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微凉,江南雨后初晴。太阳懒洋洋的藏在天边的云层里,把吴江的大半边天染的一片殷红。
安里镇鱼栏街上,店铺邻里,五行八作,有烧饼铺、药铺、点心铺、当铺,当然,也有交不起铺保店租,在街面上耍把式卖艺的手艺人,打洪拳的刘师傅、做烙饼的王二哥、挑担子的李阿叔……街面上人们三五成群,店门口主顾们出来进去,煞是热闹。
1931年的民国,北边整天是打不完的仗,南边两个政府对峙,谁也不服谁,动不动就要陈兵前线,唯独东南五省在萧天济一家的努力下,仍保持着联省自治,倒是难得的一片太平光景。
林十一穿着身刚顺来的缎子面褂子,头发油光锃亮的从远处跑来,其养父崔小辫提着根麻绳鞭子在后面边追边骂:“兔崽子,你给我站那儿!”
民国都已经二十年了,竟还有人留着细长的金钱鼠尾辫,干枯发白的小辫子吊在脑后,跟崔小辫手里的大辫子一起晃悠着,十分的滑稽。
老军官踩着辆自行车迎面过来,打横在两人中间停住。
林十一顺势躲到了老军官的身后,大口的喘着粗气:“军爷,赶紧就我,辫儿爷要我的命啊!”
老军官喊:“辫儿爷,孩子又惹了啥事我不清楚,但是今天迎直属军进城,街面上不准见家伙,多少给我个面子吧。”
崔小辫年纪虽大,可体力却出奇的好,跑了这么久,气息是一点都没乱,字正腔圆的道:“军爷,谁来不来的我不管,这小王八蛋偷了当年贝勒爷赐给我的衣裳去会刘老板家的二奶奶,这要是不管,没准明天就能给我带个娃回来了!”
说着,崔小辫绕过老军官,抡着鞭子就朝林十一招呼了过去。
吴江城人尽皆知,这位“辫儿爷”是从宫里出来的人物,背景大着呢!只因躲避战乱,不得已这才到吴江讨生活。虽是遗老遗少,可崔小辫平日里非但不摆任何的架子,还乐善好施资助穷人,光是养在家里的孤儿就有十几个,林十一正是其中之一。
林十一反驳道:“我为啥去会二奶奶,你还不知道吗?是谁前两天卖药的时候答应二奶奶买十包药让我陪人家睡来着?给衣裳我的是你,给我梳这大油头的是你,好家伙,被人老刘撞见了,你倒不认账了,吴江城谁不知道你老崔做的是什么生意,你演给谁看啊你!”
就这么着,崔小辫追,林十一躲,俩人硬是把鱼栏街穿了个遍。
林十一是崔小辫在桥洞底下捡来的弃婴,捡到时裹着的衣服上绣了个林字,崔小辫便权当他姓林,因在崔小辫养的孤儿中行第十一,故唤一个“林十一”。十一大小在鱼栏街吃百家饭长大,谁家有忙都帮,谁家缺伙计就顶,鱼栏街百十家铺子,让他干了个彻底,街坊们又称他做“三百六”。
说来也怪,这娃娃与别个吃的一般的五谷杂粮,可却生的俊俏高大,一点没有江南孩子的书卷气,倒像是皇城里的洋大人。为这,街坊们没少开林十一的玩笑。
这不,林十一一路躲着,就有看热闹的老板出来架秧子:“呦,崔哥哥,又给娃娃找爹了是不是?”
“肉饼王,你等着的!躲过这茬我非往你家面皮里和半斤碱面,我齁死你个没脸皮的!”林十一一边躲着,一边还不忘了还嘴,可跑着跑着,却突然停了下来,愣愣的站在了原地。
萧清时带着部队迎面走来,一行人穿的是墨蓝呢子军装,脚上都蹬着锃亮的皮靴,外翻的领子,惹眼的武装带,头上戴着颗大大的青天白日。
林十一从小在古镇长大,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装扮,见到长成这样的人。
领头的这人斯文俊朗,英姿焕发,不像是驻守古城的兵痞子们那样流里流气,也没有教书先生那样文弱,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英气,不,该说是英雄气!
没等林十一仔细看看这人,崔小辫的大鞭子便抡了上来:“臭小子,我看你往哪跑!”
