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临安酒楼三百家
树荫微凉2021-06-09 21:505,190

  不出吴凡的预料,丰乐楼的美食图册送去不过五六日,便陆陆续续有酒楼过来定制美食图册。而且这些来定的酒楼都是临安城里比较有名气的酒楼,他们一定俱都是十本以上,但未有超过丰乐楼的二十五本。

  吴凡有镜花水月的经验,他又一次做了一张时间表,把它贴在了广而告之的墙上,把接到的订单一一填写到那张大表上去。

  其实这酒楼里的菜各家虽都有些特色菜,但几乎不可能是独有的菜。今日谁家发明个独家菜,过不几日便被其他家学着做了。所以,这画美食图册,画过七八家酒楼后,再来的单就基本都是前面画过的菜了,其实不去酒楼也能画出图样来。但是,吴凡强调,不管什么样的菜一定要去酒楼亲自画一遍,一是让人家看到我们劳作的过程,不要让商家觉得广而告之的钱挣得容易。二是要让商家感觉到这是定制,而不是复制。

  随着画得越来越多,每日都是重复的画那几样菜,宋、陈二人的速度已经超过吴凡,每日里能出十二三本美食图册,基本上可以每日完成两家酒楼的订单。

  这十一月中旬里,广而告之每日两三单的接着。若是哪单数量多了,吴凡便会放下镜花水月的十美图册,过来帮忙一起画美食图册,这样让每日接的单,也差不多正好一日的工作量,大家也不需要加班,也能及时向客户交付图册,吴凡觉得这样也挺好。

  每日里的工作都很紧凑,差点让吴凡忘了件大事,小橘的生日。亏得九儿提醒,他才想起来要做一个生日面包来着。他出门前便交待九儿今日他要做个面包,要九儿中午的时候便做好面团,发酵好等自己回来烤。现在那院子里的烤炉都是九儿和小橘再用,自从吴凡教了她们怎么做面包,怎么用烤炉后,她们便爱上了这个烤炉,几乎每两三天就要用一次。两女子整天研制各种稀奇古怪的面包,什么蔬菜面包,水果面包,有时还有烤肉面包,其实,都是吴凡教她们的,让她们什么都可以尝试,说不定以后可以开个面包店。结果,现在他们家的早食几乎天天是面包,让吴凡感觉又回到了九百年后,那个每天吃面包喝牛奶的时代。

  可是光做个面包,不送其他的礼物,好像有些太敷衍。可是送什么好呢?吴凡又是很苦恼,家里两个女人,每年两次生日他现在都要为送什么而苦恼。

  这日下午,吴凡把店铺交待给陈东平,自己早早下了班。他专门去了御街上一家很大的首饰店,这家店应该算是临安城最大的首饰店了,里面主要卖各种金银首饰,各种珠宝首饰,还有各种玉器之类的。所有的首饰都放在木质柜台里,这时代没有玻璃柜,那木质柜台的台面是木质雕花镂空的,客人可以通过镂空看到柜台里的各种首饰,但没法伸手去拿。若客人看中了哪件首饰,告诉店家,店家便拿出来给客人细看,试戴。

  吴凡是第一次进这种首饰店,仔细想想,其实自己也从来没有买过首饰送九儿和小橘。以前倒是说过有钱了给她们买金银首饰的话,但说那话时自己有空有闲就是没钱。而等自己有钱了,却又忙得团团转,连今日小橘的生日又差点忘了。他在店里转了一圈,发现这时代的金银首饰的做工竟然十分精美细致,比之九百年后还要精美。而且,他怎么感觉这宋朝的首饰看上去简洁高雅,比九百年后的那些大富大贵的金银首饰有品位多了。

  吴凡看中了一条金项链,他让店家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条项链吊坠着一朵精致小巧的菊花,菊花做工十分细致。他之所以看中这条项链,除了菊花精致好看,还因了这条是最小最细的项链。他发现所有的项链都很粗,而且大多项链的吊坠都是一大串,感觉戴上去能把脖子围住。就算这条菊花项链,若是和九百年后那些细如丝线的项链比也是显得略微有些粗壮的,他不喜欢太粗的,觉得有点土豪味。

  吴凡便买了这条项链,店家用一只十分精致的木匣把项链装了起来。吴凡觉得这宋朝的女子最是适合佩戴项链了,因为她们穿着抹胸或者交领的襦衣都会露出白白的脖子及脖子下面的一片雪白的肌肤,尤其是穿着抹胸时,若戴一条精致的项链定是十分漂亮的。

  吴凡回到家烤了一个圆圆的大面包。这日晚餐九儿给小橘做了一碗长寿汤饼,小橘吃完了也没见吴凡说要送她贺礼,心里自是有些失望,但她也没说什么,她告诉自己官人很忙没有送她贺礼兴许是忘了,况且哪有年年都让人送贺礼的道理,又不是大寿。

  晚食过后,吴凡说近日辛劳要早早歇息,便让九儿和小橘早早进了各自的房间。等小橘回了房间关门不久,便听到外面有人敲门。她一开门便见一只蜡烛伸了进来,然后听到“橘儿,生日快乐。”是官人和姐姐,她激动得眼泪差点掉了下来。随即便喜道:“你们这是玩什么稀奇事呢?”

