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一章:东林人和都察院
凌己2025-07-28 19:025,127

  案牍上堆的满满当当,全部都是奏章,全部都是弹劾阮大铖的。

  林平…

  不…

  是朱慈烺。

  自改元那一天开始,林平就决定忘记过去,当一个真正的大明朝的皇帝,当一个真正的朱慈烺。

  随手翻开几个奏章,发现里面的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借公器寻私仇、贪墨不法等话语,朱慈烺也没兴趣一个个的挨个看下去,直接让朴喜,全都拿下去烧了,留着也是占地方。

  弹劾一道道上去,皇帝那里却是没个什么反应,东林人嗅到了一股不对的味道。

  今日下值,许多人跑来了张慎言这里。

  当初,因为皇帝留驻广州一事,朝中的的东林人,和钱谦益有了不小的裂痕,自那以后,东林人和钱谦益虽然没有在明面上翻脸,但是基本已经不怎么来往,东林人现在以张慎言为首。

  “张公,您说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您是吏部之首,难道就这么坐视阮大铖这个小人,祸乱朝纲,迫害贤良吗?”

  说这话的人隐隐有着指责张慎言的意思。

  不错。

  张慎言是吏部尚书,是阮大铖的顶头上司,但是,吏部不是他的一言堂,不是他说什么,下面的人就必须要乖乖听从的,阮大铖仗着有马士英这个靠山,平日里就是对他阳奉阴违的。

  对官员进行考察,本就是文选司的事情,张慎言可以说上两句,但不能对于文选司的事情全然指手画脚,他要是有所不满,那可以按照规矩,按照制度,要求阮大铖将错误之处改正。

  但阮大铖要是没错,或者说,要是抓不住阮大铖的马脚,那张慎言也拿他没什么好法子。

  就如给官员评级这件事,阮大铖是收钱了,但是,他只收合适之人的钱,什么是合适之人的钱,就是有几分能力的,你给他一个上等评级也可以,给他一个中等评级也可以,是给上还是给中,都有着一定的理由,就算是你对此不满,阮大铖也能堂而皇之的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同理,阮大铖给东林人中下评级,也不是不管不顾只要是东林人就一股脑全给个低评级,那是傻子才干的事情,阮大铖自然不会这么没脑子。

  东林人中,凡是得了低评级的,基本都是多多少少有着些问题的,那些一点问题都没有的,阮大铖还是该给什么评级就给什么评级。

  这就是阮大铖的高明之处,他是有问题,但他的那些问题,又不算个什么问题,张慎言可以让他改正一两个人的评级,但不能让他给整个东林人都给个好评级,朝野上下都知道他是东林人,他要是这么干了,那徇私枉法的帽子还没给阮大铖扣上呢,他自个就得先戴上。

  瞅了说话那人一眼,张慎言没好气道:“那你说说,本官该如何?”

  那人张张嘴,最后叹口气,抱拳致歉道:“下官口不择言,大人见谅。”

  张慎言冷哼一声。

  这时,都察院一御史站出道:“张大人,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先摸清皇上的意思,您说说,所有弹劾,皇上都留中不发,是不是,是不是对我们东林人,有成见。”

  张慎言眉头皱成一团,思虑片刻,缓缓道:“帝心难测,皇上是怎么想的,我又怎么可能猜得到呢,不管怎么样,还是先继续弹劾阮大铖吧。”

  东林人无奈的点点头,旋即相继散去。

  随后的几天,东林人照旧不停的弹劾着阮大铖,刚开始,阮大铖还有几分提心吊胆,但当皇帝那边迟迟没有所表示之后,阮大铖也将心放宽了。

  他一天该吃吃该喝喝,对于那些铺天盖地的弹劾,丝毫不往心里去,这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更是惹恼了东林人,他们将阮大铖当成了中兴朝的头号奸臣,已将他视为中兴朝的魏忠贤。

  眼见弹劾不起作用,东林人便发动舆论攻势,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士林之中,开始大肆编排阮大铖。

  不过半个多月,各地的学社,各地的读书人,都开始一股脑的抨击阮大铖,一时之间,他成了过街老鼠。

  东林人此次显露出来的影响力,让朱慈烺感到了几分忌惮。

  他知道阮大铖不是什么好东西,也知道阮大铖跟东林人不对付,所以当初才会将他安插在文选司这个要害位置上。

  把阮大铖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想要以此制衡东林人,结党抱团是东林人的天性,如果不在官员考核任免这设道卡子,怕是要不了多久,这朝中地方,都将成为东林人。

  别觉得夸张,天启年间,东林人就是这么干的,不管是朝中还是地方,只要有了空位置,他们处处以东林同乡为先,凡不是东林之人皆受其针对排挤,正是因为东林人如此行为,才逼得朝中其他非东林之人,不得不向魏忠贤靠拢,最终形成了阉党。

