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同古
李幺傻2023-05-31 12:317,632

  

  先说说200师。

  第一次入缅作战时,200师坚守同古,新38师布防曼德勒,新22师坚守雅达西。打开缅甸地图能够看到,现在翻译成东吁的同古,几乎在仰光到曼德勒的中点线上,当时,200师是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锋部队,新38师是作为全军的预备部队。

  与200师作战的是日军55师团。55师团的前身是日军11师团的留守部队,11师团和另外的日军部队在淞沪会战中,与坚守罗店的中国军队血战数日,遗尸数千。罗店战役是淞沪会战中最为惨烈的战役,被日军称为“血肉磨坊”,坚守罗店的,就有18军11师。后来,日军陷入中国战场难以自拔,常设师团远远不够用,就将11师团的留守部队扩充为55师团,参加长沙会战,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开赴缅甸。日军一个师团的人员编制相当于中国一个军,中国一个军下辖三个师,所以当时日军人数多于200师。

  更要命的是,由于英军一触即溃,亚历山大带着他的“长腿”部队一路向北狂奔,同古的200师已经三面被围。即使在这种万分不利的境况下,200师还在顽强抗击,让围困的55师团一筹莫展。

  双方相持不下。

  后来,日军想出了一个毒招,他们将在中国战场上抓到的俘虏,组成一支小分队,每人发给一杆步枪,一字排开,走向200师的阵地。而日军的机枪手和敢死队,就藏在这支小分队的后面,渐渐地接近了中国军队坚守的阵地。日军不但驱赶着这些俘虏,而且还逼迫他们喊:“我们是中国人,不要开枪。”阵地上的中国军队看到愈来愈近的俘虏,听着熟悉的中国话,急得满头大汗,不知道该怎么办。

  戴安澜也看到了日军这种卑鄙的勾当,他略一思索,就让战士们大声喊话:“放下武器,就地卧倒!”能够听懂中国话的俘虏们立刻扔掉步枪,卧倒在地;听不懂中国话的日本人还握着枪傻愣愣地站在原地,中国军队的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日军的机枪手和敢死队全部上了西天。这些俘虏趁机爬向200师的阵地,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队伍中。

  3月24日夜晚,日军偷袭,这一天,日军敢死队百余人摸入一个叫作最杯的阵地,排长马立成身中六弹死战不退,后来被日军劈杀,尸体屹立数日不倒。26日,屋墩阵地两度失守,597团3营与日军反复肉搏,最后全部壮烈殉国……

  200师坚守同古的第12天夜晚,日军的增援部队56师团赶到了。形势一下子发生了逆转,200师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缅甸战役开始的时候,日军只打算用一个55师团解决整个英军在缅甸的部队,就是这个55师团,一登陆就攻占仰光,打得亚历山大仓皇北顾。没想到,中国远征军参战,仅仅一个先期到达的200师,就阻挡住了55师团猖狂的脚步。55师团在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猛攻同古12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攻下来。日本南方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急忙派18师团和56师团增援55师团。而这时候,因为通信的落后,也因为中英军队的协调性极差,还因为缅甸人的保密,中国远征军居然不知道日军已经增兵。

  18师团从泰国增援缅甸,56师团从海上登陆增援。

  异域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不但遭受英国人的背信弃义,而且还遭受缅甸人的无端猜疑。

  缅甸长期以来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贪婪无度的英国人攫取了缅甸的财富,而让缅甸人的生活水深火热,日本攻入缅甸后,就开始宣扬:“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把欧洲人从缅甸赶出去。”“日本来到缅甸,是为了解放缅甸。”所以,一些缅甸人站在了日本人的一方,他们给日军带路,提供情报,供给粮食,孤立英国人。昂山素季的父亲那时候就带着缅甸军队加入了日军。不但如此,缅甸人连和英国人一起打仗的中国人也排斥在外。中国远征军当时在缅甸处境实在困难,既要与日本人浴血奋战,还要受英国人的背叛,更要受缅甸当地人的排挤。在这样的环境中作战,中国远征军的困难可想而知。

