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军中奸细屡传讯 兄弟情深千里计(六)
信笔行书2025-07-02 21:493,372

  三兄弟走到密林中,伏羲又是一拜,道:“大哥,兄弟罪该万死,罪恶滔天,不听大哥之言,误走妖道,已然无法自拔。”

  季天翔将他扶了起来,道:“如今朝纲败坏,力牧不仁,兄弟南走挂帅,对之相抗,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伏羲一愣,抬头望着他,只见他满脸笑意,甚是嘉许,惊道:“大哥,难道……你认为我这么做,没有错?”

  季天翔轻轻叹了口气,道:“北国社稷,太过复杂,力牧势力现已经根深蒂固,想要除去他又谈何容易。兄弟你在南山称为一霸,他日大举北伐,一可对世间奸恶兴师问罪,讨回公道,二可斩杀叛臣逆寇,为我家世洗脱羞耻。兄弟,你又何错之有呢?”

  伏羲道:“但南国生灵,为北国民众所不能容,万般恶孽,皆由南国而起,这……”

  季天翔道:“南国生灵,为北国民众所不能容。那么北国生灵,南国就能有所容忍了么?万恶皆由心生,因欲起。年载大战,哪一仗不是因为猜疑与贪欲?再说,天下大势,二虎之厄无法豁免,征战杀戮,也是再过正常之事。但这其中关键在于谁得人心,谁不得人心,谁施仁政,谁不施仁政。天下黎民,交托给谁之手,方能祥和安泰,四海平升。兄弟,你知道么?”

  伏羲听他这般语重心长的温言道来,心中茅塞顿开,所有困惑之处皆尽索解,哭道:“大哥,愚弟受教了。”

  季天翔含泪笑道:“我们三人,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大哥与三弟此次前来,特来授你一计。”

  伏羲怔道:“大哥,既然是来助我,那为何又这般对待南山将士?”

  季天翔与季昊对望一眼,大笑道:“我不施此下策,又如何能将你这大名鼎鼎的飞骑将军邀请过来?惭愧的是,二弟麾下将士个个性情坚定似铁,捧将如命。我原本想着试上一试,激出一二胆小鼠辈前去相邀,哪知兄弟麾下鼠辈没有,英雄好汉,却是大有所在。”

  伏羲听他这般夸赞自己部将,简直比夸赞他自己还要欣喜万分,喜道:“大哥,有你如此一言,可算是对愚弟一顶莫大的高帽了。”

  季天翔正色说道:“兄弟,你知不知道,南山诸将藏有内奸?”

  伏羲道:“不错,我听凌烟说过。本想着叫她帮我查出此人,哪知……”,说到这里,想到与凌烟在密林中的事情,不由得脸色一红。

  季天翔道:“正因为如此,你现下每一步均需出人意表,才能免受敌将牵制。军中各等变故兄弟应该知道,大难当头,一人起身逆言,万人随后呼应。”

  伏羲沉头说道:“正是,大哥可有良策?”

  季天翔道:“敌军份三路而攻,此咸阴山,才是重中之重。又因有奸细快报,北国大军转瞬既至,你原本的计策,也不如何行得通啦。”,顿了顿又道:“我教你一计,调遣人马伪装成商贩,在市集,河流收集些死鱼烂虾投入河中。敌军来到,见到鱼虾坏死,定然会料到你等在河中投毒,因而不敢食水。”,他望了望天空,只见骄阳如火,流金铄石,叹道:“鱼虾尸体积多,天气燥热生闷,转眼间,便由一场瘟疫,北军自然百难提防,可惜的是,你南军也不免受些池鱼之殃。”

  伏羲抱拳说道:“愚弟受教了。”

  季天翔道:“如今天都城中的一些变故,可能你还有所不知。天命真言可否知晓?”

  伏羲点头道:“大哥,怎么了?”

  季天翔道:“天命真言中的二十八字,分别印证了,大劫来临时的种种异象,所谓:‘血雨天降万物醒,灵兽祭锥风云变;水火融现轮回界,采石补天血咒生。’,真不知大劫来临时,天地间会变成什么样子。”

  伏羲道:“愚弟也不能得解。究竟谁会触发天劫大祸?我们又如何提防?”

  季天翔摇头说道:“我也不知。大劫中的第一兆还未显现,但第二兆却已经出来了!”

  伏羲一惊,道:“大哥指的是‘灵兽祭锥风云变’?”

  季天翔道:“不错,灵兽有了,神锥也有了,两者尽数落到了力牧手中。”

  伏羲道:“我瞧这件事情多有蹊跷,或许是力牧发出妄言,故意做作的蛊惑世人之举。”

  季天翔道:“此事确实不假。当年蚩尤冒着身家性命,就为了在宋山之中取得神锥。那柄其实正是力牧手中的那一柄。而蚩尤临死之前,曾扬言百年之后会天降灵物,奇就奇在了这一点,为何这两者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了天都城。由一名货商,呈给了力牧!”

  伏羲道:“是当康?难道天命真言中,提到的天劫,到了现在,已经显现出来?”

