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长的旅途,虽然奔波,回头却能看清楚许多事的来路。
你不必为了面子而靠近别人的语系,也不必为了让别人觉得你和他是同一类人而佯装有共鸣。
你从被排挤的孤独,走向自成一派的孤独。
靠近别人总是太难,做一个让别人容易靠近的人反而容易。
有些苦不值得抱怨,因为你知道它们迟早会变好。
有些苦,不值得抱怨
明天又要离开家回北京了,没有参加朋友们最后的聚餐,躺在卧室的床上看关于北漂的文章,听父母亲戚在客厅里的对话。
早些年,每次说到我在北京的时候,父母的朋友总会说:真不错,敢去北京。再听说我在一家不错的传媒公司任职,他们就更觉得我一个外地人在北京打拼不容易。其实我们公司的大老板、二老板、三四五六七老板,都不是北京人;其实,大部分单位和企业里,北漂都是大多数,所以谁都不是别人眼里的外地人。
每次回家过完节重返北京时,心情都是最复杂的。那时也总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留在家乡工作会怎样?这种问题基本上只是提提而已,连想都不太愿意想。留下来?也许根本找不着工作。留下来?也许根本不能适应凡事都要讲各种礼数规矩的小环境。耍性子是不可能了,与合作者翻脸更是想都别想,资源就这么多,犯一点儿错就难以翻身。而与之相比,北漂则充满了机会与包容:这家公司不行就换一家,这个行业不行再换一个。人人都忙得要死,没有时间花在你身上针对你,从这一点来看,选择北漂似乎比留守家乡更轻松。
回家和很多即将参加工作的朋友聊天,大多数人觉得选择北漂是个伟大的举动,勇敢又光荣。其实北漂只是一个人无法忍受一成不变的日子而做出的个人选择,在一眼便会望到头的生命中熬不下去才被迫做出的改变。说好听点儿是为了理想,说世俗了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欲望。
为了不看人脸色生活的欲望,为了想睡到几点就能几点起的生活
欲望,为了一个月凭本事挣父母一年工资的生活欲望,为了可以一个人独自生活的欲望,我们选择了北漂。这些人互不打扰,相互体谅,在有序的规则里协作,也有人结为伴侣生儿育女,为自己的北漂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看了一篇关于北漂的文章,不禁感叹北漂的岁月。一个北漂的决定,让本是普通人的我们,找到了展示自我的途径,不仅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且结识了很多成就彼此的人。以往不习惯拒绝的人,在北漂的日子里,渐渐变得知道自己要什么,开始学会说“不”,从而获取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以往不相信自己的人,也因为更多陌生人的信任,重新认识了自己,发出“原来我也能这样”的感叹。
因为有了北漂这样的选择,所以很多人才有了可以自己把控的生活。如果你是一个想做自己的人,北漂定会让你找到一个接近于真实的自我。如果你是抱着某个伟大的理想与抱负而选择北漂,或许它会给你浇一头冷水。所谓北漂的过程,大概就是教会一个人先适应在大海漂着,再学会为自己建造海市蜃楼的过程吧。
明天这个时候,我又会回到岗位为新一年的工作忙成狗了。虽然是背井离乡,但一点儿都不觉得悲壮。都说拼搏和奋斗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拼搏和奋斗的机会的。北漂也许一开始都挺苦的,但每个人都能遇到自己曾遇不到的那些机会,那就是最大的便宜。
我记得在朋友圈看了一段话(未经过考证,但着实震撼),大致意思是,有人对马云说:我佩服你能熬过那么多难熬的日子,然后才有了今天的辉煌,你真不容易。马云说:熬那些很苦的日子一点儿都不难,因为我知道它会变好。我更佩服的是你,明知道日子一成不变,还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照常过,换成我,早疯了。
有些苦不值得抱怨,因为你知道它们迟早会变好。
每个人的孤独都是他的钻石
走在陌生国度的城市街头,恰逢当地红日(节假日),商场均不营业,多数当地人前一天已赶到附近的村庄度假,留下一座空城,供行人横冲直撞。15℃的凉风贴着墙角迎面刮过,让你清醒地知道你与此刻风景那种泾渭分明的关系,即使下一个瞬间把你从这里打捞上岸,身上都不沾半点儿水滴。
