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推开饭馆的玻璃门时,天刚亮。她手里捏着一张明信片,边角有些发皱,像是在口袋里揣了很久。昨晚没睡踏实,脑子里全是宋晨曦打电话时的声音——低、急,带着一种她听不太懂的紧绷。
她把明信片放在柜台上,翻了个面。
背面原本写着“张小杰寄”,字迹歪斜,墨水颜色偏暗,不像是新写的。最底下一行血红色的字,是这次才加上的:“4月25日,码头见。”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直接发了过去。
消息刚发出不到一分钟,电话就响了。
“别碰它。”宋晨曦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放平,我让你看什么你看什么。”
晨光把明信片摊在桌上,用两个盘子压住四角。晨间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落在纸面上,那行红字在光线下显得更浓了些,像干透的印泥。
“拿手电筒,强光打上去,斜着照。”
她转身去厨房借了李阳的手电,照过去。起初什么都没发现,只看到纸面微微泛白。可当光线移到右下角时,她忽然察觉到一点异样——那行血字下面,似乎有极浅的划痕,像是被人反复涂抹过又擦掉,再重新写上。
“不是同一支笔写的。”她说。
“也不是同一个人。”宋晨曦顿了顿,“张小杰不会用这种力度写字。他去年骨折过右手,笔迹轻,收尾总是往上挑。这个……是压着写的,刻意模仿。”
晨光没说话。她想起那个孩子,总爱坐在福利院窗边画画,左手撑着右臂写字,一笔一划都慢得认真。
“这张明信片是从哪来的?”
“今早放在门口的信箱里。”她说,“邮戳模糊,看不出寄出地点。”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你先别声张。我去调监控,你把这一年收到的所有明信片都找出来。”
晨光挂了电话,转身走进后屋。她在床底拖出一个铁皮盒,打开后一层层翻找。从去年春天开始,每个月都会收到一张,有时是风景图,有时是卡通图案,但背面总会写一个日期,红字,不多不少。
她一张张铺开,排在桌上。
第一张:2023年7月19日
第二张:8月16日
第三张:9月13日
日期之间间隔几乎固定,二十八天左右,偶尔差一天。她抽出笔,在旁边写下对应的月份和星期,然后翻开手机里存的戒毒所探视记录截图。
七月十九日——宋晚妹探视日
八月十六日——探视日
九月十三日——探视日
她手指一顿。
每一张明信片标注的日期,都在妹妹探视当天或次日。没有一次例外。
她立刻拨通宋晨曦的电话。
“你猜对了。”那头声音沉下来,“我也查到了。戒毒所的探视安排是提前排定的,每月一次,周期固定。她每次进去,都会见同一个心理医生,叫陈立安。”
“就是张宇的老师?”
“是他。”
晨光握着手机,指节微微发白。“所以这些明信片……是在她探视之后,有人用了她的名义寄出来的?”
“不止。”宋晨曦说,“他们在利用这个时间点。每一次探视,都是信号启动的开关。”
“什么意思?”
“我刚申请了临时权限,调了最近三次的探视监控。画面看起来正常,但技术科发现了一个问题——每次探视进行到第十七分钟的时候,监控画面会有0.5秒的雪花干扰。”
“雪花?”
“很短,一闪而过,设备日志里标记为‘信号波动’,归类为老化故障。但我让同事做了声波还原,从背景噪音里提取出一段高频脉冲,频率是72赫兹。”
晨光听得有些吃力,“这代表什么?”
“心跳。”宋晨曦的声音压得很低,“我调了妹妹住院期间的心电图记录。她静息心率是72次每分钟,误差不超过两下。这个频率,和干扰信号完全吻合。”
晨光愣住了。
“你是说……她的身体?”
“有人在用她的心跳当计时器。”宋晨曦说,“每一次她进去探视,情绪波动,心跳加速,那个装置就被激活。干扰监控,留下空档,让人能做点我们看不见的事。”
晨光低头看着桌上的明信片,指尖轻轻抚过那行血字。
原来不是警告,是倒计时。
每一个日期,都是计划的一部分。每一次探视,都不是探视,而是一次启动。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她问。
“为了掩盖动作。”宋晨曦说,“干扰出现的0.5秒,足够替换数据、植入指令,甚至远程触发某个终端登录。我怀疑那天系统里那个临时账户,就是在那个时候被使用的。”
晨光忽然想到什么,“那张画……辣椒的画,是不是也是那时候传出来的?”
