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裂痕
月牙伏笔2025-10-30 09:013,082

大学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多彩,也更具挑战。

在美院的三年,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艺术养分,画了大量的习作和创作,其中不少灵感都来源于我和陈致远的故事。我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异地恋的约定,坚持每天视频,事无巨细地分享彼此的生活。我生日时,他会突然带着礼物出现在我宿舍楼下,给我惊喜;他遇到重要的考试,我会寄去亲手绘制的加油卡片。寒暑假是我们最期盼的时光,每一次重逢都带着久别胜新婚的甜蜜和激动。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察觉到,我们之间有些东西,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

从大二开始,他变得越来越忙。视频通话从雷打不动的每天一次,逐渐减少到每周两三次。即使通了话,他也常常显得心不在焉,眼神疲惫。

“佩玲,导师今天又否了我的项目方案,感觉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电话那头,他的声音充满了挫败感和深深的倦意。

“没关系的,慢慢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我试图用我的方式安慰他,“你看看我今天画的夕阳,色彩运用得像不像我们高中时在操场看到的那次?”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他才有些敷衍地回应:“嗯,看到了,很好看。你画得开心就好。”

这样的对话变得越来越频繁。后来我才真正明白,那个时候身处顶尖学府、面临巨大竞争和学业压力的他,所需要的或许并不是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用艺术为他编织美好幻梦的安慰,而是一个能切身实地与他共同沉浮于水底,感受他的压力、理解他的焦虑,并能与他一起挣扎着浮出水面呼吸的战友。

而我,当时能给予他的,更多是水面上那些看似美好、却无法分担重量的粼粼波光。

他口中频繁提及的课题项目、专业竞赛、实习机会,那些他所处的现实世界的激烈角逐,我逐渐感到陌生和难以深入理解;而我与他分享的关于色彩、构图、情感表达的探索,他似乎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能立刻捕捉到我想要传递的微妙情绪。

我们仿佛两条曾经欢快汇合的溪流,在大学这个分水岭后,各自流淌在不同的山谷之中,虽然依旧朝着大致相同的方向,却渐渐有些听不清对方岸上的风声。

大三那年的秋天,我在学校的年度画展上展出了一套以“银杏”为主题的系列画作,吸引了不少老师和同学前来观看。展览的最后一天,一个陌生的男人走到我面前。

“请问是李佩玲同学吗?”他看起来约莫二十七八岁,穿着合体的深色西装,气质沉稳干练,“我是周明辉,‘澄空’艺廊的艺术总监。你的这组作品很有灵气和感染力,我在里面看到了真实的故事和情感。我们艺廊下个月有一个青年艺术家联展,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参加?”

我一时有些愕然。青年艺术家联展是本地艺术圈颇具分量的活动,对于我这样的在校学生来说,几乎是梦寐以求的展示平台。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我怀着忐忑又兴奋的心情,在当晚与陈致远的视频通话中提到了这件事。

屏幕那头的他,背景是略显凌乱的实验室,他揉了揉眉心,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这是很好的机会啊,佩玲,恭喜你。”但他的眼神里,除了为我高兴,似乎还飞快地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不过……那个周明辉,他的艺廊是正规的吗?人可靠吗?”

“应该可靠的,他的‘澄空’艺廊在业内很有名气。”我解释道,随即带着期待问他,“那……下个月的联展,你会回来看吗?”

他脸上立刻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下个月正好是项目最关键的阶段,我可能……佩玲,对不起。”

巨大的失望像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我的心。但我还是努力维持着嘴角的笑容:“没关系,工作重要,你忙你的。”

就这样,我认识了周明辉。他比我大五岁,处事周到,在艺术领域既有专业的眼光,又具备敏锐的商业头脑。他不仅能精准地点评我画作中的技巧运用,更能一眼看穿我试图通过画面传递的情感与故事内核。这种被深刻理解和欣赏的感觉,在我与陈致远共同语言日渐减少的时期,显得尤为珍贵。

周明辉毫不掩饰他对我的好感,但我明确地告诉他,我已经有男朋友了。他表示理解,但依然以朋友和艺术引路人的身份,留在了我的生活里。

大四上学期,陈致远再次因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项目”告诉我,他无法回来陪我过生日。积攒已久的失望终于达到了顶点,但我内心深处仍然不愿放弃我们多年的感情,我决定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要亲自去北京看他,给他一个惊喜。

