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吴凡便到了镜花水月,开了店,做了些准备工作后,便泡了壶茶边喝边等露华楼的小姐们过来写真。
这露华楼的小姐先没等来,倒是进来了一位新顾客。这人是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是这两日听说临安城外新开了一家写真馆给丰源酒坊的东家王丰源写真一幅,竟比那图画院的待诏们画的还要逼真,如同照镜一般。他辗转才终于找到这里,不是他自己想要写真,而是想送人作贺礼用。
吴凡告诉他要请了人过来写真,那人就有些犹豫,他道送人贺礼自然最好不要提前告知别人,更不好让别人知道送什么了。
吴凡当然知道这么个道理,但这时代又没有照片,不看到人怎么写真。吴凡有个新的想法,道:“如若不想让那人知道,可以安排在下见上此人一面,最好能悄悄在旁边观察边写真,不让其发觉就好。”
那人道:“这个,待我回去想想,若可以我再来请画师。”
那人离去时吴凡送了一张样本给他,然后坐下来继续喝茶。吴凡想,这青楼的小姐必定每日里都起得很晚,从事这个职业古今都差不多吧。他端坐在那里,一手捏着茶杯,一手扶着椅子的扶手,边喝茶边低头想着那青楼女子的事。他想不知等多久这些行首们才会来,等一下胡开顺带来的行首们是不是真如他所说美不胜收。
他低头想得出神,店里进了个人他竟然没有发觉。那人走路竟然都让人听不到声响,这是一位女子,袅袅婷婷走进来,轻轻移动着步子,看着那墙上的七彩神鹿呆了一会。又移步往里看那墙上的样本,快到吴凡近前,他才猛然发现店里竟然有个人。他不是先看到,而是先闻到了一股香味扑来。这香味十分好闻,初始似乎十分扑鼻,让你一下就被它香到,然后细细闻来就越来越淡,但淡而不散,十分清新优雅。
吴凡抬头见那女子约莫和九儿差不多身高,外着粉色镶金边的褙子,里面白色交领襦裙。吴凡忙起身一揖道:“这位娘子,有礼了。”
那女子转过头来向着他微微一福,只见她云髻凤钗,皓齿蛾眉。一起身,一抬头,真是风姿绰约,千娇百媚。但她眼眉间却含着隐隐的冰霜,好似拒人于千里之外。她道:“奴家有礼了。”
吴凡心想这是谁家小娘子,十八九岁,长得这般漂亮,该不会是露华楼的吧?应该不是,那些小姐自然是由胡开顺坐着马车带着来的。
吴凡道:“不知小娘子要为谁写真?”
那女子看着墙上的写真样本道:“这些都是待诏作的?”
吴凡笑道:“在下平常画师,且敢称待诏。这些倒确实在下所作。”
她又看了一会,道:“怕是连那些待诏远不及官人之画。待诏之称,确不适合官人。”
吴凡道:“小娘子过奖了。”
那女子道:“不如请官人先给奴家写真一幅。”
吴凡待要给她介绍画幅的尺寸,没等开口她便指指一尺方的小品道:“就此小品吧。”
吴凡安排她做好,便开始给她画了幅半身头像,然后淡淡作了些色。这十八九岁少女便跃然纸上,连同她那眉目间淡淡的冰霜。
那女子看着吴凡递给她的写真看了半晌,没有说话,慢慢的好似面容上的冰霜稍稍化了些。因为她没想到纸上的自己能有这么漂亮,不知道是不是这画师故意给他画漂亮了,但这画又是如此真实,好像真的一般。其实,这古人都从来没见过自己的清晰容貌,那古时候都是照铜镜,那铜镜就算磨得再光滑照人也是比不得九百年后的镜子的。自己看着铜镜里的人都是影影绰绰的,有些脸上的瑕疵自己是看不太真切的,只有别人才会看清你的真面目,所以看到这纸上真实的自己才会被震撼。