  所以,当日军18师团和56师团大张旗鼓地进入缅甸的时候,缅甸人封锁消息,配合日军,中国远征军一无所知。

  18师团越过同古,攻击200师后方的中国军队,18师团就是以后在第二次滇缅战役中与新一军一直麋战的那支日军师团。

  18师团诞生于1907年,资格很老,被称为“菊师团”。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18师团从杭州湾登陆,攻占上海,进而攻占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随后又攻占广州,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又马不停蹄地攻占马来半岛和新加坡,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18师团又进攻缅甸。这是一支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军。

  此时,日军18师团师团长为牟田口廉也,此人就是在卢沟桥事变中下令向中国守军开枪、屠杀中国人的刽子手,当时他任中国驻屯军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

  多年的战争让18师团骁勇善战,不可一世,它有一个外号叫“丛林战之王”,又叫“常胜师团”。很不幸的是,后来在缅甸战场上,18师团的对手是新一军。新一军是一支战术素养高于18师团的中国军队。最终,18师团凶悍的水上源藏少将自杀,18师团的关防大印还落入了第1军手中。那年我在新一军老兵吴作勇的家中见到了这枚大印的印文,上面的字迹是“第18师团关防大印”。

  18师团拦击远征军的时候,56师团则加入了同古之战。

  56师团被称为“龙师团”,它与18师团同出一门。18师团是由12师团的一部分扩充而来的,56师团则是由12师团的留守部队扩充的。

  这两个师团一直是中国远征军的老对手,两年后,18师团与新一军、新六军在缅北厮杀时,56师团与中国远征军的另一支部队在滇西厮杀。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中国军队攻打的,就是日军56师团。滇西抗战中的三大最惨烈之战:腾冲之战、龙陵之战、松山之战,远征军最主要的对手就是56师团。

  因为56师团的加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200师四面被围,弹尽粮绝,断粮两日,危在旦夕。

  这时候,远征军中另一支军队新22师出现了。

  新22师来搭救200师。

  新22师从日军两个师团的包围圈中,生生撕开一个口子,从南阳车站背面杀出一条血路,接应200师转移。同古之战后,200师伤亡过半,而日军更是付出了5000人的代价。

  200师突出重围后,56师团没有在后追击,而是采用迂回战术,一天一夜狂进100公里,向北占领了密支那。56师团是日军的加强师团,人数高达三万余人,也是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的师团,它不但拥有汽车、摩托和坦克、大炮,还拥有一个飞机大队。同古在仰光之北,曼德勒在同古之北,密支那更在新38师一部守卫的曼德勒之北,这几所城市都是由一条铁路线连接起来,也就是滇缅路在缅甸的路段。日军占领密支那后,中国远征军回国的后路就被截断。异域作战,没有给养,英军远遁,当地人又不与远征军合作,现在,远征军腹背受敌,举步维艰,形势万分危急。

  龙英当年是新22师66团上尉连长,他经历了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全过程。当年,200师撤离同古后,他所在的新22师坚守雅达西。

  雅达西的战斗一直进行了两天。经过了两天激战,龙英所在的营仅剩170人,而由于英军的一触即溃,新22师照样陷入了日军的包围中。黄昏时分,激战了两天的双方军人都精疲力竭,转入防守。午夜时分,龙英派遣敢死队数十人潜入日军驻地附近,将缅甸人居住的木板房全部点燃了。战争一开始,当地的缅甸人全都逃跑了,而他们用木板和棕叶搭建的房屋一点就燃。那天晚上,月黑风高,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很快就烧到了日军的驻地。

  龙英所在的部队趁势反击,终于冲出了包围圈,与邻近部队会合。此时,他们已经两天两夜粒米未进,吃的是稻草和虫子,他们完全是依靠意志和毅力将日军打败的。

  然而,日军经过短暂的慌乱后,又像狗皮膏药一样紧紧地咬着新22师,新22师且战且走,几天后,到达安全地带,清点人数,龙英发现全连牺牲了81人,只剩下了47人。而这时候,龙英身体负伤,日军的炮弹弹片击中了他的身体,他将弹片拔出后,继续指挥连队作战。到了安全地点后,他一下子昏了过去。

