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忽而百年
伊岛甫2025-07-28 17:043,079

  在知或存有方法,使自身寿命得以向长生延展后,武后不禁全然不顾彼时眼下事情进展,沉浸于对将来的展望中。

  但她亦未就此迅速停下手头正行之事,就在吐蕃将奇石进贡入长安宫城后,无论接迎典礼,或是当有的接待安置,皆显得无比仓促。

  武后举满朝之力,欲先行着手之事,为吐蕃藩臣将奇石制成宝石那番言语。

  就算武后不行理会所谓掌控人心——这等小事,就算手中未有那块所谓宝石,治国理政足近一个甲子的武后,也得轻而易举做到;不行理会所谓昭示晴雨——这等小事,自有专为此设下的浑天监,代为料理。

  就只是这“通古烁今”一说,便足以使武后不得忽视。

  说来,自己历经千辛万苦,使尽一切手段,甚连亲族、亲生骨肉将皇位夺下,便已是一件为千万、万万人指摘不断之事,而此时武后仍在世,便已是如此,想来百年之后,他人还不止当如何评价。

  如此,就算将自己一生功绩刻满那些石墙,后世由人发现又如何,想必众人最终只会以篡国、谋害亲族、好大喜功为话柄,肆行评价。

  可这些创下的功绩,莫言其中无一,但其中多数岂非全是为一国之万民而积攒下的,实不当由人全凭所谓伦理、天道、品德,胡乱揣摩武后自己的用意,又于不尽知晓事由全貌之前提下,再行以口舌、纸笔,任凭一己之愿,再对武后所为予以记载、相传。

  此,并非为武后废唐称帝,心中所为之“为人赞扬、称颂”,再口耳相传,更莫提何由人“通古烁今”,为人所铭记。

  故而那藩臣,说出通古烁今四字之后,武后几乎不待片刻犹豫,速速完成自己在朝堂之上,作为国君当行之事,转身便寻来礼部、工部为自己牢牢所控数人,差其快寻内用之中,至为得力之工匠,以用进贡石材为原料,制得那宝石。

  宝石便是“晴雨珠”,制得之一瞬,天展云开,尽是一片祥和之景。

  就在这片祥和之下,制作晴雨珠之工匠十数人,便当场为人处决而毙命——武后对此石寄予极大厚望,生怕与晴雨珠相接触之人,同样得了那所谓“通古烁今”之力,亦担忧此一众工匠获得另一项——“掌控人心”之力。

  普天之下,得以掌控人心者,不在少数,但终是经有诸多历练,才得以拥得此般才能。

  然如今由几人触碰一块奇石,轻易便得有这般才能,想来实在太过轻巧,亦不合这般工匠,终日停留于宫中所行之事。

  武后对此过程再熟悉不过,自身自一名再寻常不过之才人,经大半生,成为一国之君,谁又言十数名宫中内用工匠,得了那般掌控人心之力后,不得再行同样事项。

  抹杀其一众,当是上佳解决之法,对此,礼部、工部等知情者,震惊自为震惊,但对此并无太多其它想法。

  晴雨珠制得后,本以为将迎一段安平时日,谁知不出短短数日,武后便不知因为何故,而于朝堂之上大为光火。

  怒而言语之中,所为皆是那晴雨珠百无一用,还花去诸多时日去雕琢——此番言语,武后丝毫不避讳,说至满朝尽知。

  “此晴雨珠,天候快晴之时,从里到外通透如琉璃;阴雨之时,此珠其内浑浊如云雾,竟成絮状……”就在武后将晴雨珠描述出来之时,满朝文武尽数惊叹于世间竟真有一物如此。

  未曾想正是诸人这番惊叹,使武后更为大怒不止。

  “平日只当将尔等留于这大殿之中,怎尽是群废物,无一人得用!?”武后大声喝道,“若预知晴雨,抬头直眼看天便是,如何还须观一眼手中之一块破石头?!”

