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把茶杯递回给王安,吩咐道:
“王伴伴,你即刻派人去告知众爱卿在宫外的仆人,就说众爱卿被朕留在宫中考试,一时半会儿是回不去了。”
“另外,差人按照殿试的规格,尽快布置考场,桌椅、纸笔等物都要准备妥当。所有一品以上大臣到东暖阁考试,其余文臣就留在正殿,武官则前往偏殿……”
“奴才遵旨!”
王安应了一声,便迅速且有条不紊地把事情安排下去。
刹那间,宫里的内侍们就忙碌了起来,一个个脚步匆匆,各司其职。
朱由检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不禁暗暗点头,对王安的办事能力颇为赞赏。
可再看殿内的情形,却让他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只见大臣们像没头的苍蝇一般,在殿内四处乱窜,嘴里还不停地吵吵嚷嚷。
整个朝堂此时就如同嘈杂的菜市场一般,混乱到了极点。
很明显,大臣们心里是极不情愿的,但又不敢公然违抗圣旨。
毕竟,那七颗鲜血淋漓的人头,无时无刻不在向他们发出最为严厉的警告。
于是,他们只能在私底下耍些小手段。
朱由检正想着,要不要对大臣们训斥一番,或者再斩杀几个人来加强震慑。
只见张维贤与方从哲从人群中走出来,朝朱由校恭敬地拱手行礼道:
“微臣保证按您的要求,把文章写好!”
随后,张维贤转过身,瞪大眼睛,满脸怒容地呵斥道:
“都给我安静下来,在这里吵什么!你们还配不配做朝堂大臣?”
接着,他提高了声音喊道:
“诸位武将,请随我前往偏殿考试!”
言罢,他便迈着大步,径直朝着偏殿的方向走去,脚步坚定有力。
方从哲此时也神色威严地大声喊道:
“所有文官都仔细听好了!皇上已经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我希望大家都能严格按照皇上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写好这篇文章!”
朱由检和朱由校几乎同时对视一眼,两人的眼神里都充满了意外的惊喜。
看来,张维贤和方从哲这两人,是真正地归心了,站到皇帝这一边。
有他们二人在朝堂上坐镇,必然会减少许多麻烦。
朱由检心里也随之轻松了不少。
“哥,咱们到屏风后面去说话吧!”
“好!”
朱由校应了一声,又满脸喜意地问道:
“五弟,你看我刚刚的表现怎么样?”
他这模样,就像是一个渴望得到父母夸奖的孩子。
朱由检心里觉得好笑,但还是诚心诚意地夸赞道:
“哥,你刚刚的表现真是极为出色!”
朱由校略带羞涩地笑了笑。
“我不过是个传声筒罢了,这些话可都是你教我说的。”
说完,他又急切地催促道:“五弟,你赶紧把接下来的计划告诉我吧。”
“行!”
走到屏风后面,朱由检大声命令道:
“方正化,带些人守护在四周,绝对不许任何人靠近!”
方正化高声回应,马上就展开了行动。
他带着手下的人快速向屏风四周分散开来,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朱由检又朝外面的王安招了招手。
“王伴伴,你也过来一下。”
比起他和朱由校,王安对朝廷的情况无疑是更为熟悉的。
而且,接下来还有不少事情,需要依靠他去操办落实。
王安听到朱由检的招唤,激动不已,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
“皇上,五殿下,您只管吩咐,哪怕是要了奴才的命,奴才也绝无二话。”
他此时只有死心塌地投靠皇上了。
一方面是朱由检那残暴的手段让他感到害怕,他不敢有丝毫的异心;
另一方面,朱由检所说的大明悲惨的结局至今还让他心有余悸,后怕不已。
毕竟,太监这个群体,就如同无根的浮萍,其权力和威风完全是依赖皇权而存在的。
一旦大明不复存在了,他们的命运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朱由检轻轻在王安的肩上拍了拍,夸赞道:“好!王伴伴的忠心天地可鉴!”
他继而语重心长地对王安说道:“那些大臣们一心只想削弱皇权,他们根本不在乎坐在皇位上的是谁。”
“但我们一旦离开皇上,就什么都不是,只能任由他们肆意践踏和欺凌了。”
说着,他的语气变得激昂起来。
“所以,我们与皇上是休戚相关的关系。只有齐心协力保护皇上的安全,维护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才能确保我们自身的权益。而且,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阻止大明未来悲剧的发生!”
朱由校也说道:“值此大明生死存亡之际,朕相信王伴伴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王安“扑通”一声跪到地上,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语气坚定地说道:
“皇上,五殿下,请您放心,奴才知道该怎么做了!”
“起来吧!王伴伴,朕相信你!”
说完,朱由校再次催促道:“五弟,你赶紧先说事吧!”
“皇上,军权乃是重中之重,我的第一步计划就是要把军权掌握在手中。”
朱由检一脸严肃,铿锵有力地说道:
“我的想法是,趁着这些文武大臣暂时被软禁在此的时机,以新皇登基为借口,下旨将京城所有的部队,调集到南苑进行会操,并对他们进行全面整顿。”
朱由校满脸惊讶地看着朱由检,心里暗自思忖,这个主意似乎不太稳妥啊。
想了想,他还是忍不住直言不讳地说道:“我们手中并没有掌握值得信赖的精锐军队,就这样把京城的全部兵马贸然集中到南苑,如果他们发生兵变,那我们该如何镇压呢?”
他满脸忧虑,继续说道:“而且,即便我们想要整顿军队,目前也没有可以信赖的优秀将领。仅仅凭借一道圣旨,那些骄横的兵将们又怎么会听从呢?”
朱由检正欲回答,一旁的王安抢先一步说道:“皇上,城外有两支刚刚从地方过来的军队,或许可以调用他们。”
朱由检和朱由校两人迫不及待地齐声问道:“哪两支军队?”
“四川的白杆兵和江浙的戚家军。这两支军队加起来大概有一万人……”
“白杆兵和戚家军?”朱由检愣了一下。
随即,他兴奋得挥舞着手臂,大声叫嚷起来。
“太好了!皇兄,有这两支军队在,大事必定可成!”
“我告诉你们,他们绝对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他们对皇上那可是忠心不二啊。”
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透着一种夸张的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