  战士们抬着龙英向北转移,龙英昏迷了三天三夜。就在这时候,中国远征军进入了自古以来无人穿越的缅北野人山。

  因为所有的归路都被切断,远征军只能走进缅北野人山。别无选择。

  缅北野人山是缅甸北部一片从未开发的原始森林,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即使今天,这里依然没有人烟。野人山亘古洪荒,山大林密,瘴疠横行,野人出没。这里说的野人是那种至今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生活状况的原始人,他们手持毒箭,出没无常。云南滇西曾经有人走进过野人山,见到了这里的野人,我在以后将会详细写到这些野人带给远征军的伤害。

  缅北野人山连绵不绝,方圆数百里,荒无人烟,当地人谈之色变。走进野人山,就像走进了最恐怖的噩梦中,云封雾锁,不见天日,潮湿闷热,如坐蒸笼,瘟疫蔓延,毒虫滋生,蚂蟥遍布,巨蟒盘旋,野蜂肆虐,毒蝎蜿蜒……你想象的有多恐怖,缅北野人山就有多恐怖。

  缅北野人山,吞噬了四万远征军。

  曾听几位抗战老兵说过,当时日本南方军人手一册《一读必胜》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就是野外丛林求生的技巧,如何避免被毒蛇咬,如何治愈被毒蛇啮咬的伤口;哪些动物、植物可以食用,哪些动物、植物不能触碰;哪种草木的根茎含有水分,哪种树木的果实可以吃……除此之外,这本小册子还有一些卫生防疫知识,如何预防蚊虫叮咬,如何避暑……

  《一读必胜》的作者是辻政信,他在日军中担任过多支部队的作战参谋,他的最高军衔是大佐。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每次行动,都离不开这个狗头军师的谋划。辻政信不但在中国残杀中国人,而且还在新加坡残杀了十万华人。辻政信异常凶残,因为吞食战俘人肉而被人们称为“豺狼参谋”。

  当年我听到日军有一本丛林生活指导的《一读必胜》时,我震撼不已,又悲伤不已。日军人手一册这样实用的小册子,有了这样的小册子,就能够平稳地在热带丛林中生活。而同时期的中国远征军,从来就没有这样内容的书籍。中日两国的作战军人,根本就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我想,如果我们的远征军也有这样一本小册子,也许就不会有四万孤魂流落异乡。

  十万中国军队开赴缅甸,仅仅一月,就遭遇惨败。我们的武器不可谓不精良,我们的战士不可谓不英勇,可是,为什么会这样?

  除了以上所说的原因,还有制空权的问题。

  制空权是现代军事学家杜黑提出来的。杜黑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说过:“只有拥有足够力量的独立空军才能确保国防。”“完全独立于陆海军之外的独立空军是绝对重要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将军也说:“假使敌人拥有完全的制空权,那么我方尽管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还是无法作战的。”隆美尔将军还形象地分析说,没有制空权的军队,遇到控制了制空权的军队,“就像野蛮人遇到了近现代欧洲国家的精兵,其胜败是不问而知的。”400年前,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率领180名士兵,依靠当时先进的火绳枪,征服了600万人的印加帝国。在枪支弹药面前,长矛弓箭不堪一击;在飞机面前,机枪大炮也不堪一击。

  控制制空权一直被认为是现代战争中最关键的因素,邓小平生前就曾经说过:“不管如何,今后作战,陆海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否则,什么仗也打不下来。”

  中国远征军是否取得了制空权?

  中国远征军没有取得制空权,所以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场悲壮的战争,尽管新38师取得了仁安羌大捷,尽管200师取得了同古之战的胜利,但是第一次入缅作战还是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

  因为我们没有飞机。

  那时候,中国没有自己的空军,中国的空军在全面抗战的第一年就已经消耗殆尽。

  美国和英国不是有空军吗?他们的空军在哪里?