这幅一尺方的小品,吴凡也就画了半个时辰。正当那女子看着那写真出神时,吴凡见胡开顺带着几位年轻的女子走了进来。
胡开顺对着吴凡一拱手,然后却对着旁边那拿着写真的女子道:“宋行首可让我好找,一声不响竟自己先来了。”
原来这女子便是露华楼里最当红的行首宋青鸾,昨日她听胡开顺交待明日要去清波门外一家叫镜花水月的写真馆去写真,并且只安排前十的行首去写真,为此还弄得楼里好多人不开心。胡开顺还说这镜花水月的写真如同照镜一般逼真,并绘声绘色描绘了一番。便勾起了她的好奇心。其实,这几日她也偶尔听说那丰源酒坊的东家王丰源的寿宴上展出了一幅写真十分毕真,轰动了全场。但毕竟见的人不多,口口相传也是极易夸张的,以前她可见得多了,所以也并未在意。
这宋青鸾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酷爱绘画,尤擅仕女花鸟的小品之作,她内心自认自己的画比有些什么待诏还要好,也经常对着镜子写自真,她作的写真可是百贯都求不到的,因为她只送不卖。如今反复几次听说那写真如照镜一般,再想到那镜花水月四字,当真是很有意思,谁会起这么雅致的名字呢?
宋青鸾见胡开顺来了,忙微微一福,道:“奴家起得早,怕打扰了诸位姐姐歇息,不曾想闻着这清晨的气息清冷沁人,便一个人慢慢找了来。”
胡开顺笑了笑,便给大家做起了介绍。这后面来的四位行首是肖媚奴、古娘子、金巧儿、王三娘,诸位一一相见后,吴凡便逐一给他们开始了写真。这画册页是很快的,因为册页篇幅很小,差不多一本十六开的书那么大小,就是比较狭长,长宽按二比一的比列。炭笔打底,再施以淡淡的颜色,一幅逼真的半身肖像就好了,半个时辰不到。
众女子捧着画纸看着上面真实的自己,自是十分惊奇。再看看别人,低头再一一对照着那纸上的人,真是与真人一般无二,更觉不可思议,这画技,神乎其技。
听着众女子叽叽喳喳赞叹一番,吴凡便又问道是否要写个人。胡开顺接过吴凡的话又将昨日讲过的给几位行首讲了一遍,这露华楼十美图册由楼里面放厅堂里卖,由楼里面出钱请吴画师写真。这个人的写真自己出钱,是卖是送也是自己决定。
这个人写真自然是要的,这关系到面子。今日里胡开顺安排前十的行首来写真,那露华楼私下里已经吵翻了天,青楼里争风吃醋的事是家常便饭。其实各行各业不也都是这样,谁不是争强好胜要拿第一呢?只不过青楼里更直接更**裸罢了,因为这些行首小姐也都是靠着名气吃着青春的饭,名气大了也才更有可能遇上良人或多存点钱,将来有个好归宿的期望。
这露华楼里众人争第二、第三、第四都很正常,也很激烈,但却没人去争那第一,因为大家都知道第一是那冰霜美人宋青鸾。其实这排名靠前的行首姿色上都差不多,若要评选最漂亮是谁,也并非就一定花落宋青鸾,但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是她人比不了的,尤其她的绘画是算得很高水准的,况且在这大宋朝绘画的地位是很高的,连官家都爱画。所以,色艺双全,综合来看第一自然是没人敢争的,再加上宋青鸾的性子较为冷淡,她不爱争,自然别人也就和她交不上劲了。
说到个人写真的数量,众人都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字,因为大家都在等宋青鸾的数字,好参考她的。因为若订的比她还高,卖出去了还好,卖不出且不又被人拿来做笑话。见众人都没给出具体的数,胡开顺就对宋青鸾道:“青鸾写几幅呢?”
