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耀华道:“起先我也有些奇怪,后来细细探听,方知那谭永清自己虽没有力量,而有许多剑侠,不知从哪里来的,相助着他,去捣毁邓家堡。
在他手下有一个奇人,名唤公孙龙的,剑术高强,是他贴身的侍卫,洛阳地方人都知道的。
因此,我一人可不敢冒险前去复仇,非得如杨兄这样远胜于弟的豪俊,不足制胜,所以我要请求你相助。”
杨乃光笑道:“你号称活阎罗的尚且未敢孟浪从事,我杨乃光有什么能为呢?”
项雷却嚷起来道:“你们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那公孙龙又不是三头六臂的人,有了杨兄和郑兄,难道还怕对付不了吗?
小弟也愿前去相助一臂之力,代郑兄胞妹和邓氏弟兄复仇,也叫那些瘟官不敢轻视我们江湖上的好汉。”
郑耀华点头道:“那太好了!有你们两位相助,自然也不怕了。”
遂又干了一杯,大家谈谈说说,兴会甚佳。
项氏弟兄于是又留郑耀华住在山上,天天欢聚。
郑耀华急切复仇,屡催杨乃光动身,杨乃光遂和项雷结伴同行,留项雪把守山寨。
莲姑也愿跟随前去,杨乃光自然愿意带她一同走,四个人端整行囊,各带兵刃,别了项雪,离了金鸡山,赶奔洛阳而去。
进得洛阳城,住下一家小客寓,便探听门里的消息。
上下人等莫不称道谭永清的德政,不愧是个循吏,但他们急于报私仇,而不顾公义了。
杨乃光便和郑耀华、项雷意足到府衙前面来窥探动静,恰逢谭永清太守打道回密,他们悄悄地站在一边偷窥。
只见一肩绿呢大轿之内,坐着一个面貌和善的官员,靠着扶手板,态度十分庄严。
他们本想乘此下手,一则未带兵器,没有预备。二则又见在太守轿前有一匹高头大马,上面坐着一个紫袍少年,腰悬双剑,面貌十分清秀,气宇异常轩昂,一望而知是有能耐的人。
所以,不敢动手,免得坏事。
那紫袍少年无意中瞧见了三人,马已过去了,又回转头来向三人很注意地看了一眼。
三人等谭永清的官轿进街后,又到府街四周去察看途径。
见墙壁虽然很高,而东边有一处墙旁,正有一株高大的桐树,正有接脚上墙。
三人记好了,才回转客寓,告诉了莲姑。
守到晚餐以后,四人关了房门,假作安睡,一齐脱去外边的衣服,取出兵刃,听听四面人声已静,遂开了窗一齐跳到庭中,又把窗户掩上,轻轻跳上屋面,越墙而去。
洛阳地方人民睡得很早,街巷里又没有路灯,早已没有人行走。
四人夜间的眼光很好,杨乃光当先引导,项雷押后,郑耀华、莲娃居中,四个人施展飞行功夫,扑奔县衙而来。
不多时已至府街流测日里看定的地方,大家先攀桐树而上,杨乃光第一个先飞身跳上高墙,身轻如燕,果然不愧一阵风三字的大名。
莲姑等三人也跟着跳上了高墙,飞檐走壁,向里面飞奔而去。
杨乃光越过三重屋脊,听听下面毫无声响,停住脚步,向四下里瞧。
只见西面有一座楼阁,阁中灯光亮着,回头便对三人说道:“这阁子瞧上去很是宏丽,大概是那太守批阅公牍的所在。
此时尚未熄灯,也许那太守正在里面,我们过去把他一刀两段,岂不爽快?”