“有可能。”宋晨曦停了一下,“她可能只有那半秒钟的机会。太短了,只能留下一点痕迹。但她留下了。”
晨光眼眶有点发热。
她一直以为妹妹在沉默,在崩溃,在被控制。可原来她一直在挣扎,在找办法,在用尽一切方式告诉她们:我还活着,我在里面,我在试着说话。
“我现在去调全部的探视录像。”宋晨曦说,“我要把每一次干扰的时间点和她的心率曲线叠在一起,看是不是每次都对应。”
“需要我做什么?”
“待在原地。如果再有明信片送来,立刻拍照,不要触碰背面。另外,把所有旧卡片整理好,按时间顺序排一遍,看看有没有其他规律。”
晨光点头,又意识到对方看不见,“好。”
她挂了电话,重新坐回桌边。窗外已经开始热闹起来,街对面的早点摊支起了棚子,油锅滋啦作响。她却觉得整个世界安静得可怕。
她拿起第一张明信片,对着光仔细看。除了日期,背面什么都没有。第二张也一样。直到翻到第五张,她忽然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右上角有个极小的圆点,像是盖章时漏印的一角。
她找来放大镜,凑近去看。
那不是一个墨点,而是一个残缺的图案,像是某种编码印章的边缘。
她立刻翻出后面几张,一张张比对。第七张的左下角也有类似的痕迹,第八张的背面边缘有一道极细的划线,像是机器穿孔时留下的。
这些都不是自然形成的。
她拿出本子,把每一张的异常位置记下来,连成一条线。
形状渐渐清晰起来。
像一个倒置的三角,中间断开了一截。
她猛地站起来,冲进厨房。
“李阳!”她喊。
李阳正切菜,抬头看她,“怎么了?”
“菜单!辣子鸡的菜单图案!拿来!”
李阳愣了下,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旧菜单。上面印着一道红亮亮的辣子鸡,旁边配了个辣椒图标,是手绘风格,线条简单。
晨光把菜单按在桌上,拿笔描出辣椒的轮廓。
然后,她把明信片上的异常点连成的图形,叠了上去。
严丝合缝。
辣椒的茎部缺口,正好对应第七张明信片上的残印;叶片的弧度,和第八张的划痕走向一致。
这不是巧合。
这些明信片,不只是传递日期,还在拼一幅图。每一张除外的信息,都在指向某个隐藏的东西。
她立刻给宋晨曦打电话。
“二妹,”她声音发紧,“明信片上有标记,和辣子鸡菜单上的辣椒图案能对上。它们在拼一个密码。”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
“发照片过来。”
她拍了六张图,依次发送。等对方接收的时间里,她手心全是汗。
几秒后,电话接通。
“看到了。”宋晨曦的声音变了,“这个图案……和戒毒所康复档案室的电子锁标识一模一样。我见过一次,陈立安刷卡进去时,屏幕上闪了一下。”
“所以他每次探视,不只是见妹妹,还在用她的生物信号,打开某个系统?”
“不止。”宋晨曦说,“他在利用她的心跳,作为验证密钥。每一次她进去,心跳加快,信号触发,门就开了。而明信片,是提醒下一个节点的时间。”
晨光盯着最后一张明信片上的“4月25日”。
“码头见”——不是邀约,是行动开始的信号。
“他们打算在那天动手。”她说。
“我知道。”宋晨曦的声音冷静下来,“我会调出全部探视录像,把每一次干扰和心率做对比。只要确认规律成立,就能反推他们的操作周期。”
“然后呢?”
“然后我们抢在他们前面,把门关上。”
晨光握紧手机,“我和你一起。”
“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守住这些卡片。它们不是信,是证据链。每一张,都是妹妹在替我们计时。”
晨光低头看着桌上的明信片,一张张排开,像一条通往真相的路。
她轻轻摸了摸最后一张的边缘。
雨不知什么时候下了起来,敲在窗玻璃上,声音细碎。
她没有起身去关窗。
电话还握在手里,屏幕亮着,显示着刚刚收到的一条短信——
“监控已调取,正在分析第三次探视片段。”
她盯着那行字,呼吸放轻。
电脑屏幕上,视频进度条缓缓移动,画面里,宋晚妹坐在椅子上,低头看着自己的手。
时间显示:第16分58秒。
雪花突然闪现。
0.5秒后,恢复如常。
声波图同步跳出,一条高频脉冲刺破静音区间,稳定在72赫兹。
宋晨曦摘下眼镜,手指停在回放键上。
她盯着那条波形线,低声说:
“他不是在等她犯错。”
“他是在用她的心跳,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