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真相大白
今宵初弦月2025-10-24 12:234,140

牛得草被带走后,官员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向王行本。他们的脸色随着李智云的叙述,经历着剧烈的变幻。起初是惊疑不定,觉得难以置信;当牛得草指认王行本给钱让其隐瞒牛大死讯时,许多人脸上已露出骇然与鄙夷。然而,王行本虽脸色发白,却并不愿意认输,叫道:“我承认,我是给了牛得草钱财,但正如他所言,我是怕上司追究自己办案不力才这么做的,顶多算是渎职之罪。至于什么伪造现场、买牛大作证和杀死牛大之事,统统是一派胡言!”

李智云冷笑一声,道:“你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待会儿,本王会让你彻底认罪。”

李智云转身面对着众官员,继续道:“我在查阅书生娘子失踪案的卷宗时,发现该案卷宗极其简单,只有一页纸,上面写着牛大的目击证词和‘寻找无着’四个字。我当时就想,但凡一件关乎人命的案子,不该如此潦草轻率地就此结案,即便是编造谎言,也应该把卷宗做扎实些。他如此潦草马虎,难道就不怕以后上司复查时,一眼就看穿吗?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个人在等待一件事,这件事发生以后,就不会有人再追究这桩案子了。那么,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我又想起了周深留下的那首诗。我一直有一种直觉,那首诗里一定隐藏着某种线索,只是我暂时还没找到破解它的密钥。”

“为了查明周深被害的真相,我将县衙里与周深关系密切的官员都找去谈话。在与洪主簿的交谈中,他无意中说自己借了周深的一本《周易义疏》。我当时就想,周深喜欢研究易经,那首诗的密钥会不会就藏在易经里呢?于是,我让洪主簿将那本书拿来。周深是初四晚上失踪的,我找到易经第四卦,苐四卦的爻辞是阳爻阴爻阴爻阴爻阳爻阴爻,如果将阳爻当1,阴爻当2,就会得到一组数字:122212。再将那首诗的第一句第1个字取出,第二句的第2个字取出,以此类推,就得到了一句话:后山有玄机也。显然,这就是周深在诗中隐藏的线索。”

“于是,我派司马张正去了阴华山的后山。张正在普宁禅寺的后院,发现了藏有兵器和旗幡的库房。”李智云说罢,对旁边的几名士兵示意了一下,那几名士兵将写有“大乘佛国”、“大乘皇帝”和“弘法”的旗幡展示出来。

“啊?!”堂下惊呼声再也压抑不住。官员们个个面无人色,目瞪口呆地望着那些绣着大逆不道字眼的旗幡,仿佛看到了抄家灭族的祸事。

李智云接着道:“后来,我听说徐县令要举办斋会,又派张正扮成一名云游僧,进入阴华山的一座寺院。张正从一名醉酒僧人口中探知,高昙晟打算趁斋会之机,带领五千僧人胁迫信众发动叛乱,杀死县令和所有官员,然后攻打兵营,进而占领夏县县城,成立大乘佛国,自立为大乘皇帝,封尼姑静宜为邪输皇后,改年号为‘弘法’。本王得知高昙晟的阴谋后,连夜派宇文将军持总管府令牌,去邻近州县调来了一万士兵。后来的事,大家都亲眼看见了。”

李智云说到这儿,众官员窃窃私语。徐铁成更是心头剧震,慌忙跪下施礼道:“多亏楚王慧眼识奸,应对得当。否则,我等夏县官吏,皆要丧命于这帮秃驴手中也!”众官员一听,也都纷纷下跪拜谢。

李智云连忙让大家起身,然后道:“我们再说说周深被害之事吧。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周深无意中发现了高昙晟的图谋,想去县衙报告上司。但是,他不知道县衙里有没有高昙晟的同谋,为了预防万一,他写下了那首诗,然后离家去了县衙。我查了那晚的值更记录,那晚当值的正是王行本。”

