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关妈上班的纺织厂进入加班旺季,关英又消停了下来在家带弟弟妹妹。
看关英总和笔友写信,两个小的也心血来潮,笔迹稚嫩给家里亲戚写肉麻的思亲信。
还真呼唤来了亲人。
这天姐弟三个闲的拿根竹竿每天粘树上的知了。一转头门口站了个女人,关军最先认出人,欢呼一声就跑了过去。
老家乡下的小姨来了燕南,带了一箱自家的苹果,一个个红彤彤的个头也大,一看就是精心挑选出来的。
关妈指使着关家三姐弟先给左邻右舍送去。
关英领着俩小的,一人提了两网兜,一个里面四五颗,鬼精的关军从箱子里专门挑拣不那么红的装,被关英敲了敲脑门。
“好啦好啦送些差不多得了,你们住城里平常买点果子都要花钱,我知道你舍不得买,从冀华拿过来特意给孩子们吃的,外人送那老多自家人吃什么啊!”就拿了一箱来,眼看大姐左送一家右送一袋自己外甥女们没得吃了,李美娥不乐意了。
“嘿,给我拿的你还这么多话,平常邻居们多照顾我们娘几个……”
“那也送点得啦,下次我多拿些你再可劲儿送啊,我说的,剩下的不许送了!”
姨妈的开口发话终于让眼巴巴盯着的孩子们吃上了远道而来的大红苹果,剩下的半箱被放在结实的箩筐里,关英用井绳颤颤巍巍把苹果吊下院子的水井里,沁着冷气的井水能让苹果保存更久。
此后连着好多天,关玲做梦都能闻着苹果的清香。
小姨提着大箱子来,住了没几天又背了个大包袱回去,关英送她到车站月台处,人群熙熙攘攘,到火车快开时,靠在月台柱子后的关英从兜里拿出关妈包好的钱塞在了小姨手里。
“哎大妮…不用不用…”
“拿着小姨!我妈说了你们生活也辛苦能大老远来看我们不容易,别推脱了,一会儿让小偷看到给偷了。”
李美娥又推了两次,终于还是收到贴身的内衬口袋里,嘴上还是不停念叨着“你这孩子…”
这趟往北的火车人满为患,想带着行李上去无比艰难,李美娥好不容易自己先挤了上去,让关英从火车窗口给她往上递行李。
“大妮儿!这儿呢!关英!这边儿!”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的窗口,小姨探出头呼喊她过去,关英拖着行李过去往上递的满头大汗,身高一米六六实在不够用,幸好旁边来了个腿长臂长的男青年帮忙,又有火车窗边的大爷搭了把手,终于把行李硬是拖了上去。
“关英?”
“谢……是你……”
关英歇下来转身一看,是个见过的,那天赶走瘦猴的小伙子。
扎红头绳的少女眨了眨眼一脸吃惊看着自己,方春洄忍不住逗她:“不是吧,是我不用谢啦?”
这话让本来就理不直气不壮的关英有些不好意思,她抿了抿嘴,抬头认认真真说了句谢谢。
青年注视着她,嘴角弯起来:“不客气,其实我也要谢谢你。”
“啊?”关英在不好意思中有了些疑惑,谢我什么,那天对你说话不客气吗?!
火车鸣笛声起示意即将出发,青年回身先上了火车车厢门口,又转身冲关英笑着说:“我叫方春洄,我姐姐方凌霜,等我下次回来一定请你吃饭感谢你!”