  他们的空军没有飞临缅甸的上空。

  早在1941年5月20日,英国远征军司令波普汉就曾经写信告诉蒋介石说:“敝国已经在美国定制了飞机,决定100架霍克飞机分配给贵国使用。”事实上,英国没有给过中国一架飞机。

  1943年3月25日,英军被日军在缅甸打得节节败退,英军缅甸军司令亚历山大为了让蒋介石赶快出兵,答应将把300架飞机投入缅甸战场。两天后,中国远征军十万将士誓师出征,走出国门,与日军在缅甸殊死搏杀。然而,直到战争结束,空中也没有见到英军一架飞机,只有日军的400架飞机在缅甸上空肆意游弋,狂轰滥炸。

  无论是新一军的杨伯方和孙克刚,还是新22师的龙英和曹卓焜,他们在谈起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天空中乌鸦一样的日军飞机都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远征军正在行军时,日军的侦察机就出现了,不一会儿,日军的轰炸机就像蝗虫一样飞来了,远征军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了日军飞机的视线里。而且,日军的飞机出现在哪里,地面上的日军步兵就赶往哪里。由于没有制空权,远征军只能被动挨打。

  英军呢?让中国远征军替他们挡枪子的英军呢?被孙立人的新38师解救出来的英军呢?难道他们就不担心日军飞机的轰炸?

  英军早就逃到了毗邻的印度,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对于大英帝国的军人来说,在印度和在缅甸没有任何区别。

  丘吉尔早就下令放弃缅甸,收缩防守了,英军早就知道这道命令了,知道确保印度才是他们的作战方针。可是英国佬没有告诉中国人,他们像小偷一样逃跑了而留下中国军队与凶蛮的日军浴血奋战。

  中国远征军被出卖了。

  其实那个时候,美国向缅甸战场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包括飞机。

  就在缅甸战役进行时,北非战役也打得如火如荼,一方是隆美尔将军指挥的德意联军,一方是英国名将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英国将美国同时期支援的700架轰炸机、1100架战斗机、900辆中型坦克、800辆轻型坦克、2.5万辆卡车和摩托,全部投入了北非战场。而这些战略物资,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国要求投放在缅甸战场的。骄横的英国人一贯轻视亚洲人,也轻视亚洲战场,他们确定了放弃缅甸战役,确保北非战役的胜利,他们把这些战略物资全部投放在了北非战场,任中国远征军在狂轰滥炸中逃生。

  后来,北非战役中,英军胜利了。“沙漠之狐”隆美尔结束了自己精彩而悲壮的军事生涯,蒙哥马利举世瞩目。

  随后,美英联军以北非为跳板,进入欧洲,展开了西西里岛登陆战,美国的巴顿将军和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出尽风头,意大利墨索里尼倒台。希特勒在苏联战场上独木难支,从库尔斯克会战中仓皇撤军,将到手的胜利让给了苏军。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损失80万人,坦克6000辆,而德军仅损失50万人,坦克1500辆。然而,由于希特勒的惊慌失措,让苏德战场发生了逆转,进而引起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逆转。库尔斯克会战,成就了朱可夫一世英名。此战后,德国走向了下坡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扭转,是以牺牲中国远征军为代价的。

  中国军队除了没有制空权外,还要面临日军56师团的千里奔袭。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失败有多个原因,敌情不明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日军前期攻打缅甸时,先投放了一个55师团,后来又投放了33师团,55师团对付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200师,在同古打得难分难解;33师团乘胜追击英军,在仁安羌将外强中干的英军包围,多亏了孙立人将军拍马赶到,才在重重包围圈中救出了狼狈不堪的英军。

  后来,日军56师团赶到,与55师团一起包围了200师,廖耀湘的新22师从日军两个师团的包围圈中杀出了一条血路,200师踏着血泊冲出。第5军最有名的两个王牌师且战且走。这时候,远征军还不知道日军已经增兵。

  新38师救出英军后,集结部队,准备追击溃败的日军33师团,队伍沿着伊洛瓦底江展开,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日军33师团命悬一线。

  当时,如果新38师能够乘胜追击,也许整个缅甸战场的形势就会发生逆转。击退33师团后,也许新38师能够为远征军打开一条生命通道。

  然而,就在这时候,孙立人接到了杜聿明的命令,率领新38师为全军的预备队,渐次向北撤退。

  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孙立人只能收缩部队,逶迤向北。

  日军33师团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正在狼狈逃窜,突然回头看到远征军撤退了,他们也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