就像你与一些人的关系,你们互为风景;就像堆积在一起的积木,
分开之后,他是他,你是你。你们在一起的时间里,没有发生任何化学反应,顶多算是考出了一个物理的好成绩。
没有距离,看不到全景。
不经历失去,怎体会寂静。
一段长的旅途,虽然奔波,回头却能看清楚许多事的来路。
旅途中看余华先生的书,说当年崔永元老师去西南偏远山村小学,
时值世界杯,崔老师组织全校 1000 多名学生一起踢足球。摄影师是足球爱好者,理所当然由他向同学们演示如何踢点球。或许平日踢的人多,围观的人少,面对黑压压一片观众,摄影师脚一抖,高射炮,球越过临时球门,落入牛粪中。摄影师悻悻然跑过去捡起足球,在清水中冲干净,重新放回了点球的位置。演示完毕后,同学们一个一个排着队踢点球,每个同学踢完之后,下一个同学都会捡起足球去清水中认真冲洗一番,然后再放回点球位。他们认为这是每一次踢足球前必需的仪式……
他们不知道踢足球的规则,不丢脸。他们虔诚地对待新的事物,却动人。
想起自己不常喝咖啡,所以不太分得出蓝山、拿铁、美式、卡布奇诺的区别,每次同事买咖啡给我问我需要什么时,我总会认真思考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说,随便。我也不知道在思考什么,总之显得自己在思考,然后说出来的答案对方多少会觉得可信吧。
我也不常喝红酒。偶尔喝的时候,朋友就会选年份,然后醒酒、品尝、回味,最后必须评价。我只知道味道涩与不涩,全然不懂其他。朋友说,有人为了能充分显示自己对于红酒的话语权,喝红酒前常常会准备一套形容词,各种表达都让中文系毕业的我汗颜。他们形容一杯红酒是“一张厚重又珍贵的厚地毯”,我想大概是觉得很浓很稠。他们形容一杯红酒是“极其繁杂的哥特式建筑”,我想大概是觉得味道古怪,各种味觉纷至沓来。他们还形容一杯红酒为“褪去惊艳华服、肤若凝脂的少女”,我想大概是说这杯红酒索然无味,清淡得就像一杯白开水吧。我都是猜的,他们说如果你无法精确地用味觉表达感受,最好就用触觉与视觉,后来我用“有夏季午后小雨的清新感”形容能一饮而尽的红酒。
我根本不懂,只是有时胜在词汇量比较大。
承认不懂不丢人,不懂装懂才瘆人。
后来,再有人问红酒好不好喝、什么感受时,我都会笑着说:好喝,不如再来一瓶!对方顿时会觉得我太粗俗了啊。
我说再来一瓶,简单又直接,这是我对红酒喜爱的最高境界。
慢慢地,你开始觉得做自己比较舒服,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无比爽快。你不必为了面子而靠近别人的语系,也不必为了让别人觉得你和他是同一类人而佯装有共鸣。你从被排挤的孤独,走向自成一派的孤独。靠近别人总是太难,做一个让别人容易靠近的人反而容易。
有人问:为什么我会觉得孤独呢?
也有人问:我觉得孤独挺好,怎么可能会失败呢?
还有人问:孤独怎么能拿出来讨论,难道不是私人的事情吗?
正因为每个人对于孤独都有自己的看法,正因为每个人都会因孤独而成长,所以孤独更像是一颗钻石—由无数反射面组合而成的珍贵。它能伴你走过很多不堪的岁月,也能反射光芒照亮你昏暗的内心,让你心生剔透,不惧任何磨难。
这不是告别
算一算,从大二进入湖南电视台实习开始,我在电视行业已经待了十三年了。
下定决心告别的这一刻,伤感少许,更多的是遗憾。《娱乐急先锋》《FUN4 娱乐》《娱乐中心》《娱乐开讲》《娱乐任我行》《明星 BIGSTAR》《明星记者会》《娱乐现场》《最佳现场》《影视风云榜》
《是真的吗》《中国娱乐报道》,十三年的成绩单。
全身心投入过的 12 档节目中,有 11 档是日播节目。有的节目已经停播,有的还在继续,而自己的青春附在成千上万本的 beta 磁带中,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渐渐苍老。
那年的我 20 岁。看了湖南经视播出的招聘广告,熬夜写了一篇文章,递给了王硕老师。回忆起昨日,他说:“我觉得你怪怪的,你给我写了好多用不了的文章,不是因为写得不好,就是感觉怪怪的。”
因为我显得怪怪的,硕哥把我从一群人中选了出来,直到今天。很多朋友说:以你这样的性格,如果在别的行业早就被整死了。
当时的我“嘿嘿”一笑,以执拗清脆的姿势伸一个懒腰,权当为缓和外界服下的一颗解药。
