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晚妹合上心理手册时,阳光已经爬上窗台。她把书放进抽屉,动作比从前利落了些。走廊里传来脚步声,有人在喊她的名字,约她一起去活动室做手工。她应了一声,顺手整理了下衣领,那条新围裙洗过一遍,边角还微微卷着。
饭馆后厨的锅铲声正响得密集。宋晨光站在灶前翻炒今早刚到的青椒,油星溅在手臂上也不躲。李阳从冷库出来,抱着一筐土豆,看见她额头沁出的汗,提醒道:“火别开太大,今天不赶时间。”
“这锅底料得炒透。”她没停手,“等会有人来拍视频。”
李阳愣了一下,“哪个?不会又是那种乱说话的博主吧?”
宋晨光终于抬头,“吃货琳琳。她昨天打电话,说想拍一期‘诚信商家’。”
李阳皱眉,“她不是之前黑过咱们?就为点钱,说什么‘辣子鸡用死鸡’,闹得满城风雨。”
“她后来道歉了。”宋晨光关小火,拿勺子搅了搅锅里的红油,“而且……她这次没提报酬,只带了一份手写的计划书,封面写着‘我想重新开始’。”
李阳没接话。他记得那天风很大,差评铺天盖地,宋晨光一个人蹲在店门口撕传单,手指被纸边划破都没察觉。
“人能改。”宋晨光把炒好的底料倒进桶里,“晚妹现在也能跟人说话了,还能帮别人。一个博主,为什么不能回头?”
李阳看着她,忽然笑了,“你这是拿你妹妹当例子,说服我?”
“我说的是实话。”她擦了擦手,“但她得答应我几件事——后厨全程开放,食材进货单随时可查,监控画面能直播。我们不做假,也不演戏。”
当天上午十点,吃货琳琳独自来了。没带摄影师,没架灯,只背了个相机包,穿了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她站在店门口,犹豫了几秒才推门进来。
“宋姐。”她声音有点抖,“我能……从后厨开始拍吗?”
宋晨光正在清点调料瓶,头也没抬,“你可以拍,但按我的规矩来。脚本呢?”
琳琳赶紧从包里掏出一张折好的纸。宋晨光接过打开,眉头立刻皱了起来。纸上写着:“镜头一:博主泪洒厨房,跪地道歉;镜头二:老板含泪扶起,说出‘信任重于利润’。”
她没说话,直接把纸撕成两半,扔进旁边的垃圾桶。
琳琳脸色变了,“宋姐,这……这是现在流量最大的模板。”
“我们不是模板。”宋晨光看着她,“你要拍,就拍洗菜、验货、炒菜。顾客可以随机进来抽查,你也可以问他们问题。但我们不哭,不跪,不说漂亮话。”
琳琳咬着嘴唇,低头看着自己鞋尖。过了几秒,她把相机取下来,放在桌上,“行。我重写。”
拍摄从下午两点开始。琳琳拿着相机,跟着宋晨光走完整个备餐流程。她拍她检查鸡肉是否新鲜,拍她用手搓洗辣椒上的尘土,拍她核对进货单上的日期和供应商名称。
中途有位老顾客进来,拎着空瓶来打辣椒酱。琳琳问他:“您怎么敢信这家店的东西是真的?不怕掺假?”
老头笑出一口黄牙,“我吃了五年,要是假的,早进医院了。再说了,她家后厨玻璃是透明的,谁都能看。上周我还看见她自己把一批蔫了的青菜退了回去,亏了三百多。”
琳琳把这段录得很完整。
快收工时,隔壁几家饭馆的人陆续出现在门口。有的叼着烟,有的抱着胳膊,远远站着不进来。
“搞这个有啥用?”一个穿花衬衫的男人嗤笑,“拍给谁看?城管吗?”
另一个接话:“作秀罢了,等热度一过,还不是照常偷工减料。”
宋晨光听见了,没生气。她擦了擦手,走出厨房,在店门口站定。
“你们觉得是作秀,是因为没见过真的透明厨房。”她说,“但我今天宣布一件事——我这儿成立‘餐饮诚信倡议群’,欢迎所有愿意公开后厨、公示进货记录的同行加入。我们可以互相监督,也可以一起和市场监管的人定期抽检。”
人群安静了一瞬。
“谁都可以来查我的账,查我的货,查我的油。”她继续说,“只要你不造假,我就敢让你看。这不是秀,这是底气。”
没人再笑。
视频上传的第三天,播放量突破百万。平台首页推荐了它,标题是《一家小店的坦白局:我们不怕你看》。评论区炸了。
“第一次看到老板让顾客随便翻台账。”
“我家楼下餐馆能不能也这么干?”
“求加入监督群!我可以当志愿者。”
琳琳的账号因此解禁。她连夜剪辑了第二期,主题是“那些曾被我误伤的店主”。发布后,点赞数涨得比第一期还快。
第四天清晨,市市场监管局来电。接电话的是李阳。
“您好,我们接到匿名举报,称贵店近期油烟排放超标,需临时复检。”
李阳转告宋晨光,她正在给新来的帮工讲解切菜标准。听完,她点点头,“叫他们来。”
半小时后,两名工作人员带着检测仪进门。宋晨光直接带他们去了顶楼排烟口,同时调出过去三个月的维护记录和环保局备案文件。
检测结果出来,数值远低于限值。
带队的工作人员合上仪器,看了她一眼,“你们这设备保养得比很多大酒楼都勤,滤网更换记录也全。说实话,够评绿色餐厅了。”
宋晨光只回了一句:“干净的厨房,才能做出干净的菜。”
授牌仪式定在第五天上午十点。饭馆门前搭了个简易台子,红布盖着一块铜牌。街道办、市场监管、媒体记者都来了。最后到场的是市长。
阳光正好。宋晨光穿着那条洗旧的围裙,站在最前面。市长掀开红布,铜牌上刻着:“上广市餐饮诚信联盟发起单位”。
“这是第一个挂牌的商户。”市长把牌子递给她,“也是我们决定推广这种模式的起点。”
她双手接过,沉了一下。铜牌边缘有些毛刺,刮着手心。
台下掌声响起。记者们往前挤,镜头对准她身后的玻璃厨房。李阳还在里面炒菜,火苗窜得老高,映在他脸上一片橙红。
仪式结束后,人群散去。几个穿着厨师服的男人留了下来,站在店门口没走。
“宋老板。”其中一人开口,“我们店在西街,做了八年川菜。最近生意不好,总觉得是顾客不信我们。您那个监督群……还能加吗?”
宋晨光看着他,点头,“当然。明天早上九点,我在这儿等第一批报名的人。”
男人笑了,转身招呼同伴。临走前,他回头说:“其实我吃过你们家辣子鸡。那时候还不知道你是好人,光顾着嫌贵。现在想想,便宜的东西,哪有安心两个字。”
宋晨光没答话,只是把手里的铜牌轻轻放回桌上。围裙口袋里,手机震动了一下。
她拿出来看了一眼。
是晚妹发来的消息:“琳琳的视频我看了。她说的那句话,我也想说——对不起,谢谢,我愿意试一次。”
她把手机翻过来,扣在桌面上。
外面太阳高悬,街上人来人往。有个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路过,指着厨房里的火光说:“妈妈,那个人在炼金子吗?”
妈妈笑着摇头,“那是做饭。”
小女孩仰着头,“可我觉得,她是在变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