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晨光把白板上的三行字擦掉,粉笔灰落在袖口上,她没拍,转身打开收银台抽屉,取出这三天的营业报表。数字摆在面前,像一块块压在胸口的石头——客流掉了四成,退单率翻了两倍,老熟人来得少了,新客人不敢进。她把报表摊在桌上,用茶杯压住边角,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九点四十二分,离约定的会议时间还有十八分钟。
李阳从后厨出来,手里拎着刚修好的监控硬盘,往柜台一放,“数据恢复了,断电前最后画面是他袖口鼓着,但没拍到动手。”他顿了顿,“你真不报警?”
“报了,也只能说怀疑。”她合上报表,“现在最要紧的不是追他,是把店稳住。”
前妻准时推门进来,穿着件米色风衣,头发挽得一丝不苟。她径直走到圆桌旁坐下,目光扫过报表,“三天亏了一万五,你还想守着招牌不动?”
宋晨光没坐下,站在桌边,“降价拉人,短期能回点血,可一旦顾客觉得我们菜价虚高,以后涨不回来。”
“你现在不降价,人都跑光了,还谈什么以后?”前妻翻开账本,“我入股不是来陪你扛亏损的。三个人合伙,就得按多数人意见来。”
李阳坐在两人之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他没说话,但眼神在两人之间来回。
“我不是不讲理。”宋晨光指着报表第三页,“过去一个月,我们毛利稳定在68%,食材成本控制在32%以内。如果主菜降价两成,毛利直接跌破50%,撑不过两个月。”
“那就上平价套餐。”前妻说,“招牌菜不动,另推便宜的,午市限时,不影响晚市。”
“套餐做不好,反而显得主菜暴利。”宋晨光摇头,“客人会想,原来你们也能十八块出一桌,那三十块的红烧肉是不是宰人?”
“那你打算怎么办?等死?”前妻声音抬高,“我投了钱,就有权决定怎么用。你要不改,我明天就撤资。”
空气僵住。
李阳终于开口:“我……不同意降价主菜。”他看向前妻,“但晨光说得对,也不能光靠老客撑着。”他从围裙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翻开,“我记了半个月的点菜单,六成客人点的都是二十块以下的菜。他们不是不想吃肉,是预算就这么多。”
前妻盯着他,“你站她那边?”
“我不是站谁。”他声音沉,“我是厨师,也管后厨成本。主菜降质,我不同意。但要是能搞个不降质的便宜套餐,我愿意试。”
宋晨光看着他,没说话。
“比如,”李阳继续,“主荤照常做,小菜分档。套餐里配两道便宜素菜,比如炒豆芽、拌海带丝,主荤减半份,米饭免费续。十八块,能吃饱,也不亏本。”
前妻冷笑,“听着像施舍。”
“这不是施舍。”宋晨光忽然接话,“这是给打工的人一条路。他们不是吃不起,是怕来这种店被宰。”她看向李阳,“但小菜不能固定,得轮换,不然客人会觉得我们抠门。”
“可以。”李阳点头,“每天三选二,成本好控。”
“明码标价。”前妻补了一句,“写清楚‘套餐不含主菜升级’,免得有人点完又要换肉,算不清账。”
三人沉默下来,气氛松动了些。
门铃响了,老刘叔提着保温饭盒走进来。他没直接去座位,而是站在柜台前,“听说你们在开会?”
宋晨光点头,“刘叔,您怎么来了?”
“路过,看见门口贴了‘内部会议’,本来想走。”他把手里的饭盒放下来,“可我孙子今早问我,为啥不去那家吃饭了?他说想吃你家的糖醋小排。”他顿了顿,“我昨儿没来,不是信不过你,是怕孩子吃出事。可刚才听你们在吵,吵的是怎么让人回来吃饭——那我不该走。”
他拉开椅子坐下,“你们搞个‘兄弟套餐’怎么样?一份肉,两份饭,三碟小菜,十八块。再搞个‘家宴套餐’,贵点,送个汤,专做晚市家庭客。”
宋晨光眼睛一亮,“小菜轮换,每天标出来,客人自己选。”
“对。”老刘叔点头,“我每天来,图的就是那口红烧肉。可隔壁工地那些小伙子,确实吃不起三十块一份的。他们要是能十八块吃饱,还会带工友来。”
前妻低头翻账本,手指在“人工成本”那一栏划了划,“午市限时,避免影响晚市。服务员不用加,厨房流程调一下就行。”
“我来配菜。”李阳说,“保证分量足,不偷工。冻品边角料不用,小菜现炒。”
宋晨光拿出新本子,翻开一页,“平价套餐十八元,含主荤半份+两素+米饭无限续。午市十一点到一点半,限桌。”
前妻看着她写,“套餐名得叫得响。别叫‘便宜餐’,叫‘暖心餐’或者‘打拼餐’。”
“叫‘兄弟餐’吧。”李阳说,“听着实在。”
“行。”宋晨光记下,“菜单明天就印。后厨流程今晚调整,明午市起试行。”
三人围坐,宋晨光执笔,把方案一条条列出来。前妻提出要参与定价审核,宋晨光同意,但要求所有调整必须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另两人。李阳主动承担套餐菜品搭配和成本核算,每周提交一次数据。
写完最后一行,宋晨光把本子推到中间,“要不,签个补充协议?”
