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迁新居花落临安
树荫微凉2021-06-09 21:115,104

  宋绍兴八年十二月,临安。

  由于大关扑关闭之事的耽误,原本计划十一月乔迁新居的计划被推到了十二月。吴凡本没打算大操大办,只是请了周邦夫妇及陈东平、宋青鸾等人过来做个简单的乔迁仪式就算了。然而,等吴凡门口的鞭炮一响,不到半个时辰,陆陆续续的人便来了。先是那临安酒商联合会的各位东家掌柜,然后是临安各大酒楼的东家掌柜,以及各家店铺的商家,但凡和吴凡打过交道,有些熟稔的人都纷纷送来了乔迁之礼。

  这送来的乔迁之礼自是不能拒绝的,吴凡只好一一道谢,并一波波领着大家参观新居。

  这新居从外边看没什么稀奇的地方,就是个典型的时下建筑。但是进了里面却完全不一样了,吴凡在设计的时候没有遵循这时代的建筑规范,是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来做的。从大门外进来,便是一个小厅。这个小厅不是露天的,其结合了宅门、垂花门及玄关的功能于一体。小厅正对大门的一堵墙上半部分为镂空,透过镂空只能看到里面的院子里竹叶婆娑。这墙的下半部分放着一口偌大的方形水槽,这水槽是一整块巨石雕凿而成,里面种着几颗睡莲,养着十几条锦鲤。

  小厅左边开门,出了门便直接就是一个院子,院子角落种着一棵高大的桂花树,中间设着石桌石凳。这院子正对面便是正厅,这正厅面积不小,约莫六七十个平方。厅的四周全部都是大开窗,窗上挂着密纱布的帘子。打开窗户,拉上帘子,这正厅便就变得十分通透。这间正厅吴凡是按起居空间的功能来设计的。正厅中间是会客区,这里并没有放置高桌矮凳之类,而是放了一组沙发。这沙发是吴凡设计的,请木匠专门打造的。这沙发上面自然是没有海绵坐垫之类的,而是放了布垫。这沙发,在时人看来其实就是三围矮榻的变形,变得更矮,更窄了。这一组沙发摆成凹字形,中间放着一张长长的矮几。矮几上放着各种茶具,既可以简单泡茶,也可以繁复点茶。吴凡想的是,这里来了客人可以喝茶聊天,没有人也可以自己拿一本书靠在沙发上看看书,吃吃零食啥的。

  正厅左边是书房区域,什么书案、书架等家具一应俱全。右边靠墙却是一座大通铺的火炕,这是吴凡专门设计的,等冬天的时候天气冷了,便关上门窗,烧起火炕,一家人就都呆在这间客厅里就好了。这右边是专门给两位娘子设计的区域,墙边摆放着这各种柜子,架子,用来让女子放置女红物品用的。

  这院子里所有的房屋外围都用抄手游廊连接,正厅两边,右边是卧房区,左边是功能区。卧房区一排五间卧室,每间卧室里都是宽大的火炕。左边功能区也是一排五间房,第一间是预留的卧房。第二间是餐厅,这是用来正式宴请的地方,中间放置着一张大圆桌,四周十把方椅。第三间是厨房,这厨房非常阔大,中间放着一张大长桌当着厨案。靠墙的地方竟然还有一座石头雕空的水槽,水槽的底部用铜管连着通到屋后的排水沟里。水槽的旁边放着一口大水缸,水缸再过去便是灶台。这灶台吴凡是参考了以前小时候他老家的灶台设计的,这灶台比之这宋代的小灶台可是大多了,上面有三口锅,一左一右两口大锅用来炒菜煮饭,中间一口很小的温汤锅用来收集另外两锅烧火时的余热顺便烧热水的。这第四间是间浴室,全屋用大片的青石板铺设,里面放了一个大木桶,四周屏风、衣架等家具也都是一应俱全。最后一间是厕所。

  这左右各一排五间,中间一间大厅,看上去就是一个放倒的“工”字。这正厅前面是一个大院子,后面还是一个差不多大的院子,越过后面的院子正对着大厅的是一座亭子,亭子向两边通过游廊连接这右边的卧房区和左边的功能区。

  这亭子不是圆形的亭子,而是一间长方形的亭子,四周种着紫藤。里面自然设着桌凳之类,吴凡还想以后设计一把摇椅放在这里。

  站在这亭子里往后一眼望去,眼前是偌大一座后花园,大约是整个宅院的三分之二大小。这花园对于来参观的时人来说显得空空荡荡了些,一眼望到头,没什么可看的。花园的一大半是一座不规则形状的胡泊,胡泊四周用各种卵石修砌,在有些角落里种着各种诸如芦竹、香蒲等湿地植物,营造一片小小的湿地景观。胡泊里种着大片的荷花,此时已经凋零,水面上孤零零地立着数只干枯的莲蓬。那花园剩下的区域除了墙角处一片小树林,其他地方全部都是草地。

