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礼束脩
正经的老五头2021-07-26 18:141,706

  春闱即将临近。

  原本人声鼎沸的茶楼、戏院也变得冷清起来,店里的小二百无聊赖地趴在案桌上发呆。

  街上的行人中很难再见到背着藤木书箱、行色匆匆的书生,却而代之的是客栈和会馆中传来的读书声。

  每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都感受到无形无穷的压力袭来,几十年的寒窗苦读,几十年的悬梁刺股,每个人都盼望着一举成名天下知,但又担心举头空羡榜中名。

  焦躁不安的气氛笼络了大半个京城。

  四合院里的宋应星和张一修向墙上的至圣先师孔子画像九叩首后,又恭恭敬敬地叩拜朱翊钧,第一次行了拜师礼。

  坐在高堂上,浑身不自在的朱翊钧看到两位虔诚的徒弟手里提着礼盒,一把上前扶起二人,满怀期待地颠了颠礼盒。

  “都说了不用补什么拜师礼,客气什么,都是一家人,哪有爹贪儿财的道理。对了,里面是什么,还挺重的。”

  大弟子宋应星热情地介绍道:“恩师,盒中之物乃六礼束脩,这两颗芹菜寓意为勤于好学,这一包红豆寓意鸿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

  “嗯?这就完了?里面不是说按照规矩还得藏点金条银锭啥的,就算是银票也可啊。”

  朱翊钧一听说都是这些值不了几个大子的东西,不耐烦地打断了宋应星的话。

  宋应星和张一修面面相觑,这是从春秋战国就传承下来的规矩啊,我们哪里做错了吗?

  “你们这些个旧时代的穷酸书生明明兜比脸还干净,嘴硬的非要把一堆不值钱的玩意编出花来,别说了,别说了,为师脸上无光啊。”朱翊钧感叹道。

  张牛子站到一旁笑弯了腰,心里对朱翊钧是佩服极了,讽刺人这种事没有人比我的亲爱的主子再擅长了。

  “来,看看为师给你们准备的回礼吧,”朱翊钧从怀里掏出来一把银票,抽出来两张交给二人:“看好了,一人五十两,谁也别争,谁也别抢。”

  宋应星和张一修俩人对了对眼,低头看了看银票,仿佛一切都在梦里。

  只听说过拜师给老师送礼的,倒贴的倒是头一回见。

  张牛子眼巴巴地看着银票,心里止不住的醋意上涌。

  朱翊钧翘着二郎腿,豪爽地摆摆手:“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要客气嘛,背井离乡,人生地不熟的难免需要一些。”

  “弟子多谢恩师,恩师大恩大德……”

  “停,停,停,肉麻的话就免了,话说会试你们准备的如何了?”

  宋应星踟蹰了半天,畏缩缩地小声说道:“不瞒恩师,弟子天生愚钝,资历平平,这是弟子第六次进京……前些日子又耽误了学业,这次恐怕……恐怕……”

  这意思表达得非常委婉,基本就是凉凉了。

  朱翊钧叹了口气,眼睛看向张一修。

  张一修一脸从容地说道:“弟子虽说是第一次进京赶考,但一直都在鞭策自己,勤奋不懈,此次春闱若是运气好一些,或能入榜。”

  听罢二人的叙述,朱翊钧感到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将茶杯摔在地上,二人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跪下认错。

  朱翊钧大声斥责道:“我希望我朱翊钧的弟子从拿起书本的那一刻就记住,你的目标只有一个——状元!”

  “你看看你们师兄二人一个比一个窝囊,连最起码的自信都没有,如何堪当重任,简直是愧为我朱翊钧的徒弟!”

  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捡碎片的张牛子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若有所思地说道:“国子监有一个锦衣卫千户,专门负责监视科举考官的。”

  恩?

  朱翊钧眼前一亮,突然忘了大明皇帝手里有两个直属机构,一个是东、西厂,一个是锦衣卫,这两帮人无异于顺风耳千里眼,专门替皇上监视百官和办各种杂事的。

  而这国子监自晋武帝司马炎创办以来一直既是历朝历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如果能拿到会试真题,那岂不是爽歪歪?

  复习神马的,见鬼去吧!

  想到这里,朱翊钧不动声色地哦了一声。

  心领神会的张牛子已经悄悄地谋划起偷试卷的方案了。

  地上的俩人大概也是听明白了,但是转眼一想,莫非这是皇上师父故意设置的一道考验,意在考察我等的心术是正是邪。

  想到这里,二人争前恐后发出了声音:“恩师,万万不可,科举一事乃千秋大计,我们师兄二人必发愤图强,哪怕是头悬梁、锥刺股也在所不惜!可科举一事一旦失信,后果不堪设想啊。”

  回过神来的朱翊钧长舒了一口气,是啊,科举的核心生命力就是公平公正,一旦失去这一点,穷苦出身的孩子将难再出头,国家政权的威信也会面临着崩塌,我这个小皇帝也做到头了。

  怎么差点就忘了呢,坚决不能相信张牛子的任何话。

  这帮阉人做事向来是顾头不顾腚。

  欣慰的朱翊钧笑吟吟地说道:“莫急,为师为你们请了一位绝世高人,当代大儒,相信你们有他学业定能突飞猛进,一路高歌。”

继续阅读:高人授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我是昏君我摊牌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