前妻从包里拿出合同副本,翻到附页,“我带了空白条款页,可以加。”
李阳从后厨拿来笔,三人依次签字。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声。
签完,宋晨光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黑板擦,把之前写的“虫子从哪来?谁在断电?阿辉想干什么?”全部抹掉。粉笔灰簌簌落下,她重新写下三行字:
“兄弟餐,明午市起”
“小菜每日三选二”
“成本周报,周三交”
前妻看着白板,忽然说:“监控修好了,但你们还得留心。那人不会就这么算了。”
“我知道。”宋晨光没回头,“他想看我乱,我偏不能乱。”
李阳收拾茶杯,“我去后厨把明天的肉提前腌上。”
前妻站起身,“我明天中午来,看看套餐上桌速度。”
宋晨光点头,“行。”
门铃再响,又进来一对年轻男女,穿工装,拎着安全帽。他们看了眼菜单,指着新贴的“兄弟餐”海报,“这个,来两份。”
宋晨光接过单,“稍等,十五分钟内上齐。”
她转身进后厨,把单子递给李阳。李阳看了眼,立刻开始备料。前妻没走,站在操作台边,看着他切菜。
“肉份量够吗?”她问。
“半份标准是120克,我称过了。”李阳把肉放进锅里,“油温控制住,外焦里嫩,一样香。”
前妻没再说话,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片,发进三人微信群:【第一单已接,流程正常】
宋晨光在前台核对明日食材单,供应商的名字一个个划过。她停在蔬菜商那一栏,犹豫两秒,拨通电话。
“老陈,明天的菜,我要见人签收。你本人来,或者派你儿子,带身份证。”
电话那头应了声好。
挂了电话,她抬头看了眼监控屏幕。画面清晰,四个角落都有红点闪烁。备用电源指示灯亮着绿光,稳定。
李阳从后厨探头,“第一批餐好了,要端吗?”
“等两分钟。”她说,“让他们坐会儿,刚进门,喘匀了再吃。”
前妻走过来,“你还是怕出事。”
“不是怕。”宋晨光看着屏幕里那桌客人,“是不能出事。一出,前面全白做。”
李阳端着托盘出来,亲自送上第一份兄弟餐。客人尝了一口,抬头笑了,“这肉够味。”
前妻站在收银台边,低头看着自己签过的协议条款,手指在“利润分配”那一行轻轻敲了两下。
宋晨光翻开新账本,写下第一条记录:【4月17日,兄弟餐首日试行,午市接单12桌,无投诉,无退单】
她合上本子,走到后厨门口,对李阳说:“明天的豆芽,换一家供应商。老刘叔介绍的,姓周,明早八点到。”
李阳点头,“行,我亲自验。”
前妻拿起包,“我走了。明天中午,我还来。”
门铃响,她走出去,背影消失在街角。
宋晨光站在门口,看了会儿空荡的街道。然后转身,把菜单最上面那张翻过来,背面印着新设计的套餐图,油墨还没干透。
李阳从后厨出来,手里拿着一叠打印好的成本表,“这是明天的配菜清单,你看看。”
她接过,翻到最后一行,发现李阳在“备用方案”栏写了一行小字:【若客流回升,可增开晚市套餐窗口】
她没说话,把表递回去。
李阳接过,正要转身,她忽然说:“阳哥。”
“嗯?”
“刚才那桌客人,吃完饭,把餐巾纸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碗上。”
李阳一愣。
她看着他,“有人来吃饭,是活着。有人来吃饭,是过日子。我们得知道,他们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