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赵承基沉吟了半晌,眸光中带着愧疚地说:“是我的错,才让意儿要面对这样的险境。”
赵承基在所有人面前都是一副坚强的样子,可是唯独此刻,在裴知意的榻上,他卸下了所有的伪装,露出了自己的软弱。
“这是太子殿下这些日子都在忧心的事情吗?”裴知意轻轻地开口问。
赵承基怔忪着,终于还是颔首。
“太子殿下在我心中已经尽力了,换做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这般的,如若你心中觉得不快,意儿亦是会伤怀的。”
赵承基憋在心头的那些难过,裴知意已经读懂了。
在天下人眼里,他是什么事情都能办得到的东宫储君。
可是裴知意是他唯一的弱点,百官们都在揪着这个弱点不放。
裴知意,为什么你只能做他的弱点?
明明已经尽力在够着他的脚尖了,究竟要如何才可以帮助他,而不是做一个只会被人诟病的妃嫔?
一时间没有人说话。
回忆起来,从太子和秦央的大婚之后,还有太后的到来,他们很少真诚地对彼此笑过了,不过每次都是用无声来回答。
赵承基打量着这个心尖上的人,她倾国倾城的脸上,为了让他放心,特意扬着嘴角,却看起来并不高兴。
在太后带她到延禧殿去的时候,她心里该有多恐惧呀,但是为了让赵承基能够安心,她越来越乖巧懂事,不再闹脾气。
而且也不再跟他讲那场面她有多害怕。
她变得日渐像自己想象中那样知书达理的模样,可是赵承基怎么觉得心都被揪起来了一般地痛。
“意儿,要不要在临盆前,到外头去逛逛?”赵承基沉声开口。
裴知意眸中闪过了一丝亮光:“到外头去逛?”
接着又垂头丧气地说:“不好吧,我挺着这么大个肚子,能逛什么呢。”
但是她口是心非的模样,被赵承基逮了个正着。
“好了,这些天便听着安御医的话,好好把药吃了,身子不能有恙,待我解决好一切,咱们就出去溜达溜达,如何?”赵承基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承诺说。
“但……”
“好了, 别拒绝了,听我的。”赵承基明白她的顾虑,但是这件事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裴知意扁扁嘴唇,这人怎么完全听不进去自己的话呢!
赵承基自然是瞧见了她的不满,看着她仿佛看着一件心爱的宝贝,她都快是两个孩子的娘亲了,却还是这般天真无邪的模样,让他忍不住想要好生保护。
待裴知意沉入了梦乡,赵承基伸手轻轻刮了下她的鼻子,然后轻手轻脚地离开了内室。
屋子外头,清河公公早就在等候着太子殿下出来了。
眼下西门口是不少人都在请命,太子殿下当没看见,他却不能视而不见。
太子殿下自打年少掌管政事的时候开始,就很是得民心,但是自打和裴氏好上了,这声名是渐渐地落了下来,尤其是如今,眼下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裴氏腹中是孪生儿。
从上到下,几乎就没有一个站在赵承基这边的。
百官们不说,一日复一日地递着折子,要赵承基拿出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平民们茶余饭后讲的也全是这件事。
眼看着暗探们都忙得焦头烂额。
如若暗探们的消息没有出错的话,到了早朝,某些大臣就打算用性命来逼迫赵承基做出决断了。
这实在是在给他们耍无赖。
“太子殿下,要到何处去?”清河公公瞧着赵承基从内室出来,一言不发地便提着步子走了,在后头一步一趔趄地跟着,还扬声叫着主子说。
莫非是要到东宫的西门去?那些人可谓是来者不善,就等着太子殿下出现在门口呐,只要是见了他的人,肯定是拉着他的衣角,也非要把那裴良媛赐死不可。
次日,满堂都闹成了一锅粥,众人纷纷哗然。
赵承基都三四天未曾上早朝了,如今却突然间献身,瞧着这久违的人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从东宫跪到朝堂上的百官们,险些要委屈得落下眼泪来。
这些人思虑的是,他们跪了这么多天,太子殿下的心肠总算是软下来了,看来这次是他们赢了。
百官们这些天都已想好,该如何控诉那个裴氏,该如何用史书上的故事劝服太子殿下,那对孪生儿实在是留不得啊。
但是康泰帝在大殿上看着,心里涌现出了不安的感觉。
赵承基的脾性,世上无人比他这个当父亲的还明白了。连皇上和太后的旨意都不能让赵承基松口,他又岂会在意这些朝臣和天下人的看法?