宋青鸾其实刚刚写了一幅,本是想试试这画师是不是真的能画出如那样本的逼真写真来,没曾想真的让她吃惊不已。她冷冷道:“请官人帮奴家作十幅写真吧。”
众女子见宋青鸾只要十幅,自己也便都要了十幅。
宋青鸾见众人都和自己一样只要十幅,她道:“诸位姐姐可多写几幅,奴家的写真向来只送不卖的,所以十幅便也足了,姐姐们仰慕之人诸多,十幅可不够。”
众人已说了十幅,自然不好因了她的一番话就再改过,只好说:“如若不够,再来请画师帮忙写也不迟呢。”
吴凡笑道:“诸位行首随时可以过来写真,这每人十幅装裱完也要好些日才能送过去。”
众人都道不急。
宋青鸾又道:“奴家有一座素白屏风,一直想用来自写真,但尺幅过大,奴家亦不知如何下笔,不知何日方便,能否请官人前往露华楼帮忙写真?”
吴凡道:“好的,待忙过诸位行首的写真,在下便亲自前往露华楼为宋行首写真。”
这五人的个人写真就不用看着她们画了,吴凡照着刚刚画在图册上的写真画就可以了。于是胡开顺也便带着众位小姐离开了镜花水月,道午后再来另外五位。
送走六人,吴凡整理了一下上午作的写真,就见小橘送午食来了。
小橘边看着吴凡吃饭边看着上午画的写真,她惊叹道:“这画的是谁啊?个个都这么漂亮?”
吴凡道:“露华楼的行首小姐。”
小橘道:“行首小姐,难怪这么漂亮。看来,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行首。”
吴凡道:“你们上午在家作甚?”
小橘道:“没事啊,就和姐姐逛了会大街。”
这人居住在一起久了就会相互影响,比如这吴凡现在说话就不自觉的咬文嚼字,之乎者也的。同样,那九儿和小橘也被他影响了,连用词造句,说话语气等都受他影响,甚至有时候也会冒出些普通话来。
吴凡听到小橘说逛大街就会心一笑,道:“你们有钱了是吧?都买啥了啊?”
小橘笑道:“就是看看,你家娘子可俭省呢,说官人辛苦,可不敢乱花。”
吴凡道:“你去和我家娘子说,别那么抠门,想买啥买啥,这不都这么多人排队写真么,你家官人辛苦点不就是让你们花钱舒心么?”
小橘笑道:“那官人你去和你家娘子说,我可不敢说呢。不过,橘儿也不想官人你太辛苦呢。”
吴凡叹道:“这男人啊天生就是劳苦的命,为女人、为钱财、为天下,都是自找的!”
这日下午,胡开顺又带了露华楼五位行首过来作写真。也不出吴凡意料,每人都订了十幅个人写真,均都是一尺方。
这日吴凡一共接了一尺方个人写真一百幅,图册五册,共计两百五十贯。当然,这些钱自然是要等送货去露华楼的时候才能拿到。这图册预计要两天时间才能画完,剩下这一百幅写真估计也得十天,慢慢画吧,反正大家都不着急。
这接下来的日子里,吴凡每日就按部就班地描摹这些露华楼的行首们,每日里又将画好的送到吴掌柜的字画铺里去装裱。吴掌柜每日里见吴凡固定送来写真装裱,就笑着打趣道:“啊呀,二郎这是接了大单啊,要是这杭州城里楼子里的姑娘都到镜花水月来写真,二郎可是分身乏术啊。”
吴凡笑道:“届时怕是吴掌柜的装裱铺要多招些人呢。”
这吴掌柜的打趣之言却不曾想一语中的,当然,那是后话了。
这正月十五乃是上元节,自古至今都是重要的节日,在这古代中国尤被朝廷重视,是展示国家富强的重大节日,是极为重要的。吴凡记得他在很多小说、电视、电影里看过,这唐宋时期的上元灯会那是灯火辉煌,人头攒动的,还有很多宋话本小说上也写过这上元灯会发生的很多爱情故事。