  东林人的尿性,朱慈烺也清楚的很,他们是南方士绅势力的代言人,等到他对士绅出手的时候,必然会与东林人发生冲突,到时候,他怕是也要被抨击为昏君了。

  所以,现在,是到了该限制东林人的时候了。

  朱慈烺出的第一招,先是发了道圣旨,严禁各地学社擅议朝政枉议朝廷,学社安心教书就是,若有议政者,地方官府可直接将其关闭。

  东林党最大的根基,就是东林学社和复社,这两处地方,名为授学之地,其实,这两处地方很少讲学,基本都是聚在一起议论朝政得失,议论得失,那自会生出对当前局势的看法来,生出了看法,在经过几番讨论之后,就会行成政治理念,任何团体,都是从理念发展而来的,东林人为什么喜欢党争,为什么喜欢排除异己,就是因为理念不合。

  所以,要想制衡东林人,就得先瓦解他们的理念,禁止其议政,就是个好法子,虽说不可能杜绝,但起码明面上,再也不会有几千个读书人聚在一起议论朝廷的场景了。

  之后,朱慈烺还发了一道旨意,这道旨意是加开恩科,决定三个月后举行科举,这是当初朝中缺人的时候,就定下来的事,倒也不是说是针对东林人,只是往朝中添些新鲜血液,对于制衡东林也稍稍有点用。

  前面这两道旨意,都是铺垫,朱慈烺真正的杀招,是都察院。

  都察院的御史,按照规矩三年要调换一次,今年刚好是到了调任的时候。

  朱慈烺先是将都察院中,东林出身的人,全都调任了出去,该外派的外派,该塞进六部的塞进六部,随后,又从朝中地方,选了些跟东林没有什么关系的人,将其调至都察院。

  在将都察院进行大换血之后,关于弹劾阮大铖的事情,朱慈烺终于给了一个回复。

  这个回复,就是既然对于阮大铖的评级不满,那么就由吏部,将各个官员在任期内的情况,全都详细列明成册,交由都察院审议。

  东林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认为终于能扳倒阮大铖了,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事,都察院的人审议完吏部递交的官员资料之后,只是抨击了句阮大铖有些不公,一会将评级标准放的宽,一会将评级标准捏的严,有些失公允,除了这之外,都察院再未说个阮大铖什么。

  东林人对此自然不肯信服,他们转而将矛头指向都察院,认为都察院包庇阮大铖,一封封奏章,仍旧是如雪花般飘进朱慈烺的案头,依旧都是东林人的弹劾折,只不过,他们的弹劾目标,从阮大铖变成了都察院上下。

  这一下,可把都察院给惹恼了,从吏部送来得那些官员资料来看,有些人给个上等评级,虽然有些不恰当,但也没有太大问题,有些人给个下等评级,虽说过于严厉,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阮大铖做的,的确也没过多问题,都察院得这些御史,都是新调任上来的,这是他们经手的第一件差事,谁敢包庇阮大铖呢,他们都是按照规矩办事,只不过是不合了东林人的心意,他们就甩顶包庇的帽子来,这简直是欺负人嘛。

  都察院上上下下心里头都憋了一口气,东林人既然给他们扣帽子,那么他们也不客气,一个个都瞪着眼睛,死死的盯向了东林人。

  都察院和东林党,已经有些争锋相对了,但是,两方除了打打嘴炮之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冲突。

  这让朱慈烺有些不满意,这把火还是不旺盛,于是,皇帝决定悄悄的添把火。

  在一个晌午,当都察院的人,刚刚午休完,回到公房之后,突的有人送来一封检举信。

  信中被举报的人,叫做何腾蛟,是工部侍郎,信中列明了,他在当湖广巡抚之时,是怎么拉帮结派,是怎么打击异己,是怎么利用手中权利,庇纵亲属行不法之事的。

  一任侍郎,算是实打实的高官了,收到检举信的人,不敢擅自做主,将信送来了上司,也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黄公辅这里。

  黄公辅看完之后,久久不语。

  送信来的那人,小心翼翼道:“大人,要不,咱们就没当没收到过这封信?”

  黄公辅斜眼一看,正色道:“怎能当成没这回事,皇上当初令老夫出任左都御史之时,牵着老夫的人,言辞凿凿的称赞老夫为人公允正直,今日有人检举朝中恶臣,老夫要是当做没这回事,岂不是辜负圣上厚望。”

  “大人。”送信之人上前一步,低声道:“那何腾蛟,可也是东林人,因为那考察之事,朝中的东林人,现在正不停的上书弹劾我们,现在要是动这何腾蛟,他们…”

  “他们怕是以为,咱们是在寻私报复,东林人本就心胸狭窄,这到时,怕是和他们,直接就成水火不容了。”

  黄公辅看向窗外,屏气凝神两息,下定决心道:“怕什么,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咱们自个干净,他们那些东林人,就是泼脏水,也打不脏咱们,去,按照这信中所言,差人去湖南查查,记着,事情没搞清楚之前,不要声张。”

  送信之人面色凝重的点点头。

  很快,都察院这边,派出了几个精干御史,悄悄来到了湖南。

  何腾蛟本来就是个心胸狭窄贪恋私权之人,他在出任湖广巡抚的时候,打击异己培养党徒的事情,的确是没上干,就连现任的湖南巡抚堵胤锡,当初都没少被他针对打击,何腾蛟在湖广搞一言堂,上上下下都安插成了自己人,他的权势自是不必多说,何家的人也没少沾光,借着他的势,干下了不少恶心人的破事。