  听到天劫二字,季天翔脸色一白,悠悠说道:“得灵物者,得天下……罢了,今日咱们兄弟相见,就别提天劫不天劫的。好了,我与三弟,离开天都城多日,再不回去,只怕母亲会遭人算计。”

  伏羲道:“大哥,如果有朝一日,我领兵打到天都城外,那时……,那时,我又该如何。”

  季天翔哈哈一笑,道:“好兄弟,那时候大哥必定替你斩杀护城大将,在天都城中,我们兄弟三人再行畅叙兄弟之情。”

  伏羲目送两兄弟远去。心中暗想:“既然大哥也对我此举甚是嘉许,我又有何惧?”,想到季天翔为他提出一计,脑中飞快转动,心中一又生出一计。与魍魉等将回到咸阴山,一齐商讨军事。

  当晚,召集文臣武将来到主帅营帐。

  伏羲说道:“咸阴一役,我军志在必得,众将士可有良策?”

  众将士各自说出主意,但这咸阴山地势复杂,层山叠嶂,各将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优劣,林林总总,争执难下。

  伏羲道:“如今粮草充足,唯独水源相距颇远,不易获取,是也不是?”众将到是。伏羲道:“北国大军不日既至,他们与我们一般,仅有数山相隔,取水也甚不容易,但若我等将洵河堵截,又会如何?”

  魍魉心中甚是诧异,暗想:“元帅早些天密令我堵截洵河,为何这事将这种军要机密公之于众?”

  伏羲淡淡一笑,道:“魍魉将军,我昨日给你调兵两千,密往洵河,前去执行此事,我给你再调三千人马,现在命你在七日之内,无比将洵河下流尽数堵截,叫敌军水源枯竭干瘪。”

  魍魉一惊,急道:“元帅,我南国将士虽然身强力壮,洵河也非宽广深测,但筑坝分流,投石封河之事,工程浩大,纵然五千精兵合力,也绝非数日之功啊。”

  伏羲脸色一沉,厉声说道:“军令在此,有何人不从?我现命你七日之内,洵河若不断流,作为慢军之罪,与你拿五千将士,一同斩首示众。”

  魍魉脸色一变,心知元帅现在在众将面前这般说出,自然不会再稍作更改,何况军令如山,逾期不成,必遭严惩,默然说道:“末将领命!”

  伏羲目望四方,见数十将士谋臣,脸现畏惧之色,料到自己适才言语过重,以致人人畏惧。随即对聿贤说道:“此间大小路途共有十二处,这十二处均能行军偷袭,我军如何分配,才能防守得周全?”

  聿贤道:“回元帅,共有行军大路三条,密林小路五条,山谷狭道四条,其中山谷隘道有两处中间宽口窄,地理极易遭受奇兵突击,不可不防……”

  伏羲打断道:“兵法云,防周则寡,防疏则众。堂堂十五万大军,驻兵重守一处,敌军则会从虚侧而入,我等还需从中抽出三万人马作为掠阵后用,你再行算计。”

  聿贤心中打了个突,脸色一变,道:“如此算来,我军确实再无一处可以稳守,除非……”

  伏羲饮了口茶,道:“除非什么,但说无妨!”

  聿贤道:“除非再行寻族长调配十万兵马,才可稳守咸阴。”

  伏羲将茶杯,往木案上一摔,冷哼一声,道:“十万兵马,从何而调?咸阴之利,关系整场战役,此处一旦失守,我南山皆处被动,又如何可以轻易丢了?”,谋臣武将听他历声断喝,正襟危坐,人人自危。伏羲一一扫过,冷冷说道:“难道没有良策?”。

  聿贤脸色一变,忽道:“回元帅,末将有一计。”

  伏羲见到是聿贤,脸上微露喜色,道:“何计?”

  聿贤道:“臣昨日办理完军务,与部将勘察地势,如今想起,林中有两条小路,杂草齐腰,茂林成阴,正好借着秋季生热,天干物燥,我等可用野火堵截。火势随风,浩大宽广,不需多时即可漫山遍野,而且烈焰焚天,保证敌军纵有天神相助,一月之内,绝无可行之理。至于峡谷隘道,有三处甚是曲折狭隘,末将只需带领千余将士,投石封堵,纵然北国太阴营中的将士大力气豪,隘窄小路又如何能有轻易搬运?另外,我军可以多设旌旗,多击雷鼓等等,用作虚张声势,叫敌军不敢轻易来犯,就算大举攻来,我等也有缓裕之机。”

  伏羲听到聿贤之言,对自己相差不多,其中部署周详细腻,显是早已经过深思熟虑,大是赞赏,问道:“既然早有良策,为何提前道出?”

  聿贤道:“末将之能,远不及元帅,哪敢轻易道出浅显愚策。”

  伏羲正色道:“三军之事,非我一人所能料及周全的?尔等不需自谦,为人大将,只有施展才略,心念周详,方能振兴三军,破敌制胜。”

  聿贤听他说到后来,语气变得温和的多,心中窃喜不胜,道:“末将领命!”

  伏羲道:“至于旌旗,雷鼓,也就不必了。我等既然已经封堵五处小道,敌军必然心中猜疑,做得面面俱到,反而令其疑上加疑。倒不如故示其弱,敌军反而不敢冒进。”,对虎头说道:“你且按兵不动,我另有要事交予你。”

继续阅读:第四十一章 计中之计殊不知 仓颉在侧反败事(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戟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