在他的印象中这上元灯会一般都是连着举办三到五天,朝廷都会提前布置,一到晚上街市上就灯火如昼,盛况空前。这上元节的盛况是吴凡来到这个时空最想看的物事之一,让他充满期待。可是他等到正月十四日也未见到街市上有什么太大的动静,倒是各家店铺在自己门口挂起了各种花灯。他想也许会从十五日这天开始举办吧。
于是,十五这日吴凡早早关了店回到家,想吃完饭和九儿、小橘一起去看上元灯会。但是,让他失望了。九儿告诉他,自从南渡后这临安城的上元灯会已经多年未办了,不过王四娘约了他们吃完饭去街上逛逛,虽然官府不办,但是各家店铺还是会挂出很多花灯的。
吃完饭,吴凡一家三口和周邦夫妇约着一起上街逛逛,他们朝着御街走去。
周邦道:“我是没见过,不过听老杭州人说,这杭州城的上元灯会可不比那汴京城的差。这杭州城的灯会说是集中在两处,一处是这御街,杭州府在这御街上从头到尾布置着各色各样的花灯。还有一处是那西湖边,绕着西湖布置各色花灯,那灯火映在这湖面上,比那天上的星星都比了下去,听说上元这日站在西湖边抬头是很难看到星星的。”
吴凡笑道:“那是因为上元是十五日,这日月亮又大又圆,星星都被月光遮住了,自然见不到多少星星了。”
几人听得一愣,小橘笑道:“原来不是被西湖边的灯火比下去的,而是被月亮比下去的啊。”众人听得呵呵一笑,也是恍然大悟,原来是如此道理。
周邦接着道:“这杭州城的上元灯会我是没见过,但汴京的上元灯会我是见过的,几位娘子怕也是见过的。那街上可说是人山人海,每年光小孩都丢掉好多,那丢东西,尤其是女子头上的钗环也不知丢了多少,听说还有人专门扫街捡拾。”
吴凡看着这街上的人来人往,虽然也是不少,但和人山人海比还是差远了,自是觉得有些可惜了。
的确这没有朝廷官府的组织,这宽大的御街上果然是显得暗淡多了,但是街上的人却也是不少。因为这杭州城里的人都已经习惯的上元这日出门来看花灯,虽然官府没有组织,但上街的习惯倒是没变。也因此,很多商家都自己在店铺门口挂出了各色各样的花灯,虽然规模是看着小气了很多,但各店各铺的灯串起来在御街两边也是相当明亮的。
这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头上都顶着个很小的灯,各色各样,什么牡丹、荷花之类,连很多大男人也顶着一盏,走起来扭扭捏捏,看着十分滑稽。
除了看热闹逛街的人,各种小贩可是不少,卖各种花灯的最多,卖吃食的也不少,还有就是卖各色玩具的。吴凡看那卖玩具的摊子上玩具品类繁多,什么小鼓小琴、小桌小椅、小马小牛、各种小人,有陶制的,也有木质的,竹制的。还有各种微缩的小房子、小塔、小桥等,吴凡看着倒是觉得十分好玩。
九儿道:“官人没有看到那莫和乐,和小小的真人一般,煞是好看呢。”
吴凡奇道:“何谓莫和乐?”
九儿道:“就是泥塑的小人,塑得惟妙惟肖,还穿着真人衣服,有的还会动。”
吴凡心道这不就是宋代版的芭比娃娃么,这可是领先了老外八百多年呢。他道:“哪里能看到?”
九儿道:“这时节少见,乞巧节时多有贩卖。”
吴凡道:“那我们记得今年乞巧节时买个来玩玩啊。”
小橘笑道:“官人多大了,还玩莫和乐呢?”
吴凡笑道:“没见过,买来见识一下。”
五个人走走看看,这街上几乎家家店铺都开着门点着灯,都把铺子里的商品堆到门口来叫卖,想趁着这上元节街上人多进行促销。但是毕竟少了官府的组织,这些店铺商家也只是点亮了自家的铺子而已,这临安城还是没有被点亮。吴凡觉得实在是可惜,不知道哪年能看到这上元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