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苏旦很快地就看完了卷宗上的内容,然后道:“魏少卿做事儿还真的是雷厉风行,这也才没几天时间,他居然调查清楚了这么多的事情。
真没有想到,区区一个私盐买卖,居然有如此多的朝中官员参与其中,真是有些触目惊心啊。
陛下接下来想要如何处置这些人?”
“处置?不,真没有想要处置这些人。”
武瑶摇头道:“苏爱卿应该很清楚,这些人在朝中的分量,如果只是牵扯到一两个朝中官员的话,不管是谁,朕都能够毫不犹豫地把人给处置了。
可牵扯到了这么多的朝中官员,甚至还牵扯到了朝廷的禁军,那就不能轻举妄动了。”
“难道陛下就这么算了?”
苏旦道:“陛下,臣说句不该说的话,这些人,全都是在挖大周朝廷的墙角啊,他们贩的不是私盐,而是在打劫大周朝廷的盐税!”
“既然苏爱卿对他们这么痛恨,那朕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你去做,让你去处置这卷宗上的人如何?”
武瑶笑着问道。
“呃……”
苏旦道:“呵呵,陛下,臣是左相,管的礼部吏部和户部,监察朝中官员的事情,怎么也轮到臣头上啊,陛下如果想要处置这些官员的话,要么把他们交给刑部,要么把他们交给大理寺都成,让臣来做这件事情,有些不太妥当。”
“嗯?大理寺?那朕就把这件事情,交给现任的大理寺卿宋学真来处理,苏爱卿以为如何?”
“宋大人的能力还是有的,只是,他还是太年轻了,怕是很难压住朝中这么多官员啊!臣怕到时候一个处理不好,朝中那些官员会直接把大理寺给掀了。”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武瑶根本就没有给苏旦推脱的机会。
苏旦也清楚,武瑶为什么要选宋学真来办这件事情。
有些事情两个人都没有说明,但是双方都心知肚明。
“苏爱卿,你也看到了,大周的盐业糜烂如斯,是该想办法整顿一下的时候了。之前苏爱卿也跟朕提过,要改革盐制的想法。
不知,这么多天过去了,苏爱卿你那边,有没有想好改革盐制的具体办法?”
武瑶问道。
“改革盐制的具体办法,臣也没有想得太明白。”
苏旦道:“臣之前以为,即便是有不少世家参与进了贩卖私盐之中,只要朝廷下决心去整顿,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阻力的。但是,现在看了大理寺递上来的卷宗,臣还真的是没有太大的信心了。
毕竟,现在查出来的参与到私盐买卖中的朝中官员,都有好几十个了,没查出来的又有多少呢?
朝中有如此多人,都在私盐买卖中获利。
朝廷如果要整顿盐业,改革盐制,那他们肯定是会拼死维护自己的利益的。
整顿盐业简单,但想要整顿盐业,必须得先整顿朝堂才行。”
“说得简单,整顿朝堂。苏爱卿,你是大周的左相,要不朕给你机会,让你来整顿大周的朝堂,你意下如何?”
“臣惭愧,臣能力不济,无法担此重任。”
“呵呵……”
武瑶笑了笑道:“苏爱卿,朕听说,河东道那边的私盐买卖很是发达,大周各地的盐商,不少都会派出商队,通过河东道进入草原,把盐卖到草原上去。”
“臣也有所耳闻!”
苏旦装作不解地问道:“陛下为何突然提及河东道?”
“很简单,现在河东道即将面临突厥人的进攻,草原上的那些人,吃着我们大周的盐和粮食,却反过来劫掠我们大周,朕觉得,我们大周不能就这么被动挨打,也得给草原人点儿颜色看看。”
“陛下想要做什么?”
“封锁边境,禁止大周的商人跟草原通商。”
武瑶冷着脸说道。
“啊?陛下三思啊!”
苏旦道:“突厥人因为雪灾,没有足够的粮食,才不得不选择大举南侵,原本草原部落不一定都会听突厥人的,也不是都想跟着突厥人南侵,可要是我们禁止了跟草原部落的贸易,那他们就没得选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为了能够获得足够的生存物资,他们就只能够选择跟突厥人结盟,跟着突厥人一起南下。
如此一来,大周的北部边境,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跟他们通商,他们要南下劫掠,不跟他们通商,他们也要南下劫掠,我们大周为什么要选择跟他们通商?用我们大周的粮食来养活我们的敌人,然后让他们有更多的力气来打我们吗?”
“陛下,臣以为,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不但不能禁止通商,反而要加大跟草原的通商力度,想办法尽量地拉拢草原上那些中立的部落,减少我们在北边的敌人数量。
我们甚至可以想办法拉拢一部分草原部落,想办法扶持他们的,让他们跟突厥人争斗,只有让草原上乱起来,我们大周才能够得到安宁。”
“想法是好的,但是如何才能够让草原各部落乱起来呢?”
“通商啊!”
“以前大周又不是没有跟草原通商。”
“臣说的通商,跟之前的有所不同。臣的意思是,我们可以选择跟一部分草原部落通商,把他们扶持起来,让他们去劫掠其他的草原部落,把劫掠来的牛羊物资,用来跟我们换取中原的粮食盐和布匹什么的……”
“这不都一样吗?”
“不一样,只要让草原人有了能够获取到足够物资的途径,让他们形成习惯,他们慢慢儿地就会依赖跟大周的通商。
到那个时候,他们不但不会来打我们,甚至还会想办法主动地维持这个商道,毕竟,维持住了商道,就是维持他们自己的利益。”
“行吧,你说的这些朕大概明白了一些,但是,想要做到这些,是需要时间的,现在对于我们大周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什么分化草原部落,让他们内 斗,而是想办法守住北境,打退即将到来的突厥人。”
“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