进入电视这行的十三年间,我常常干一些很蠢的事,做一条针对友台的娱乐新闻,结果没过两个月,我就换到了友台工作,大半个月抬不起头。直播做一条领导发言的新闻,领导刚开口说了句:“我是这样认为的……”磁带就没了。
一大早带着摄像与司机到现场采访却发现自己没有带磁带。
帮别人直播电台二手买卖节目的时候,很无知地推销套牌车。
……
也正是因为以上种种,我再遇见那些如我一般的新同事时,总是觉得没事没事,起码没我那时干得糟糕。
公司的王总和李总常常批评我,说我对人对事的要求太低。
其实我的要求并不低,只是我一路上遇见的人、待过的单位,以及在光线的十年,他们总是会不停地给我机会让我变得更好。我曾经那么脆弱、那么玻璃心,如果不是他们要求低,我断然不会有现在。我只是在用他们对待我的方式对待新的同事。
曾经的我,一期节目被领导枪毙,就会以辞职不干了为要挟,证明自己对于电视梦想的贞烈,无所谓对错。
现在的我,遇见自己喜欢的节目预算没有批下来,自己垫资也要先把节目内容做出来,无所谓结果。
以前的电视梦想是死守自尊,现在的电视梦想是不顾一切。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时间过了十三年。
这十三年中,遇见的同事怕是有好几百人,回想起来,我们总是以冲突和看不惯对方开场,却以不舍与死守在一起谢幕。
2004 年进入光线,至今十年,每一年的年会只要部门里有任何相关的人和事获得了公司的肯定,大家一定是台上台下抱头痛哭,外界都觉得这是一群神经病。
神经病就神经病吧,我一直觉得:只有遇见了对的人,你才愿意把自己最神经的一面展现在他们面前。
为了节目选题,我们常在会议室里吵得不可开交,但我经常上一秒发火,下一秒被说服就立刻道歉。同事很讨厌我这样,觉得我很不要脸,道歉来得跟翻书一样快,他们连跟我怄气和甩脸子的时间都没有。我说不是因为我不要脸,而是我不希望大家把怒气撒在彼此身上,思路对了就做事,错了就立刻掉头重来,把时间花在内耗上,那该是一个多么恶劣的环境。
某天,离开的老同事给我发了一张截图,说:同哥,秘密上有人讨论你,我从不挑事,只是觉得这条好好笑,给你看看。上面写的大概是:刘同比较没有脾气,所以大家有什么不满都可以发泄在他的身上,大概是因为软柿子比较好捏。
!!!
我一直以为自己性格温和、贤良淑德,没想到在外人看来是个软柿子。但软柿子就软柿子吧,自我感觉良好的双鱼座有一万种方法安慰自己这是大家对我的变相鼓励。
上高中时,我爸曾当着很多人的面羞辱我:我儿子特别喜欢看电视,人家电视台都没有节目播出了,他还躺在沙发上傻傻地看着电视呢。
这个故事我在很多高校分享会上讲过,在没有父亲谈心的日子里,
确确实实是电视节目伴随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成长期寂寞的日子。也因为《快乐大本营》这个节目,我确定了自己要做电视人的梦想。而这个始于十几岁少年的电视梦支撑着我考上了大学,让我考试进入了湖南台,让我应聘进入了光线传媒,让我熬过每一天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的北漂日子,也让很多素未谋面的人认识了我。
今天告别了电视人的身份,明天的我是一个新的传媒人。
一切清零不代表着结束,而代表着重新开始。
转换梦想不代表着使命的终结,而是有了更多新的追逐。
我很喜欢一句话:要坚信,每件事最后都会变成好事,如果不是,
说明它还没有到最后。
和朋友开着车上山,然后山里就下起了暴雪,没一会儿整座山就白透了。
真是很喜欢这样的景色。很多地方当我看到就想下一次一定还要来!然后就再也没有下一次了。所以一定要尽量珍惜每一次。
不知为何,我热衷于列车与轨道的照片。
也许是小时候很喜欢站在铁轨边看火车远去,猜测自己的人生会到哪里。
铁轨总是代表着希望和远行,所以无论到哪里,我都喜欢去他们的铁轨看看。可能是对于摩天轮有奇怪的好感,
可能是小时候觉得摩天轮代表着浪漫与自由,所以只要一看见摩天轮就很想拍。
这张应该是在高速上抓拍的。
30 岁旅行的那年拍的,我放的伞,袋子也是我放的,我想营造出孤独的袋子在躲雨的况味。
虽然看起来还行,但为什么一个袋子要躲雨,一个袋子躲雨有啥可孤独的……
我一直觉得如果照片
能够拍出窗户上的雨滴就证明摄影技术很厉害,后来才知道原来只要相机能微距对焦都可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时我还觉得自己超级会拍照,现在看起来,水滴呢?在哪里?早就流光了……
