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悲壮的表演战
情殇孤月2025-10-29 13:462,100

10月25日,大场失守后,负责淞沪会战的第三战区副司令官顾祝同向蒋中正汇报道。

  “上海之战已不可为。大场失守后,庙行、江湾、闸北也将不保,上海非久战之地,我主力应脱离市区,向锡澄线既设阵地转进,异地决战,舍此,别无他途。”

  传说蒋中正听说顾祝同说要撤退,又气又恨道:“我以百万大军相托,你却让三军尽默,你好不争气啊!”

  但说是如此说,蒋中正也知道,淞沪战场大势已去了。

  大上海就要完了,蒋中正只能给顾祝同正式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但他又不甘心,据说又要了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朱绍良的电话,口授机宜。

  “上海为中国经济中心,国际观瞻所系,九国公约会议在即,上海不能宣告弃守。”

  “主力部队要撤退要按照计划加紧进行,同时,第九集团军应将得力之一师留在闸北地区游击作战,要多配弹药,四面出击,虚张声势,搞得热热闹闹的,以此制造上海并未失陷的印象,争取西方各国的支持。”

  正是这“热热闹闹”的荒诞理由,彻底断送了留守之军人的性命。

  原来,朱绍良琢磨上意,感觉蒋中正的意思是打一套花拳给外国人看,做做样子。

  既然就是做做样子,那何必要真的留一个师在上海,留一个团就行了!

  于是他给第七十二军的军长兼第88师的师长孙元良下了命令,留守一个团固守闸北阵地。

  结果更要命的事情发生了。

  孙元良也领会了上级的意思,知道这只是花拳绣腿,所以擅自将留守的一个团改为了一个加强营,但又怕上级知道,所以就派了一位团级指挥官负责。

  这个加强营就是524团的1营,留下来负责的团级指挥官就是副团长谢晋元。

  蒋中正的一道严格命令,几次传达,一再变通,层层减码,兵力从一个师变成一个团,再由一个团变成一个营,荒诞至极。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才慢慢解密的,当时除了当事人都不知道这一点。

  留守的加强营总人数满员也就450人,但为了威慑敌军,号称“八百壮士”。

  日本陆军指挥官松井石根一度以为仓库里面有两三千中国士兵,毕竟这个孤堡让日军精锐师团在三天付出了二百多人的伤亡。

  当听说仓库里仅仅有400多名战士的时候,松井石根的脸面都挂不住了。

  他威胁调停的英国人,这些中国士兵必须全部缴械,并限制行动自由,否则“他们撤退到哪里,日军就追杀到哪里”。

  软弱的英国人选择了出卖八百勇士,与日本人达成了肮脏的交易。

  ……

  “四行仓库”顾名思义原为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在上海设立的联合营业所仓库,是一幢七层楼高的钢筋水泥结构大楼,墙体厚重,普通的炮弹也无法攻破。

  除此之外,因为这里曾经是第88师的师指挥部,所以储存了大量的弹药与给养,甚至为了防止自来水管被日军截断,连饮水都有储存。

  更绝的是,当时苏州河南岸是英美的公共租界。苏州河北岸即四行仓库东侧为公共租界北区。

  日军不敢用重炮,唯恐炮弹越过苏州河,打到租界内引起英美两国的麻烦。

  租借与仓库连接的新垃圾桥旁边,还矗立着一个几十米高的巨大煤气包。

  万一炮弹击中煤气包,引起煤气爆炸或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日军只有正面强攻这一个办法,而且没有办法使用重炮。

  ……

  正如舒斯特尔预料的那样,在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中,一场“八百”壮士对决日军第三师团的大戏开场了。

  每日在租借里的记者第一时间采写报道,用电报发回报社,再统一校版、印刷,售卖到全世界的读者手中。

  兰州机场的食堂里,陈怀民等飞行员们第一时间拿到报纸就开始阅读分享。

  舒斯特尔与其他苏联教官、飞行员也拿出俄文报纸进行对照分析。

  国民政府的《中央日报》记录的细节最为详细,但对于英美各国政府的反应过于乐观,且存在故意夸大事实,哄骗公众的嫌疑。

  用吴鼎臣的话来说,只有几篇谢晋元团长的训词还有几分真情实感。

  谢晋元对全营官兵训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

  “现在我们四面被日军包围。这个仓库就是我们的根据地,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跟敌人拼到底!”

  反观苏联的《真理报》,因为不算是利益的关联方,以完全局外人的身份进行客观报道。

  26日,日军强攻仓库未果,夜间再进行偷袭又被守军挫败,损失惨重。

  27日,早晨5点,上午10点各发起一次猛攻,被中国守军用集束手榴弹击退。

  27日,下午1点,日军在大楼西北角纵火焚烧民房,日军趁火势发起攻击,又被中国守军击退。下午5点大火被扑灭,日军停止了进攻。

  28日,上午日军再次发起攻势,又被中国守军击退。沿岸上海市民原本听说军队撤走,十分沮丧,听说此地仍有守军在坚持抵抗,纷纷不顾流弹危险跑至苏州河南岸为守军加油助威。由上海市民组织的各界抗敌后援会和主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救亡协会随即行动,十多辆汽车运来的各种物资堆积在河岸。

  看到这里,众多空军的飞行员们也都松了一口气。

  “想不到陆军也不都是孬种,这‘八百壮士’就挺能打的!”

  “哪怕这只是一场精心准备的表演战,也让人佩服得很!”

  巴清正酸溜溜地说道:“这可不是杂牌军,是中央军的德械师,那是委员长的宝贝疙瘩……”

  “人家装备比我们空军还好!”

  乐以琴自嘲道:“以前肯定不如我们,毕竟我们的武器只有飞机,这玩意儿纯靠进口……”

  “但现在我们都没飞机可以飞了,确实待遇差远了。”

  就在众飞行员苦中作乐的时候,陈怀民的目光忽然被一则报道给吸引了。

  “应谢晋元团长请求,女童子军杨惠敏携一面国旗泅渡苏州河……”

继续阅读:第122章:她是中国的圣女贞德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空战英豪:陈怀民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