  何腾蛟屁股上的屎很多,根本不用多费心去查,就已经闻到了不少臭味。

  派去湖南的御史,带着厚厚的调查结果回到了广州,黄公辅看完之后,直接提起笔来,亲自写了一封折子,递进了南宫之中。

  这封折子,朱慈烺等了许久了,收到弹劾的第一时间,他就让东厂去拿人了。

  何腾蛟在工部公房之中,被堂而皇之的带走。

  这是朱慈烺当皇帝以来,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出动东厂,许多人都快将东厂给忘记了,如今东厂猛的一出现,直接就带走了一任侍郎,这直接在朝廷里炸了窝。

  想到当初魏忠贤时期的恐怖气息,不管是不是东林党人,对于东厂光明正大的抓走何腾蛟一事,都开始递折子弹劾,劝说朱慈烺不要放任厂卫残害忠良。

  忠良?

  朱慈烺冷冷一笑。

  旋即。

  他将都察院对于何腾蛟的调查报告公之于众。

  这一下子,朝廷里的人,齐齐哑了火。

  何腾蛟做的事情,的确是有些过分,的确有些恶劣,这让他们现在想说话,想给他开脱,都没办法开口。

  没人在因何腾蛟一事而给朱慈烺递折子,包括东林人也都闭上了嘴。

  朝廷看似是平静了下来,但是,在那平静的湖水之下,却已经是暗潮涌动。

  何腾蛟也是东林人,在东林党中的地位还不低,在从湖广调任至工部之后,何腾蛟虽然很少和朝中的东林人,比如张慎言他们来往,但是,一日是东林,终生是东林,既然是东林人,那就是自个的同志。

  在这个时候,都察院突然对何腾蛟下手,张慎言他们,不得不多想,这是不是都察院在报复,在报复他们不停的弹劾。

  一想到这里,东林上下无不愤慨,他们加大了对都察院的弹劾频率,基本上每天,朝中的所有东林人,都要递一封弹劾折子进宫。

  在他们疯狂的弹劾之中,在东厂的大牢之中,何腾蛟交代了许多不利于自己的事情。

  韩赞周拿着口供进了宫,朱慈烺面无表情的看完之后,下达了与次日推至菜市口,明正典刑的旨意。

  翌日。

  待到正午。

  奄奄一息的何腾蛟,被囚车拉着先游了一遍城,而后,带到菜市口,随着刽子手的刀举起,何腾蛟的脑袋直接飞起。

  这一下子。

  东林党和都察院的梁子,算是彻底给结下来了。

  阮大铖,被东林人给遗忘了,现在东林人的眼睛,都紧紧盯在了都察院的身上,盯在了所有御史的身上,盯在了黄公辅的身上。

  东林党想要伺机报仇,他们报仇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搜集都察院之人的黑料。

  当官的人,尤其是大明朝的官,尤其是明末的官,基本没有一个干净的,要么手上沾着一摊泥,要么屁股上沾着一摊屎。

  东林党的人是这样,都察院的人也是这样,可以说,没有几个能经得住查的。

  东林人的势力,在这南方自是不用说,都察院的那些人,很快被他们查了个底朝天。

  掌握了黑料之后,东林人的弹劾更加高涨,凡是被他们弹劾之人,都被查实了确实的罪证。

  于情于理,朱慈烺自然是不好装聋作哑。

  所以,按照东林人弹劾的名单,朱慈烺令大理寺和刑部,共同组成调查组,全面清查都察院。

  这一查,都察院的人就进去了大半,而这还没完,东林人还在不停的搜集黑料,看起来,他们就是想要将都察院的所有人,都给送进大牢之中,让他们的脑袋,也都落到菜市口。

  在东林人的不屑努力之下,在朱慈烺的故意纵容之下,都察院这些刚刚调任上来的御史们,下狱的下狱,罢官的罢官,杀头的杀头。

  一番折腾之后,都察院的人,只剩下了区区五六个人,就连左都御史黄公辅,差点都栽在了东林人的手中,最后,要不是朱慈烺保了他一手,黄公辅的结局还真的是不好说。

  东林人兴高采烈,认为自个获得了胜利,殊不知,这却是正中了皇帝的圈套。

  都察院形同虚设,本该是监察风纪的御史,竟然都是些贪赃枉法之徒,朱慈烺以此为借口,在都察院之外,新设御史台,设御史大夫一人,与都察院一同,监察朝中风纪,御史台,不受内阁管辖,直接归属朱慈烺直接掌管,除了朝中之外,在地方各府,也都设立御史台,监察地方风纪,而这御史台之人,皇帝却并不从朝中调任,而是选择了抽调原先在衙门之中,并不受重视的小吏,用小吏来监察百官,这个蜜汁操作,让朝野上下纷纷傻眼。

继续阅读:一百六十二章:新奇的整肃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皇太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