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淼闻言上下打量李衡,笑了:“你小子本事平平,倒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心肠。”
许淼走到死去的北蛮军头目身前,检查其身上的兵器、银子。
轻车熟路地将其搜刮干净后,许淼将三人的尸体拖入窄巷子里面,以杂物盖好。
“好了,撑过今晚没问题,走!”
许淼大手一挥,招呼李衡夫妇回去。
李衡家里乱糟糟的,柜子等物件被北蛮兵翻得一片狼藉。
李衡的妻子领着孩子到厨房忙活,给许淼准备吃食。
李衡则端着一壶沏好的热茶,小心翼翼地送到了许淼的身旁。
“壮士,请喝茶!”
许淼大马金刀地坐在那儿,也不客气,倒了一杯茶吹了吹,将茶水一饮而尽。
“呼!”
许淼舒服地长出一口气,道:“在山中跑了许久,终于喝到一口热茶了。”
李衡的眼珠微微转动,问道:“壮士,镇子里面还有北蛮兵,您杀了北蛮兵卒,他们不会放过您的。”
“刚才北蛮兵身上搜刮出来的银子您带着,我家里还有粮食,您也带着,趁天还没亮,壮士快走吧……”
许淼瞥了李衡一眼:“走?我走了你们家咋办,北蛮鞑子知道那三人来你家,见人死了还不报复?”
李衡满脸纠结,他只能求助地朝许淼拱了拱手。
“恩人,您不是一般人,见多识广,求恩人您给我们一家人指条明路吧!”
李衡彻底没有了主意,求许淼指点。
许淼见李衡这般模样,咧嘴一笑:“大丈夫生于人世间,去哪里没有活路?李家镇不成,换个地方不就好了?”
“想我许淼被粟清那混蛋追进了舟山里面,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差点被困死在里面,还不是出来了?”
粟清?
李衡闻言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片刻后李衡打了一个激灵。
“粟清?江南都指挥使司指挥同知粟大人?”
许淼仰面而笑:“没错!就是粟清那家伙,他奉命清剿我跟我兄弟们,我们无奈只能逃入舟山,混乱之下失散了。”
李衡盯着许淼,之前他惊魂未定,没注意许淼说的话。
如今细细思量,许淼说自己是朝廷要犯……
“壮士,你莫不是大闹江南的‘义贼王’许淼?”
当年许淼、孟淮救援京城,却因为没有粮饷半途抢了大兴县。
后孟淮身死,许淼在江南横行劫掠富人,事迹被许多人知晓。
民间给许淼起了一个“义贼王”的诨号。
“你还知道不少,没错,我就是许淼,李衡,官府那儿我的脑袋价值千金,你要不要去领赏?”
许淼大剌剌地问李衡,丝毫不避讳。
“许壮士莫要说笑,我李衡虽然穷,却不会做出卖恩人的事。”
“许壮士,您方才说让我们家换个地方,不知您指的是?”
李家镇李衡的确待够了,想换个去处,留在这里早晚被北蛮人盘剥死。
“天下留给咱们汉人的地方不多了,首选的当然是辽东,有宁远侯坐镇,辽东百姓安居乐业,对北蛮也是百战百胜。”
许淼抱着胸,给李衡出主意。
“不过镇州距离辽东千里之遥,路上还要经过北蛮占领的区域,你们三个走不到辽东的。”
“其次是东海,不过路上也危险,还要过镇江,当下北蛮对镇江把控得十分严格。”
“你要是愿意,可以跟着我去江南,先去应天府看看,再去别的州落脚。”
李衡闻言吓了一跳:“许壮士,粟大人不是在抓你吗?你为啥还要去江南?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许淼浑不在意,道:“有什么好怕的?被他们抓住不过一死而已,我要去江南办大事。”
“朝廷不仁义,残害忠良、欺压百姓,最近又搞出个‘丁税新法’,连一岁的孩子都要收税,江南民不聊生。”
“我许淼过去持刀劫掠为富不仁的富人,这次就要去江南,救万千受苦的百姓!”
李衡听的一愣一愣的,他犹豫片刻,说道:“许壮士,你是个好人,可是你要跟朝廷作对,能成吗?朝廷的军队成千上万,老百姓咋跟朝廷斗?”
许淼哼笑一声:“有啥不能成的?江南的百姓过得苦,自然有人要反。”
“李衡,你一家三口若愿意,就跟我去江南,路上我护你们周全。”
许淼极为爽快,道:“到了江南你们一家人愿意跟着我也好,愿意自谋生路也罢,都随你们自己。”
“你好好考虑,考虑好了明日愿意跟我走就走,不愿意的话你们自便。”
恰好这时,许淼的娘子将煮好的热粥端上来。
李衡一时之间无法做出决定,只好说道:“许壮士,这事儿我得再想想,明天给你个答复吧,行吗?”
许淼饿坏了,见到热粥眼睛直冒光。
他随意地挥挥手:“成,你们自己决定。”
这一夜对于李衡来说,是漫长的。
李衡想离开李家镇,又担心去了江南会遇见危险,犹豫不决。
不过,李衡最终思虑再三,决定与许淼一起离开。
因为一大清早,他就收到消息:北蛮人要再次征粮食、银子!
每家每户缴纳银子二两、粮食五斤,缴纳不出来的便出人当壮丁来抵。
李衡不再犹豫,他算是看明白了,才半个月北蛮人就搜刮至此,长此以往,李家镇家家户户都要被掏干净!
李衡遂带上妻子、女儿,还有不多的盘缠与粮食,跟着许淼一路前往江南。
李衡此刻不会想到,他与许淼二人,未来会成为搅动江南风云的核心人物。
甚至影响了大乾的国运……
景泰六年,二月,除夕前。
东海,东州城,秦王府。
秦王朱玉落脚东海后,东海布政使贺丰便命人选了两座豪宅。
将豪宅打通重修,建成了今日的秦王府。
秦王府,议事厅。
秦王朱玉,大将军常茂、刑部尚书张郃、左都御史杨莲等人聚在一起议事。
昨日,朝廷的调令抵达了东州城。
大乾皇帝朱欢命大将军常茂归京,主持金陵城一带的防务,阻击北蛮攻势。
左都御史杨莲第一个开口:“镇江被破,金陵局势危急,陛下这时候召集大将军归京主持大局,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以江南的局势来看,就算大将军过去,恐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蒙质的脸色阴沉,道:“镇江被破之前不请大将军回去,偏偏镇江破了想起大将军了,依我看,南边没安好心!”
蒙质对朱欢对朝廷没有半分信任,三清山的那把大火,蒙质永远忘不掉。
张郃抚须,眼珠微微转动:“当前正值朝廷生死存亡之际,大将军德高望重能力超群,请大将军去江南主持大局,在情理之中。何况那封调令是陛下亲笔,陛下亲自调大将军归京,绝不会害大将军的。”
张郃同样对朱欢没有什么好感,但张郃绝不会怀疑朱欢的脑子。
哪儿有请大将军回去,再加害大将军的?
若朱欢敢这么做,军中的将官们谁还敢继续为他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