“方春洄……”
火车开动,眉眼清俊,笑容阳光的男青年渐行渐远,关英有些懵懂的站在原地念了遍对方名字,后知后觉这人是方凌霜弟弟,大概在谢劝他姐先不要在乡下结婚等等政策变动的事……
“这有什么好谢的,……”关英回过神,一边往出走一边嘟嘟囔囔仿佛有些好笑对方的莫名其妙,自己却才是莫名其妙红了脸。
车站所在的街道边是两排整整齐齐的白蜡树,爱俏用红头绳绑了两股辫子的姑娘从树下经过,阳光也偏爱,从树杈缝隙穿过洒在发间,于是发旧的红头绳又焕发出新的艳丽。
时间倏然而过,九月9日,关英升了高一。
她上辈子学历止于初四,虽然升学也还是在四十四中,身边也依旧是朝夕相处许久的老同学们,但是头一次总归有些新奇,开学前夕激动许久才入睡。
早上起来看到家里祭了香烛果酒,关英看了好几眼没想起来今天是什么日子。
天上下了点小雨,关英打了把伞出了院门,看到十字路口边街坊陈大爷和李伯伯正在烧纸钱,关英怔了怔,忽然想了起来这是个特殊的日子。
学校里降了半旗,校长在开学讲话前涕泪交加念了一篇悼词,广场上的学生们沉浸在哀思中,关英垂着眼眸站在其中,细雨如丝滑过裸露在外的肌肤,感觉不到冷,明明是经历过一切的人,可她还是再一次内心如此沉重。
沉默笼罩了这一天的校园。
这天的雨也成了燕南的雨季开端,淅淅沥沥了小半个月,天空阴郁总不见放晴。
九月25号是个罕见的晴天,关英前一天在广播里听了天气预报,这天起了个大早,跑到东庙图书室帮华老头把角落里被阴湿的书籍铺开晒在门口。
等搬完书跑回学校还是迟了十几分钟,大门口空无一人,关英乘守门大爷放松警惕偷偷溜了进去。
她越往里走越觉得安静,路过操场也是没有一丝人影,往常这个时间,小学部的老师会带孩子们在操场做个健身操……
然而今天的操场只是一片寂静。
经过教学楼前的白蜡树,能从碧绿繁茂的树盖里听到里面落了一窝鸟雀,此刻一家子你一声我一声的叽叽喳喳不停。
关英一肚子好奇走到教室门口,看到许昌荣正在讲台上,他手里捧着一卷报纸在给学生们读,朗读语气严肃郑重。
“……招生工作会议结束……会议决定改变…高校招生不考试的做法…………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
迟到的关英背靠在门侧和大家一同认真倾听,双耳被老许洪亮的声音占据,目光却渐渐飞向天空中一排成人字状行经燕南的大雁,早就知道历史会再次发生,可内心迸发的喜悦是挡不住的,之外还有些茫然。
高考,要恢复了……
人生真的要重新开始了。
10月21日,各大官媒报纸正式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虽然人们已经得到了很多次预告,但是这一天依旧充满了节日的气息。
关家所在的东文巷最里边住的葛大爷一家,这天大清早葛家老二葛文华的自行车铃就响彻了整条巷子。
他骑着自行车单手扶把冲进巷子最里边,另一只手抓着新鲜出厂的《燕南晨报》在空中挥舞,大嗓门里透着止不住的兴高采烈:
“爸!姥!真的恢复高考啦!”
关英关玲被一串串鞭炮声从睡梦里噼里啪啦惊醒,一个激灵起来扒在窗口,姐妹俩睡眼惺忪掀开窗帘朝外看,天色浮白,院子门大开,李桂娥女士正在门口挂了串红灿灿的鞭炮和隔壁同样行为的张叔叔互相问好,屋里都能听到张家阿姨标志性的笑声…
东文巷所有有孩子的家庭都被这件大新闻牵住了神经。
恢复高考后的首次高考定在了这一年十二月中旬,一时间符合条件的年轻人都开始埋头学习,有生之年,关英终于感受到这条巷子的向学之风繁盛到配上了东文俩字,
甚至关军都被带动起来,在周末关英去图书室的时候嚷嚷自己也要考大学,也要去学习……
拧不过关妈的关英无可奈何拖着一脸鼻涕眼泪的拖油瓶到东文图书室的时候里边已经有了几个人。
随着高考放开的风声,东文图书室也无门槛开放了。
华老头不知道什么时候重新摆放了书架,腾出了两边朝南朝东的窗户边位置,干净完好的长桌摆放在那里,光线充足正适合学习。
附近的街坊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条巷子的葛文华和张栓已经早早占了一张座位每天早八晚六来这里认真看书,而背光处的管理员座位上,做好事不留名的华老头依旧枕着他的小人书安稳入睡。
听到门口动静的葛文华抬头,发现是关英来了,他冲她微微笑了一下,抬手招呼她过来。
对上视线的关英扬了扬眉,摘了围巾,给关军拿了本书让他看着不许吵,然后才走到葛文华旁边,用口型问他“怎么啦?”
葛文华拿了张废的草稿纸,空白处写着:“我们要每周去城北边的蓟乡给人上课,你方便来代岗吗”
”我???”
关英拿过纸笔,写了一个我字,后面加了好几个问号,这可真是意料之外,她现在还觉得自己是个半瓶子文盲呢,能考去首都大学的东文巷第一知识分子葛文华居然觉得她可以教人了!
“我觉得你行。”
草稿纸上又落下一句话,受到学霸肯定的关英轻而易举被拿下,她一下子也觉得她行了。
于是周末下午四点,上午点了头的关姑娘就已经坐在了去往蓟乡的公交上。葛文华和张栓坐在她两边,还有一个不认识的短发姑娘坐在他们前边,在车子的晃晃悠悠中拧回头笑意盈盈看着满脸写着怀疑的高一新生关英。
“没事儿,我们教课很简单的,你去了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