“胡说,周深那晚根本就没去过县衙。”王行本还想抵赖。

李智云瞅着他道:“可是,附近有一居民看见他进了县衙。王县尉,你是否要查看一下他的证词?”王行本一听,脸上的血色彻底褪尽,惨白如纸,再也无话可说。

“周深进了县衙后,把探知的情况禀报了王行本。王行本为了稳住周深,让他回家等候消息。周深离开后,王行本到县衙的柴房中拿了一把斧头,尾随周深,在五尺巷中杀害了他。当时由于太过匆忙,王行本只清理了地上的血迹,而忘了清除溅在墙壁上的血渍。”

“为了处理周深的尸体,王行本套了一辆驴车,放上尸体后,上面再盖上木柴,然后赶着驴车出了东门。此情况有东门守卫作证。”

于是,一名兵士被召唤了进来。他施礼后道:“各位大人,小人是东门守卫,本月初四晚上戌时至丑时在东门当值。当晚三更时分,小人看见王县尉赶着一辆车出了城门,说是要给舅舅家送柴禾。因为是熟人,小人就没有查验。”

守卫作完证出去后,李智云继续道:“王行本将周深的尸体运出城后,埋在了官道旁的一座山丘之上,而那把行凶用的斧头,被他丢弃在附近的一条山涧中。”他说着从案几上拿起一把斧头,“这是王将军带领士卒找到的,经洪主簿辩认,正是县衙柴房中丢失的那把。”

李智云说到这儿,徐铁成拱手道:“楚王,您说王行本与高昙晟串通谋反一事,可有实证?”李智云看向王行本,道:“王县尉家有一间密室,布置成了佛堂,里面藏了些什么东西,王县尉本人心里最清楚。”

王行本一听,猛地抬起头,瞳孔扩散,眼中所有的侥幸、强硬、伪装瞬间粉碎,只剩下无尽的恐惧和绝望。冷汗已不是渗出,而是如溪流般从额头滚落,浸湿了衣领。他整个人像被抽去了所有骨头,彻底瘫软下去,全靠两名侍卫架着才未倒地。

就在这时,堂外传来一阵铿锵的甲胄之声。宇文歆大步流星跨入堂内,战袍上沾染的烟尘与暗沉血渍犹未干涸。他行至李智云近前,抱拳沉声道:“禀楚王!妖僧之乱已平,高昙晟并其党羽悉数被擒!”

“好,即刻将他们押入大牢,严加看管!”

宇文歆领命方退,张正又悄无声息地近前,俯身凑到李智云耳边,低语数句。李智云神色微动,转向下方惊魂未定的众官员,尤其是面色灰败的徐铁成,声音放缓了些许,却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力量:“徐县令,各位大人,且随本王移步堂外。”

众官员心中惴惴,依言鱼贯而出。刚踏出大堂,午后略显刺目的阳光便倾泻而下,与堂内的昏暗形成鲜明对比。只见兵营大门方向,几名军士正引着三名女子缓缓走来。她们衣衫褴褛,步履蹒跚,身形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单薄脆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长期的囚禁使得她们面色苍白如纸,眼神怯懦躲闪,不敢直视众人。

李智云朗声道:“诸位大人,这三位女子,便是张司马带人从魔窟中救出的无辜受难者!”

徐铁成凝目细看,心脏猛地一缩,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那个鬓发散乱、形销骨立的青衣婢女,不正是夫人贴身侍女小香么?他几乎是踉跄着扑上前几步,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小……小香?是你吗?真的是你?!”

那女子闻声浑身一颤,呆滞的目光循声望去,看清来人后,眼中瞬间蓄满了泪水,如同断线的珠子般滚落。她踉跄扑前,双腿一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尘埃里,未语先哽咽,发出破碎的哀鸣:“老爷……老爷!奴婢……奴婢还以为今生再也见不到您了……”

徐铁成慌忙弯腰想扶起她,手指却抖得厉害。他心中那份不祥的预感越来越浓,几乎要将他淹没,声音嘶哑地追问:“快说!夫人呢?夫人她在哪里?!那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小香被扶起,泣不成声,断断续续地诉说:“那日……那日奴婢陪夫人去隆兴寺进香……本来一切顺利,烧完香正要下山……有个僧人过来,说……说夫人的虔诚感动了佛祖,佛祖降下法旨,要夫人去后殿亲领……夫人信了,便跟着去了……谁知一到后殿,突然就冲出来几个凶神恶煞的和尚,把我们都抓了起来,关进了一间没有窗户的黑屋子……”

徐铁成听得目眦欲裂,呼吸急促:“后来呢?!夫人她怎么样了?!”