这些朝臣们该不会以为,他们自我感动的行为能够教太子殿下服输吧。
这也便是赵承基与常人不同的原因所在。
赵承基随着公公的宣读声,提着袍子走入了大殿中。
“启禀皇上,容儿陈情。”赵承基的语气没有半分波澜,仿佛是湖水中千年的寒冰,永远不会消散那般,果断地便否定了他的提议:“这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太子如果没有要紧的情况,就等稍后再和朕商议吧。”
“皇上,儿恳求辞去东宫储君的名号。”赵承基没有理会康泰帝的转圜,而是固执己见地说了出来。
“承儿,你当真?”康泰帝颤抖着伸出手去,有些不敢相信这是从赵承基口中说出来的话。
幸好他还算是把控住了,听清楚赵承基话的朝臣们,简直是群情激奋,显得康泰帝的反应不那么惊讶了。
有些人摇着头,有些人叹着气,有些人微微咧着嘴,向前探着身子,面面相觑,可是他们全是把眼神放在了赵承基这处,还搞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
“儿臣的妾室裴良媛腹中的孩子是孪生儿,这件事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脸面对列祖列宗,以及百官和平民们,因此特来请辞,恳请皇上同意儿臣的提议,从此免去东宫储君的身份,不再是大燕朝的太子。”赵承基生怕他们有没听明白的地方,再一次解释说。
群情激奋!
太子殿下这是要和天下人对着干?
哪怕是不再做大燕的储君,也要保住裴良媛腹中的孪生儿。
倘若并非是在当场,他们是不可能会相信别人说的,赵承基是什么人,那是大燕朝唯一的储君,未来的皇上,他这就撂挑子不干了算是怎么回事?
但是瞧着太子殿下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先是给皇上规规矩矩地行了跪拜的礼数,然后把请愿书也递上来了。
莫非,莫非他当真要这么做吗?
“不孝子,真的是要气死为父不成!”康泰帝把他的请愿书随意地摆在面前的案牍上,他已经很忍耐了,然而还是怒骂出声。
“朕曾经跟你说过,大燕朝的江山是你此生的重任,如今为了一个女人,居然要把当朝储君的位置都交还给朕,你当这太子的位分是什么东西, 是你想拿就拿,想不要就不要的吗?”
“确实是儿臣的不是。”赵承基颔首,聆听着他的训斥,没有一点儿还嘴的意思。
“好了,既然知道是你的不对,就赶紧把请愿书收了,你如今已然成年了,切不可再做冲动的事情,明白了吗?”康泰帝见他模样上乖顺,便不再痛骂了,而是转而给他台阶下,希望他能见好就收。
众人自然是明白康泰帝的苦心,太子如今也才刚成年而已,哪怕他诸事都处理周全,可是要放在别的皇亲国戚家,还是在玩耍的年纪,尚且不会如他般。
实在是康泰帝会说出来的话,在这个关头,还能拿太子出来和别的同辈孩子作比较。
“太子殿下三思啊!”文武百官们是颤巍巍地跪着,恳请赵承基收回请愿。
但是他早已经考虑好了,不会因为这些外界的言语有半分的动摇,不过是对着康泰帝拱手,表情严肃认真地回应说:“皇上,诸位,不必再劝。”
赵承基做完宫廷应有的礼仪,接着缓缓地把身上的明黄色衣袍脱了下来,那是太子上朝的服饰,不过是轻轻放在了袁满公公的手里。
袁满公公看着太子,一双手已经是颤颤巍巍的了,饶是他见过再多的场景,也料想不到太子殿下今日会如此行事。
赵承基倒是不理会旁人的眼光,又是跪下来给康泰帝跪拜了下:“儿且退下了。”
康泰帝怔忪在原地,他刚才还觉得,太子这样的做法, 不过是拿来要挟这些逼迫他的文武百官而已,所以给他个台阶下,应该就能够息事宁人了。
哪晓得赵承基连蟒袍和头冠都交换给了他。
“等等!”康泰帝在赵承基快要消失在众人视线中的时候,还是叫住了他的身影。
赵承基闻言,目光没有波澜地瞧着康泰帝:“皇上可有别的吩咐?如今儿不再是太子,早朝也不方便参议了。”
康泰帝嘴角扯了扯。
皇帝都只是听了,没有下命令,赵承基便不把自己当成太子了?他眼里到底还有没有这个爹了?