我喜欢这张,下雨天的抓拍,行人匆匆,看不清脸色,伞下的世界很是安全。
为什么当时我会把这张照片放在书里? 我可爱的狗儿子——刘同喜
我和同喜
我喜欢这张。
认真的33岁
大概 1999 年的时候,我开始听阿牛的歌,一盒卡带 9 块 8,美卡音像出品,回来用透明胶带仔仔细细把封面贴严实,小心谨慎,是 18 岁对待心爱之物的方式。
那时有个习惯,一旦心情不好,就喜欢找朋友说话,说出自己所有的疑惑,朋友用心作答,可无论对方回答什么,我都是嗯嗯嗯,谁管你说的是什么呢,你能坐在我身边一直叨叨叨,看见你为我担心,心里就能变得很踏实。人都是渐渐地变得贱贱了起来。
大三的时候,我读到许知远的一句话:“人们不倾听内心的渴望,
回避孤独与焦虑,身在通行的规则背后。但人们也终究会发现,这种生活其实不值得一过。你越回避自己的内心,越茫然无措。”焦灼无法回避,亦难以转嫁。要真正了解内心,只能学习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听歌,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哭,一个人笑。去学校商业街的网吧看盗版光碟,扭头想要分享,才发现自己是一个人。刚开始,讪讪一笑,掩饰自己的失落,再后来是自嘲地一笑,欣赏自己的洒脱。
所以,无论是阿牛还是许美静,无印良品还是江美琪,他们就像老朋友说话一样,无论心事轻重,戴上耳机,与世隔绝,心便立刻踏实起来。
我的表哥那时是某知名唱片公司的总经理,欣赏蔡琴的中年人欣赏不来把江美琪奉为“心灵歌姬”的年轻人。他在电话里用嘲笑的语气说:“再过十年,你看看你的江美琪在哪儿吧。”我很愤怒地咆哮:“她
280 谁 的 青 春 不 迷 茫
一定会好起来的,那时她一定会在的,你的蔡琴才会不见了!”
一晃十几年过去,再想起这些事,觉得他幼稚,我也幼稚。蔡琴在市场上依然抢手,江美琪却少有露面,但她的歌从我的卡带随身听换到 CD 里,又从 CD 里换到 MP4 里,再换到 iPod 里,至今一一留在 iPhone 里。我爱的那些歌与歌手,一直都在,在我的热爱里。
因为从来都是一个人品味,一个人调味,少与人分享,所以过去了那么多年,一个人对于过去的记忆就显得格外完整。记得每一个前奏,每一个 MTV 的画面,每一次听这些歌曲的心情,就如伴随心情写下的文字,光阴的更迭,只是纪录片中日与夜的快进镜头,万物在自顾自地轻微舒展,极尽释放。
今天,我 33 岁。
昨晚在房间里,翻出带到北京的旧物品,细细端详。
有一封信是当年的同班女同学写的。因为我常逃课,所以见面不多,当时的女同学对我的评价大多围绕着“那个不常上课,看起来游手好闲的男同学”展开。到了大四分配做实习老师的时候,学校把我和这位女同学分到了一组。由于最后要公开课分组评优,据说这位女同学很不开心和我分到一组,现在和那时想起来,仍然觉得她一定是瞎了啊。
为了不被看不起,我开始熬夜写教案,第一次与同学见面时偷偷把讲台上的座位表照下来,晚上在床上背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在课堂上一一对号入座记得滚瓜烂熟之后,佯装下课从走廊经过,然后一一叫出班上同学的名字,那位大学女同学那叫一个崇拜和震惊啊……
(你说她当时瞧不起我是不是瞎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自信爆发是从被异性瞧不起开始的,我打电话给高中班主任,和同学们混在一起吃饭,晚上去寝室和他们群居一小阵,把最难搞的男同学搞定。明明不会跳街舞,还硬撑着回长沙和朋友学了几招,仅仅是想让高中生见见世面,树立一下威望。为了面子,连命都可以豁出去的 21 岁,让女同学刮目相看。晚自习出来,小城市,大排档,塑料棚子里灌着风,却吹不灭我们对大四之后的企盼。
“我希望未来能读到博士吧!”我看着她,心想:我们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朋友吧。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看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是我说的。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你想过的?”
