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王安毕竟是个老于世故的人,他不可能把内心的怨气暴露出来。
只见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太子殿下,李选侍在宫中的势力庞大,耳目遍布各个角落。奴才只要稍微有一点异动,家人的性命就会不保啊。”
“奴才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今天看到五殿下如此果敢,这才壮着胆子表明自己的心迹。”
王安说的话,前半部分是半真半假。
而后半部分倒是完完全全的真心话。
朱由检今天的表现虽然残暴无情,却让王安隐隐看到了大明的希望。
否则,他肯定会一直躲在后殿不出来。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就算自己出来,那也无济于事。
凭朱由校的个性和能力,根本无法扭转局势,其皇权注定会被大势力架空。
朱由校正在心中权衡王安话中的真假。
见朱由检不断向他使眼色,这才想起自己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好!孤暂且相信你。但是你要知道,孤可会一直在盯着你呢,要是你有二心的话,一定不会饶恕你!”
朱由校对王安一直没好印象,历史上王安很快就被罢免,并被李进忠害死。
此刻,他在朱由检的提醒下,借坡下驴,又敲打王安一番之后,就顺势结束这个话题。
“众卿快快平身!”
“谢太子殿下!”
满殿跪在地上的人赶紧站了起来。
朱由校则快步走到张维贤的身边,伸出双手,搀扶了张维贤一把。
“英国公,你可是真正的国之柱臣啊!”
“太子言重了!”
张维贤一边说着,一边揉了揉自己有些发麻的膝盖。
朱由校抓住张维贤的手,用力握了握,语气饱含深情地说道:
“英国公,孤以后的安危就靠你了!”
接着,他的神色变得无比严肃起来。
“孤命你即刻出宫,带着孤的旨意,调三千精锐前来守卫皇宫!”
众人听闻此言,不禁大为震惊。
太子这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皇宫之中不是原本就有禁军吗?
而且,要调动京营,那可得通过兵部才行啊。
倘若不是为了平叛,就这么调动京营入宫,那可是严重违背祖制的呀。
几个文臣刚想开口阻拦,只见张维贤整了整自己的衣冠,铿锵有力地说道:
“殿下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
说罢,他便大步流星地朝着宫外走去。
望着张维贤离开的高大背影,朱由检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朱由校说张维贤为国之柱石倒也没错。
自初代英国公张辅开始,历经两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京城防务一直由英国公府牢牢掌握。
这一切,自然是源于英国公府对皇室那坚如磐石的绝对忠诚。
朱由校紧接着又吩咐道:“李进忠,去传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进宫觐见!”
李进忠闻言后面露犹豫神色。
脑海里像是有两个小人在激烈地争斗,快速地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
他心里想,效忠新皇自然是没错的。
哪怕因此而得罪李选侍,他也并不惧怕。
因为他心里清楚得很,李选侍不过就是一个被人推到前台的傀儡罢了。
但是,外出传旨让锦衣卫到内宫,这事情就有些敏感了,极可能把宫里宫外所有的大势力全部得罪。
到时自己就算有皇上力保,恐怕也难以在宫中继续立足了。
他不由自主地偷偷瞥了一眼王安。
王安可是宫里太监中第一号人物。
只要他点头同意,自己就敢出去传旨。
只见王安此时正畏畏缩缩站在一边,一副神游太虚的样子。
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对自己征询的目光,根本没给予任何回应。
这时,他又感受到朱由检那充满杀气的目光正向他看来。
他似乎还听到朱由检鼻孔里发出一声冷哼。
李进忠心里一哆嗦,咬牙想,“要死卵朝天”,干脆就赌上一把吧。
于是,他大声说道:“奴才遵旨!”
说完,他便转身朝着宫外快步走去。
珝坤宫。
一则密报骤然撕破宫闱寂静——司礼监秉笔王安竟倒戈太子朱由校!
郑贵妃跌坐在紫檀雕花榻上,金丝护甲深深掐入掌心。
她比谁都清楚,待新帝坐稳龙庭,自己这个"后宫之主"地位就岌岌可危。
她当即紧急联系幕后那股神秘势力。
可该势力也被当前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了个措手不及。
“不得窥视皇位!”
这是他们再次向她发出的警告。
她苦思良久,只有决定亲自出马,以挽转当前危局。
……
此时,朱由检走到朱由校身边,轻声说道:
“皇兄,此事虽暂告一段落,但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李选侍倒不足虑…”
他瞥了一眼至今如死狗一样,躺在地上人事不省的李选侍,又忧心忡忡道:
“只是我担心她背后的大人物,可能会马上跳出来搞事。”
朱由校微微皱了皱眉头,点头说道:
“皇弟所言极是。不过有英国公前去调兵,加上宫里还有诸多忠诚之士…”
他猜到朱由检担心的是谁,便索性挑明道:“郑贵妃就算有通天本事,我估计她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见朱由校如此信心满满,朱由检也不好给他泼冷水,又转移话题说道:
“皇兄,当务之急你要尽快稳定宫中局势,再梳理朝堂势力。所有与李选侍勾结的乱臣贼子,你要趁此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朱由校沉思片刻,说道:“皇弟,你心思缜密,又有胆有识,此事就由你去暗中调查如何?”
朱由检拱手道:“皇兄信任,臣弟自当全力以赴。不过,臣弟还需皇兄给予一些方便,以便臣弟行事。”
朱由校拍了拍朱由检的肩膀,说道:
“这是自然,皇弟但有所需,只管告诉孤便是。”
就在两人商议之时,王安默默地走开,退到了后殿,在秦昌皇帝灵前跪下。
而那几个大臣则各自心怀鬼胎,暗暗观察着局势的发展,思考着如何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突然,殿外传来一个太监尖细的喊声:
“郑太妃驾到!”
听到这个声音,朱由校的身体就像是被电击一般,不自觉地剧烈颤抖了一下,脸色瞬间也变得苍白如纸。
“主角终于登场了!”
朱由检眉头紧皱,心中暗自警惕起来。
要知道,郑贵妃可是明末三大案的真正主角。
从国本之争,到“红丸案”与“移宫案”,其实都是郑贵妃在幕后精心操纵的。
其目的就是为了扶持她的儿子福王朱常洵继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