“是,太子殿下是递交了辞退的请愿书,但是朕尚且未曾批准不是?”
“儿只觉得没有颜面对着各位百官,面对父皇,并无其他的想法。”
“朕不管你是什么想法,总之是不可能同意下来的。”
“儿先行退下了。”
文武百官们霎时间鸦雀无声,他们还没明白眼前究竟在发生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东宫这位储君是来真的,他不想再做什么太子了。
更没兴趣做大燕将来的皇帝。
这些人已经惯于太子处理朝政,而康泰帝当个徒有其名的皇帝,如今听到太子的决断,完全是缓不过神来,事先想好的话一句都说不出来了,什么裴氏乱纲纪,什么孪生儿不详,全数都被抛在了脑后。
康泰帝可是只有他这一个儿子,他要是决定不做大燕的储君了,这偌大的江山谁来接管?
恐怕是后继无人啊。
太子殿下如若是真的不理朝政了,那霎时间不仅是百姓的灾祸,也是大燕的末路。
“还望太子殿下为大燕考虑。”百官们心中焦急,对着赵承基又是磕了个头,他们这下是真的想清楚了,没了赵承基,大燕将会乱到何种境地,是无法想象的。
“我,已经思虑了很久了,这江山的众任,便是各位肩上的责任了。”赵承基讲着,挥了挥袖子,打算从大殿上洒脱走掉。
“太子,太子!”刑部尚书年事已高,然而此时顾不得许多,膝行到太子身前,跪在他的脚边,拦住了他的去路,言辞恳切地说:“自本朝历史来,还没有太子不做了这回事,您既然生在皇家,便注定是要成为储君的。”
“没错,太子殿下不能离开!”
“太子再想想吧,百姓们都离不开您的。”
之前还满腹草拟好了说法,要跟赵承基好生把孪生儿的事情辩论一番,如今根本就不记得还有这回事,都恨不得上前去,让赵承基回心转意才好。
也可惜康泰帝只生了这一个儿子,否则,这皇位争的抢的都是有人想坐,怎能由得他如此任性胡来?
而同辈中,差不多年纪的赵羌年是个纨绔子弟,赵尹墨又是个沉默寡言的性子,恐怕都是担当不起这个大任。
古往今来都是皇上的嫡子理应继承太子的位置,如今又该怎么办好?
“没错,大燕如今正是欣欣向荣之象,如果是太子殿下在这个关头离去,恐怕是会落下不少的隐患。”
文武百官们你一言,我一语,霎时间如同炸开了锅般,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可是朝堂上,已无赵承基的身影,他是真的挥挥袖子便离开了。
康泰帝端坐在大殿的最上端,颤抖着唇角,气得胸膛上下起伏着。
不孝子,不孝子,这就是他培养出来的未来储君吗?
瞧着喧闹的众人,康泰帝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气,狠狠一拍龙椅,站起了身子,那响动整个大殿内都清晰可闻。
霎时间的沉默。
“为何闭嘴了?朕瞧着你们嘴皮子耍得不错,这下子好,把太子殿下逼退了,你们满意了?”
教训完了这些朝臣,康泰帝手背在身后,同样是离开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