郑耀华点头说一声是,于是四人鹤伏鹭行,向那阁子悄悄地走过去。
那边屋面很是平坦,四人在窗前一字儿立定,听里面没有什么声音。
郑耀华将窗纸湿透,戳了一个小孔,一眼向里瞧看,就见正中那书桌前坐着一位官员,在那里看书,认得就是日间在衙门前窥见的那个谭永清太守。
身旁没有一人,此时正好下手,遂回头向三人暗暗打了一个招呼。
再转手将手中锤猛力击开窗户,托地跳将进去,手起一锤,觑准谭永清太守头上打下。
那看书的谭永清一言未发,早已仰后而倒。
但是郑耀华的锤击下时,手中软绵绵的觉得有些异样,不由一愣。
同时很快地在他头上落下一个很大的铁罩子来,恰好把郑耀华罩在里面。
罩子里四下伸出许多小铁钩,把他紧紧钩住,不能活动。
杨乃光等在阁外看得清楚,知道不妙,自己怕是中了他人的诡计。
刚想进去救援,忽听阁上长啸一声,有一人飞跃而下,手中挺着两口明晃晃的宝剑,向他们喝道:“强徒!胆敢行刺太守,这真是飞蛾投火,自来送死了。”
杨乃光认识此人,就是日间所见的那个紫袍少年,大概便是郑耀华所说的奇人公孙龙了。
遂说后道:“你休要发狂,我们今日前来,是要代邓氏弟兄复仇的,狗官究竟在哪里躲避?快快献出,方饶你的性命。”
杨乃光的话还未说毕,一道白光已到了他的颈边。
他急忙把手中剑去招架,和那人交战起来,那人的剑光闪烁不定,把杨乃光裹在里面,莲姑知道遇了能人,不可轻视,连忙舞动宝剑,跳过去相助。
项雷也抡起双刀,刺入白光里面,三个人一齐向那人狠斗。
那人不慌不忙,施展身手,双剑如龙飞凤舞,不可捉摸。
斗到十数回合,当地一声,项雷的左手刀早已削做两截,一剑向项雷头上扫去。
项雷急忙闪避时,肩上已被剑锋带着,削去一小条肉,鲜血淋漓,只得忍痛退下,自己撕了一小块布去扎缚伤口。
杨乃光见那人如此厉害,确乎是生平第一次遇到的劲敌,咬着牙齿,用尽平生本领去和那人肉搏。
莲姑也是如此,且觉得此人的剑术尚在李天豪之上,看来今天不能取胜了。
三人在阁前走马灯般又斗了三十余合,又听得阁下一片声喧,有许多人拥至,灯笼火把,照耀如昼,高声大喊:“捉刺客哪,不要放走了刺客。”
此时,杨乃光和莲姑心中都有些惊慌,那人的剑光格外矫捷。
杨乃光估料久战下去一定都要失风,不得已虚晃一剑,跳出圈子,对莲姑说一声:“走吧!”
莲姑也就跟着退走,三个人齐望原处奔逃,那人在后追来。
到得墙边,三人翻身跳下,见背后两道白光在桐树上旋绕一转,桐树枝叶纷纷下随,杨乃光等见了更是吃惊。
幸亏不再追来,三人方才很狼狈地逃回客寓。
坐定后,杨乃光透了一口气,向二人低声说道:“今夜我们遇见真的剑侠了,大概那人就是公孙龙,果然不错。
姓谭的有此人保护,自可高枕无忧,无怪郑耀华要请人相助了。我们幸亏逃遁得快,否则恐怕一个也休想回来。”
莲姑叹道:“只是送去了郑耀华,我们怎能对得起他?将来给人家知道了,要责备我们不讲义气,丢了他各自逃生。”
杨乃光道:“我心里也是难过得很,且待明天探明白了消息,再想营救耀华兄的道理吧。”
又问项雷肩上的伤势如何,项雷答道:“伤势还轻,没有大障,不过这一遭我们大大地吃亏了。”
三个人一齐长吁短叹,更不定心前安睡,坐守到天明。
杨乃光早餐也没有吃,披上长衣溜到外边去探听消息,听人家都在讲论此事。
方知昨夜郑耀华被擒获后,太守立刻审问口供,要他招出羽党。
但是郑耀华只说丈夫做事一身当,此来是想为他的妹妹复仇的,既然不幸被擒,情愿速死,又把太守骂了一顿。
太守恐怕余党劫狱,连夜即把耀华在衙门内正法,先斩后奏。
杨乃光听了这消息,心中又惊又悲,只得回去报告与莲姑、项雷二人知道。
原来,公孙龙自助谭永清破灭邓家堡以后,昆仑女侠等一行人当时就动身上昆仑山去了。
薛焕、滕固住了兼旬,也北上赴龙骧寨去了,剩下公孙龙一人侍卫谭永清。
他因邓氏七怪那时尚未尽行诛灭,漏网的羽党尚多,所以特地在那阁上,将棉花和布扎扮好一个假人,耳目口鼻酷肖谭永清的状貌,常常坐在那里,身上做好机关。
倘有人来行刺时,只要这棉花人一倒下去,上面就有一个大铁罩落下来,可将刺客活活擒住。自从他装置了这个机关以后,一直太平无事,一向没有人来。
昨天恰巧他侍卫着谭永清出去,回衙时他在马上一眼瞧见了旁边站着的杨乃光等三人,见他们目光灼灼,尽向轿中注视,行径非常可疑。
暗想今夜不可不防,遂去告诉了谭永清,请他安坐卧室。
室内前后派着许多捕役们暗中保护,又在阁上点亮明灯,重行布置一番,以钓鱼上钩。
他自己挟汉剑,着黑衣,伏在阁子的屋面上,等候刺客到来,果然鱼儿上钩了。他因扬乃光等三人武艺都不平常,抱着穷寇莫追之旨,恐防他们或有什么暗器,所以并不穷追。
回至阁上,将郑耀华从罩内取出捆缚了,即请谭永清当夜坐堂审问口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