  所有参观完新居的人都觉得实在想不到,吴先生这样见识过人,又家缠万贯的人竟然修建了一座如此平平无奇的宅院来。这房间少就不说,里面的装修摆设也都平常无奇,所用材质虽也不差,但也没显出豪华高档来。还有,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这偌大一座花园竟然什么园林假山也没有,空空荡荡却种着很多草。

  吴凡设计修造这座宅院一是时间赶,来不及精雕细琢。二是本着实用主义,那些不需要的装饰能省的都省了,像什么影壁、垂花门等统统舍去。所以便成了人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吴凡并不在意他人的看法,这宅院自己住,关起门来只要自己住得舒适自在便好了,管他人如何看法。

  他人的看法不重要,但是九儿和橘儿的看法却是很重要。两位娘子对于花园自然是看不太懂,但是对于那五间功能房却是很满意,尤其那阔大的厨房。自从住进来后,两位娘子开始时都一直呆在这厨房里。在水槽里洗菜,在宽大的案台上切菜配菜,东西随便放置。转身便是大灶台,两个大锅同时做菜做饭,饭菜同时出锅,用着太舒心了。

  还有,两位女子最满意的便是这大火炕。这大冷天的,大厅里烧起了火炕,一家人关起门窗在大炕上滚成一团,实在太暖和,太舒适了。

  绍兴八年的最后几日,从大内传出了一个消息,让整个临安城轰动了,让整个东南大地轰动,让这天下轰动了。

  官家决定定都临安。

  这绍兴八年对于吴凡来说是个多事之年,是个大起大落的年份。尤其是下半年都让他忙得早已忘了原先来临安时的规划,他本应该等的就是官家定都的消息。直到众人纷纷跑过来告诉他这个消息,他才忽然醒悟过来,原来自己一直在等这个消息。他原先把家中全部的积蓄拿去投了这临城安的宅院,也让王丰源他们倾其所有扑买下一十三座酒库,其实全部都在等这个消息,都在靠这个消息。

  当周邦及王丰源等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幡然发现,原来吴凡早就算到这个结果了。虽然他们不知道吴凡是如何知道结果的,但他们无不又一次对吴凡发自心底的敬服。

  这一年的春节过得异常的喜气洋洋,大街小巷上人们的脸上都不自觉的挂着笑容。

  吴凡家的新宅院里也是一样充满的喜气。除夕夜的时候,祭完祖,三人便把酒菜搬到了客厅的矮几上。坐在这暖烘烘的房间里,三个人轻轻酌着飞天,回想着这一年的变故,看着宽敞明亮而又充满温暖的家,三人无不感慨万千。

  吴凡忍不住问九儿道:“还要回原来的小院去吗?”

  九儿那微红的小脸满是微笑,道:“这里如此温暖,妾身是哪儿也不去了。”

  橘儿笑道:“对,哪儿也不去了,我和姐姐已经离不开那个厨房了。官人真是厉害,竟能做出如此好用的厨房。”

  吴凡笑道:“这算什么,若是你们随我去九百年后,看了那个时候的厨房你们才知道什么是厉害呢。”

  九儿不禁问道:“官人,和如今比起来,九百年后是不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吴凡道:“当真是天翻地覆,你们不亲眼见到是想象不出来的。就拿这房子来说吧,九百年后房子能修造一百多层高。”

  一百多层?听得两位女子瞠目结舌,不禁问道:“那若是要登上楼顶,岂不是要带着干粮爬上好几日?”

  吴凡笑道:“这高楼里都有装电梯,这电梯和一顶轿子差不多,人进到里面,连半盏茶的时间都不用这电梯便能带着人从楼底爬楼到顶。”

  这两位女子简直不敢相信,这九百年后竟有如此神奇的事物。

  吴凡不禁又和两位女子说起了九百年后的各种神奇的地方,比如人可以乘坐一种飞机到天上去飞,半个多时辰就可以飞两千里路。还比如,人可以乘坐一种飞船飞到月亮上去,那月亮上一片荒芜,根本没有月宫,没有桂花树,什么都没有。还有……

  三个人边聊,边酌着清酒,不禁便喝得晕晕乎乎。

  橘儿不禁问道:“官人是如何来到这九百年前的?”

  吴凡道:“我是被维度穿梭机,也就是时光机送过来的。一到这里就掉下来砸死了一头老虎,也差点把我自己砸死。”

  橘儿又道:“那官人还回得去么?”

  吴凡笑道:“这里可没有时光机,就算有我也舍不得两位娘子,我才不愿意回去呢。”

  橘儿道:“那官人带我和姐姐一起回去不就行了,姐姐要去么?”

  九儿点点道:“要去要去,妾身也想和官人一起去九百年后看看。”

  吴凡道:“两位娘子可知道我们家现在有多少钱财?”

