说话这么直接,连个客套话也不说。
这三十一户户主,其中二十三人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剩下八位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头。
吴事见吴佩说话都这么直接了,他也就懒得去绕弯弯了,直接道:“今日召集诸位是想把整个村子的规划好好和诸位细细说一下。”说完他便拿出一张大纸来,那纸上是吴事画的丰溪村的地图。吴事把图铺在桌子上,把哪里修建园林,哪里修建果园,以及如何修,什么时候修,都一一细细说给了大家听。
那图本身画的就比较漂亮而详实,再经吴事细细描述,娓娓道来,那一座生动漂亮的村庄形象便慢慢出现在了诸人的脑袋里。这从天而降的免费园林、免费果园谁不想要呢?所以诸人无不点头,纷纷都道:“哎呀,若我们丰溪村真能建成如规划这般,怕也是全天下都没有的村庄了吧。”
吴事笑道:“诸位,这修建园林、果园,包括村里的道路、码头及书院等,这修建费用全部由我个人出,未来修建好了这些地方的维护费用也都可以从我承租的田亩产出的费用里支出。”
诸人听得无不兴奋不已。
吴事接着道:“这规划可以我来做,这钱也可以我来出,但是,我人只有一个,建设这么大一个村庄事情太多,也太杂,所以还需要诸位帮忙一起做事。”
诸人一听俱都纷纷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如今村里道路破了,房子塌了,连孩子们学习的书院也破败不堪,也有人想过要重新翻修,但是没有人出来领头,这事也就不知从何做起。如今吴事出钱出力又出来全力主持,他让诸人出来跑点腿做点事,诸人自然是没有反对的理由,纷纷道好也都是发自真心的话。
吴事道:“那既然诸位都同意,做事就打铁趁热,我们即刻就着手展开。这样,我们定个计划,今年中秋之前我们把村里的道路、码头、书院修好,同时设计出我们丰溪园林的样图来。八月中秋过后展开园林的修建,争取到明年中秋建好园林。诸位觉得如何?”
诸人自是没有问题。这翻修道路、码头等的第一件事便是寻找施工队,吴事便将这第一件事交给了最为热情族中事务的六十多岁的吴三叔负责。吴事让吴三叔带着另外两位年轻人去把这徽州府的能工巧匠都请过来,道四月二十八日在丰溪村祠堂召开招标大会。
吴佩道:“这么多年,终于有年轻人出来领头做事了,这是大好事,诸位一定要尽心尽力。当然,这给族里村里做事,每家每户都是要做的,轮流来,都有轮上的时候。”
说完这件事,诸人散场前,吴事又说了一件小事。
吴事道:“诸位,我想请三位年轻人帮我做事,当然帮我做事就是我的伙计,我自然是给工钱的,每月三贯,不知有没有人愿意?”
这三贯钱若是在临安城其实有点偏少了点,但是在这徽州乡下其实也不算少了,够一两人一个月的花费了。但说多也是不多的,吴事不是小气,而是故意如此,若给多了,那大家都想来给他干活,就没有人给村里族里干活了。
当下立马就有五人说愿意,吴事便把他们都留了下来。其实他本只想要三个人,但既然五人都愿意,他初来乍到也不好薄了人家的面子,所以都要了。吴事交给五人的第一件事便是去贴广告,去周边方圆百里之内的村镇贴广告。这广告的内容大致说的是丰溪村有良田千亩,现对外招租,请有意者前来承租。
丰溪村这一千多亩良田在四周环绕的盆地里,不但土壤肥沃,而且丰乐河穿村而过,加之又有很多条小溪小河的支流从四周的山上下来流到丰乐河,所以这整个盆地区域水网密集,水源十分丰沛,耕作灌溉自是十分方便,在这徽州山区里当真是千里难觅的好地方,有着徽州里小水乡的美誉。这徽州是七山二水一份田,这难得的水乡之外几乎很难找到整块整块的良田了,大部分都是些不平整的梯田。也因此,这丰溪村的良田也早就被周边十里八乡的人眼馋的不行,但奈何这丰溪吴氏的祖上在两百多年前的唐朝时期就来到了这里,建村立祠,繁衍人口,二十年前已发展为一个四百多人的大村落,这盆地里的所有良田也都早已是经过认证的,每一亩也都是具有正正规规田契的。所以,眼馋归眼馋,谁也拿不走。当然,除了土匪。二十年前,方腊大军专程到丰溪征粮,不但挖空了整个村子的粮食钱财,而且还带走了几乎全部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这也使得整个丰溪村元气大伤,近二十年来是过得越来越紧张。还好,当年方腊起义短时间就失败,否则这一千多亩良田也肯定是被方腊大军充公没收了。
