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关键的是,军统的特务人员已经渗透到各个作战部队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关键情报,整体实力非常强大。
否则,绝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如此详细的军事情况!
一天之内就消灭两名日军少将和上百名军官?
委员长听到这个消息,同样十分震惊,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内心充满了意外。
他的表情仿佛在瞬间定格,一动不动。
很显然,他对这件事有些难以相信。
要除掉一名日军将军,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绝对不小。
但这一次,李云龙竟然能在一天内歼灭上百名日军军官和两名将军,这样的战功实在太过耀眼。
委员长低声喃喃道:“真是让人意外啊,这个新一团又立下了这样的大功,不仅击毙两名日军少将,还摧毁了第四旅团的指挥部,这份功劳确实不小!”
“好!!”
“好!”
“实在是太好了!”
此时,委员长的情绪也变得十分激动。
因为他心里清楚,这样的军事战绩来之不易,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足以证明新一团和李云龙都具备非凡的实力。
他们的表现完全值得肯定!
戴笠接着说道:“是啊,虽说八路军平日里擅长开展游击战,但能取得这样的战绩,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算得上是一场重大胜利!”
“尤其是在单次战役中就击毙两名日军将军,自全面抗战爆发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司令情绪激昂地表示:“嘉奖必不可少!一定要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奖赏!”
“咱们不仅要给新一团正式下发嘉奖令,还得拨付两万块大洋作为奖励,好好犒劳、表彰这支队伍。”
“李云龙带领的新一团能拿下这样的战绩,对全军的士气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还能振奋人心,所以必须好好嘉奖他们!”
这话刚说完,戴老板当场愣住了。
以往八路军打了胜仗,最多也就得到一份嘉奖令,很少能获得军费或武器装备之类的物质奖励。
八路军唯一一次拿到物质奖励,还是在阳明堡机场战役期间。
当时为了配合正面战场的忻口战役,八路军在代县向日军机场发起了突袭,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夜袭阳明堡战斗。
那一次,129师第769团在当地群众的协助下,悄悄潜入代县南阳明堡机场,突然发起猛攻。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交战,共歼灭日军一百余人,击毁、击伤日军飞机二十四架,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正因为这场战斗打得格外出色,司令特意对769团进行了嘉奖,还同时给了两万大洋作为奖励。
要知道,过去八路军立下战功,司令通常只是口头表扬几句,最多发一份嘉奖令,现金和装备方面的奖励极为罕见。
也正因为这样,769团成了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一支获得司令现金奖励的部队,在此之后,再也没有其他部队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可现在,司令又打算拿出两万大洋嘉奖李云龙的新一团,这让戴老板感到格外意外。
毕竟戴老板跟随司令多年,对司令的做事风格和日常习惯都十分了解。
“哈哈,这场仗打得太漂亮了!狠狠打压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还展现出了咱们抗日部队的威风,干得太棒了!”
单场战役就击毙两名日军少将,这样的战果着实让司令又惊又喜。从这也能看出司令是真的开心,不然也不会拿出两万大洋作为嘉奖。
司令看到戴老板脸上满是惊讶的神情,大声说道:“雨农,你或许会纳闷,我为啥要给李云龙的新一团两万大洋的嘉奖?不光如此,我还准备明天登报,好好宣传这次的胜利!”
进行大范围报道,既能扩大这次战果的影响力,还能对李云龙和新一团起到宣传效果!
大范围报道!
现金奖励!
从这些举动里,都能看出司令对这次战役的胜利成果非常满意和认可。
但戴老板心里还是有些疑惑。
不过他没有把疑惑直接说出来。
戴老板说道:“李云龙的新一团在一场战役里就击毙了两名日军少将和上百名军官,取得了这么丰厚的战果,确实该好好嘉奖他们!”
司令是个心思细腻、精明能干的人,看到戴老板这副模样,自然明白他心里有疑问,于是开口说道:“雨农,你是不是觉得奇怪,我这次为啥又嘉奖又宣传李云龙的新一团?”
