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穷人的习惯——环保回收
方非2022-05-16 16:171,522

  我爹后来搭上时代的快车,求学务工当兵经商,最后以国家干部的身份退休,物质条件逐年提高,但少小时的习惯仍然顽固地保持着惯性。

  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家里条件早已温饱有余,我爹早已是一介领导,茶余饭后,带着我几岁大的侄子出去散步,依然眼观六路,坚持“环保回收”。

  俩人特别喜欢去工厂家属区附近的学校散步,用我侄子的话说,“那好瓶子多啊”,学生们在晚饭时各种饮料喝得多,晚饭后是一个极好的回收时间。

  我爹发现地上有一个好瓶子,正待去捡,但是不巧旁侧恰有熟人。

  “王部长,带孩子出来遛弯呢?”家属区都是一个工厂的人,我爹当工厂组织部长多年,长期负责人事工作,几乎人人熟悉。

  “啊,老马啊,出来散散步。你们也挺好的啊,最近忙啥呢?”我爹热情地寒暄着,眼睛巧妙地瞄着那个瓶子,心里盘算着,这个大可乐瓶能值两毛,没准老马两口子也发现这个瓶子了,可不能被截胡,“石头,我和你马爷聊两句,你到那边玩去啊”。

  我侄子小名石头,对这一流程早已心领神会,配合得行云流水。王部长看似随意的挥手一指,石头答应一声,一路小跑过去,恰好踢到这个瓶子,若无其事地踢着塑料瓶玩起来。

  几分钟后,老马走远,我爹不慌不忙走过来,坐在石凳上,很自然地把随身携带的三角袋放在地上(东北特色布袋,两块布缝成三角形状,特别能装东西),石头身手敏捷地把瓶子踢过来,闪电般地塞了进去。

  一老一少,又顺着学校操场转悠起来。每次都能收获十几个瓶子,好几元呢,散步就是创收啊。

  我侄子读书后,不再童心无忌,对祖孙散步环保事业很有意见。和我说过几次,我也跟我爹讲过,捡瓶子捡不出百万富翁,不要再让石头养成“穷习惯”。我爹辩解说,石头就是跟着散步,地上有瓶子有碍观瞻,我那是为了市容,是公益。

  直到有一次,我和媳妇回哈尔滨省亲,一家去阳明滩大桥下欣赏江景,我爹忽然发现桥墩所在的沙洲中有不少锈迹斑斑的铁钉子,就招呼我们捡钉子。

  “大鹏,松花江可是哈尔滨的母亲河,阳明滩大桥是哈尔滨的新名片,你看这到处都是铁钉子,多难看,万一涨水看不见,扎了谁脚呢!真缺德!”我爹一脸正义,兴高采烈地招呼我们一起回收这些铁钉子。

  我很为我爹先进的环保理念骄傲,那会儿我们工作多年了,二老退休金也妥妥地够用,果然仓廪实而知礼节,百姓富足了,就会主动保护环境。绿色环保理念最早在南方风行起来,没想到在我们大东北,我爹这次还真走到了时代的前列。

  后来有次跟我娘闲聊时,我说起这个事。

  我娘不屑地说,“拉倒吧,他还知道环保?家门口那么些碎泡沫他咋不回收呢?风一吹满地都是。”我娘神神秘秘地看了我一眼,“你知道那天你爹为啥那么高兴吗?那天捡了一大袋子铁钉子,卖了二十多元呢。”

  人都是环境之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烙印,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习惯就是一个人的天堂”嘛。对于古人尚且应有理解之同情,何况骨肉至亲,我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任由我爹在“环保回收”行业发挥余热。

  七十古稀之后,我爹居然主动退出“环保回收”行业。他说社会上随意遗弃的二手旧物太多了,看着都心疼。

  “这衣服都没破,咋扔了呢?”

  “哎呀,多好的花盆啊,就不要了?!”

  “沙发还能坐呢,换个座套跟新的一样。这也扔,真败家!”

  老人家很为“环保回收”行业不景气感到惋惜。

  供求关系完全颠倒过来,行业规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废品回收站不但不主动上门回收,甚至还挑三拣四。我爹在被现实教育后,不再主动外出回收,只是自家的瓶子和纸壳还是舍不得丢弃,攒了数月堆积如山,一趟趟送去回收站,不再计较行情,就当是怀旧了。

  现在老人家找回了种地的乐趣,哈尔滨地广人稀,他和小区邻居居然在小区外找到一片荒地,辛辛苦苦地开了一小块地,一垅垅一行行归置得整整齐齐,谁看了都说“好庄稼把式”。

  我家农民出身,农民最喜欢的还是自己在地里种出来的庄稼。

继续阅读:第四章 百家饭与一碗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树样年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