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现代言情>羊群的共识:人文视角下的金融真相>目录
哲学释经济三则:黑客的拟像一、拟像
在解释什么是“拟像”前,我们先回忆一下梦中会杀人的曹操。
“我好梦中杀人”,曹对身边的人如是说。潜台词是他有梦游症,睡着了很可能会砍人,所以想趁他就寝时暗杀他的人要三思。为了将说法坐实,他还特意真杀了一个人给众人看,让所有人以为他“睡觉”和“杀人”,有因果关系。
丞相不在梦中,是世人在梦中。曹操就是个善用“拟像”的高手。
高手更在民间。最近一次“拟像”经典案例,发生在2018年3月7日,这是虚拟币史上可以加个书签的日子。
2018年3月7日深夜22:58—22:59两分钟内,多个加密货币突然暴跌。一群有组织有计划的黑客们,用钓鱼网站偷得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a币安的用户账户登录信息,进入并抛售账户中的代币,市价换成比特币,再将比特币全部高价买入一种叫“VIA”的山寨币,110倍拉爆之。最后声东击西,平盘在其他交易所挂好的空单,等到币值下降,直接收割离场。
这种操作看来是老练的交易员干的,或者他至少有交易员的思
维方式。引用一位看客的精彩比喻:整个过程就像一边劫机,一边
做空航空股。
交易老手的“拟像”思维体现在何处?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黑客的操作过程:
(1)加20—100
倍杠杆在全球各交易所分散挂空单;
(2)
攻击币安,控制用户账户;
(3)抛售账户里的各种币,换成比特币;再抛比特币,换成VIA,拉爆之。两抛,加上黑客攻击消息传出,散户恐抛,全球各交易所全线下跌;
(4)
高位抛VIA,提收益,被币安阻止,弃子;
(5)在(1)中做空的平台上,20—100
倍收割之前做空的加
密币,平仓,离场。曹丞相的杀人拟像在哪里?步骤三。曹丞相和黑客的操作,都可以用哲学中的“拟像”来解释。大卫·休谟认为,因果关系由习惯而定。人类的观念(idea)
a加密货币交易所(CryptocurrencyExchanges)是为了执行加密货币交易而建的平台。交易所里可以自由买卖如比特币、以太币等主流加密货币。部分平台也会基于其用户需求上架一些非主流的加密货币。
分为简单(simple)和复杂(complex)两种。简单观念源于简单印象(simpleimpression),您的所有观念,背后都藏着从前的某个印象。而因果关系就是“复杂观念”的一种。
德勒兹a不同意。他认为我们可以反过来假装一些习惯,去欺骗别人,形成虚假的“因果关系”。这种假装就叫作“拟像”。
金融市场像是“拟像”的马戏团。三十六计,计计都能变成一个交易,每个交易都可能是一个“拟像”的演绎。“3·7”黑客事件的过程,细节不一定真实发生,毕竟全程匿名不可追踪,且空单分散挂在上百家交易所,还原全部细节几无可能。
但如果您复习一下过去十年已经曝光的海啸级市场操纵,比如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和ISDAfix(基准掉期利率)指数操纵案b:“拟像”手法桩桩有,桩桩惊为天人。背后老手不光有巴克莱、高盛、大摩等大投行,还有能源巨擘和对冲基金大鳄鱼。
连海量日交易额的外汇和利率市场都能被操纵,虚拟币这种小水坑更不用说了,尤其还是个没有灯的监管盲区。对这些刀口上搏杀的怪物们来说,韭菜永远存在。
a吉尔·路易·勒内·德勒兹(GillesLouisRenéDeleuze,1925年1月18日出生,1995年11月4日去世),法国当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中一个主要特色是对欲望的研究,并由此出发对一切中心化和总体化观点进行攻击。bLIBOR操纵案:2005年至2009年期间,巴克莱银行高管和交易员共向LIBOR和EURIBOR(欧洲银行间欧元同业拆借利率)报价员请求人为更改利率257次,试图抬高或降低利率估值,以增加衍生品交易的利润或降低损失。最终巴克莱银行同意支付总额为2.9亿英镑的罚金。ISDAfix指数操纵案:ISDAfix是全球利率掉期市场最重要的基准利率,用作利率衍生品及其他金融工具的参考利率。2014年,15家银行涉嫌串谋货币经纪商发出足以操纵ISDAfix指数的交易指令。
这么专业的割韭菜活动,肉眼凡胎能否识别?
基本不可能。不过理解了“拟像”这个哲学概念,至少能降低
您当韭菜的概率。毕竟中国好吃的植物很多,不好吃的大部分都拿
去做药材了。韭菜只能包饺子,药材还可以救人。
很多经典电影都是很好的教材,电影情节本身也是现实的“拟像”。
比如《赌神》。周润发扮演的赌神高进,爱在右手小拇指戴一
枚玉戒指,还爱吃Feodora巧克力。据说从不出千,在赌台上无人
能敌。变牌、听色子、心理战,样样精通。
老狐狸陈金城,仔细观察了高进过去500局的每个动作,笑了:
“后生仔还是后生仔,赌神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小习惯:每次出千时,
都会下意识摸一下玉戒指。”
对垒当天,陈金城360万全押注,对高进撇嘴一笑:四条皇后开来见我。高进也嘿嘿一笑,翻出四条A。
赌神这么容易被看穿,还叫赌神吗?摸戒指的小动作,是高进
最近500局故意加上去的“拟像”,让老狐狸以为“出千”和“摸
戒指”之间有联系。
所以您也不要犯陈金城的错误,以为下意识的习惯,一定是从前行为“副本的副本,复制的复制”。可真相怎么会这么简单?