戴老板说话很有分寸,回答道:“司令您这么做,肯定有您的道理!”
司令笑着说:“雨农,你就是这性子,有话总不敢直接说出来。”
戴老板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还是楚云飞的师弟,同时也是司令身边重要的得力助手。
机缘巧合之下,戴老板开始长期从事特工和间谍相关工作。由于他平时行踪隐秘、难以捉摸,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他为亚洲的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史上最神秘的人、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的海因里希・希姆莱,还有“特工王”等诸多称号。
而且,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不管是日军还是汉奸头目,最害怕、最忌惮的就是军统局。
因为军统局曾多次组织暗杀行动,除掉了不少汉奸和日军高层人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不过,戴老板这个人性格上有多疑的特点,而且在面对司令时,也总是显得小心翼翼。
“雨农,你应该也清楚,现在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敌我双方陷入胶着状态,分不出胜负。”
“也正是在这样的局势下,很多民众甚至一些部队都觉得抗战没希望了,想把日军赶出中国不是件容易事,所以目前全国上下对抗战普遍有着一种消极情绪!”
“这一点情况,我是知道的!”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和武汉先后失守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日军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兵力不够,不得不调整侵华策略,逐渐把主要兵力用来对付在敌后战场活动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于正面战场的抗日部队,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策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阶段的局势确实处在一种非常尴尬的状态。
在抗日战争刚刚爆发的阶段,全国各地的地方武装力量大多能够与国民党中央军并肩作战,一同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但随着战事进入相持阶段,地方势力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他们开始倾向于避开正面战斗、保全自身实力,甚至有不少地方军阀的首领私下与日军进行过接触。
以第二战区的阎锡山为例,他就曾经在暗地里与日军有过秘密往来。
实际上,这些情况,司令是完全了解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地方势力消极避战的局面,核心原因在于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日军实力过于强大,根本没有战胜他们的可能。
因此,当前若想提高军队的士气、激发民众的抗日斗志,让大家坚定抗战到底的信念,就必须着重宣传某次战役的胜利,让全国民众和所有抗日军队都明白,抗战胜利并非遥不可及,日军也并非无法战胜。
“所以,要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必须大力宣传这次抗战的胜利成果,让全国百姓和抗日部队都知道,我们有能力将日军彻底赶出中国!”
戴笠(常被称为“戴老板”)思维敏捷,很快就领会了司令的意图,随即说道:“委座深谋远虑,确实应当进行大规模宣传。”
司令的目标十分清晰,就是借助李云龙所带领的新一团在此次战役中的作战成果与表现,来鼓舞全军士气、凝聚全国人心。
无论面临多大困难,抗日战争都必须继续坚持下去!
当前的局势,确实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
“雨农(戴笠的字),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立刻联合我们掌控的几家报社,对这次胜利展开大范围宣传,一定要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起到提升士气、凝聚人心的作用,同时还要让以中央通讯社为核心的报纸对这件事进行重点报道。”
1924年 4月 1日,台湾中央通讯社在广州(别称羊城)正式成立。成立初期,该通讯社规模较小,设备也比较简陋,还曾跟随军队参与过北伐战争。
到了 1932年,中央通讯社迁至南京(别称金陵),此后逐步发展壮大,不仅在国内各地设立了 23个分支机构,还在国外设立了 4个分支机构,构建起了覆盖广泛的新闻采集网络,并且配备了电台,能够与国内外进行电讯传输和广播交流。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通讯社的办公地址先迁到了汉口,之后又转移到了重庆(别称山城)。
很明显,这是司令直接掌控的主流通讯社和报社机构。
戴笠连忙点头答应:“好的,我清楚该怎么做了。”
“好啊,哈哈哈!”一想到新一团在此次作战中的出色战果,司令脸上便露出了笑容,还忍不住接连说道:“居然歼灭了两名日军少将,这绝对不是一场小规模的胜利,真没想到一个普通的团能打出这么出色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