  武后末年,心绪常阴晴不定,倒是朝堂之中在场朝臣皆有目共睹,但只为一件这般小事而大动肝火,却实非寻常。

  正于众人暗自揣摩圣意,而不敢发出一丝声响时,天色忽而由大晴转至乌云密布,以至于在明堂之中,相邻两人都难辨清对方轮廓。

  就在惊诧不已之时,武后于殿上粗声喘气未停,更是将忽而变暗的四周,衬得更显令人惊惧。

  “止!”这时有一人声,恰似一阵惊雷,回响于明堂上空。

  粗略辨认,得以自上空传声而下,又发声传音如雷之人,普天之下众人认识的,唯有翠峰山玄元皇帝庙中的丘真人而已。

  随着丘真人的这一声“止”,日光由远及近,似长矢射穿云层一般,使眼前再复一片瞳瞳。

  有早先留意真人去向者,脑中回想一番,足有相当一段时日,未曾听闻关于真人的消息——往日真人暂居与宫中,武后总是时不时将真人所言挂在嘴边,似无时不刻皆在开悟。

  而这般犹如变相夸赞一般的复述,如今也足有一阵未曾听得过。

  实则武后一直醉心于找寻长生之法,而在得到真人终末一回直言相拒后,到底还是决定尝试那妖僧所言之法,不再执迷于求助于真人,甚连平日一同打坐悟道也干脆省去了。

  真人心中似明镜,未曾多言,不高而别,连与婉儿招呼一声都无,径直返了翠峰山,留下一句须相当时日以闭关修道,便紧闭山门。

  本当真人可与怡莲之久时重逢,也就如此擦身而过。

  闭关得成后,真人便继续留身于翠峰山上,不再欲与神都城中有何瓜葛,同好在武后同样并未再以何事向他求教,更是未再登上过翠峰山。

  然这皆为之后之事,真人于晴雨珠制成后不久此一日,忽至万象神宫其上半空之缘由,是因于翠峰山尖闲暇打坐时,突见紫微宫方向,明明晴空万里,忽而布满邪云——彼处并非天候所致之邪云,而是由于某处生邪,而生变之天候引出的邪云。

  若只是寻常生异,真人不愿以真身再度现于神都城中,然邪云实非寻常之物,故实有必要,亲身前往。

  晴雨珠制得之后,被武后无时不刻地携于身边,当下在朝堂的一番发怒,不过是一场当众为证晴雨珠不可“掌控人心”“通古烁今”之戏码,实则手握这件宝物,无论操控人心,抑或短暂改变某处天候,确不在话下。

  确切一些,晴雨珠几近可随时随处实现武后掌控人心、操变天候之欲,可就算神通如真人,也未得以眼神透穿武后衣物,直接寻得贴身放置之晴雨珠。

  邪云驱散,一切并无异样,真人却蓦然现身于皇城半空,终须一个易得为在场所有人接受之缘由,故而于众人恍神一瞬,真人便径直落于万象神宫殿内众臣最末端,远远与武后对视。

  虽猜测方才邪云与武后或有关联,但无实证,不便以此直言相问,而不知为何,欲窥探武后所思之时,却无论如何无法得成。

  还是在窥探其他人脑中所思时,才得知有晴雨珠一事,而晴雨珠之“奇珍却无能”,也尽数被丘真人探知。

  不可不言,武后此一番做法,确是将一切可能割除在外,独留与自身相干,于内心早已盘算妥当之尽数秘事。

  “朕方才正猜测,此般熟悉之人声,真是丘真人,不知真人此行至紫微宫,是为何故?”武后见真人来,不由将贴身放置的晴雨珠移至更难察觉之处。

  “贫道见……”真人本欲直言以告,但终留的一念,为防再生他事,“贫道见山中天候突变,恐豪雨将至,引发山洪,便下山察看,却正巧见神都城中同遇一片黑云,故顺道而来。”

  “真人仔细,”武后明知真人正言及左右,倒也不愿纠缠,顺势说了下去,“若非真人及时将黑云驱散,想来眼前文武群臣若要返,皆要淋个透湿矣。”

  两人相互故作一阵假笑,真人才再度开口,“贫道曾于一日占卜,以神都近日情状作卦,卜出一大吉之象,不知可是有何佳事发生?”

  此言虽无所指,真人双目却未曾离开过殿上中央端坐着的武后,而就算武后不言,在场其他朝臣也会替武后回答。

  “真人有所不知,初一阵吐蕃携奇石进贡陛下,言雕琢而将成一块奇石……”有不明所以者,全然不顾武后早先一番怒言,将近期为数不多可称作为喜之一件事项。

  “奇石……”真人顺势重复一嘴。

  “奇石谓之曰‘晴雨珠’,真人未至时,陛下正与吾等言那石不过其状称奇,实则确无一用。”

  此人一边言语,真人一边观察武后反应,确实未见任何异样,便不再以此相论,转而欲知究竟是何样一块奇石,可将那片邪云引至明堂。

  “贫道乃修道之人,平日亦多行炼丹制药,想来炼石亦非难事,不知可否于何处相问,取得些许余料,试着制炼一番,或亦得一件法宝也未可知……”

  真人恍惚之间,与当今圣人面前,却又想起此一番彼时与武后之相谈来,回过神时,察觉圣人眼神疑惑地看向自己。

  而他亦疑惑地闭目回想,“照此说来,贫道怎竟有这许多未尽思及之事,若皆是如此,忽而百年,贫道究竟遗忘有几多?”

继续阅读:370 事事非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初唐异案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