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简章
正经的老五头2021-07-26 19:041,558

  昨夜又是一番拯救大明子民的场景。

  第二天一早万历迈着轻快的步伐,嘴里哼着小曲乐呵呵地来到了书房。

  宋应星和张一修正专心致志地翻看手里的书籍,全然没有感觉到朱翊钧的到来。

  朱翊钧看看了封面,一把抢过来宋应星手里的《春秋》撕破:“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看这种不入流的闲书?”

  宋应星茫然地看着朱翊钧,闲书?。

  要知道《春秋》一书是科举必考书之一,其价值无异于后世的必修教科书。

  “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能有什么出息?跟为师上街,为师来教授你们真正的学问。”

  朱翊钧领着两个不情愿的徒弟一路来到了城门外。

  这一路走来,少不了街上的行人指指点点,什么难听的都有。什么“不学无术,别人都在学习,你们却出来游玩”,什么“浪费父母的钱财甘心做个登徒子”……

  两个人头低得更低了。

  “现在,朕……为师要考考你们。为师在西山有一处煤场,急需招募工人,但是该怎么做才能招到最适合的工人呢?”

  张一修转动了一下小脑瓜,开口说道:“弟子可写一篇招工赋,贴于人流必经之地,想必不出三日矿工必汲汲于此。内容弟子都想好了,今国富而民安,物阜而民丰,然近日突降大雪,可谓是……”

  朱翊钧看着满地冻得瑟瑟发抖,聚在一起的上千号灾民,听着张一修嘴里的《招工赋》,越听越觉得刺耳,一巴掌甩在张一修脸上。

  “豚狗不如的东西,你看看这些灾民哪个像是认识半个字的人,你在这里污言秽语,谁能听懂?”

  张一修委屈着捂着脸,心里想我这文采不错啊,怎么就成污言秽语了。

  “你呢?”朱翊钧斜着眼看向宋应星。

  眉头都拧成疙瘩的宋应星说道:“弟子觉得张师弟的《招工赋》文采确实斐然……”

  朱翊钧举起了左手,但转眼一想万一把这个大科学家脑袋打坏了,我就成历史罪人了,只好缓缓放下。

  “今天为师就给你们上一堂生动的民生课。”

  说罢朱翊钧叫来李五一告诉他事情的原委。

  李五一淳朴地笑了,胸脯拍的直响。他走到官道,把手握成喇叭状:“中兴煤业招工了!一人一两银子,包吃包住!”

  只见乌央乌央的人群争先恐后地朝着李五一跑来,瞬间李五一身边围得水泄不通。

  李五一一边陪着笑脸回答疑问,一边指挥着灾民排队,说的口干舌燥的他却没有感到一点劳累。

  朱翊钧欣慰地看着灾民,先救这一批再说,剩下的徐徐图之。

  朱翊钧拍了拍瞠目结舌的两个傻徒弟,两个读了几十年书把书读傻的孩子。

  “书籍里确实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但是读死书是要不得的,要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书本里的知识,”朱翊钧照顾了两个傻徒弟的理解能力,顿了顿继续说道:“对于每个不同的人群我们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思维,而不能脱离实际纸上谈兵。”

  说罢朱翊钧向人群里的李五一挥了挥手,坐上马车离开了,留下了两个三观崩坍的傻徒弟。

  能悟到多少就看他们自己了。

  ……

  越来越多的灾民拖家带口前往西山,对于无依无靠的灾民来说,仅仅管吃管住两项就足够吸引人了,更不用说每月还能领到一两银子的月钱。

  虽然挖煤的工作是又脏又累,可是在这大灾之年俨然成为了一个香饽饽。

  对于灾民来说,每天最盼望的时刻就是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后在食棚里吃上一碗热乎的饭,有时候是糙米,有时候是玉米窝头,灾民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回想起做灾民的日子简直恍如隔世。

  很多灾民纷纷以在西山挖煤为荣,一传十,十传百, 原本默默无闻、人迹罕见的西山竟然成了人人口中的一座长满粮食和摇钱树的“圣地”。

  宋应星和张一修也时常前往西山,教授灾民中的孩子一些简单的比如《三字经》的书籍,每个灾民看到二人都会恭敬地鞠躬,喊声先生好,举人的身份在这里成为文曲星一样的存在。

  寒风瑟瑟的京城内售卖木炭的商家渐渐变得冷清起来,除了几个相熟的地主老爷和在京官员,基本看不到再多的顾客了。

  一排排仓库里排列着应该早就卖出去的木炭,原本水火不相容的各大掌柜围着火炉,坐到一起商讨起了对策。

  嘎吱一声,门开了,一个贼眉鼠目的人侧着身子走了进来,随手迅速地关紧门,生怕外边的冷气倒进来。

  “各位掌柜的,小的查清了。”

继续阅读:竞争对手的抗争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我是昏君我摊牌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