然而,命运却给了我一个更大的、足以击碎一切的“惊喜”。

到达北京的那天,我没有告诉他,按照他之前发给我的地址,找到了他实验室所在的楼下。就在我准备给他打电话时,远远地,我看见他推着自行车从楼里出来,身边跟着一个长发披肩、气质温婉的女孩。女孩看着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崇拜和一种我已然陌生的熟稔。

紧接着,我看到了让我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的一幕——那个女孩极其自然地伸出手,挽住了他的胳膊,而他侧过头,在她光洁的额头上,落下了一个轻柔的吻。

我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僵在原地,手中精心准备的礼物盒“啪”地一声,掉在了冰冷的水泥地上。

陈致远闻声抬头,看到面色惨白、如同鬼魅般突然出现的我,他的脸瞬间失去了所有血色。

“佩玲?!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我猛地转过身,用尽全身力气向远处跑去,完全不顾他在身后焦急的呼喊。北京的秋天,风已经带着刺骨的寒意,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但我完全感觉不到,心里的剧痛比这强烈千倍万倍。

他在学校一处僻静的小花园里追上了我,喘着粗气,用力抓住我的胳膊。

“佩玲!你听我解释!”

“解释?”我用力甩开他的手,眼泪模糊了视线,声音因为极度的愤怒和伤心而颤抖,“解释她为什么可以那么自然地挽着你?解释你为什么要亲她?解释你为什么一次次告诉我你忙得不可开交,却有时间陪她在校园里悠闲地散步?”

他沉默了片刻,脸上写满了挣扎和痛苦,艰难地开口:“她叫林薇,是我同实验室的同学……我们最近一起做一个很重要的项目,走得比较近……她能理解我现在的压力,我们只是……”

“走得近?”我重复着他的话,每一个字都像淬了毒的针,扎在我的心上,“陈致远,我们异地恋三年多,我不是没有遇到过所谓‘走得近’的机会,但我都拒绝了!因为我一直以为,我们是在为了共同的未来而努力!可你的‘压力大’、‘迷茫’,就是你背叛我们这么多年感情的理由吗?”

“不是背叛!是……”他试图辩解,但最终颓然地低下头,“是孤独,佩玲。当我因为项目压力连续失眠,却不敢在深夜打扰你的时候,是她给了我一些安慰和支持。我知道这样不对,但这只是暂时的迷失……”

“孤独?”我苦笑起来,眼泪流得更凶,“我们的感情,就这么经不起‘孤独’的考验吗?一次‘暂时’的安慰,就能抵得过我们那么多年的共同回忆和承诺?”

他无言以对,只是痛苦地看着我。

我们站在这个陌生校园的角落里,曾经紧密相连、互为倚靠的两个世界,在这一刻,轰然裂开了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

那天,我没有接受他苍白无力的道歉,也没有再听他任何苍白的解释,当即改签了最早一班返回的火车票。

在返程的火车上,我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逐渐荒凉的北方景色,感觉自己生命中最美好、最纯粹的那部分青春,正在一点点死去。

火车抵达站台时,手机上周明辉发来了消息:“生日快乐,佩玲。画展的筹备工作很顺利,一切都有我。听说你回来了,我在出站口等你,无论如何,想见你一面。”

拖着疲惫不堪、仿佛被掏空的身体,我缓缓走出站台,一眼就看见了周明辉。他捧着一束简单的白色百合,安静地站在那里,像是一个早已预设好的港湾。

看到他那一刻,被背叛的痛苦和前所未有的脆弱感彻底淹没了我。

“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回来?”我问他,声音沙哑得厉害。

“我不知道。”他的眼神诚恳而温柔,迅速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我微微发抖的肩上,“我从昨天开始就在这里等了,想着你总会回来的。”

那一刻,我那颗在寒风中冰冷刺骨、布满裂痕的心,迫切地需要一点温暖,哪怕这温暖可能只是镜花水月。我走上前,接过了他手中的花,也默许了他向我伸出的、象征着庇护的手。

继续阅读:第5章 漩涡与算计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银杏约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