“不用看领导脸色,不会被同事排挤,每天朝气蓬勃,再累也不觉得辛苦,每年都能完成一个小愿望,不要太穷,嗯。”我呵呵一笑,女同学举起一杯啤酒对我说:“其实我特别羡慕你,幼稚的男孩,希望你能成功。”
喝酒时,我喜欢一饮而尽。趁啤酒经过口腔、喉管、食道,缓缓流入胃里的时间,我就能安安静静地回想喝酒时说的那些话,然后给自己和对方再满上一杯。
实习期结束,我们组是两个优秀团队之一。没有机会再熬夜,也没有机会再相约喝酒,直到毕业那天,她给我写了一封信,说她已经保研,朝着自己的目标继续前进。她说她很高兴与我共事一个月,她说人与人常常会因为不了解而产生误解,却也会因为不了解而收获喜悦。
最后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她写:“幼稚的小孩,我看了你写的小说,你真的很认真,请继续努力。我要向你学习,我能想象你实现愿望的样子,那个样子的你很帅。”
“呵呵。”第一次看那封信的时候,我冷笑了一声。她看了我的小
282 谁 的 青 春 不 迷 茫
说,没有夸我写得好,却夸我很认真,简直是瞎了眼啊。然后我把信往抽屉里一塞,抛之脑后。
所幸的是,有价值的回忆总是有实体存在的。
昨晚再一次看到那封信,读到“你真的很认真”时,突然被莫名
击中,先是讪讪一笑掩饰自己曾经误解她的尴尬,然后再呵呵一笑,却再也不是轻视对方,而是鄙视当年的自己了。
认真是一个好评价。文笔可以美,做事却难认真。长得可以帅,
相处却难认真。年龄持续增长,每一天却难过得认真。而女同学也因为认真,读到了北大的博士。我也因为认真,结识和收获了很多很多人。
有人说:因为你,所以我变得很有安全感,变得很认真,然后实现了自己的某个梦想。
呵呵。(冷笑一声)
那是因为你原本就有梦想,原本就很认真,原本就有安全感,而
我恰巧出现,被无辜地当成了催化剂。经过一段时间后,我还是我,你却已不是自己了。所以,恭喜你们。
说真的,去过一份自己想拥有的生活。开一个自己的花店,让很多喜欢学书法的孩子获奖,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用比上司少一半的时间升职,都不难。哪怕还在坚持奋斗,寻找出路,一脸傲娇的人们。要相信,幼稚的人,就要认真,只有认真了才能像我一样,33 岁了,对未来还充满企盼。
生日快乐,认真的 33 岁。
这两天,刚好在听江美琪新专辑的歌曲《能不能看到我》,里面有一句歌词这样说:“不在乎被遗忘在哪个角落,留在你余光中,我就已足够,请勿收回,请像当初那样试着,能不能看到我?”如果换作早几年,这完全就是我内心的写照,卑微又渴求。但现在的我已经完全不这样了,要被看到,不是请求,而是主动。主动去做到一些事,让自己不得不被看到。
以前很久不见的朋友看到我,总是说:“哇,你好瘦。”真的恨不得自己原地爆炸消失化成一缕青烟算了。现在很久不见的朋友再见到,都会主动说:“你现在身材保持得不错啊。”我表面很谦虚地笑一笑说:“哪里哪里。”心里想:“开玩笑!连续健身三四年了,现在天天游泳,真是累死我了,身材好是当然的!” 被看到要感谢看到你的人,但要被真正看到,要感谢自己能一直坚持做一些事情。
33 岁的我,喜欢找个朋友絮絮叨叨说自己的心情,对方在就好。
37 岁的我,已经不这样了。这两年,有任何事情,我只会给两三个朋友打电话,能电话解决的,就不再见面浪费彼此的时间。而那两三个朋友,都是能认认真真为你思考,为你做出客观判断的朋友,以至于有任何事情只要问了他们的意见,人生就会美好很多。这样的朋友很难找,既要把你当回事,又要为你客观地进行分析,不带主观情感。因为他们让我很有安全感,所以我也在尽力成为这样的人,能让其他的朋友有安全感。
2018.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