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饭馆稳定
猫朕2025-09-02 08:302,345

清晨五点,天刚蒙亮,宋晨光已经站在饭馆门口。她手里捏着上个月的流水单,纸页边角磨得发毛,数字她早背熟了。翻到最后一页,她轻轻叹了口气。账面平稳,日均翻台六次,老客占七成,照理说该知足。可她心里清楚,这种“稳”,像晾在绳上的衣服,风一停就往下坠。

她想起昨夜晨曦打来的电话,声音压得很低,说案子破了,人抓到了。她没多问,只回了句“吃饭了吗”。电话那头顿了两秒,说“吃了,一碗面”。她知道妹妹在逞强,就像当年她在菜市场啃冷馒头,也说“吃饱了”。

她把单子折好塞进围裙口袋,推门进去。厨房灯还亮着,李阳在灶前熬汤,背影沉实。听见动静,他回头看了眼,“这么早?”

“睡不踏实。”她解开外套扣子,“想看看账。”

李阳关小火,擦了擦手,“又琢磨啥呢?”

她没直接答,走到柜台前,手指在玻璃上划了道线,“咱们这店,开了快三年。头一年拼活路,第二年活下来,现在……不能光守着。”

李阳没吭声,低头搅了搅汤锅。

她继续说:“晨曦能从一堆人里冒出头,不是靠等。我也得动。”

李阳抬眼,“你想怎么动?”

“我想做点新菜,不光是吃饱的菜,是能让人记住的菜。”她说,“老街上那些摊子,一个比一个快,可谁记得住?咱们能不能做点慢的、老的,让人吃了,心里一颤的?”

李阳沉默片刻,“成本呢?装修呢?旧东西摆出来,客人会不会觉得寒碜?”

“成本我算过,先试三道。装修不用大动,角落腾出来就行。”她从包里掏出几张照片,是她前些天拍的老街门面、旧招牌、巷口的煤炉,“你看这些,不值钱,可有人看了会笑。我想把这笑留住。”

李阳盯着照片看了会儿,点点头,“那试试。”

第二天早会,她把计划说了。几个老员工皱眉。

“现在生意挺好,干吗折腾?”

“搞这些老古董,游客又不来咱这地儿。”

洗碗的王姨嘀咕:“我老家也有这种糊面,难吃得很,谁稀罕?”

宋晨光没争,只问:“你们还记得头一回在城里吃啥吗?”

没人说话。

“我记得。”她说,“我在一个铁皮棚底下,吃了一碗五块钱的酱面,咸得发苦,可那天我走了一百多站路,那碗面,是我活下来的证明。”

屋里静了。

她接着说:“我不是要开博物馆。我是想让客人知道,这碗面背后,有人活过,拼过,热过。”

李阳在旁边补了句:“我试了配方,加点野葱,去腻提香。味道不会差。”

王姨犹豫了一下,“那……要不,让我试试那碗糊面?”

宋晨光笑了,“今天中午,厨房见。”

接下来三天,她和李阳泡在灶台边。试第一版,酱太重,面坨了。第二版,火大了,糊底。第三版,野葱放早了,香气闷住。

第四版那天,她特意去城中村找了以前的房东老太太。老太太翻出一张泛黄的纸,上面写着“酱香糊面”做法,字迹歪斜,批注密密麻麻:“火小,心要静”“熬酱三遍,一遍去酸,二遍出油,三遍留香”。

她把纸拍下来,带回厨房。

第四版出锅时,是傍晚。她盛了一碗,递给王姨。

王姨尝了一口,眼睛突然红了。

“这味儿……”她声音有点抖,“跟我妈做的,一模一样。”

李阳也尝了,点点头,“就是它了。”

宋晨光松了口气。

可难题还没完。主题区要布置,钱不够,没人响应。她把家里那个旧收音机搬来,又翻出搪瓷杯、铁皮饼干盒。李阳见了,把厨房用剩的铜锅也搬出来,擦干净摆在架子上。

她在门口挂了块手写板:“捐老物件,换终身八折卡。”

头两天没人理。第三天,一个中年男人提着个旧风扇进来,“我老家的,修了三次,还能转。”他放下就走。

接着,有人送来算盘,有人拿来老式饭盒,甚至有个老太太,抱着台爆米花机,说“我老头子摆摊用的,响起来像过年”。

她一件件擦干净,贴上小纸条:“张叔的风扇,吹过二十年夏夜”“李姨的饭盒,装过三个孩子的午饭”。

角落渐渐变了样。墙上挂起老照片,是客人带来的,有九十年代的街景,有老电影院票根。她腾出一面墙,贴上便签纸,写着:“你记得的上广味道”。

开业第一天,乱了套。

两桌客人点的糊面送错,服务员解释不清来历,客人皱眉,“就一碗面,还带故事?”

宋晨光立刻把人叫到后厨。

“从今天起,每人负责一道菜。”她说,“不是背词,是真懂它。你们得知道,这面是谁做的,为啥做,做给谁吃。”

她示范:“这碗糊面,不是让你吃饱,是让你想起谁还在等你回家。”

没人笑。几个年轻服务员低头记。

周末,导游带了个二十人的旅游团进来,原本只是路过避雨。可一进门,看见那面“记忆墙”,导游愣了,“这儿……是饭馆?”

客人四处拍照。有人指着爆米花机,“我小时候,巷口就有这玩意!”

服务员端上糊面,轻声说:“这酱,熬三遍,火要小,心要静。”

客人尝了一口,放下筷子,掏出手机拍碗。

当晚,店里线上订单涨了四成。有条留言被顶到最前:“吃了面,哭了。不是想家,是突然觉得自己活得有点快,忘了回头看看。”

李阳看完留言,抬头看她,“没想到。”

宋晨光站在门口,看着外面排队的人。雨刚停,地面湿,灯光照在水洼里,晃着人影。

她没说话,转身进厨房,把那张老太太给的菜谱压在调料罐底下。

第二天中午,一对老夫妻进门,点名要糊面。老太太吃了一口,突然问:“这酱……是不是用黄豆酱加甜面酱,再兑半勺猪油?”

宋晨光一愣,“您尝得出来?”

老太太笑了,“我做了五十年。这味儿,错不了。”

她吃完,掏出一张纸条,写下几个字:“火候宁小勿大,酱要熬三遍。”

递给宋晨光,“给你。”

宋晨光接过,手指微微发紧。

晚上打烊,她把纸条贴在厨房墙上。李阳在收拾灶台,抬头看了眼,“明天还做吗?”

“做。”她说,“后天也做。”

李阳擦干手,“那我明早六点来。”

她点头,“我五点半到。”

他转身要走,又停下,“对了,旅游局的人今天路过,拍了照,说要推荐。”

她没应声,走到墙边,把新来的留言一张张读完。

有张写着:“吃完这顿,我给我妈打了个电话。”

她把这张抽出来,夹进账本里。

雨又开始下,打在屋檐上,噼啪响。她站在门口,听见巷子那头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李阳骑车走了。车灯划过湿漉漉的地面,一闪,没了。

她关掉店里的最后一盏灯。

继续阅读:第95章 案件突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上广姐妹情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