  吴凡笑道:“是不是以为我忘记你的生日了,正在因为我没用送你贺礼而难过呢?”

  小橘笑道:“才没有呢。”她看着吴凡手中的面包,上面插着一根蜡烛,道:“这是官人说的家乡的生日蛋糕么?”

  吴凡道:“这不是生日蛋糕,这是生日面包,想吃蛋糕,等以后到了我家乡,我带你吃蛋糕啊。来,先对着蜡烛许个愿,然后一口气把蜡烛吹灭。”

  小橘双手合十,对着那烛火默默许了个愿。

  九儿悄悄笑道:“橘儿许了什么愿?”

  吴凡忙笑道:“不能说啊,说了就不灵验了。”

  小橘点头笑道:“嗯,我不说呢。”

  吴凡道:“那把蜡烛吹了吧。”

  小橘轻轻一口气便把蜡烛吹灭了。

  吴凡从身后拿出那木匣,递给了小橘,道:“橘儿,这是我送你的生日贺礼。”

  小橘接过木匣忙打开来,发现是条十分精致的金项链,忙让九儿帮她戴上。那一朵精巧的菊花挂在这十七岁少女洁白的锁骨之间,在房间里的烛火下显得金光闪闪,也衬得这佩戴的少女越发娇俏可人。

  吴凡不禁笑道:“这菊花漂亮,橘儿更漂亮。”

  九儿不禁笑道:“这官人嘴巴真是越来越甜。”

  小橘微笑着没有说话,小脸却微微有些娇羞,也不知道她在想些怎样的少女心思。

  到十一月底的时候,这临安城的酒楼开始骚动起来,仿佛商量好了一般,开始纷纷涌向广而告之。这美食图册的订单意料中的暴增,那些大型的酒楼俱都是十本、十五本,甚至二十多本的定制,而那些不大不小的中型酒楼都不约而同的定制十本。出乎意料的是,很多看菜下单的小酒楼也来凑热闹定制图册,大都五本六本的定制。

  目前画室内的五位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和不停地练习,基本都具备了升等的实力了,尤其十月份开始吴凡让他们每日都临摹各种菜的图样,其实他们也都可以进入广而告之见习画图了。但是,吴凡在安排订单的时候没有计算他们的产量,他想在十二月底升等前是不会让学生参与到广而告之的业务中来的。他向来遵守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不能给学生的钱让他们做见习的事,当然他也不想让他们提前升等,需严格按规则来。

  吴凡的计划里,十二月的每日产量按三十五本排产,宋、陈二人每日二十五本左右,他自己每日十本左右,具体看镜花水月的订单来安排。到了明年,前三个月增加五位见习的量,见习半日工作半日学习,按每人每日五本,共计二十五本。如此前三个月日产六十本。四月份开始,按升两位画工计算,每日产量增加十五本,即日产七十五本。

  临安城大大小小的酒楼,青楼妓馆,以及各种凑热闹的特色拍户酒肆,至少三百多家,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按吴凡的产量计划,订单一直排到了绍兴六年二月底。到十二月中,广而告之一共接了三千五百七八本图册,光定金便收了三万五千七百八十贯。

  镜花水月的生意比较平稳,平均每日一幅左右的写真,以及两本十美图册,差不多每日收入四十贯左右。吴凡每日里开店,讲早课,镜花水月坐馆,下午基本都在广而告之画美食图册,晚上回家也还要加班将近两个时辰,希望增加些每日的产量,早点完成这一波的订单。他每日里极其繁忙,倒也规律。

  然而刚刚进了十二月,一个小小的仿制品倒是引起了吴凡的警觉,让他多少有些慌乱。如那水晶红一般,街市上竟出现了其他写真馆绘制的美食图册,吴凡想起了水晶红,难道自己的生意要如那水晶红一般戛然而止?他赶紧和陈东平一起找到了那家酒楼,看到了那仿制的美食图册,也是二十道菜,也是书籍般的装裱,看上去几乎一般无二。但他翻开一看,并立知这是时人画的,传统的绘画技法,着色清淡,没有光泽。他看完心内便多少安心了些。

  其实,这仿制的美食图册若不对比,在这时代出现在酒楼让食客点菜,那也是惊世骇俗,及其高雅的。但是广而告之铺天盖地的珠玉在前,一对比,这图册就显得很低档,上不了台面了,就如同九百年后的正版书和地摊上卖的劣质的盗版书一样,那图一看就仿佛泡过水又晾干了一般,颜色都减淡消退了。但是却有酒楼找写真馆定制,一是因为广而告之的订单太多,都排到了明年,很多等不及的酒楼就想着找别家做几本先应付着,看看效果如何。二是价格实在便宜,广而告之一本要二十贯,其他家写真馆一本才五贯,本来想着做个两本应付,忍不住就做了十本。