  孙立人的新38师向北撤退,日军33师团衔尾追赶。

  只有杜聿明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新22师在同古不但救出了200师,而且斩获甚丰。他们击毁日军战车五辆、大炮六门,又缴获大炮两门,俘获了敌军大尉以下37人,毙伤日军无数。要知道,那个时候,能够在战场上俘虏一个日军士兵,也是非常困难的。想想廖耀湘的新22师真不错,不但撕开了日军的包围圈,而且还让日军遭受重创。

  新22师救出了200师,还不肯罢休,他们埋伏在距离同古十几公里的一个叫作楠仓的地方,准备再兜头打日军一耙子。

  就在这时候,第5军的一名名叫马玉山的便衣侦察,化装成缅甸人,把水送到了日军55师团司令部。当时恰逢日军开饭,马玉山又送开水进办公室,看到桌子上有一张地图,上面标明了日军的部队番号。马玉山趁敌人没有防备,将地图偷出来,藏在衣服里,昼夜赶往第5军司令部所在地,交给了杜聿明。杜聿明看到日军地图后,才知道日军18师团也加入了缅甸之战。

  此时,杜聿明知道了在缅甸与中国远征军对阵的有日军55师团、33师团、18师团。日军三个师团与中国远征军三个军对阵,在失去了制空权的条件下,中国军队绝无胜算。中国不是所有的军队都像新22师和200师、新38师一样骁勇善战。事实上,当时中国远征军中也只有这三个师骁勇善战,其余的师都不是相同数量的日军的对手。

  杜聿明决定撤退。

  杜聿明已经想到了局势不利,但他没有想到局势已经非常不利。

  中国远征军所有人都漏算了一个56师团。

  而正是这个56师团,截断了远征军回国的退路。

  56师团在200师被新22师救走后,并没有恋战,他们留下一小部分与55师团协同作战,另外一大部分沿着滇缅公路千里奔袭,直插远征军的后方。

  中国远征军的战术是一城一地的争夺,而日军56师团的战术是大纵深的包抄。56师团的战术明显高过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侦察到了这支迂回穿插的日军,但是却没有人把他们当回事。

  日军18师团、33师团、55师团都在中国远征军的当面,两军对垒,短兵相接,远征军渐次撤退,远征军的高级将领们分析,这股迂回穿插的日军,只是一支孤立之敌,人数也就两三千人,是成不了什么大气候的。再说,远征军在后方也有军队布防。两支军队前后夹击,这股孤立之敌就会命丧黄泉。

  然而,没有人知道这股大纵深快速穿插的日军不是两三千人,而是两三万人。

  这就是日军的56师团,日军的一个加强师团,他们的装备不但有坦克重炮,还有飞机。56师团的战斗力在日军中是出类拔萃的,中国后来的很多反映远征军的电视剧中,与中国军队作战的,就是这个56师团。

  56师团在缅甸左冲右突,形同鬼魅,远征军居然一直不知道有这支凶残的部队。直到56师团登陆缅甸两个月后,远征军从一名被击毙的日军大队长的背包中,找到一份作战计划,才知道原来在缅甸与中国远征军作战的还有日军的第四支部队:56师团。

  远征军三个军:第5军、第6军、第66军,无飞机。

  日军四个师团:18师团、33师团、55师团、56师团,另外还有一个飞行大队400架飞机。

  日军不但人数占优,装备也占优;不但占据了人数和装备的优势,而且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第一次远征军失败,败在必然。

  在英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这首歌谣说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485年,当时的英国国王到波斯沃斯征讨与自己争夺王位的里奇蒙德伯爵。谁胜利了,谁就是国王。

  决战前一天,国王让一名名叫杰克的“弼马温”去铁匠铺给自己的战马钉上新马掌。杰夫牵着国王的战马来到铁匠铺,铁匠钉马掌的时候,发现铁钉不够用了,那时候的铁器可都是稀罕物。杰克说凑合一下,给最后一个马蹄少钉一个铁钉就行了。铁匠照办。第二天,两军交战,国王杀得兴起,突然马掌掉了,国王被掀翻在地,伯爵的士兵们一拥而上,活捉了国王。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伯爵成为了国王。这个伯爵,就是开创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

  56师团就是那枚少钉的铁钉,正是因为这枚少钉的铁钉,致使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

继续阅读:老兵口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老兵口述抗战史3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