二、权威
先请您看三句话:
(1)
权威,就是他能改你的,你没资格改他的;
(2)
随便就能改的东西,很难被人尊重;
(3)
不被人尊重的,就不是权威的。
归纳逻辑,是一种由个别推出一般的思维过程。以经验判断或
知识储备为依据,归纳出共同规律,并假设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
也遵循这些规律。这种推理方法经常用来作为预测的工具。这是一
个又老又新的哲学概念。说它老,因为它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被亚
里士多德阐述过。说它新,是因为直到今天,哲学家们仍然在不断
更新它的合理性。
如果严格一点,开头这三句话里处处都有归纳逻辑上的槽点。
但是归纳这种方法,依然可以用来解释很多事情。比如从特朗普上
任后的100天,来归纳推测一下特朗普其人的真实性格。
上任100天了,他还在炒人,团队换人快过发推。按照规律
(2)“随便就能改的东西,很难被人尊重”,特朗普这么做的结果,是会不断削弱自己的信任和权威的。但他似乎又在放任这种混乱,这很不合理。如果排除他头脑真的混乱,那这么做就是为了实现规律(1)“权威,就是他能改你的,你没资格改他的”。“改”,是为了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
当然,您也许觉得特朗普的行为逻辑没这么复杂。的确,他的逻辑很像我妈:如果她觉得冷,我觉得热,那一定是我出了问题,结果是全家穿棉袄。所以炒人并不证明自己用人不当,而是被炒的人不合格、不称职,辜负了他的信任。逻辑简单粗暴,跟使用手腕树立权威没什么关系。
我完全同意,因为这恰恰证明了:蔑视权威的行为,本身就是
一种权威。而且能赢得权威的行动,背后往往有强大的现实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请里根来解释一下:里根的一个强大之处,就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他判断一个人,
或者一个国家的本性,只从过去出发:过去的所作所为是对本质最好的诠释。这种现实感,决定了他当年对苏联的强硬态度。
这种现实感,是一种很重要的认知方式:从现实出发,而不是靠想象、靠愿望、靠被鼓动的或掺杂情感的常识或规矩。在特朗普的国情咨文里,全是表达这种现实感的白话。而他自己的行为也很现实:越来越倾向于自己主导国际事务,被炒掉的国务卿很早以前就没有实权了。新换的国务卿彭佩奥是情报部门出身,他对最大贸易对手的态度,也一贯是冷冰冰的“现实”。这只鹰入主国务院,后面狠招可想而知。
强人政治的主导下,您觉得全球经济能消停吗?
三、盈不可久
盈不可久,这个概念可以解释金融现象吗?贝尔斯登关门10周年之际,美国终于朝放松危机时代金融大
监管的方向迈了一大步: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2018年3月,美参议院通过一项为金融松绑的跨党法案,朝着放松金融危机时代银行业大监管的方向迈了一大步,Todd-Frank法案中对自营交易的限制也有望放松。华尔街大喜过望,难道戴蒙所说的“一个交易员,左手配律师,右手配风控”的时代很快就要结束了?
并没有,至少不会恢复如初。此次松绑,“大到不能倒”的金融巨无霸们不在豁免范围内。而一直被华尔街巨无霸们排挤的小猴子们,反而可能先被放出去撒欢。
谁制定规则,谁就是上帝。这句话有时候真不假,尤其在金融和经济领域。因为这里就是一个现实版经典“吃豆人(Mac-Man)”游戏。小精灵在迷宫里吃豆子,躲鬼魂。如果走运吃到四角里的大力丸,就能反攻吃掉鬼魂。鬼魂被吃掉后,眼睛还在,大力丸效力消失后立即起死回生。小精灵吃豆越多,大力丸有效期越短。所以成败关键,就是看谁吃得快。
金融的本质,就是参与者在制定好的规则(迷宫的格子)里,你吃我,我吃你,大的吃小的,小的吃到大力丸再咸鱼翻身。这个过程,被经济学家叫作“周期”,被哲学家叫作“物极必反”——摇过了头的,自己会摆回来。金融学里也有均衡理论,但前提是“理性行为”假设。哲学家会对所有叫“假设”的东西不停提问,一直问到人类承认自己认知天生不足,并非完全理性为止。所以“现实”,就是在“完全理性”和“完全不理性”两个极端之间,不断重复。
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重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一般地说都会出现两次。马克思说,我再补充一点:第一次是悲剧,而第二次是笑剧。
但他俩谁都没说历史事变是以什么顺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