小香脸上血色尽褪,眼中浮现极度的恐惧与屈辱,牙齿咯咯作响:“后来……后来……每到夜深,就有一个脑满肠肥、油光满面的妖僧……他……他进来就……就凌辱夫人……夫人她……”她说不下去了,只是拼命摇头,眼泪汹涌而出。

徐铁成如遭五雷轰顶,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他死死抓住小香的胳膊,像是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从喉咙深处挤出绝望的嘶吼:“夫人她到底怎么样了?!你说啊!”

“夫人……夫人她不堪受辱……几个月前……就……就绝食自尽了……”小香终于哭喊出来,声音凄厉刺耳。

虽然早有最坏的预感,但亲耳听到这残酷的真相,徐铁成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耳边所有声音都迅速远去,只剩下一片嗡嗡的鸣响。他张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有一声扭曲变形、不似人声的哀嚎——“夫人!!”——随即整个人如同被抽去了脊梁骨般,直挺挺地向后倒去,重重瘫倒在地,不省人事。

李智云一见,立刻厉声吩咐:“快!将徐县令抬进去,唤医官好生救治!”现场顿时一片忙乱。此时,早有眼尖之人认出了另外两名女子正是失踪已久的书生娘子及其丫鬟,已飞快跑去报信。不多时,书生发疯似的跑来,见到失而复得的妻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夫妻二人劫后余生,紧紧相拥,放声痛哭,那哭声中有无尽的委屈、后怕,也有失而复得的狂喜,闻者无不心酸侧目,唏嘘不已。

平定了高昙晟的叛乱后,李智云和宇文歆就要离开夏县,去下一个州县巡查了。次日清晨,天色微熹。李智云一行人马走出城门,丁县丞、洪主簿和其他几名县衙官员早早候在官道旁相送。丁国义率先走上前来,拱手道:“楚王殿下,徐县令……他已打听到夫人埋骨之处,今日一早便独自祭奠去了。他命下官等在此,代他恭送王爷及诸位将军,感激王爷救我夏县于水火,亦……亦为他寻得真相之恩。”他的声音沉重,带着悲悯。

李智云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王行本呢?可曾画押认罪?”

丁县丞面露难色,摇了摇头:“尚未……此人甚是顽固。但铁证如山,由不得他不认,只是时间问题。”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沉痛,“下官与他共事多年,早知他笃信佛释之教,常去寺院布施听讲,却万万想不到……竟会被妖僧蛊惑至如此走火入魔的地步!竟做出这般……这般骇人听闻、人神共愤之事!真是……可悲,可叹,又可恨!”言语中充满了惋惜与不解,更有一丝对人心叵测的寒意。

李智云望向远处阴华山朦胧的山影,默然片刻,才缓缓道:“心魔滋生,外邪方易入。非佛之过,乃人之咎。罢了,好自为之吧。”说罢,他拱手欲作别。

恰在此时,城门洞内骤然响起急促如擂鼓的马蹄声!一骑快马如离弦之箭般冲出,卷起滚滚黄尘,直冲到李智云马前方才猛地勒住。马上斥候满面风尘,嘴唇干裂,不及喘匀气息便滚鞍下马,单膝跪地,声音因急促而嘶哑:“禀楚王!晋阳八百里加急军情!刘武周大军已经南下,兵锋直指并州!齐王殿下令您速回晋阳!”

李智云闻言,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大声道:“好,改变行程,速回晋阳!走!”他朝丁县丞等人微一拱手,转身踏蹬上马,猛地一撕缰绳,调转马头。

鞭声炸响,数十骑如一股铁流,轰然启动,沿着官道向北方疾驰而去,只留下滚滚烟尘,弥漫在送行官员们忧心忡忡的视线之中。

继续阅读:第四十四章 定计南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家父唐高祖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