  然而这新鲜事物一出来,如同这美食图册,人们并不是把它当着事物的本质,点菜的工具来看的。而是当着新鲜、好玩,宴请有档次,有面子的事物来看的,尤其对那些中高档酒楼而言,如今食客进格子间点菜,众人都要传看这家的美食图册的,甚至有些好事者还要专门找出哪本是那宋娘子画的。而一翻开,竟然不是栩栩如生的真菜,而是色彩清淡的绘画,便顿觉上当受骗,做东之人更是没有了面子。而那些图便宜图省事的酒楼,不但没有起到吸引食客的目的,反而降低了自己的档次,尤其那些本有些名气有些特色的酒楼,更是教训惨痛。加上各家酒楼茶肆间的议论调侃,这临安城里人再次得出了一个道理:一分钱一分货,这是错不了的。

  吴凡心里和明镜似的,他知道这美食图册的本质就是点菜的工具,只要能看清能点菜就达到其目的了。这一波激动完了,当这图册回归其本质后,这图册定制市场的份额必然还会从广而告之的手里流到各家写真馆去,尤其那些小酒楼的订单。而广而告之主要针对的是中高端酒楼,它们既可以承受得起这个价格,也需要广而告之的图册来撑起它们的名气和档次。

  只是没想到这仿制品来的这么快,这时代,的确只要能成功,没有什么能阻挡别人的模仿。所以,有时候吴凡心里也暗自庆幸,当初自己在做规划时的总体思路是对的,真是英明神武。就是不做可以轻易被人仿制的东西,要赚快钱,快赚钱。

  这警觉起来了,就算搞清楚了原来虚惊一场,这人心里也还是不可能完全放松下来。吴凡回来和宋青鸾、陈东平二人开了个会,把看到的情况,以及市场走势给两位分析了一下。然后询问宋、陈二人可否晚上回家加个班,每日看能否增加七八本的产量。二人自是点头答应。

  吴凡道:“我这是征求你们二人的想法,这不是作为东家的指示或者命令,你们若不愿意就说出来,毕竟,生意是永远做不完的。而且,我也答应过你们,不让你们受委屈。所以,千万不要勉为其难。”其实,吴凡以前最讨厌加班,他觉得加班就是人没招够或者工作安排不合理导致的。若是人也够,工作安排也合理,就不应该存在加班这种不合理的事情。然而如今,当自己做了东家,做了老板,他却要让员工加班。他有时想不通,自己如何变得越来越像以前讨厌的样子了?

  宋青鸾道:“反正青鸾每日回家也无他事,画画图册也是挺好的。”

  陈东平道:“老师放心,我和师姐自然不会委屈,如今广而告之生意方才打开良好局面,如果被他人瓜分了去,以后别说加班,就怕是日常的生意都少了,最终吃亏的不仅仅是老师这个东家,若店铺倒了,我们这些伙计不也没了生计。”

  吴凡想不到这陈东平竟有此深远见识,自己以前上班当员工时咋就没这觉悟呢?

  吴凡道:“老师谢谢你们的理解和支持,加班的月份,每月多发四贯加班费,一贯夜宵补贴,一贯烛火补贴,共计六贯。”

  宋、陈二人听得一惊,这也太大方了,本身自己答应老师晚上回家多画几本图册也是顺手的事,反正闲着也闲着。陈东平忙道:“不用的不用的,老师,我们回家画几本图册那是应该的事,这是广而告之的伙计分内之事,老师每月发的工钱已是很多,哪里能多画几本图册就要多发这许多钱,实在不合适。”宋青鸾也跟着点头,道不用的。

  其实,陈、宋二人的想法并不作伪,但也并不是有更多的体贴东家,而是这个时代的人都是这个想法。他们根本没听说过什么加班费的概念,东家让伙计晚上多画几本图册那是理所应当的,几乎没有伙计会反对。哪里还有什么加班费,甚至夜宵补贴,还有烛火补贴这些来钱的名头,实在是闻所未闻。

  吴凡笑道:“上班时间内你们属于广而告之,你们的工作自然理所应当。下班时间属于你们自己,在这个时间工作是额外帮广而告之赚钱,广而告之自然要给额外的钱给你们。我说过,钱要给足,你们才能安心工作,也才能不受委屈。以后,你们也可能会做掌柜,当东家,你们要记住这世上双赢才是赢,切记不可吃独食。”

  二人均点点头表示记住了,然后陈东平又为难道:“可是老师,这是不是也太多了?不但有加班费,还给什么夜宵补贴,烛火补贴,这些根本不需要啊。我晚上也不吃夜宵,烛火家里本身也是要点的啊。”

  吴凡笑道:“多挣些钱给家里不好么?就不要说了,增加工钱我这个东家就不用征求你们的想法了吧?”

  陈东平没有再说什么,东家给加钱谁心里不高兴?再说就变得虚伪了。

  宋青鸾也只是微微显出些笑意,她没说话,不知道说什么,只是打心里钦佩老师,觉得男子就应该如此,大方,有气度。她以前在露华楼何曾见过掌柜或妈妈给自己钱的,偶尔客人打赏也都是要偷偷的藏起来,若是被妈妈知道了,定是要瓜走大半。

继续阅读:第40章 又是一年如激浪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宋生存手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