  两位娘子均摇摇头表示不知。

  吴凡道:“九儿手上的现钱约莫三十万,我原先在这临安城买了三十五万贯的宅院,如今也至少值得五十万贯,只要过完这个正月,至少再涨十万贯。若是再等两年三年,定会翻番,变成一百万贯,那时卖掉这些宅院,我们家便至少有一百三十万贯。另外,我在一十三座酒库里还有三年三层利润,按我的估算,少说也有三十万。一共就有一百六十万贯。”

  一百六十万贯?两位娘子你看我我看你,她们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大到什么程度就没有具体概念了。一百六十万贯换算成九百年后的人民币,差不多五个亿左右。

  吴凡又道:“若是去了九百年后这里的一切就都没了,我们便又如初来临安时那样了。”

  橘儿道:“那就还如初来临安时那样,换个地方再把这一切赚回来就是了。”

  吴凡不禁笑道:“我的娘子啊,哪里能这么简单。我之所以能在这里赚如此多钱,是因为我利用了九百年后的知识。而若回到九百年后我便是普通人一个,就如同这临安大街上每家店铺里的伙计,每日里为那两三百钱起早贪黑。若两位娘子随我回到九百年后可住不了这么大的宅院,只能挤在,也就如这大厅一般大小的屋子里了。”

  两位女子听得不禁有些失望,道:“九百年后不是比如今好多了,怎会如此艰难?”

  吴凡喝得晕晕乎乎,一时也不知怎么解释比较好,道:“也不是更艰难,生存哪里都是一样,都不容易。只是从九百年后来到这里我充满了优势,而回去九百年后我便没有优势了,明白么?”

  两位女子听得似懂非懂。

  九儿道:“官人,无论去到哪里,只要能和官人在一起,有钱与否妾身和橘儿并不在意。有钱如现在,我们过得,没钱如初入临安时,我们不也过得。”

  吴凡听得心里不禁感动不已。

  宋绍兴九年一月,临安。

  以前住在小院里的时候,大年初一来给吴凡一家拜年的人熙熙攘攘,整个院子甚至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了。于是,便嚷嚷着等建座大院子大家再来。然而,真的等吴凡把这座大院子建好了,这人却都不来了。

  大关扑关了,伙计们都遣散了,原先那些人自然是不会再来了。其实也好,吴凡心想,至少落个清静。其实他吴凡也挺不喜欢交际的,以前来了不是很熟的伙计,大家坐在一起就是尬聊,实在难受。大年初一,陈东平、宋青鸾以及其他学生也都过来给他拜了年,然后就是各家酒坊的东家们也如去年一样过来给他拜年。

  今年各位来拜年的酒坊东家们再也不会愁眉苦脸了,嘴上都乐开了花。这一年,各家酒坊的酒水销量比往年竟多出了一成,而且还是在酒水价格上涨了一成的基础上。另外,从仁怀运过来的两船清酒入了腊月竟被卖得精光,王平连除夕都没过,便又回去运酒去了。

  这临安的酒库财务周期是上一年的中秋到下一年的中秋,所以这一年到底赚了多少钱,目前还是没有具体数的。但是从各位东家的笑容里,也都知道定是不少的。

  过了上元节,这临安城的生活便又继续忙碌起来。有点超出吴凡意料的是,那临安城的田宅价格如同坐了火箭一般,到正月底的时候,就翻了一番。而且,那上涨的势头却是没有止住的样子。吴凡不禁感叹,这宋朝还真是接近现代社会,连房价都涨得如此相像。

  吴凡不缺钱,他暂时也就没动出售手中宅院的想法。

  过完正月,吴凡也偶尔往清波门外的镜花水月和广而告之去转转。吴凡发现这过完年,两个店铺的生意明显好了很多。镜花水月里宋青鸾也学着吴凡绘起了这绍兴九年的临安十美图册,只不过她不敢绘多,每次只绘十本,卖得差不多了便再绘十本。隔壁广而告之里陈东平在绘画着酒楼的美食图册,想必是这过完年,有些大酒楼便需要更新美食图册了,所以广而告之的生意便也多了起来。

  吴凡每日里大部分时间还是呆在家里,这时代没有娱乐活动,一旦停下来不去做事情,对于曾经野惯了的吴凡来说实在是无聊透顶。待到二月底,他实在受不了了,便想着要不要自己再开个店铺,找个什么轻松休闲的生意来做做。其实他不需要赚钱,只要不亏,打发打发时间就好。但是,这门生意一定要好玩,自己有兴趣才行。而且,最好是能在家门口开店,这样离家不远随时回家。

  他又想,如果能开一间能够让她们夫妻三人一起经营的店铺就好了。这样她们就可以相互呆在一起了,也不用像以前一样留两位娘子在家里了。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九儿和橘儿,听说要一起开个店铺,两位女子竟然兴奋地叫了起来。可是,到底开什么店铺,三人也一时无计。

  九儿道:“妾身和橘儿也只会煮饭,以及做些女红之类,其他什么也不会啊。”

  吴凡道:“那你们就当收钱的店家娘子就好了。至于开什么店做什么生意,我们先去家附近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店铺,说不定看到了店铺便也想起了生意。”

  九儿和橘儿道一声好,立即拖着吴凡就要出去找店铺去。

继续阅读:第68章 西湖三月临江仙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宋生存手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