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饭馆危机意识
猫朕2025-08-16 09:432,534

晨光把包放进储物柜时,手指碰到了夹在内层的蓝皮本。她没拿出来,只是轻轻按了一下封面,转身走向更衣区。上班前五分钟,她已经换好制服,围裙带子在背后打了个死结——这是她这两年养成的习惯,绳结紧些,不容易松。

领班在前台翻账单,嘴里念叨:“昨儿翻台四轮都不到,前阵子不是天天五轮起?”声音不大,但整个前厅都听见了。没人接话。晨光走过去,借着整理菜单的机会看了一眼流水单。数字确实低了,尤其晚餐时段,比上周同期少了近两百元。

她回到自己常站的位置,从围裙口袋掏出本子。纸页已经泛黄,边角卷起,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三件事:每日翻台次数、主打菜销量、天气情况。这是她从上个月开始的习惯。起初只是随手记,后来发现炒青菜在阴天卖得多,红烧肉逢周末必加单,便渐渐上了心。

她翻开最近一周的记录,逐行对比。周三和周五的数据格外显眼——这两天炒河粉的出菜量下降了三成,而酸辣土豆丝退了两次。她记得早上有个老客人说:“你们这味儿是不是淡了?”当时她只当是个人口味,没往深处想。

午市前,她主动接了送外卖的活儿。老板点头时,她心里已有打算。出门后没直接去送餐,而是绕到街对面停下。那家“川湘小馆”门口排着队,玻璃柜里摆着油亮亮的辣子鸡和冒烟的铁板豆腐。她站在公交站牌旁,假装等车,眼睛盯着进出的人流。大多是年轻人,拎着包,穿着工装,手里拿着塑料碗。

送完外卖回来,她又拐去另一头。新开的“老广记”煲仔饭香气扑鼻,门口贴着“白领套餐15元起”,不少人端着饭盒坐在小凳上吃。再往西走五十米,“面面俱到”大排档的灯牌全天亮着,凌晨两点还有人坐在外面喝啤酒吃炒面。

她回到饭馆时,午市高峰刚起。她没急着上菜,先在门口站了几分钟,数进店的客人。比往常少了两桌。进店的客人里,有几个看了招牌就摇头走了,其中一个还跟同伴说:“这家是不是换厨师了?上次吃觉得不够味。”

这句话她听见了,没出声。

回到后厨取菜时,李阳正忙着颠锅。她站在一旁等出菜,目光扫过墙上的菜单。红烧排骨、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都是家常菜。她突然意识到,这些菜别家也有,甚至做得更辣、更香、更快。而他们没有招牌,也没有价格优势。

她端着托盘走进大厅,脚步放慢了些。三号桌的老夫妻每次来都点清蒸鱼和炒时蔬,今天却只点了两个素菜。她上前问要不要加个汤,老太太摆摆手:“最近吃得清淡,你们这菜油重,回去不舒服。”

她点头应下,心里却记了一笔。

下午交接班前,她抽出十分钟,把今天观察到的情况写进本子。川湘小馆——辣味突出,价格低,吸引年轻上班族;老广记——定位清晰,套餐便捷;面面俱到——时段覆盖长,夜宵市场强。最后她写下一行字:“我们只剩‘家常’两个字,可别人也做家常。”

晚市开始后,她一边服务一边留意退菜情况。果然,又有客人退回酸辣土豆丝,理由是“不够辣”。她去厨房看了剩下的半盘菜,颜色偏浅,辣椒片少,连醋味都不够冲。她想起早上“川湘小馆”那道同名菜,红油浮面,辣香扑鼻,排队的人都愿意等。

她把盘子放进回收区,回到前台整理账本。这是她最近争取来的额外任务——晚班结束前核对当日收入。老板起初不同意,她坚持说想学学怎么算账,最后才松口。账本打开,今日营业额比上周三少了百分之十二。她翻到上周同一天,再往前一周,数字呈缓慢下滑趋势。不是偶然,也不是天气原因。

她低头看着本子上记的那些细节:王叔不吃香菜、七号桌要爆辣、五号桌老人吃饭慢……这些曾经让她感到踏实的记录,此刻却像一根根细线,把她拉进更深的焦虑里。她记得这些,可顾客为什么还是在走?

她忽然想到,这些记录本是用来应对过去的,而不是预判未来的。如果哪天王叔不来,七号桌换了人,这些字迹再准确也没用。

她翻到本子最后一页,空白处还什么都没写。她掏出笔,停了几秒,然后写下:“饭馆若倒,不是天灾,是我们没变。变,从看懂数据开始。”

写完这句话,她合上本子,手指压在封面上。灯光照在纸上,映出她指节上的薄茧。这两年她一直以为,只要勤快、细心、不犯错,就能站稳脚跟。可现在她明白,一个人再努力,也挡不住潮水退去。

她起身去收拾残桌。五号桌刚走人,桌上剩了半碗米饭,汤喝完了,但菜几乎没动。她端起盘子看,是红烧肉,颜色深,味道也不差。她问旁边的服务员:“这桌吃得怎么样?”对方摇头:“点完就没怎么动,最后男的说了句‘太腻’。”

她把盘子放进回收箱,回来时顺手把新印的菜单摆正。桌号已经改了,三号变五号,七号挪到二号。她没再像上次那样立刻抄录新顺序,而是盯着看了会儿,然后从包里拿出本子,在旧记录旁边画了个叉。

她知道,光记住桌号没用了。

李阳从后厨出来,看见她站在前台发愣,问:“还不走?”

她摇头:“再待会儿。”

“今天挺忙的。”

“是有点忙,但没以前热闹了。”

李阳愣了下,没接话,只说:“锅我刷好了,明早我早点来炖汤。”

她点点头,看着他穿上外套离开。门关上后,大厅只剩她一个人。她把账本重新翻了一遍,把最近三周的翻台数和主打菜销量做成简单表格。炒河粉连续五次下滑,酸辣土豆丝两次退菜,清蒸鱼点单减少四成。而同期新开的几家店,点评软件上的评分都在四点八以上。

她把数据抄进本子,用红笔圈出异常项。然后翻到前几页,对照客人习惯记录。发现最近一个月,标注“要辣”的客人比例上升了近一半,而“清淡”“少油”的备注越来越少。

她合上本子,站起身时膝盖有些发麻。低头看见脚边有个空饮料瓶滚到了墙角,她弯腰捡起,扔进可回收箱。箱口塞着几张废单,她顺手抽出来,准备明天打草稿用。

老板娘从后屋出来,看见她还在,说:“账对完了?”

“对完了。”

“数字不太好看,但老店嘛,总有起伏。”

她没反驳,只问:“老板娘,咱们菜单……多久没换了?”

“好几年了吧,家常菜嘛,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味。”

她点点头,没再说话。

走出饭馆时,路灯刚亮。她背着包往回走,路过一家便利店,玻璃门映出她的影子:制服整齐,头发扎得利落,手里紧紧攥着那个蓝皮本。

她没停下看,继续往前走。

拐进巷子前,她从包里抽出本子,翻到最后一页。那句“变,从看懂数据开始”还在。她盯着看了几秒,然后翻到新的空白页,写下:“周三、周五客流下降,辣味需求上升。川湘小馆同菜销量第一。需验证口味变化是否持续。”

笔尖顿了顿,她又加了一句:“若三周内炒河粉销量再降一成,必须提建议。”

她合上本子,塞回包里。拉链拉到一半,金属齿卡了一下,她用力拽了下,才合拢。

继续阅读:第10章 工厂新发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上广姐妹情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