所以,大大出乎吴事的意料,这良田招租的广告一贴出去,这十里八乡要承租的人就陆陆续续挤满了吴事家的小院。吴事给所有有意向承租田亩的人进行一一登记,这些人有的是私人要来承租,有的是整个村子统一来承租,大多都是周边村镇的。为了管理方便,吴事告诉所有前来询问登记的人,这丰溪村的田亩至少一百亩起租。整个村子统一来租最好,若是私人来租最好联合几人一起承租。另外,五日后进行现场公开竞价招标,中标人需带上户贴薄籍到现场直接签署契约,并且每亩地需交一贯押金。
五日后,丰溪祠堂的门口,吴事在墙上贴了一张很大的图。这图上画的就是丰溪村一千五百多亩良田的地图。吴事把这一千五百多亩田地,按每一百亩为一份,分成十五份,然后从一到十五编上号。现场来了上百号十里八乡来的人,这大多数都是有意向要竞标田亩的人。
丰溪村吴氏祠堂里,吴事事先已经请人摆放了八排长条凳,几乎每排都坐得满满当当的。八排长凳的前方是祠堂高高的台阶,台阶上放着一张长桌,桌子上放着一块类似惊堂木一样的木块,吴事就坐在桌后。桌子旁边三四步远横放着另一张桌子,桌子后面坐着之前吴事留下的五位年轻人中的两位,他们的面前放着吴事设计的表格,和一叠准备用来签署的田亩租赁契约。另外三位年轻人在祠堂里维持着秩序,引导十里八乡的人进入祠堂里找位子坐好,每位进场的人都会领到一张纸,纸上一面是缩小版的田亩示意图,一面是承租竞标规则。
见时辰已到,吴事便道:“先请参与今日竞标的到这边来登记领牌子,等一下竞标只有有牌子的人才能举牌出价。这登记领牌,若是以村承租则请选一位主事人前来登记领牌,若是私人联合承租,也请选一位主事人来登记领牌。所有登记领牌的人请拿着自己的户贴薄籍前来这边登记,请大家排好队。”
按吴事的要求,所有人登记完一共发出去四十二张竞标牌。这竞标牌是吴事请人用木头做的,像一把小蒲扇一样,上面用汉字写了编号。
等所有人领好牌子落座后,吴事又仔细给大家讲了一下这竞标的规则。其实这竞标规则很简单,每一个编号的田亩,竞标人现场举牌出价。这价就是每亩田每年的租金,这租金是以多少斤稻谷的形式体现,另外固定的包含每年每亩五十斤香油,地税由承租者缴交。最后,谁出的稻谷斤两多谁中标,竞标最小单位为十斤,所有田亩租金两百五十斤起拍。
这乡下人哪里见过这等竞标,就算是临安城里人也是没见过如吴事这样的公开举牌竞价的形式。所以,一时间众人便议论纷纷,觉得十分好奇新鲜。
“啪”的一声,吴事拿起那桌子上的惊堂木用力拍在了桌子上,道:“诸位,这各处田亩我相信诸位也都是去细细看过了,那现在就开始竞标一号田亩。诸位请看手上的田亩示意图,这一号田亩共计一百零二亩,在最东边,旁边正好有一条溪流经过,灌溉十分便利,而且我丰溪村的田亩各处也都是修有现成的沟渠的,诸位来此承租根本不需要兴修水利,直接播种耕作,等待收获便是了。加上我丰溪的良田土壤肥沃,这亩产是十分可观的。所以,现在这一号田亩除每年五十斤香油外,二百五十斤稻谷起,请举牌出价。”
“二百七十斤”吴事话音刚落,便见有人举牌大声喊出了第一个标价。
这人声音大,吴事的声音更大,他大声道:“十五号牌出价二百七十斤,十五号牌”他低头看一眼桌子上的登记簿,“十五号牌溪尾村,出价二百七十斤。”
“二百八十斤。”
“三号牌牛湾村牛金水出价二百八十斤,二百八十斤……”
这丰溪村的良田亩产大约三百五十斤,如果细细耕作可能更多。一年两季稻谷,大约七百斤,另外一季油菜。这宋代的油菜大约亩产三百斤左右,出油约一百二十斤左右。而这宋代的农业税其实很低,每亩每年交一斗大米,相当于二十来斤稻谷。
“啪”的一声,吴事再次用力在桌子上拍响了那惊堂木,道:“一号田亩十五号溪尾村竞得,标价三百五十斤。”
这三百五十斤几乎是五五开,也就是承租者可以得一半的土地收获。这和同时代很多地主把田地交给佃户收取七成的收获作为地租来说,这五五开对于这些承租人来说那是要划算多了。
这之后竞标价几乎都围绕着三百五十斤来展开,最高到三百八十斤,最低就是三百五十斤。一共十五个编号,被六个村庄和三个私人联合体竞走。
竞完标,吴事现场和所有中标的人一一签署了契约,这契约一签便是五年,五年后重新招标。签完约,交完押金,等四五月份这所有田地里的油菜收获完了,这些中标人就可以接手自己中标的田亩,进行耕种了。