鞭子高举,林十一像个白条一般突然滑进军阵,猫在萧清时身后,萧清时见状,一个侧身,从腰间拔出佩刀反手一架,直接将大鞭子削成了两截。
“呦,这么好的钢口!”林十一喊了一声,正欲凑近细观,萧清时却已把刀收回了腰间,继而拿出配枪,顶在了正扑上来的崔小辫脑门。
安里古镇素有惯例,街面上打架不见铁器,这一掏枪一亮刀,算是直接破了这规矩,这一下,各铺面的掌柜的全都探出了脑袋,直勾勾的瞧着这事情的变化。
老军官把自行车蹬的嘎嘎响,飞也似的来到几人前面刹住,将萧清时的手按了下来:“辫儿爷,嘿嘿,这孩子军营过来的,不懂规矩,可不兴跟孩子生气呀。”
整二十年的民国,向来是民躲着兵走,能瞧见兵主动跟民讲道理的,也就这安里镇了。
崔小辫本就看不惯这民国的兵,一见又是个娃娃,气登时就上来了:“怎么着,几千年的规矩说破就破啦?娃娃怎么了?总统到了这安里镇都得下马,神气个什么劲儿啊!娃娃,今儿你有本事就对你辫儿爷开一枪,你看看这满街的掌柜老板,敢不敢冲上来跟你换换命,你一把枪能打死几个人啊?”
“一把枪?”萧清时轻轻扬了扬手,身后百十号人瞬间展开,齐齐举枪对准了崔小辫,萧清时撇了撇嘴:“您再数数?”
百十个黑洞洞的枪口子齐刷的瞄着自己,崔小辫就是胆气再壮也不敢试人家的枪眼,只得拿手里的鞭子把捅咕了一下林十一,闷声道:“回去!”
林十一悻悻的跟在崔小辫身后走着,几步之后身子一闪,躲进了处巷子后头,隔着雕花窗子瞧着这一队人马。
对这一队人好奇的,可不止林十一一个,猫起来之后林十一才发现,鱼栏街一半铺子的伙计都溜到了这巷子后头,排成排的看着这些当兵的在镇上穿行。
千年古镇安里,就因为这一队人的到来,开始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而促成这一景象的萧传庭,却没能亲眼目睹。
此时的萧传庭,正在苏州第一大茶楼梨园茶社的二楼包间,静静的等待着他的贵客。
包房外,曲艺人咿咿呀呀的唱着评弹,隔着花窗尚能瞧见舞娘曼妙的身姿,包房内,紫金小香炉里烧着从浙江运来的上好檀香,一旁的泉州红泥小火炉里,烧着铜州红杉木,煮着莫干山山泉,烹着春天采下来的上好龙井。桌上,崭新的茶壶茶碗茶杯,用开水烫了整整七遍,布下这极尽奢华的场子,萧传庭却没有一点享受的心思,反倒是不停的看着表,算着时间。
不多时,包房门被缓缓拉开,一名小厮将一位着精绣祥云大氅的老者引了进来。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南京各位人物千辛万苦才求得出山担任东吴大学副校长兼国府首席经济顾问的江南第一大儒,沈清源。
一见面,萧传庭急忙起身拱手相迎:“百忙之中能得沈先生一见,万分感谢。”
沈清源拱过手,瞧了眼萧传庭设下的茶局,轻叹了声:“萧将军,大灾之年,过了……”
萧传庭道:“好菜遇不到好主品,白瞎了赏味假期才是浪费,同理,好茶不在正当年用最好的器具最好的水泡出来,请最懂茶的人一品,那才是真过了。”
沈清源失笑道:“人都说你老萧是东三省最有文化的军阀,今天一见果然不同凡响了,让你这么一说,这茶我不喝也得喝了?”
萧传庭:“沈先生诸事繁杂,别人的茶喝与不喝无关紧要,今日这茶却是一定要喝的。”言下之意,既然已经来了,就没有再拒绝的道理。
沈清源坐下试了试壶温,拿起茶壶沽出一碗,放在嘴边啖了一口:“萧将军是懂茶之人啊。”
他料出了萧传庭有事相请,但想来这种军阀找上自己,定然不是什么好事,萧传庭既不说,他便也不主动开口去问。
见沈清源落座,萧传庭便也跟着坐了下来:“我老萧不过是个喜好搜集的人而已,这屋里的每一件器具,每一片茶叶,都是我从别出或买或抢来的,每一分的妙处都是自然之功,这个懂字可称不上。”
沈清源略一挑眉:“萧将军大老远从吴江过来,该不会是专门找老夫示威的吧?”
“那自然不会,沈先生既然这么快言快语,我老萧就也不藏着掖着了。”萧传庭道:“我此番来,是为了解沈先生一桩心事的。”
“哦?”沈清源眉头一紧:“听闻江淮水患,萧将军不惜尽散家资救助灾民,学校也没少受将军经费资助,倒确实未曾上门致谢,这心事,莫不是学生们跟将军的部队有了什么冲突?也不应该啊,五省联军向来以不欺平民不犯校园著称,老夫想不到了。”
萧传庭道:“先生误会了,老萧这趟来,不是为了军营或学校的是,而是为了咱们的家事……”
萧传庭故意拖长的尾音,倒让沈清源更云里雾里,沈清源道:“还请萧将军明示。”
“明说了吧,”萧传庭道;“我这趟来啊,是为了给我的儿子保个大媒,为了攀你这个亲家来的!”
“噗……”沈清源刚喝进嘴的一杯茶整个喷了出去,惊慌之下,他也顾不得文人风雅,忙问:“你儿子?你哪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