每亩田地租金三百五十斤谷子,比吴事给村民的二百五十斤多出了整整一百斤。招标结果一出来,村里面自然是议论纷纷,对于吴事给出的二百五十斤也自是有些后悔。吴事自然知道村民心里的感受,这一结果其实也是有点出乎吴事意料之外的。但他知道他初来乍到必须立马处理好这事,不能让村民感到自己一个外人一来就占了大家的便宜,成了剥削者。
吴事又立即召集三十一户户主开了会,告诉所有人,由于招标结果超出他的预期,所以原先承诺给大家每年二百五十斤谷子的租金提高到三百斤。至于另外多出的五十斤,他依然颗粒不收,交到族里村里用来维护村里的各项道路、码头、书院、花园、果园等。
竟真的有这么好的人做这么好的事?众人一听无不欢欣不已,同时也是惊奇不已。对于吴事这个人,众人心里自是又多了份尊重。
吴事也真的按之前的承诺先行垫付了租金给大家,当然他是没有谷子的,只好按现时的价格折算成铜钱发给了村民。一千五百亩的稻谷加上香油,七七八八一共花了差不多两万贯。
这田亩招标的事算是完了,二十八日吴事带着吴佩及村里的几位长者在祠堂里进行了丰溪村道路、码头及书院的招标工作。
招标现场一共来了八家施工方,其中三家徽州府正规的营造坊,五家私人施工队。吴事不管他们什么性质,什么资历,告诉他们只要能按照施工质量按时交付就行,就都能够参与竞标。但是,所有标段工程只有交付验收合格后才能付钱,不合格分文不付。
这工程的招标采用暗标,现场投标。吴事先将施工要求、施工质量及交付时间等一一和大家交待清楚,然后给大家发放了他制定的投标表格,让各家施工方填写后投入标箱内。
因为所有施工的钱全是吴事出的,这最终的定标自然是他说了算。但是,他也是将所有标书拿给吴佩及几位长者看,试着尊求他们的意见。诸位老者自是没有意见,道施工之事自是一切都听吴事的安排。最终的结果并不是按最低价来定的,吴事故意将道路、码头和书院分成了三个标段给了三家去做。
另外,吴事故意让这徽州最大的营造坊鲁氏营造坊没能中标。不是吴事没看中这鲁氏,而恰恰是看中了,故意留下他们去给自己建造新院子去了。
吴事事先征求了吴佩及族中几位老者的意见,他要在自己住的这个小院的旁边新建一座院子。这座院子占地不大,不像先前临安的那所宅院占地阔大。在这徽州乡下,吴事觉得他不需要大院子建大花园了,这丰溪村本身就是天然的美景,将来也要建成一座大园林。这新建的宅子只需要一个小小的院子就好了,他要前后开院子,前院种树种花,设桌凳歇息,后院种菜,并开门直通丰乐河。而且后院还要修建一座木栈道直伸到河里。
吴事设计的新宅子是座二层的小楼,并不是四合院的样式,所以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他这小楼的设计布局委实与众不同了些。吴事采用九百年后的设计,一楼三室一厅,分别是客厅、厨房、浴室、储藏间。这一楼厨房和浴室的设计及装修自然是参考了原先临安的新宅院,而且还进行了适当的升级改造。二楼是三个卧房,另外加一个露台。这露台上吴事想放上桌椅,以及一把大伞,空闲的时候坐在这露台上远眺着那清江一曲抱村流的丰乐河,发发呆。或者,晚上的时候也可以在这露台上铺上毯子,躺下来数数天上的星星。另外,正厅和卧房也都采用了超大的窗户进行采光通风,还有火炕也自然是少不了的,其他很多细节的设计理念也都是来自几百年后的。
另外,吴事在后院里单独设计了一个洗手间,洗手间与正厅之间游廊相通。洗手间后面挖了一个茅坑,用来收集粪便,这些粪便可以用来种菜。说到种菜,吴事将这后院整个都设计成了一个菜园,准备以后用来种各种蔬菜。还有,前院靠近厨房外面也一样修造了一个小小的烤炉。
吴事对鲁氏的要求就是一切要用最好的材料,要多些人手,在最快时间内完工,钱不是问题。所以,鲁氏一下派了三十多人来给吴事建造这新宅院。加上丰溪村道路、码头及书院的修建,一时间,整个丰溪村人来人往,叮叮康康一片声响,一片繁忙的景象。
这场景无不让村子里的人感慨万千,多少年了,这丰溪村终于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样子。人们看着眼前的这一片繁忙,似乎也看到了未来村子的再次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